经济管理的总结

| HT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济管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济管理的总结范文1

2月25日下午16时,经济管理学院在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召开xx—xx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暨第二学期工作重点部署大会,经济管理学院何静院长,王颖、郎东梅副院长出席本次会议,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郎东梅副院长主持。

王颖副院长首先就教学工作做上学期总结和新学期工作部署。王颖副院长从七个方面总结了经管学院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重点就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管理;争创特色,喜获佳绩;落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上学期,经管学院响应学校号召,以增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确立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教学评价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此为依托,扎实推进课证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上学期,经管学院师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39个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个,国家级二等奖14个,最佳院校组织奖2个。郎东梅老师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翟树芹老师获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与此同时,经管学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引领落实校学分制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最后,王颖副院长从深化专业建设,强化实训建设推进产教融合优化校企合作平台,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本学期的工作思路。希望全员教职工紧紧围绕校主题思想,做好新学期学分制改革和升本工作。

接着,郎东梅副院长就上学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重点就清远校区实训室规划与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和校企合作进行总结。上学期,经管学院凤凰公寓顺利运营,建立岭南学院清远校区邮政物资实训创业就业基地,岭南商业体验与服务中心。在过去的一学期里,经管学院在积极配合学校各类行政、管理工作。在学生管理与德育建设、党建工作等工作方面同样取得一定的成绩,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在新的学期继续不懈奋斗,深入开拓产教融合新平台,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新模式。

最后,何静院长以学习与创新、团结与合作、目标与责任、希望与期待为主题为本次会议作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表示希望全院上下要把握机遇,围绕学校“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努力推进经管院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通过本次全院大会,经管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携手共进,推进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的改革,谋求更大的发展,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共同谱写经管院的新篇章。

经济管理的总结范文2

20xx年8月22日早上7点开始,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经济管理系开始了新一学年的迎新志愿活动。细雨微风轻摇杨柳撩拨着有些躁动的心意,洋溢着青春活力的18级新生们略带青稚的眉眼打量着四周找寻着报到的场地,一路上身着粉色上衣的志愿者们细心地指引着新生报到。

统一的着装,一致的和风细语,整齐划一的场地布置是提前早已准备妥当的结果,志愿者和老师们搭建了场地,同时所有的志愿者也经过培训,对自己的穿着和言语有着严格的要求,设想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设置相应的解决方案,一切为了今天新生入学的顺利进行。

经济管理系迎新区主要分为联合办公区及宿舍服务站两部分。联合办公区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新生的录取通知书验收、发放宿舍钥匙及新生体检等流程的引导和办理工作。

大大小小的道路上连着一排排的遮阳帐篷,方便新生及其家长们歇脚休息,更有经管系的服务站和引导人员协助新生入住学生公寓,帮助搬运新生行李包裹以及解决回答新生的各种问题。其中由宣传部制作了展示经管风貌的展板和条幅,体现着经管的精神和情怀。

淅沥的雨滴驱赶了炎热,新生们额头上的汗珠得到了缓解,整个校园变的热烈起来,报到、体检、整理宿舍,来来往往的身影渐成风景。

随之,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们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形势等问题。

芳华启航,春之三月,夏引秋冬,世纪风采于现实中绽放开来。志愿者们和老师的辛苦努力以及新生和家长们的配合,促成了此次迎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新生们注入的新的活力和志愿活动精神交相融合,织绘出一副彩色的画卷,这种精神和活力也将不断伴随着时光前进。

经济管理的总结范文3

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各个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顶工作。随着国际投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xx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自20xx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及内容来看,各项准则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

但是,在我国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如: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地位缺失。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不重视会计工作,造成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和会计工作的杂乱无章。这使得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忽视,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地被记录。事实上,会计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影响到会计信息差异的大小。会计地位的受控性越强,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体,越容易受到非会计因素的影响(如控制者利益驱动的影响),会计信息差异就越大;控制会计的权力主体越多,会计的公正性就越高,会计信息差异也就越小。会计委派制、记账制提供的信息质量要高于会计企业身份制,因为支配会计的权力主体多元化。但总的来看,当前会计工作处于受单位负责人控制的地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各种目的,控制会计核算向非会计规范转变,大大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信息差异。

(三)意识淡薄。

意识淡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意识淡薄。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能按时报送出会计报表,完成报送任务就可以,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建不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局部利益远,迫使或诱导会计人员说假话、报假数,以显示其“政绩”,取得“政治荣誉”,或逃避税赋,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遇。以至于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缺乏统一、规范的领导。

二是会计人员的意识淡薄。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计约束机制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的约束等几部分构成。正式约束是指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约束;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对会计信息差异的影响来说,突出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诚信度差等方面,当然会计职业道德匮乏与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社会不正之风和党政人员腐败对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使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能规范进行,导致会计信息差异增大。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

(1)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够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还有欠缺、会计岗位设置还不够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2)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机构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企业中表现好的、技术全面的会计人员往往被分流,安排他职,从而因为岗位的变动,影响到会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一些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并不是向社会广招人才,公平竞争,而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低、不懂业务、“听话”的人安排在会计机构,这些人不懂会计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只为了讨好领导,惟命是从,不按规矩办,记帐随意,手续不清,资料不全,任意伪造。在是非方面,不坚持原则,对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于制止和揭发,影响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二、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部门,其管理成效的优劣不是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结果。由于会计部门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生广泛、直接、连续的关系,因此,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会计工作,就没有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具有复杂的内容,它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等。它涵盖企业人财物、销每个方面。这些内容,错综复杂,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则是处于基础性地位的,这是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对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分配劳动,以节约劳动时间。要科学地管理经济,就必须要进行经济核算,而经济核算的中心是会计核算。现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劳动分工和协作更细,更复杂,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更广,因此,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各种有关数据和资料,才有可能组织企业经济的综合平衡,才能对社会生产进行反映和控制,做出科学预测,以指导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监督职能越来越重要。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和目的。会计监督是加强企业法规、制度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是企业经济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三)会计工作更具有政策性和科学性。

企业的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必须在企业长远目标的引导、约束、规范下进行。而企业的各项决策,又绝大部分直接地或间接地落实在会计工作中。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加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和完善会计工作,强化会计部门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中的最大的效益,也就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荣誉,并且还会实现各个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都是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而反映出来的。会计部门可以直接通过对企业的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不但促使企业决策者可以很快的了解当前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和欠债能力的高低,而且还可以发现企业风险的大小,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劣,使决策者在企业运行的很多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好最大的利润。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必要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一些相关依据。

四、会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会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很多人看来,一般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会计报告,不具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也是财务经理们的事,其实,会计除以报表方式为其他管理人员提供公司经营信息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管理之中,无论是进行成本核算、报账、记账,会计是企业预算执行第一个知情者和监督人,从材料采购到销售回款,通过预算、比较价格、信用管理、指标对比等,会计无不履行着监督的职能,无不参与于企业管理之中。

会计工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工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员进行,并采用较多的专业术语和专门方法,然而会计其服务对象并不是会计专业人员,其存在的宗旨除自身通过控制与监督有限地参与管理外,更多是为企业相关管理服务的,而这些管理人员并非都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全面、真实、及时与可比,还要求对此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有用,则除自己能读懂外,还要求所涉及管理人员、相关利益者都要能读懂,如果其中包含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解释,使其他管理者能从会计提供的信息中读到其所需的相关管理信息,只有这样,会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发挥更大的潜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者能够更方便的读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决策。

因此,会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管理工具,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与结果,还通过预算、监督、参与决策等,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管理环节来使用,作为履行此项工作的会计人员自己应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自己管理工作职责。

五、会计资料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会计体系由五个分支组成:

(1)财务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管理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

(3)成本会计,其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以合理确定存货价值及计算损益,二是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分析中的基础信息。

(4)税务会计,主要功能是依据税法计提税金,订立税务规划。

(5)内部审计,主要功能是维护企业会计体系的客观性和安全性。

这些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在企业管理中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会计信息的会计分析既是制定计划的前提,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意见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所进行的会计分析,一是可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二是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三是可以找出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对策。

经济管理的总结范文4

××市农村经济管理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及经管处的领导下文秘部落,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市农业局系统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办法(XX年度)》确定的六项工作内容,牢牢抓住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财务“双代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经信息化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涉农信访案件查处六项工作重点,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并完善落实了各项目标责任制及配套的考核制度,使我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继续做好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力度。年初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在全市集中开展学习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活动的建议,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市里除利用电视讲座、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外,还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全市818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分批进行了以学习《土地承包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培训。同时,各乡镇也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二是认真抓好各项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我市的土地延包工作全面结束后,我们针对部分乡镇(村)存在的“两园”(果园、桑园)承包问题,本照既依法办事,又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了稳妥处理。部分乡镇(村)的“两园”在土地延包时按当时政策不在5%以内,现在按《农村土地承包法》应计在5%以内,目前已陆续到承包期,为此我们要求有关乡镇(村)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为及时查处信访案件,市经管局设立了信访科,并建立健全了信访接待、查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土地承包信访案件13起,处结率100%。

(二)完善制度,量化考核,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首先,为解决全市各乡镇存在的农村财务“双代管”业务操作规程不统一的问题,在搞好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局印发了《××市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规范标准》,同时统一设置了定期报表,从而统一了口径,为统计报表和工作信息准确及时打下了基础。其次,突出抓了资金代管率和代管质量。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818个行政村,已实行资金代管的789个,占总村数的96.5%,全市代管资金结余额达6670万元。再是,强化考核机制,根据××市政府《二○○五年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办法》,我局印发了《××市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分数量化,市经管局每季度对各乡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书面通报到乡镇。

(三)加大督查,落实政策,农村负担工作常抓不懈。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加大督查力度,三月份,我局以市减负办的名义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了关于对农民负担工作进行执法大检查的请示,市委组织减负办成员单位分四个组对全市15处乡镇XX年农民负担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采取看文件、资料、账簿和入村入户调查相结合方式,共抽查了34个村,102个农户,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制定落实了整改措施。二是认真落实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粮食直补、“两工”管理、“一事一议”等政策。经查XX年度全市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到位,共发放粮食补贴852万元,公益事业金全部取消,“一事一议”资金全面停收。三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农民负担信访责任制》、《违犯农民政策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信访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市、乡、镇三级都签订了责任状。同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和报刊限额制。XX年度农民负担卡,已于麦收前发放到农户手中。

(四)农经信息化建设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重点抓了镇级农经信息站的制度建设和信息员业务培训工作。第一季度,市局安排专人在奎聚街道和饮马镇两个信息站抓了制度建设示范,四月份召开了农经信息化制度建设工作现场会,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了业务培训。拟于10月份对全市各乡镇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收放信息条数等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市乡两级已建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全市的统一章程和规章制度正在征求意见当中,各项配套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即将出台。

(五)信访工作。为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今年4月份,经报市有关部门批准,市经管局设立了信访科,配备了专职信访人员,并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各类信访案件15起,处结率达100%。同时,市经管局还对涉农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制定了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全年乡镇经管工作考核内容。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两园”问题导致部分村叫行地超5%。在进行二轮土地延包时,我市的“两园”大多是采取叫行承包的形式,根据当时的政策,“两园”不在5%机动地以内。《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农民普遍要求将超5%部分分地到户,现在“两园”已陆续到期,又鉴于“两园”生产管理的特殊性,群众持分地和分承包费两种意见,不好统一,“两园”问题难以解决。由此引起部分群众上访,这是当前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一大难题。二是《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对村级原土地承包方案中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款如何变更与法接轨问题,由于在时效等方面上级没有明确规定,基层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把握。如有的在校学生土地已在省《实施办法》实施前收回,现又上访要求归还。也有的村准备将已毕业的在校学生的土地收回集体,对这方面的信访和咨询我们很难答复。

(二)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会计聘任制难获实效,村级财务人员变换频繁。去年村委换届期间全市各乡镇村级会计队伍的稳定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有的乡镇变动面近四分之一,不少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村会计,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坚持原则得罪了人的因素)而被撤换。有不少不懂业务的人上了岗,会计聘任制难以实施。二是部分乡镇经管站对代管资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以存单形式管理的资金数额较大。这种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不符合财务制度,必须予以解决。三是全市还有个别村因种种原因尚未进行资金代管,亟待解决。

(三)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方面,从全市组织检查的情况看,仍存在个别中小学收费收据不规范、城建部门借办理审批手续搭车收费、村报刊费超限额等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及对市的工作建议

(一)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近期召开各乡镇经管站长会议,全面摸清全市村级“两园”的底子(包括总面积、超5%面积、到期年限等),向市政府写出书面报告,力争今年秋种前,拿出一个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确保积极稳妥地解决好“两园”问题,维护农村稳定。

(二)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一是立足村级资金“双代管”这个重点,抓好我市制订的村级财务“双代管”工作规范标准的实施,促进农村财务“双代管”的规范化。二是重点协助有关乡镇政府解决好个别村未纳入“双代管”的问题。三是积极做好农村会计培训工作,下半年分批举办全市农村会计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促进经管工作的开展。

(三)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下半年要继续把信访工作列入经管工作的重要位置,由一名副局长分工具体抓,再充实两名工作人员,认真落实新《信访条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条例规定及时处理,力争优质结案率百分之百。

(四)建议市里秋种前举办新会计教材培训班,为县级会计培训培训师资。同时建议市里出面组织到外地考察学习,进行农村会计委派制试点,以加快这项工作的进程。既减轻农民负担,又能提高会计队伍的稳定性,也有利于经管工作的开展。

经济管理的总结范文5

我国已故会计学泰斗杨纪琬曾定义,将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应用于会计工作中,即为会计“电算化”。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历经30余年的蓬勃发展,在此期间,关于信息技术价值的讨论,成为经济界和会计信息化学界的研究热点。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提出了“IT悖论”,更是将IT价值的争论推向。在信息时代已然来临的今天,IT存在价值似乎已无异议,但IT价值如何产生、表现,价值又如何?近年来,基于不同视角的IT价值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一论题历久弥新。当前,IT价值研究的视角多样、内容繁杂,各种不同的观点相互交织,甚至互有冲突,极大影响了IT价值研究的深入开展。文章将系统回顾IT价值的认知过程,并对当前IT价值以及IT价值管理的研究现状全面综述,力求给出一个清晰完整的研究内容,进而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IT价值的认知过程

从当前的文献和研究过程看,对IT价值的认知过程,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循环。1946年,为了进行弹道的复杂计算,首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应运而生。早期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设计,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原无可能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极大推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的体积更小,运算能力更强,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支持下,逐步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人都对IT的价值体现无比憧憬,认为IT技术的应用,必将带来重大的利润增长和效率提升。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在IT应用上的投资超过了1万亿美元,然而,美国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尽管IT的投资巨大,但企业的管理效率并无实质改变。其中,最大的质疑声来自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1987),这种质疑后来被称之为“信息悖论”。持类似观点的学者,如Baily(1986)、Roach(1987)、Baily和Chakrabarti(1988)、Marrison(1991)等,先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部分研究确实能够得出IT与生产力弱相关的论断,对IT价值否定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1995年,微软公司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PC(PersonalComputer)操作系统Windows95,使得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1995至1998年间,互联网产业突然兴起,并以每年1.74倍的速度大幅增长,而同期美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仅为2.8%。NASDAQ(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s)市场异常火爆,财富神话不断诞生,“点COM”时代的到来,使得IT重新成为世界的宠儿。这一时期,大批学者重新审视IT的价值作用,Dewan和Min(1997)、Shin(1997)、Rai(1997)、Hitt(1998)、McGuckin(1999)等学者,各自通过不同行业间IT投入产出的实证分析,论证了IT的正面价值作用。而JohnHagelIII(20xx)则认为,网络是创造战略差异的催化剂。

20xx年,美国网络概念股泡沫破裂。但IT自身却按照摩尔定律①的预言不断发展,硬件计算能力不断提高,软件与业务的结合更为紧密,计算机的应用不再是“高精尖”的技术活动,而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性资源之一。20xx年5月,尼古拉斯卡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IT不再重要”的文章,他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再明显,依靠IT建立竞争优势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我们能做的就是设法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对此观点,大批研究机构及学者进行了激烈的反驳,著名IT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司则认为,IT的重要性并不体现于商品化与否,而在于其高速、低成本解决业务问题,创造了客户价值,戴尔、沃尔玛等公司的迅速崛起就是IT价值的回报。通用汽车公司RalphSzygenda认为,IT虽然被商品化,但是IT所导致的业务流程改进、竞争优势并没有被商品化。张江湖(20xx)认为,卡尔用了夸张的标题讨论IT价值,但无论其所言正确与否,这次争论都具有重大建设意义。

笔者认为,IT价值的否定之否定认识过程,是辩证认识事物本质的必然阶段。认知过程与IT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并呈螺旋滚动,向前发展。正如罗杰斯(1962)、理查德福斯特(1986)、卡洛塔佩蕾丝(20xx)等人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所述,摆脱旧曲线,跳跃至新曲线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IT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价值体现,也服从并遵循着这一规律。

二、IT价值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看,IT价值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是IT价值是否存在,研究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分析IT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判定是否存在IT价值。当信息悖论提出之后,大批学者从本行业、跨行业的角度选取了大量数据样本,试图解析IT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切入视角、选取样本、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的结果也大相径庭,部分研究结果甚至相互矛盾。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IT价值衡量标准和样本数据的差异所造成,另一方面也与实证研究方法的先天不足及后天缺陷相关。IT价值研究的代表人物Soh和Markus认为,对于IT价值的研究,不应集中于IT是否产生价值,而应转向IT如何、什么时候、为什么带来或无法带来价值。因此,当IT技术完全渗透至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时,IT价值的研究方向也在逐步向IT价值产生过程及作用方面转移。

(一)IT价值产生过程研究

较早提出IT价值产生过程的学者是Trice和Treacy(1986),他们通过对IT系统有效性的调查,提出了IT价值产生三层模型,通过将IT应用加入价值产生过程,在IT投资和IT价值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这是一个朴素而简单的模型,但是为IT价值产生过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90年,Cooper和Zmud基于上述三层模型,从技术扩散的角度对IT价值产生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启动、采纳、应用、按受、惯例、内生的“六阶段”技术扩散过程。Soh和Markus(1995)则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将IT价值产生过程重新定义为IT转化、IT应用、组织竞争三个阶段,并进而将IT应用过程细分为IT资产和IT影响,更为清晰的解释了IT价值产生过程。近年来,类似的研究成果很多,NagyHanna(1994),H.Boar(20xx)等,都分别从不同侧面提出了IT价值产生和扩散的模型。

本文认为,无论将IT价值产生过程划分为几个层次,其根本都无法脱离Trice和Treacy的三层模型,即:通过IT投资、推进IT应用、实现IT价值。其他过程模型不过是细化了IT与生产要素的结合,解析了IT价值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过程。同时,由于不同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差异性较大,IT与企业的融合和发生作用的过程不尽相同,IT价值的产生过程确有规律,但不同企业之间的IT价值实现过程不应当按照统一模式界定或分析,而应进一步的具体化。

(二)IT价值的本源研究

DonaldHBender(1986)是较早研究信息系统对财务影响的学者,认为信息处理系统可能对公司的财务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应该从成本效益分析角度进行深入分析。Jordan(1995)认为IT价值是与生产率相关的IT投资的经济度量。Gurbaxani和Whang(1991)认为,IT价值可以体现于企业运用IT进行日常经营和战略制定方面,并与客户关系、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密切。Berger(1992)、AdolphI.Katz(1993)认为,IT价值更多体现为一种战略价值。BramMeyerson(20xx)认为,IT价值是对IT系统所处地位的认识,是企业内部各种利益相关者协商一致的结果。NigelMelville(20xx)从流程的观点看研究IT价值,将IT价值定义为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它既包括中间的流程层面,也包括企业整体层面的效率和竞争力两方面的影响。AnandhiS.Bharadwaj(20xx)、孔祥雨等(20xx)、田文馨等(20xx)从企业资源观出发,认为IT价值的本质是企业的核心资源,IT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通过IT基础设施、IT人力资源和IT相关的无形资产实现企业价值增值。MargueriteCCronk(20xx)认为,IT价值是其所占用的资源,与其为企业增加的可持续的价值之比。

综上所述,IT价值的本源认识并不统一,众多的本源视角,得出不一致的IT价值定义。究其根本,本源认识不一的原因在于,对“价值”概念的认识不一。“价值”的本身具有二重性,对客体而言,价值是其固有的属性;对主体而言,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认知。对于IT价值而言,任何单一视角的定义,都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不能仅关注其经济价值或非经济价值某个方面,而应从更为宽广的视角出发,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规范。

(三)IT价值的评价研究

Mahmood和Szewczak(1998)归纳了IT评价的文献,发现仅至1998年的IT价值评价研究文献就多达千余篇。卢向华(20xx)将IT价值评价的作用定义为“判断、控制、理解和学习”,并在其博士论文中对IT价值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统计,认为具体评价方法可能多达93种。然而,对IT价值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由于IT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很难对所有的要素进行全面测度;另一方面,IT在不同企业类型中的应用千差万别,体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基于差异理论和基于过程理论两大流派。Markus和Robey(1988)、Mohr(1982)是差异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将IT价值作为一种产出变量,侧重于发现影响IT价值的因素,解释对企业产出具有重大影响的IT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即:在既定的外部环境下,在满足充分必要条件下的IT要素组合,可以产生特定的IT价值。Weill(1992)、Lucas(1993)、Grabowski和Lee(1993)、Ross(1994)等是基于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沿着IT投入转化为具体产出的路径进行研究,将产出视为一个离散值,并认为无论外部条件是否适当,IT价值产生过程中,变化和随机过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IT价值的评价方式上看,可以大致分为定量测度、定性分析、综合方法三种类型。

一是定量测度。Joslin(1968)最早开始探索如何评价计算机的使用,并通过评价过程,实现计算机的最优化应用。Sharpe(1969)、Lucas(1971)、Waters(1974)等人在关注于IT成本核算,以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Emery(1971)、Marschak(1971)、Kalman(1974)则从计算机的净贡献度的方面,对IT进行了评估研究。King(1978)、Gerald(1979)、Kleijnen(1980)等人对IT的产出问题进行了探索,相对深入的讨论了IT商业价值问题。以上研究中,定量分析指标比较单一,主要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进行测算,将ROI(ReturnOnInvestment)作为评判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应用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定量测试的评价指标体也在不断完善。如,成本收益比率、成本收入分析、经济增加值(EVA)、边际价值法、利润指数法、作业成本法等,Tam(1992)、Farbey和Land(1993)、Stern和Stewart(1989)等学者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当仅仅依靠指标分析无法全面评价IT的时候,评价模型的应用走上前台,Sassone(1988)、Ward(1990)、Farbey(1993)等学者分别给出了Hedonic工资模型、Ward组合分析法、原型法等评价模型;微软公司也于1995年提出了快速经济评价方法(REJ,RapidEconomicJustification),该方法以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CostofOwnership)为基础,结合IT投资与业务重点,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而建立多指标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定量分析固然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来描述、计量和评价IT的价值,可以给经营管理者提供最直观的决策参考,但是,由于数据来源和选择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计量指标体系也不可能全面反映问题的所有方面,因此,单纯的定量分析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定性分析。NormanBaker和JamesFreedland(1975)将信息系统项目和R&D项目之间进行了比较,通过评价分析,认为两者有着相通之处,都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影响,但作用过程是非直接的。McFarlan(1973)、Nolan和Norton(1973)、Egyhazy(1976)等人对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对企业影响进行了评价,认为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可能影响计算机绩效的实现。DanRemenyi(1997)认为,不应过度关注细节,评价工作应从高层次开始思考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业务影响的松弛时间(slaketime)分析方法。Powell(1999)认为,对IT系统的评价应该避免评价人员的倾向性,更应该集思广益,采用德尔菲法,综合多个专家的意见开展系统性的评价活动。此外,针对IT的不同方面,提出多种定性分析的方法。如,基于功能性分析(Schaeffer,1988)、过程质量分析(Lincoln,1990)、管理意愿分析(Remenyi,1995)、战略匹配、机会创造分析(Wiseman,1985)、用户满意度分析(Miller和Doyle,1987)、项目社会技术角度选择(Udo和Guimaraes,1992)等定性分析方法,极大丰富了定性分析的理论体系,但是正如Remenyi等(20xx)所说,关于价值的定义往往是含糊不清、不够充分,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除非IT业内对价值的本质及其优化的方法有了更深了解,否则当前服务于决策的IT评价结果就不可信或不够有效。

三是综合方法。对IT价值的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过程,单纯的指标分析或定性讨论,很难给出一个相对明晰的结果。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是一种通过应用网络系统理论,而实现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其创始人Saaty(1980)是在研究“根据贡献大小进行电力分配”的课题中,提出的一种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指标层),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并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计算层次权数,从而将决策过程模型化、数量化,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优秀方法。平衡记分卡(BSC,BalancedScoreCard)是一种战略绩效评价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多维度考查,最初提出的平衡记分卡是从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创新与学习四个方面,分析企业的绩效和对组织影响。事实上,在不同的应用过程中,这四个维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笔者认为,平衡记分卡更多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考察和分析事务的方法学,即:多维度全面考量的方法。另一类值得关注的IT评价方法,源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Farbey等(1993)提出了一个类似原型法的IT评价模型,并称之为“洋葱”模型。其使用过程,类似于原型法,快速对内容进行评估,并逐步对过程和外部关联关系进行评价,逐步修正求精。在信息系统评估中应用生命周期的方法和理念,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思考,Willcocks(1994)、Thorp(1998)、Mckay和Marshall(20xx)等学者都认为,对IT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评估是正确评价IT的必要条件。这种将IT价值评价方法与IT系统开发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比较符合IT系统的开发运行规律和认识、解构问题的客观实际,使我们更容易看到IT价值的本质所在。笔者的研究较多借鉴了这种研究思维,并引入了软件开发的螺旋模型,进而构建其IT价值管理模型。

三、IT价值管理框架模型

从现有文献看,着眼于IT价值管理的整体框架性模型相对较少,但同时,针对IT价值管理具体环节的管理工具模型较为丰富,涉及战略、投资、评价等各个方面。

(一)利益实现途径模型(BenefitsRealizationApproach,BRA)

DMR战略领导中心的JohnThorpe认为,“银弹思考”是大规模经济活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所谓“银弹思考”是指孤立的考虑IT与价值之间的关系,认为技术的投入必然带来利益的增加。1998年,Thorpe在其专著《TheInformationParadox:RealizingtheBusinessBenefitsofInformationTechnology》中提出了利益实现途径模型,力求将技术整合于经营系统之中,其中心思想:不管技术多么强大,IT自身无法传递经营结果。

BRA模型的利益实现前提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利益不会产生于巧合。二是利益也不完全按照计划产生。三是利益实现是一个持续过程。

BRA模型的利益实现途径有三个核心。一是计划管理。完成从独立的IT项目管理到经营计划管理的转变。二是组合管理。完成从项目的自由竞争到受约束的组合管理的转变。三是全周期管理。完成从传统项目周期到全周期管理的转变。

BRA模型的利益实现途径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参与者的责任心,确保投资计划得到积极、持续的支持。二是相关测度系统,确保利益实现过程中价值的有效计量。三是对变革的超前管理,确保在计划中赋予人员所有者权益。

BRA模型支持利益实现面临的“两个挑战”和“两大技术”。其两个挑战为:设计计划和对计划相对价值的评估。其两大技术为:一是建立模型。通过“结果链”对利益实现过程核心元素(产生、活动、贡献、假设)之间建立模型,并通过监控活动,实施动态管理。二是价值评估技术。通过“四个是否”结构化框架组织问题、工具、提供问题对象和可比的测度结构。

BRA模型要求的组织变革和投资决策程序。第一步,形成利益实现执行小组。第二步,创建投资决策委员会。第三步,创建价值管理办公室。

(二)效益促生模型(ActiveBenefitsRealisation,ABR)

Remenyi等(1996)提出了效益促生模型(ABR)的基本框架,并于1997年发表了专著《AchievingMaximumValuefromIS:aProcessApproach》,全面论述的ARB模型。ARB模型关注到了信息系统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强调利益相关者(业务负责人、财务人员、最终用户、IT人员)的参与,通过动态评价、形成性(FormativeEvaluation)、联合评价(Co-Evaluation),形成商业蓝图、技术蓝图和财务蓝图,作为调整信息化建设的依据,促使企业效益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

MartinCurley(20xx)在其专著《ManagingInformationTechnologyforBusinessValuePracticalStrategiesforITandBusinessManagers》中,充分借鉴IT价值管理各种工具方法,结合Intel公司对IT价值管理的实践,对ABR模型进行了实质、实用性拓展。其核心思想:鼓励IT投资的提议者挑选出“双赢”的投资,即IT价值和IT效率俱佳。

在Curley构建的ARB框架中,IT价值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评估、测度、安排IT价值管理的基础。其IT价值管理实践过程包含企业级的投资协调、商业案例准则、持续投资组合管理、优先次序和投资绩效分析。企业级的投资协调是以IT价值矩阵为辅助工具,分别以IT价值、IT效率为纵轴、横轴,作为评价的基准。商业案例(ARB中的“蓝图”)是该模型框架中的重要工具,通常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成本,总体拥有成本。二是收益,以货币形式表示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三是价值评估,以货币形式评估投资机会。四是价值主张,以假设和数据为依据的论证过程。贯穿于整个模型,辅助投资组合管理的计量工具被称为商业价值指标(BusinessValueIndex,BVI),包括三个向量:一是商业价值向量,确保潜在的IT投资与企业的策略目标协调。二是IT效率向量,提高现有基础设施和整体IT能力的影响,与IT策略的目标一致。三是财务吸引力向量,使用商业语言表述投资回报。

此外,Chowdhury(20xx)提出了集成流程框架模型(IntegratedProcessFramework,IPF),以流程的视角将战略规划、质量功能部署、活动分析、责任分配等活动整合为目标一致的管理流程,实现IT价值的全流程管理。卢向华(20xx)提出了基于评价的价值管理模型(EvaluationValueManagement,EVM),以价值管理为导向,以投资决策与计划、过程控制、后评价三个阶段作为框架,采用战略分析、评价技术、沟通技术等方法,并将EVM的活动细分为20个子项。

四、IT价值管理工具模型

(一)生命周期模型

Willcocks(1994)、Mackay(20xx)等提出了基于评价的全生命周期模型,提供IT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基准方法,从而提高项目收益,实现IT价值。这种模型侧重于微观,更多是一种提升IT项目价值的操作工具集。

(二)IT资产组合管理模型

Broadbent和Weill(1998)提出了IT资产组合管理模型,在该模型中,IT系统被分为基础设施和交易两个横向域,信息和战略两个纵向域,构建了一个IT资产金字塔,从而更好地估量各领域带来的不同风险和收益,合理取舍或优化IT投资。

(三)IT价值管理成熟度模型

著名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Group提出了IT价值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将IT价值管理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初始级、发展级、定义级、管理级、成熟级,并在每一级设定明确的判定指标。为IT价值管理提供直观的评价方法和战略制定的依据。

(四)IT战略匹配模型

哈佛大学的Henderson和Venkatraman(1992)提出战略匹配模型(StrategicAlignmentModel,SAM)。在该模型中,共有四个要素,其中IT战略、IT基础设施为供应方,企业战略、企业基础设施为需求方,并认为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其影响力取决于IT在组织的战略地位。

(五)战略IT投资框架模型

Ross和Beath(20xx)通过对欧美企业的电子商务及IT投资的研究,建立了战略IT投资框架模型,将IT投资分为转变、更新、流程改进和试验四种类型,便于采用该方法对IT投资进行前瞻性管理。

严格意义上讲,以上模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IT价值管理模型,只是IT价值管理中各有侧重点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集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操作方法体系,并可以根据操作结果,分别改善IT战略、IT管理、IT投资等方面的有效性,为企业的IT相关决策提供特定方向的概念指导。与此类似,已经得到应用,但并不构成模型体系的工具方法还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生命周期成本管理、IT价值链、IT期权价值等等。

五、评价与启示

IT价值的定义是整个IT价值研究的起点,而对IT价值定义、产生过程、评价计量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管理和实现IT价值。笔者认为,对IT价值的定义,首先要理清“价值”的内涵,哲学的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并可以从客观存在和主观感知的不同角度来界定价值,从词义看,价值具有“好”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讲,IT价值可以解释为由于使用IT带来的任何“向好”的趋势,以及评价主体对IT价值的主观感知。总体看,IT价值兼具经济价值②与使用价值③,IT使用价值是与其相关经济价值的来源,经济价值是IT提供使用价值的目标。IT价值的存在源于其使用价值的存在,没有使用价值的IT系统,不可能产生任何价值体现。因此,在IT价值管理中,应通过管理其使用价值,更好地发挥IT的功能效用,从而达到实现经济价值提升的目标。

经济管理的总结范文6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及经管处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市农业局系统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年度)》确定的六项工作内容,牢牢抓住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财务“双代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经信息化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涉农信访案件查处六项工作重点,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并完善落实了各项目标责任制及配套的考核制度,使我市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上半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继续做好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力度。年初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在全市集中开展学习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活动的建议,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市里除利用电视讲座、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外,还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全市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分批进行了以学习《土地承包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培训。同时,各乡镇也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二是认真抓好各项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我市的土地延包工作全面结束后,我们针对部分乡镇(村)存在的“两园”(果园、桑园)承包问题,本照既依法办事,又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了稳妥处理。部分乡镇(村)的“两园”在土地延包时按当时政策不在%以内,现在按《农村土地承包法》应计在%以内,目前已陆续到承包期,为此我们要求有关乡镇(村)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为及时查处信访案件,市经管局设立了信访科,并建立健全了信访接待、查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土地承包信访案件起,处结率%。

(二)完善制度,量化考核,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首先,为解决全市各乡镇存在的农村财务“双代管”业务操作规程不统一的问题,在搞好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局印发了《××市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规范标准》,同时统一设置了定期报表,从而统一了口径,为统计报表和工作信息准确及时打下了基础。其次,突出抓了资金代管率和代管质量。截止今年月底,全市个行政村,已实行资金代管的个,占总村数的%,全市代管资金结余额达万元。再是,强化考核机制,根据××市政府《二○○X年农村工作综合考核办法》,我局印发了《××市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分数量化,市经管局每季度对各乡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书面通报到乡镇。

(三)加大督查,落实政策,农村负担工作常抓不懈。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加大督查力度,三月份,我局以市减负办的名义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了关于对农民负担工作进行执法大检查的请示,市委组织减负办成员单位分四个组对全市处乡镇××年农民负担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采取看文件、资料、账簿和入村入户调查相结合方式,共抽查了个村,个农户,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制定落实了整改措施。二是认真落实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粮食直补、“两工”管理、“一事一议”等政策。经查××年度全市转移支付资金拨付到位,共本文来源于发放粮食补贴万元,公益事业金全部取消,“一事一议”资金全面停收。三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农民负担信访责任制》、《违犯农民政策责任追究制》、《农民负担信访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市、乡、镇三级都签订了责任状。同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和报刊限额制。××年度农民负担卡,已于麦收前发放到农户手中。

(四)农经信息化建设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重点抓了镇级农经信息站的制度建设和信息员业务培训工作。第一季度,市局安排专人在奎聚街道和饮马镇两个信息站抓了制度建设示范,四月份召开了农经信息化制度建设工作现场会,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了业务培训。拟于月份对全市各乡镇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收放信息条数等量化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市乡两级已建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全市的统一章程和规章制度正在征求意见当中,各项配套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即将出台。

(五)信访工作。为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今年月份,经报市有关部门批准,市经管局设立了信访科,配备了专职信访人员,并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各类信访案件起,处结率达%。同时,市经管局还对涉农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制定了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全年乡镇经管工作考核内容。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土地承包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两园”问题导致部分村叫行地超%。在进行二轮土地延包时,我市的“两园”大多是采取叫行承包的形式,根据当时的政策,“两园”不在%机动地以内。《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农民普遍要求将超%部分分地到户,现在“两园”已陆续到期,又鉴于“两园”生产管理的特殊性,群众持分地和分承包费两种意见,不好统一,“两园”问题难以解决。由此引起部分群众上访,这是当前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一大难题。二是《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对村级原土地承包方案中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款如何变更与法接轨问题,由于在时效等方面上级没有明确规定,基层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把握。如有的在校学生土地已在省《实施办法》实施前收回,现又上访要求归还。也有的村准备将已毕业的在校学生的土地收回集体,对这方面的信访和咨询我们很难答复。

(二)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会计聘任制难获实效,村级财务人员变换频繁。去年村委换届期间全市各乡镇村级会计队伍的稳定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有的乡镇变动面近四分之一,不少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村会计,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坚持原则得罪了人的因素)而被撤换。有不少不懂业务的人上了岗,会计聘任制难以实施。二是部分乡镇经管站对代管资金的管理不够规范,以存单形式管理的资金数额较大。这种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不符合财务制度,必须予以解决。三是全市还有个别村因种种原因尚未进行资金代管,亟待解决。

(三)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方面,从全市组织检查的情况看,仍存在个别中小学收费收据不规范、城建部门借办理审批手续搭车收费、村报刊费超限额等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及对市的工作建议

(一)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近期召开各乡镇经管站长会议,全面摸清全市村级“两园”的底子(包括总面积、超%面积、到期年限等),向市政府写出书面报告,力争今年秋种前,拿出一个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确保积极稳妥地解决好“两园”问题,维护农村稳定。

(二)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一是立足村级资金“双代管”这个重点,抓好我市制订的村级财务“双代管”工作规范标准的实施,促进农村财务“双代管”的规范化。二是重点协助有关乡镇政府解决好个别村未纳入“双代管”的问题。三是积极做好农村会计培训工作,下半年分批举办全市农村会计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促进经管工作的开展。

(三)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下半年要继续把信访工作列入经管工作的重要位置,由一名副局长分工具体抓,再充实两名工作人员,认真落实新《信访条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条例规定及时处理,力争优质结案率百分之百。

(四)建议市里秋种前举办新会计教材培训班,为县级会计培训培训师资。同时建议市里出面组织到外地考察学习,进行农村会计委派制试点,以加快这项工作的进程。既减轻农民负担,又能提高会计队伍的稳定性,也有利于经管工作的开展。

25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