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

| 新华

写总结可以帮助人们回顾过去的工作或学习情况,梳理已经完成的任务,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这里提供优秀的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方便大家写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参考。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舞台。而通过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学生探索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辨证地理解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从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获得知识和信息。这对于他们将来去探索许多未知领域奠定了基础。

三、实验中强调自主探究,讨论,总结等环节

教师在实验前应只作简明扼要的实验注意事项的说明,尽可能留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实验。学生探究实验的内容,一般是先不知实验结果,通过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可让学生体验探索的愉快,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学会边观察,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探究性实验课成功与否,不是仅满足于得出的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所以实验后的讨论尤为重要。讨论的时间可安排在实验结束后的1015分钟。在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若实验效果与预期效果不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的目的是在学生探索后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进一步强化知识技能的学习,经过这样一个思考实践、探索的过程,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方法的掌握更加牢固,理解更为深刻。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所取得成绩的信息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对探究中获得知识的肯定与鼓励。

在探究性实验中,只有注意做好了以上所述的几方面,学生才能要探究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2

一、备好课,上好课,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备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俗说话“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一堂课。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新课标,把课文研读透彻,借助教师用书等教参,结合122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教案。

每堂课都会给我不同的启发和感悟,有优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对于这些启发和感悟,我都及时记录在案,进行反思。也正因为这一良好的习惯,我在教学上有不匪的收获。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堂课备得再好,如果课堂教学组织得不好的话,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要顺利进行,首先要保证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这方面我下了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中,我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养成爱思考、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以此来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

三、精心布置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反馈。

虽说现在的学生是“减负”的一代,但是他们的学习任务仍很繁多,学习压力仍然巨大。针对这一现象,我决定从作业方面来减轻他们的压力,但绝不是不布置作业,而是精心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必做题也有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能力与需求。做到每课都有作业,每周写一至两篇周记,每一单元结束后都写一次。在留作业时,尽量选择重点、精华,力争减轻学习的学习负担,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

在本学期校第二届希望杯作文竞赛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我指导初三122班的郭颖同学获得比赛三等奖。

只要有征文比赛,我就让全班学生都写,再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参加。这样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有了一定的提高。

五、重视继续教育,加强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积极参加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完成规定的课时,并合格通过。

回顾这一学期,我收获了很多,然而我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的阅读训练强度不够,教学中仍有传统教学的模式,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不高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努力,向经验丰富的教师求教,多阅读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3

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们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抱有极大的希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围绕着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番回顾和反思,现做一梳理,是为“教学反思录”。“培养自学能力”的局限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曾经成为教学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直到现在,“培养自学能力”的种种做法仍然可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见到踪迹:学生自读教材;学生依据教材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对提问中暴露出的学生理解不透彻、不深刻的地方或所谓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课堂上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通过多向交流与合作,一同讨论、探究、发现,以此得出某种结论,获取某种知识。所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把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相互合作解决问题作为其主要内容。

什么是“教会学生学习”

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支配下,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说到“学习”,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长时间来,人们理直气壮地把它窄化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把文化知识的学习窄化为教材内容的学习,把教材内容的学习窄化为考试要点的学习。学生“会学习”,成了能够有效地记住、理解特定的教材内容,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各种“变式练习”,能够在“题海”中奋力搏击,到达成功的彼岸。“教会”不过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依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概括起来说,这种“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特定的方法高效地掌握特定教材的特定内容,在特定的检测、考试中能够有效应时。

今天,我们分明地察觉到我们曾经实践着的并津津乐道的“教会学生学习”的缺憾和不足了,我们明确了“教会学生学习”的应有之道。其一,即便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也绝非只是教材内容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交流、对话和合作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知识。其二,我们丝毫没有理由要求学生用整齐划一的方法去学习。教师理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其三,“教会学生学习”不应只局限在学习方法的范畴。只讲技巧、方法的学习有用,也有限,所以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不能不从思想上、观念上着眼,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以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其四,即便是“教方法”,也要明确掌握方法不能只靠“教”,而应该设法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掌握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的。其五,“教会学生学习”不能停留在只是使学生接受教材提供的现成知识的水平上,不能过多地局限在知识、技能目标的层次上,不能片面地简单化地理解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应该促使学生发现、提出、研究、解决问题。

怎样看待“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特定的应该掌握的教材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理解更清晰、全面,记忆更牢固、持久。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事实上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要乃至唯一的目标,所以能够发挥如此作用的“板书设计”备受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板书不能只是为帮助学生记忆服务,它更应该为帮助学生思考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的对话和交流中,可能随时进发出思想的火花,发现值得探究的现象,产生引入深思的问题,这些,往往是课前无法精确地加以预测的,是不可能事先进行固定的板书设计的。适时地把它们板书出来,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讨论和交流,能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4

这个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三个班的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经常对我们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了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由于经验不够,也由于工作量比较重,我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钻透了,想方设法令课文上地生动,学生就易接受。然而学生却不买帐,课堂效率也甚微。

渐渐地我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学生的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有以下两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方面,较之大城市里的学生,这里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术语教学,同学们不能适应,也不能很好的理解。

另一方面,三个班的同学都各有特色,比如四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学生反应较快,上课气氛积极;而一班正好相反,普遍基础较差,上课需细嚼慢咽,但整体朗读水平较好;二班注重个人能力,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立学习。但三个班都表现出中等生、差生占较多,尖子生相对较少的`现象。如果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就不理想。

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认识了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会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因而在备课的时候我已做到了“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了写作素材。当然回看自己的授课,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外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5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一班的梦想课程教学。每周一节课,我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走进《我和你》的模块。

一、课程的实施情况

《我和你》的模块里有本课程分为“我和陌生人”、“我和爸爸妈妈”、“我和朋友”三大模块,旨在带领小朋友探讨如何与陌生人、父母和同学朋友形成良好和谐的关系。每课时都采用一个绘本故事作为引入,既能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还能寓教于乐。共16个课时。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总是会和别人发生联系。如何平衡、处理、协调与不同人群的关系,并使这种关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是一种可贵的技能。

小学低年级段的小朋友在处理与陌生人、与父母以及与小伙伴的关系并不在行:也许他们被教导不能与陌生人说话;总是向父母撒娇,将父母的爱视为理所当然;为了一件玩具和小伙伴不和??因此,引导他们掌握一些人际沟通的技巧实为必要。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真爱梦想"的三大理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忘不了在教学中,梦想课带给了我和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孩子们都有了自信,有了梦想,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忘不了每一节梦想教室里那笑声萦绕,活跃、轻松的学习气氛。

二、取得的成绩

1、学生掌握绘本阅读的方法,并能够基于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开展相关活动,如故事改编、绘本故事表演等;

2、学生掌握信件书写的技能,并通过笔友活动结识更多朋友,了解其他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

3、学生通过相关绘本故事的学习,掌握一些与陌生人交流沟通的技能;

4、学生通过相关绘本故事的学习,体味亲情,学会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并向父母表达感情;

5、学生通过相关绘本故事的学习,体味友情,并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交流。

学生的变化:

内向的同学变得开朗了,课堂上举手发表见解的同学更多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广泛了。从本学期开课以来,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真正的放松,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老师的变化:

在梦想课的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一起游戏,一起“疯”了一回又一回,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忘记了工作的压力,忘记了一切的烦恼。一学期的`梦想课中,不管是孩子们,还有我自己,都得到了很多,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教学感受。我深深地体会到梦想课程与我们“素质教育”课程的不同:梦想课里,我们能够看到所谓的“待进生”的闪光点,也能看到“尖子生”的不足之处。梦想课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梦想课里,创新、多元、宽容、开放的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全面展示。没有刻意的追求,一切却是那么的轻松自如,水到渠成。

三、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上梦想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选课时考虑不够周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选择更多适合学生的游戏,不只是用在梦想课上,常规课堂上我也要引进,让我的常规课和梦想课一样吸引学生!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6

目前,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育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本人认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教育实践问题也随之出现。

下面,我就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问题和教师的多重人格问题对课后作业的要求问题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认写分流,多认少写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坚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原则,即识字和写字在时间上分流,即先识字后写字;二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数量上的分流,即多识字少写字;三是指识字和写字在内容上分流,即不是识什么写什么,而是识字和写字各成系列。原来识字教学强调“四会”——会读、会讲、会写、会用,要求太高,违背识字教学的规律。好认的不一定好写,好写的不一定好认,识字和写字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识字教学应从常用汉字开始,认读中常用的字与写字中常用的字往往也不是同一些字。

我认为教师还应该加强现场指导,确保写字质量。对指导写字上我谈谈个人的见解。

(1)一年级刚刚学写字,写字姿势、习惯极容易出问题。最好是课堂上练习,看着学生写,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指导。

(2)注意少写、写精。低年级写字,首先要求学生把字写对,其次再要求写好。写字练习量不宜太大,但只要写就要尽量落实写对、写好的要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少写”“写精”。

(3)部首、笔画、笔顺教学要“严而不死”。也就是说既不违背基本规律,又不要太机械刻板。不要把部首、笔画、笔顺当作必须掌握的知识来教。

二、教师的多重人格问题对课后作业的要求问题。

由于每位教师的多重人格制约着课后作业的种类各异,也就是说,不同性格的教师会布置不同数量或类型的作业。其实,我认为作业的布置从某个程度上可以反映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比如说,一个主张应试教育的教师,他会布置一些重复再重复的抄抄写写,死记硬背。相反,一个主张素质教育的教师,他会注意处理好培养学生的“双基目标”能力,处理好“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思考其原因,我觉得归根究底还是考试制度这个指挥棒在制约着。虽然教师们领悟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努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然而,教师们仍心存疑虑:新课程的实施,学生从课堂上的表现看确实发展得很好,但考试成绩不好怎么办?如果考试,怎么考?考什么?如果不考试或改变了常规的评价方式,家长会怎样看?社会上对此又如何认识?教师心中没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面的同志也在努力探索。

这种新课程提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学校对学生评价方式仍然滞后的矛盾的确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不容回避的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全国上下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新型的、开放的评价体系出台,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无所适从,在评价问题上,始终逃离不了分数这个紧箍咒。因为,许多家长要看分数,教育主管部门要看分数,相应的学校领导也要看分数。

所以,我认为应该从根本上改革高考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行发展性的评价,纠正“一次考试定终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片面评价观,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例如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形式评价,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评价。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时,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这不仅有利与增强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性,培养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能力,而且使得学生获得正确自我意识和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人、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实现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效环节。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7

一、针对新课程,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诸如:高一学生新开生物课不适应、原有的教学设计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等诸多问题。为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组首先改革了模式,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流程。并且,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能够充分考虑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课堂上,能够在体现教师主体作用的同时,合理、适度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等活动。此外,在月考命题及日常习题训练中,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应对新问题,积极研讨,交流合作。

从课程层面看,主要有:

1、教学时间严重缺乏,课程标准在设置课程开设学时时,未将学校组织的月考等考试考虑在内。而且,也未能给学生的实验安排充裕的时间。

2、有些探究性活动在中学无法开展,或者勉强开设困难很大。

3、教学内容的结构性不强。

4、有些课程内容安排的顺序需要斟酌等等。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利用集体备课和其他课内外时间,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讨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在课内多解决些相关问题。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在备课时,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组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了完善和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与课堂教学配套的学案,并有针对、有选择的在实验室开展了多项探究活动。

三、面对新学生,主动关心,关注全体。

对学生来说教材是新的,而对教师来说,学生更是“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以往高二学生所没有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对蛋白质、核酸等知识的学习感觉非常吃力,感觉新课程教学内容量大且杂等等。开学第一个月我们组织了一次学情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难学。“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理念。为了贯彻好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设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时都考虑了每一个班、每一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力争每个班都做到“面向全体、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还主动的找在生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找问题、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学习生物的畏难情绪已经有所好转,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备课、上课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构建符合校情生物新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8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六年级六个班的地方课程教学,根据地方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地方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以生为本、共同成长

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以生为本,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读懂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成长的平台。学生在学习中既能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增长智慧,又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快意。

二、注重资源,丰富课程

地方资源是地方课程赖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地方资源也是地方课程显现自己特色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课程资源,有了丰富的资源,地方课程才可能是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小学生学习才可能有更多的收获。因此,更换、替代和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是地方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适当的方式,收集当地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将它们充实到课程中来,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三、以理念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

在使用和实施地方课程时,我注重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避免直接进入教育活动,无视理念的现象。不能只关注课程的形,忽视课程的神,课程的内在本质是课程的&39;神,课程的神就是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本课程教学时,注意了解地方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努力地理解和认同,并将这些理念贯彻于课程实施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创造性的使学生读懂地方课程,学会地方课程,并使课程产生实际的成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

在注重课程理念的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质量。质量取决于课程,在地方课程教学中,我认真分析课文、整理思路、备好课、做好课件(每节课)、上好课、地方课课件中有设语文、数学、科学、地理、音乐、军事、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特别是有关发展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的课文重点讲解。在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课程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根本指向是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努力方向

地方课程不仅要使用,还要研究、探索和完善。地方课程在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高质量的地方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和具有挑战的机会,教师的生活态度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地方课程质量,地方课程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和教师不断地反思。

展望未来谋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建设,自我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我喜欢地方课程,学生更爱地方课程。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9

我的期末考试在学生们与寒冷斗争3天的氛围中火热结局,我把这一次的ppt汇报视为一个考试,视为一个总结,也视为一个课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课程教学总结。两个班级的学生表现各异,体现了各自班级的风格,同时也给我提出了更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班级的学生每次都去的很齐,以至于很多时候看到机房不够的.座位自己都会着急,在讲解过程中大家都罗列了教材的目录,以示对课程内容的熟悉;另外一个班级每次都稀稀拉拉,不多的人,却有十来个人给了我一些上课后的回应,有同学谈到了课程的收获,有同学谈到了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有同学还简略的谈了一下对我的认识,还有同学问了一下我上《电子商务》课程的理念,让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或者学生进了教室,看着都忙的不亦乐乎,结果问了几个问题,一无所知,每次都会借课程教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的技巧,但是在ppt讲解的过程中却鲜有体现,这至少说明了我的课堂效率的低下。在广州交流的时候有一个老师提出现在高职高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坚持学习的人数大概在10%左右,我也细心的观察,发现在没有什么创新的情境设置下,可能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有如此的困境。Howtodoit?以后看来我要进一步改进我的思路了,不仅要求学生做,而且要求学生去详细的讲述做的思路、做的过程,然后给学生更多的课程讲解的机会,或许内容会少一点,但是做事情的思路和方法可能会更重要,也需要在电子商务中去体现的更深刻,我要让学生体会他做了,而且做了以后有收获,做了以后有成就感,只有提升了自己的成就感,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求新的进步。

讲了3年电子商务了,现在回头,才发现终于有所悟,信息化是一个手段,而管理的效率才是目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披上信息化的外衣,然后去进行衍生,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旅游信息化.而教育过程中去体现的信息社会基本素养的需求却越来越被淡化,从小学开始的"网络猛如虎"的的意识教育,到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松散式教育,我们看到在压制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QQ空间、QQ游戏等地方沉迷,表现出的各种非主流的思想和意识形态,越来越多的学生貌似信息素养提高,而在具体的电脑简单操作中眼高手低,我们的信息素养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电脑,一直到高中、大学,这么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收获又是什么?

在上电子商务的课程中,我的初衷对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不是网上开店,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方式,我只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会应用网络,学会自主的网络学习,所以我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讲了基本的流程,更强调了学生应用网络的基本功能,网上的信息,网上的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能够帮助学生更多的发展自我。让学生找到精品课程、找到常见的各种信息的发布渠道,找到各种搜索的方法,找到自己未来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关注的一些问题,网络每天都是新的,很多的资源,很多的宝藏,需要学生掌握发掘的办法。死板的电子商务的定义,其实只有我们去做了,我们才能够理解的更加深刻。不一定我们都看了,而重要的是我们做了多少,我们收获多少?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10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能力而努力奋斗!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11

本学期我在高三的两节理科课上教授生物教学,主要围绕确保课堂复习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以下是我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中的想法和实践

1、加强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研究,瞄准高考方向

新课程计划从20年开始实施以来,这名学生是第二次新课程标准高考的学生。新课程标准高考是一个新生事物

(1)认真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科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科培养目标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1)如何在学科考试中体现终身学习的能力(2)什么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如何在科目考试中体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3)如何收集,判断和处理科目考试中反映的信息(4)如何检验科学人文素质,环境意识,,本学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平时如何培养沟通合作精神,如何在试题中体现?我们对此予以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厘清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转化为生物高考复习的具体内容

(2)仔细研究并实施考试的能力和要求

《生物考试大纲》中有四种能力和要求:

(1)理解能力,

(2)实验和探究能力,

(3)获取信息能力,

(4)综合应用能力。《生物考试大纲》的起始范围和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相应的删减和调整"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和大纲,代表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试卷是相关专家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编制的考试“产品”。

只要了解近年来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命题意图,就能把握高三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瞄准高考的方向

2、上课45分钟,以确保课堂复习的效率

(1)向学生解释复习计划和考试大纲;

1.制定评审计划,掌握评审进度。在第一次复习课上,我们应该向学生解释我们的复习计划,包括每轮复习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复习内容、复习材料、复习方法、复习要求等,以便学生明确老师的复习安排和意图,让学生与老师一起踏实复习。彭乐信有一个例外

2.张贴考试大纲,明确复习内容。让学生清楚哪些需要测试,哪些不需要测试,哪些不需要测试必须放弃。特别是,有36个生物学必修实验,其中只有19个需要测试

(2)选择科学评审模式

展示试验大纲,明确试验现场的要求;知识检索、自我发现、知识调查;加快阅读课本,改善基础知识结构;引导和引导,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分析经典问题,巩固和完善知识库;变体培训、拓展应用等环节逐步实施复习教学,并取得一定成效

(3)课堂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强化教学和实践,合理共享教学资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施复习教学任务“多讲多练”是我们大家公认的策略。说话仔细,不等于少说话或不说话。我们应该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质量。我们应该注意考场的指导,而不是简单的复述。它应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图。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或典型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练习不是多问,也不是多问。

教师应控制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围绕多个考点,通过课堂考试、课堂评价、学生自主打分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考试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考试促进学习和教学

网络课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后才能使用

2.特别注意实验教学和主要知识复习

实验能力和主要知识一直是高考生物综合考试的重点和重点。在实验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光盘,组织专题复习和专题培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例如,结合高考试题,开展《高中生物教材控制性实验设置范例》小题目复习。在后期教学中,应加大对实验设计实践课程的投入。对于主要知识,要反复重复,多方位、多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投入大量课时进行培训,步子小、步调快,逐个实施考点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介绍必要的生物学习方法,包括课本阅读、记忆、地图阅读、绘图、问题解决技能等,这些对生物学习非常重要。例如,它总结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如何推测亲本基因型,如何解决遗传谱系问题,以及如何发现两种遗传疾病的概率。一旦学生理解了这种方法,他们将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往往能够比老师发挥更强大、更敏捷的思维能力。同时,它也能使学生感到生物知识易学、易学。有规则可循,有规律可循,从而建立学习信心,产生更大的学习冲动和动机

4.注意课后练习

针对每个考点,应及时有效地为学生分配相应的课后练习。在审查过程中,适当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如何控制习题的数量,选择高质量的习题,是教师应该关注和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学生的业余时间相当有限。教师必须考虑课后的练习量。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在教学组织中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复习的目标

3、兼顾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

高考正在进行中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12

一、把握开放的课程选择权

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者,面对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选择权到底怎么用?如何把握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与合理安排呢?

1、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特点

在实践中,我确立了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点,在实现共性基础目标的前提下,突现本班个性化活动的指导思想。尽可能地依据本班学生最近发展水平和关注同学们的热点与兴趣点,尽可能推动本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提出学生的.发展应是富有个性的,那么如何让教师预设活动的内容与要求,更贴近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同学呢?

(1)、将近阶段主题与本班学生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同学发展的内容与形式。在教学初一地理《地球自转》时,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这些事例本身就贴近生活,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在让学生利用手电筒、地球仪进行自转演示去探究发现,结果气氛高涨,既圆满的完成了教学课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注重个别引导,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活动中,我都尽最大可能为同学们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在教学《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根据初一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较低的特点,关于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发现,老师进行巡视及个别引导,对于完成较快的小组,鼓励他们自己绘制《气温曲线图》,这样,既给学生发现探究的机会,又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他们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2、从学生出发,树立整合的教育观,努力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目标的整合。

在整合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在主题生成、开展、深入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打破学科间界限,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和认知需求,加深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有机整合。

(1)、打破分科规律,实现人文关系的有效整合是关键。

以往根深蒂固的学科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展开,因此,我和我的其他科任老师正努力从思想上和行动方式上改变这种局面。现在,我们经常交换意见,对班级中的每个同学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训练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这样对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等诸方面的教育沿着预设目标迈进,搭建各科任教师协同育人的氛围。

(2)、将视野转向同学,将同学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中,学生是主体,教材仅是工具,可依据学生需要,根据各学科的阶段性特点,协调配合,对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支持和推动学生学习要求

1、从同学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

以前,我总认为学生的学习要求太难把握了,简直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就只能尽量避免涉及这块生地。而现在在研读新课程理念,尝试新课程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验到学生的生成活动,它无时不有,无所不在。这是因为,我开始深入地去研读每一个同学,关注同学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同学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2、教师预设与学生学习活动更应相互交融、有效渗透。

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学生学习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学生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的新的主题。

因此可以说教师预设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递进,周而复始的。而我们老师的作用则更多地是聆听、筛选、建构、支持和拓展。在新课改中,认真领会课改理念,把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构建新的学生观,是课改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13

《园林美术》课程的改革进行到20__―20__年第二学期末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为了培养合格的园林景观人才,我们加大对《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训练,指导学生一步步的学习,反反复复、多种渠道的磨练、修养、实践。现小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练习、展示优秀作品

我们在每次课后仍然坚持布置一到两幅图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提倡晚自习增加辅导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找题材在速写本上练习绘画。我们将“留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对园林景观题材的训练

大一的《园林美术》应该有针对性的与景观、园林栽培、园林诸空间要素的整合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双倍的收获。常此下去,学生渐渐的`进入到某种预想的三维空间中了,随着意境的确定,景观的理念也出现了画意。至于素描关系、色彩透视、色调选择等美术方向的技艺很快融入其中。本学期加强了对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小品、园路等的练习,加强了钢笔淡彩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园林有了更好的认识和表现。

三、提高学生的形象表达能力

本学期举办了校内插花艺术比赛,进行了《学生插花艺术展览》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更好地布置了画室,增加了艺术熏陶。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14

本学期我担任《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暑假里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方式以及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认证的思考,并查阅大量的资料,求证能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总结如下: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面向全球开放,全方位地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涉足对外贸易,对于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济和管理学科的专业建设中,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学生参加工作能力较强而实际炒作能力较差。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容易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在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填制各种单证,报验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般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其在外贸行业的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2、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

专业教师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教学。部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缺乏直接的外贸工作经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教师甚至讲了多年实务课程却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这种从“书本到一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课程由于理论偏多的关系,老师按课本传授知识,学生记笔记,然后通过解题的方式获得学习情况的反馈,最后通过试卷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高校中的主要授课方式。如果也按这种照本宣科的方法来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不仅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且不能学到实践技能。如今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开展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加软件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方法存在着单一的问题。

4、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很多高校中,传统的考核模式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命题在期末印制试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做试题,老师阅卷给出分数。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能力。尤其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是说明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能力,而无法反映出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能力。因而,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是无法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

三、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的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点加大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模式口它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开展模拟实践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不同当事人,使学生有实际操作的经历,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对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模拟的方式可以有三种:

(1)课堂模拟。课堂模拟是在学校内的课堂进行。例如信用证支付的流程,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担任买卖双方、开证行、议付行、通知行、付款行、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加深学生理解当事人的义务,需要什么样的单据,以及单据如何在当事人中使用。

(2)网络模拟。引入计算机模拟实训,学生以买卖双方的身份独立完成一项业务,理解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此,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一个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购买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模拟实习软件,使学生进行全程操作,教师实时监控并进行答疑。对于重要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可以独立操作。

(3)实地模拟。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实际工作充满着好奇,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学生到附近的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实习,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互渗透。外贸专业人员利用实际的工作经验,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

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实务讲授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通过进修教师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面的改革内容特别是就如何增加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实践教学进行经验共享,并能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2)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教师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是造成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这一方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由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并跟企业协商派本校教师到企业内部相应岗位从事工作、让他们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中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尽管只是一种模拟操作但由于它是最为靠近现实外贸操作的场景学习模式所以教师积极参与其建设过程以及组织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操作,也是自己增加和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另外尽管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生实践操作而设立,若教师能与企业中的专业人员一起配合顺利完成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那么其过程中反馈的很多信息也是有利于其实践经验积累的。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例如: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4、多样化考核方式,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

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应改变原先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像闭卷或开卷考核、场景模拟考核、上机模拟操作考核、专题调研和校外实习等。

课程教学反思与总结篇15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安全教育、传统文化课程。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

一、目标实施方面:

1、本学期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达到了如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总结如下:

3、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二、能力方面

1、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2、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

3、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4。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能采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他人。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教学。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2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