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政策
煤化工政策
关键词:煤化工;焦化废水;污染控制措施
煤化工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有着较大的污染,为了控制污染,需要针对煤化工生产中的各个步骤采用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就目前来看,我国煤化工焦化废水污染的控制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1 煤化工焦化废水污染的危害
在现行的煤化工产业中,焦化废水的污染非常严重,每年我国煤化工焦化废水排水量高达几亿吨,这些废水污染危害,毒性大,浓度高,影响范围大。此外,焦化废水中有大量的氨氮合物,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会涉及氰、硫、氮等化学物质,经过处理后,会生成各类有毒物质,常见的有卤代烃、多环芳烃等等,危害的治理难度非常大。
2 煤化工中焦化废水的污染控制技术
2.1 物化预处理法
对于煤化工焦化废水,预处理非常重要,由于这些废水的水质复杂,因此,必须要根据水质的情况来采取预处理措施,保证水质可以满足后续要求,具体的预处理法有蒸氨、脱酚、除油、有毒物质的降解等等。如果废水中部分物质浓度过高,就会出现神经毒性。如某化工焦化废水中酚、H2S、NH3的含量较高,就可以使用双塔汽来去除其中的大部分H2S、NH3。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需要提前分解和去除其中的大分子,有研究人员将环己烷与正辛醇用作萃取剂,采取生物处理法提高了COD的去除率。另有研究人员对焦化废水采用有机膨胀土进行处理,起到了良好的吸附性作用,提高了B/C值。
2.2 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环保、简单,一直在煤化工焦化废水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代表性的有UASB、SBR、A/O等。
在煤化工焦化废水中,有大量的酚、氨氮与COD,很多物质的降解难度高,为了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必须要推行生物处理法。煤化工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一般采用A/O法,为了强化处理效果,需要在此基础上强化菌种的优选,使用高效菌种与微生物反应器。关于生物处理法,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键菌群结构以及功能。其主要是将微生物作为核心的研究。
2.3 深度处理法
煤化工中焦化废水中有大量的难降解物质,在应用生物处理法之后,依然有一些物质无法降解,因此,必须要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就是为了促使废水达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深度处理措施,如吸附法、混凝法、高级氧化法。焦化废水带有多层级的污染,这些物质变更范围也偏大。采纳常规途径,很难全面辨识固有的水质特性。污水之中的酚类、对应氨氮物质固有的含量都偏高,历经初始的预处理,可以生物降解。然而,多环芳烃及偏少比值的二噁英、各类卤代烃带有更高的这类毒性,也潜藏着更广范畴的生态威胁。处理进程之中,它们抑制住了微生物特有的常规作用。COD特有的这类构成成分凸显了必要价值。深层处理技术,应考量必备的悬浮组分、对应胶体组分、带有溶解特性的这类组分。有着还原特性的偏多无机物,也被涵盖在内。
3 煤化工中焦化废水污染处理的发展方向
虽然煤化工中焦化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下,应该进一步改善预处理工艺,改革现有的蒸氨、脱酚、除油技术,加强预处理,提升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能,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便捷,减轻深度处理负担,降低处理成本。为了满足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水解酸化就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有学者利用水解MBR工艺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在水解酸化段处理5h之后,废水中CODCr/BOD5从原先的0.11上升到了后来的0.31,系统也更加的稳定。此外,焦化废水的成分复杂,在下一阶段下,应该积极利用优势菌种与新型反应器来提高处理效果。在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水质情况与排放标准来决定,如果深度处理效果较好,可以不采用后续处理法,后续处理法方便,需要进一步开发高效混凝沉淀技术,推行价格低廉的再生吸附剂,解决成本高、经济性能不理想的问题。
4 结语
煤化工中焦化废水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危害非常大,对于煤化工焦化废水的处理,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分与处理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处理技术。加强对各类环境条件下煤化工焦化废水成分的分析,评估废水的安全性,提升污染处理效果。
年后地方不再审批煤电项目
现代煤化工行业需加强规划
现代煤化工行业是煤炭消费新的强劲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26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8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7个。
如果全部投产,预计年可能形成4000万吨/年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年烯烃产能、280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产能。煤炭消费量将从1.28亿吨标煤上升到4.77亿吨标煤,增加273%,煤化工行业亟须加强规划指导。
现代煤化工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水耗和高碳排的行业。煤化工发展命门是其经济性、竞争性、社会环境外部性和气候变化风险性。在现代煤化工项目中,能源转换的煤制油和煤制气争议最大。从国际的实践经验看,南非的煤制油和上世纪80年代美国大平原煤制气项目都说明这类项目无法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商品油气相竞争。
“十三五”期间,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发展要降温减速,项目缓批。现代煤化工行业首先要搞好各类示范试点。以能源的清洁化、高效化、环保化和低碳化为方向,考虑国际油气市场供需关系的巨大变化,除作为战略技术储备外,煤炭能源转换商品化的前景是暗淡的。
电力煤控弱化煤电角色
“十三五”期间年均电力需求增速预计在4%左右,煤电装机容量年前达到峰值9.7亿千瓦,电力煤耗占煤炭总消费量的51%,这为电力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十三五”电力规划将煤电在新增装机中的定位,应由“主力电源”向“补充电源”过渡。通过空气质量、水资源和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红线有效限制煤电增量。在煤控情景下,年电力总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44.2%,燃煤发电装机比重下降到51%左右。
鉴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长周期性,除个别煤电项目需经中央有关部委特别审批外,年后全国应不再审批新建煤电项目。地方对新煤电项目的审批权要严格把关,谁审批、谁负责、谁追责。
“十三五”期间,能效提高是电力煤控的重要战略措施,应达到每年实现的能效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0.6%-1%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煤电容量将会达到饱和,足以满足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求。另外,煤矸石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要终止审批。年前实施综合性、系统性现有煤电机组改造,供电煤耗预计可从年的318克/千瓦时下降到300克标煤/千瓦时。实施绿色低碳调度,煤电的角色将进一步弱化。
培育天然气市场替代煤炭消费
年的煤控方案中,天然气消费量3600亿立方米。供应端的气源有保障,供应量还可能增加。但天然气消费增长缓慢,会影响煤炭的替代。
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应有几条措施:一、征收环境税,提高煤炭的价格;二、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严控污染物排放;三、培育天然气消费市场,年前完成居民阶梯价改革,让更多普通民众用得起天然气;四、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1亿千瓦,天然气发电主要用于调峰, 并给予调峰电价;五、鼓励车用天然气;六、鼓励某些制造行业使用天然气,提高产品质量,气价优惠;七、天然气热电联产优先上网;八、城市中心商业和服务行业禁烧散煤,必须用天然气或是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煤;九、提高天然气供热比重和集中供热比重,加快推进城镇燃气普及。城镇燃气普及率年达到70%;十、取消天然气的补贴政策暂缓实施,待天然气消费市场成熟后,再取消政府补贴政策;十一、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中央的天然气价格政策外,各省应把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在沿海和污染严重的城市群适当建燃气电站,年装机1亿千瓦,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燃气发电机组与可再生能源相配合,可以很好起到相互调剂补充作用,燃气的调峰电价必须得到保证。另外在一些适合采用天然气、保证产品质量的行业鼓励用天然气替代燃煤或煤制气,如玻璃、陶瓷等行业。
完善煤企退出机制和产业转型
煤炭行业要实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年煤炭产量控制在37亿吨。现有煤炭生产达到50亿吨以上,化解产能过剩的形势严峻。
通过中央政府的税收和基金支持,建立煤矿企业退出机制、下岗再就业保障机制、煤炭基地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机制等有关机制,确保煤控政策的顺利实施。否则煤炭企业对煤控政策的阻力会很大。
打破地方壁垒,消除市场垄断力,扩大混合经济比例,煤炭企业市场化;加快兼并、关闭落后小煤矿;建立煤炭企业进入、退出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储煤系统,应对煤炭需求市场的波动性变化;促进煤炭基地生态修复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在“十三五”期间,煤矿开采和洗选企业数要从年的6390家压减到3000家以内。
完善煤炭企业职工再就业保障政策。对煤炭供应端的严格控制将使煤炭开采、洗选行业受到直接的影响、导致一些岗位的减少和消失。根据中国煤控课题组预测,到年煤炭开采和洗选失业人数估计分别为67.1万人和19.1万人。“十三五”期间可根据国务院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的要求,根据煤矿企业职工失业状况,及时完善和实施煤炭企业职工再就业财税政策,促进其再就业。
年中国煤炭消费按照实物量计算比年下降2.9%;年前十个月统计,原煤生产量和进口量同比下降3.6%和29.9%;可见中国摆脱对煤炭依赖路径、优化能源结构的愿景已在实现的进程中。
“十三五”期间制定强有力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积极推动和实施煤炭利用的减量化、替代化和清洁化;采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措施,双管齐下;通过煤控规划,年煤炭消费总量在总能耗的占比从目前的66%降低到57%,高效低成本地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公众身体健康、节约资源和实现气候变化2℃温控等多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