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信息

| 小龙

年央行货币政策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货币政策总体来讲有五个大的范畴,即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从紧。年开始,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到目前为止,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实施六年,总体而言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受经济下行压力、金融市场波动等影响,货币政策在部分时段稳健略偏宽松,比如,年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略偏宽松。

那么,年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该怎么理解呢?所谓的稳健中性,简单而言就是“不松不紧”:为防止通货膨胀、资产泡沫,防控金融风险,货币政策不能宽松;为助力全年发展目标实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不能从紧。总之,“不松”是抑泡沫、防风险的需要,“不紧”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需要。从实施方式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而要力争“精准滴灌”。

具体而言,年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从总量、价格、结构等三个维度进一步实施和推进:

一是在总量上保持稳定。政府工作报告将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目标,设定为12%左右。虽然比年的预期增长目标13%略有下降,但与年实际增长率11.3%相比仍留有余地,在总量上保持了稳定。这充分体现了稳健的总要求,为经济增长创造基本稳定的货币环境。当然,与年“略偏宽松”相比,今年将在稳健的基础上更加中性,市场流动性在维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可能将会有所收紧。近期,央行还通过宏观审慎评估(MPA)、窗口指导等措施,引导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是在价格上适度调整。今年以来,央行多次通过调节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适时对市场预期进行引导。如春节前后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LF),上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3月16日,央行逆回购和MLF利率再次上行10个基点。这既考虑到经济回暖尚未稳定,未对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又向市场传递了去杠杆和防风险的信号。随着美国再次启动加息,我国市场利率还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而央行将更多采取价格手段,对市场利率进行引导和调控,逐步实现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转变。

三是在结构上适当引导。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有助于对实体经济提供更精准的支持。近年来,央行推出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成效逐渐显现。下一步,央行将进一步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和服务。不过,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结构引导功能是边际的和辅助性的,“精准滴灌”知易行难。而频繁使用结构性工具也可能导致总量偏多,进而影响稳健的主基调。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谈及加息时说,“中性利率是既不踩油门让汽车加速,也不松油门让汽车减速”。而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远没有踩汽车油门那样简单。下一步,中国央行应保持定力,灵活应对,让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就业充分的促进作用。

各央行备战货币政策正常化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大多把利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有些更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等同于大量印钞,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来提振经济。

但去年以来,货币政策正常化已经开启,全球经济将面临流动性收紧,这一趋势如何影响大型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除美联储外,其他央行如何进行货币政策正常化?

美国:加息+缩表

年12月,美联储宣布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随后,“货币政策正常化”迅速成为市场上的热门词。

日前,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卡鲁阿纳(Caruana)在接受德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正常化已经开始了,这个过程会持续下去。现在不应该再强调下行风险,而是要看到经济上行和通胀的风险。”

卡鲁阿纳指出,经济增长状况显著改善,通缩风险已经过去,就业市场显著恢复。央行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及持续的非常规手段的必要性降低了,美国已经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其他国家由于处于不同的周期位置,各央行需要选定最恰当的时机。

美联储在历经10年的高度扩张货币政策后,如今已开始迈入正常化轨道。

美联储主席耶伦4月10日在密歇根大学发表演讲,解释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她表示,渐进加息是合适的,因为渐进加息可以让美联储达到中性政策的姿态。美联储希望避免在利率上落后于形势,且不希望出现不得不迅速加息的局面。

另外,根据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新会议纪要,多数美联储官员支持在经济强劲的情况下,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缩减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如果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那将是另一种形式的加息。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表示,美联储可能于今年下半年准备好缩表,开始缩表时可以暂停加息。

日本:首谈退出QE细节

日本央行也一改保守做派,首度公开讨论退出量化宽松(QE)细节。4月11日,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国会讲话时提到,利率水平和资产负债表规模将是考虑退出策略的首要方式。

黑田东彦表示,目前日本正在摆脱通货紧缩。虽然日本的通胀率还未达到2%的目标,但是日本央行认为物价正在上涨。一旦达到政策目标,日本央行就可以退出宽松政策,退出策略可能包括上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以及缩减资产负债表。

日本央行下次利率会议将在4月26日至27日召开。随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日本加息压力也越来越大。

对于市场关注的如何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国债,黑田东彦认为,现在讨论还为时尚早。

欧洲:不效仿美联储

相比而言,欧洲的货币政策同美日偏离。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4月10日公布年年度报告表示,虽然欧元区经济持续性复苏,但是全球政治不确定性很可能持续。欧洲央行将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不效仿美联储。

上述年度报告预测,一季度欧元区通胀率将接近2%的目标,已经基本消除通缩风险。德拉吉在年度报告中,并没有暗示欧洲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但他重申,欧洲央行将坚持其使命,维护19个成员国的物价稳定。

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Vitor Constancio)在布鲁塞尔发表讲话称,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恰当的,现阶段没有理由进行重新评估。

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令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何时释放政策转变信号问题上的分歧暴露出来。

包括两名德国籍欧洲央行政策委员在内的阵营称,鉴于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已经改善,欧洲央行应该为很快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做好准备。

而由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普雷特(Peter Praet)牵头的另一更大阵营则认为,在决策者确定通胀率将持续上升之前,维持现有刺激举措至关重要。

彭博社资深编辑希普利(David Shipley)表示,如果进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欧洲央行的工作将会比较艰巨。

相比美联储,欧洲央行的工作要艰巨得多。这两家央行都想进行货币政策正常化,也都不想影响到债券市场。从这方面讲,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信心强弱将让情况变得完全不一样。

欧洲央行希望今年年底的时候,欧元区经济信心可以恢复。从欧元区整体来看,这是可能的。但是,该区域还包括葡萄牙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它们还在为公共债务和虚弱的经济复苏而努力。货币政策趋紧,虽然对整体欧元区是合适的,但是对区域内最弱的经济体是危险的。

欧洲央行退出QE政策,面临暴露欧元区制度缺陷的风险。

为了帮助宽松货币政策顺利退出,欧洲央行需要得到各国政府的帮助。各国政府需要保证,他们国家可能吸引到债券投资者,从而不用触碰欧洲央行安全网。

货币政策效果减弱

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行政总裁乔斯顿(Ian Johnston)在博鳌亚洲论坛年年会上表示,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渐削减。货币政策是一个回应性政策,当经济出现问题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回应性政策,但是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繁荣。

花旗私人银行前总裁阿齐兹(Shaukat Aziz)则认为,发达国家使用货币政策比新兴市场国家更多,“但是依靠货币政策只能帮助你出门,不会帮助你到达目的地,现在货币政策所能够带来的影响已经达到了极限。想要获得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同时关注其他政策,例如财政政策,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年央行货币政策相关

9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