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经济政策详情解析
两会出台经济政策
一、宏观政策:
① 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② 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
③ 将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
④ 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 城镇失业率计划控制在4.5%以内。
二、人民币汇率:
《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民币汇率的表述较去年出现变化,新的表述为“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年的表述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三、房地产:
年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将因城施策。拟在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城市增加土地供应;拟在三四线城市支持自住房需求。此前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称,今年“两会”没有把房地产税草案提起审议安排。
四、国企改革与市场准入:
① 加快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采取切实举措;
② 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③ 鼓励大中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部门;
④ 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
五、地方政府债务:
① 计划发行8300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
② 将把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③ 研究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中长期政府支出事项纳入系统检测。
时值全国两会这一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期,可以看到,中国经济以巨大的增量、强劲的动力、突出的转型实效和良好的未来预期,击溃了此前的看衰之势与悲观论调。对此,专家指出,我们应该珍惜中国经济来之不易的稳健开局,以深化改革进一步提质增效,以“进”促“稳”。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长,速度继续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最前列。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居首位,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年的4个季度,中国经济用6.7%、6.7%、6.7%、6.8%,画出了一条平稳增长、略微上扬的增长曲线,绘就了年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图景。在全球发展和治理屡屡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情况下,中国稳中求进的态势无疑让人心安。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计,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2.7%,比该机构去年6月的预测值低0.1个百分点。报告说,全球经济仍面临不断增加的下行风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保持稳定让全世界感到安心。”巴西瓦加斯基金会研究员埃万德罗·卡瓦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目光长远,在过去几年里出台了一系列面向未来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中国两会即将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为中国人所关注,也为全世界所瞩目。
对未来有信心,于国家发展无比重要。良好发展氛围的形成,除了对自身经济状况的相对满意,更来自民众对国家发展方向的认同。我国适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应对全球经济发展变局的智慧,在发展理念上占据了先机。经济新常态的提出、L型增长的判断,不仅源于对经济发展阶段和趋势的准确把握,更是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主动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过去一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多项降成本、去产能的好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去包袱、扫障碍。“国家对制造业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实体经济的好政策,这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金钥匙’,也为制造业吃了‘定心丸’。”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业完备的产业链,再加上信息化、“互联网+”的护航,将大大提高各行各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将获得质的飞跃。
中国经济的发展前行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亦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调整和转换,新动能不断积聚,新经济不断培育,在这“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下”,如何展望中国宏观大势?在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经济预期目标给出了具体答案。GDP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增长目标定为6.5%—7%,最终实现了6.7%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解释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
要实现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年均增速必须保持在6.5%以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宏观经济开局形势良好,筑底企稳趋势明显,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这一底线,可以使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空间更有余地,提升社会对经济增长目标小幅波动的接受度。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众多全国政协委员表示,虽然困难不容低估,但信心不可动摇。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将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将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而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相关目标为,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而实际完成的情况是,完成铁路投资8015亿元,公路投资完成1.7787亿元,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法工委经济室主任黄建初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要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这是因为年民间投资增速仅为3.2%,而同期国企投资增速高达18.7%,是典型的“国进民退”。
所以,中央政府要求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进出口回稳向好,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回稳向好。这是连续第二年未对进出口增长目标提出具体数据。
政府工作报告解释认为,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对本报记者说,“我多年前就呼吁不要把进出口增长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然现在不写,也是形势所迫。把贸易增长,特别是出口的增长作为短期经济拉动的一个因素,这实际上是没有真正反映进出口对整个经济全面、长期的影响。”
张小济表示,进口同样对经济很重要,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消费模式的改进、对老百姓(42.650, 0.01, 0.02%)生活质量的改善等都有好处。
政府工作报告因而指出,落实和完善进出口政策,推动优进优出。
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居民收入增长有不确定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来看,只有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拉动消费增长,从而最终拉动经济的增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同样提法,但全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3%,低于GDP增长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城乡居民增收面临一定困难,财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随着综合措施的施行,有望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水平。
在物价调控目标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这一目标与去年目标相同,而去年实际涨幅是2%。
全国政协委员、原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梅兴保对本报记者表示,“我认为CPI定在3%左右是合理的,年CPI同比上涨2.0%,低于年初定的3%左右的目标。今年开年经济形势好于去年,一系列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CPI可能呈逐渐上涨态势。”
但是,梅兴保认为,由于PPI回升势头较为迅猛,要考虑到它对CPI的传导作用,注意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价格的稳定,防范通胀压力。
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而去年提出的目标是1000万人以上,实际完成1314万人。
政府工作报告解释认为,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今年就业压力加大,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刘元春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我国就业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年我国服务业占比为51.6%,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就业,最重要的是一些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正在形成,将有利于就业人口的吸纳。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年财政赤字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解释说,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对本报记者说,减税降费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减税降费是兼顾需求侧刺激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对经济的作用立竿见影。
进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两会出台经济政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