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管制政策规定
中国外汇管制政策如下
近日外管局大招不断。先是境内个人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和证券投资;再是“蚂蚁搬家”式逃汇将被重罚;今天又有外媒消息称,中国研判汇率风险并准备预案,如有需要将对国企强制结汇。
可以看出,虽然居民5万美元购汇额度并未缩减,但却迎来了更复杂的购汇流程,以及更严格的购汇用途监管。
具体来看看政策变化!
新年伊始外管局祭出新招,自昨日起我国居民购汇时必须要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纵然每人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并没有被下调,但购汇流程相比以往更加复杂且加大了违规惩罚力度。
《申请书》对个人购汇用途进行细化并明确指出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另外,以后购汇还新增了“预计用汇时间”这一必填选项,用汇时实际用途与原《申请书》不一致则需重新填写。不得虚假申报购汇信息,不得提供不实的证明材料,不得出借本人便利化额度协助他人购汇,不得借用他人便利化额度实施分拆购汇。虚假申报、骗汇、欺诈、违规使用和非法转移外汇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列入“关注名单”,当年及之后两年不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同时依法移送反洗钱调查,可能面临逃汇金额30%左右罚款,以及5万元以下罚款。
后续大招:强制结汇?
强制结汇是指所有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不允许保留外汇;意愿结汇是指外汇收入可以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也可以开立外汇账户保留,结汇与否由外汇收入所有者自己决定;限额结汇是指外汇收入在国家核定的数额内可不结汇,超过限额的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在我国,1994年汇改后实行该制度,一直到年4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网刊文表明,我国实行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
强制结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而今日据彭博报道,不愿透露姓名知情人士称,中国官方通过模型、压力测试和调研,对年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外流情况做了预估和研判,并相应准备风险应对预案。该知情人士表示,根据预案,如果需要,考虑对国有企业重新实行经常项目项下按一定百分比强制结汇的措施。该措施将属于临时管理措施。他还透露,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已经鼓励部分国有企业对经常项目项下的外汇进行结汇。
至于个人会不会强制结汇,不敢妄言!
哪些能买哪些不能买?
政策说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而买卖B股不受限制,超过5w要申请。而QDII基金只要有额度,也不受限制。
很多人要问为什么?教科书里讲:黄金天然是货币。十九世纪主导世界的金本位制,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英国采取了金本位制、当时的英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英国通过贸易、战争和殖民地,向全世界输出了金本位制。进入二十世纪,英国经济规模被美国超越,同期,金本位的弊端已经为西方世界所不能忍受,并走进历史。
在美国GDP超过英国而位居全球第一后,世界经济格局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美元逐步取代英镑,开启其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路,并最终结束了金本位制,全球也进入美元本位主导的信用纸币时代。世界经济的美元时代并不顺畅:历经金本位回归、金汇兑本位以及被反复演绎、花样诠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结束时,美元的地位实则已经确立且无法撼动。
脱钩贵金属发行准备的纸币,是交易的媒介,更是政府信用的载体,是政府信用让其交易媒介的功能成为可能。货币流通,是这种信用的让渡,拥有美元,就可以购买美国政府治下市场的任何可交易商品(实物兑付承诺)、可以购买认可和接受美国政府信用的其他市场上的任何可交易商品。
人民币发行以美元为锚,是让美元及美元背后的美国政府信用为中国背书,这是中国过去近二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认为美元为废纸,即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货币均为废纸,不认同这些发钞国的政府信用。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有多少外汇储备,才能印多少人民币出来,并不是想印多少钱就能印多少钱的。有外汇流入,国家收储外汇,印出对应数量的人民币,投放市场。但是,当外汇流向逆转,国家就需要放出外汇,同时回收对应数量的人民币。目前情况是货币超发,外汇再减少,更需要收回人民币,但是国内房价高企,这种情况下,怎么做?这就是很多人说的保汇率还是保房价的选择题。
目前个人换了外汇,拿去投资国内发行的美元债,QDII基金、B股,都没问题。这些外汇仍然在国家的外汇储备里,无非是换了个地方,从国家到了个人手里。但是,如果把外汇拿去国外买房买股票,就彻底脱离了人民币体系。
中国外汇管制政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