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要想用好这一“传家宝”,还需下“绣花针”功夫,写“下马看花”报告。对于调查研究工作而言,实现“绣花”般的精细推进,关键在于要将“针尖”真真切切地对准“疑难杂症”,将“针脚”实实在在地织得更细更密,这样才能绣出政通人和的好前景。
思想认识突出“真”,杜绝重“表面”轻“源头”,在“走好群众路线”的“脚力”上下“针”功夫。“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需要在“顺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得民心”上下足“绣花针”功夫。“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只有抓住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点,树牢群众观点,才能突破难点、创造亮点。“经验在基层,智慧在群众。”我们要从群众手中获得“一手信息”,真正实现通过调查研究摸透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党员干部只有把利民小事当成是施政大事,听实话、察实情,才能真正让大兴调查研究依靠于民,惠及于民,让调研成果的分量更足,质量更高。
精细研判突出“准”,杜绝重“现象”轻“本质”,在“落实深查细究”的“脑力”上下“针”功夫。调查工作“千条线”,“绣花针”作用当下立现。党员干部要做到“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蜻蜓点水,要层层科学布局,以“点”的突破带动“线”的连接,以“线”连接带动“面”的探查。要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不拘形式地拿准“民声脉搏”;要听得懂“言外之音”、看得到背后的“风景”,敏锐接收好民生诉求的“第一信号”、精准定位到百姓需求的“第一导向”。坚决摈弃“开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找个现场站一站”的调查方式。要想看到真问题、听到好建议,就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坐”到群众板凳上、“想”到群众心坎里、“干”到群众家门口,在百姓地头说收成、炕头送冷暖、灶头悉富贫。
整改落实突出“深”,杜绝重“留痕”轻“实效”,在“突出问题导向”的“效力”上下“针”功夫。研究工作要深入分析思考,进行全方位“透视”,不让“调研之风吹之即散”。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不逃避、不遮掩;既报喜也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力求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观点。要把群众想法纳入工作谋划、将群众难题纳入工作课题,下“绣花针”功夫推进调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兴调查研究收获最大成效。党员干部要以绣花般的耐心、细心、巧心,久久为功,绣出独具一格、值得称道的“惠民实招”。
调查研究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篇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基层是青年成长最好的“课堂”、最厚的“沃土”,我们选调生作为“三门干部”,缺乏工作经验,更应该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踏破铁鞋”去调研,迈开步子察实“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我们选调生在村任职期间要完成村情报告和国情调研报告,要坚持把基层当作调研“常去之所”,用脚步丈量基层大地。大到产业发展,小到邻里纠纷,都应该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内容。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怀着“归零”心态,多听、多看、多问、多感受,把全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村情要素都尽收眼底,为调研添加有价之料,努力成为村干部的好帮手、群众的贴心人。
“融会贯通”长本领,扑下身子谋实“招”。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道:“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选调生作为基层“新鲜血液”,扎根在乡村振兴“第一战线”,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于解决问题,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拿出真感情、真行动,自觉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广泛学习各领域知识,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规律、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
“跋山涉水”找问题,甩开膀子求实“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细读党的__报告,字里行间无不和调查研究密切相关。选调生在村任职期间要走遍全村农户,我们应该发扬斗争精神,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经验成效出自基层,问题矛盾也常见于基层。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用心倾听群众心声,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推动问题解决,做到串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调查研究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篇3)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发广大党员干部热议。《方案》要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众呼声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就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调查研究要将“群众呼声”置顶,做到“身入+心入”“上情+下情”“谋事+谋效”,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才能真正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以“身入+心入”发现问题,查民之所盼。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党员干部应当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用心用情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农村、企业、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调查情况。“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只有亲自去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才能摸到实情,听到真话,获得“第一手资料”。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要心系群众“冷暖”,深刻关注群众生活,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学位、车位、床位、厕位等问题出发,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以“上情+下情”分析问题,研民之所思。《__在浙江》采访实录中记录了__曾写过一副对联关于调查研究的春联:“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这副春联生动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研究分析问题就是该拿出这种精神,既要“吃透”上情,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也要“把握”下情,了解和掌握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情况,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及工作的成绩和不足等;既要着眼于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也要立足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只有将上情与下情紧密结合起来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和老百姓想在一起。
以“谋事+谋效”解决问题,解民之所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定人定责,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推动问题及时解决。要突出“效”的应用导向,善于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调研结束后要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做好调研工作的推广运用,比如印发优秀调研报告文集、召开专题分享会……让调研报告能够回应更多群众的呼声。
调查研究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篇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了解基层详情,知晓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基层走访是调查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是表达关爱、解决问题、凝聚力量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广大基层干部当饱含“真情实感”、做到“戒虚务实”,用心写好这一“命题作文”,真正让文风朴实、内容动人、回味悠长。
用“精准规划”谋篇,写好“基层走访”的框架。在信息化、网络化极度发达的时代,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电话沟通”“网络对话”“视频问询”,但实实在在“走一遭”和浅浅淡淡“问一句”的效果肯定是有千差万别的。既是初春时节,一次入户的交流、一场面对面的沟通、一段心贴心的互动,想必是最为暖心的行为了。广大基层干部当用“精准规划”谋篇,既要事先了解走访对象的具体情况,又要细致规划时间和流程,切莫搞“车上看、门外转、手机拍”的假大空,也不摆“看似精彩、实则无用”的盆栽架子,真正做到“身入”且“心入”,努力写好“基层走访”的框架。
用“非凡成就”装填,写出“基层走访”的深意。“访”字原意为向人询问、调查,有看望、探问之意,后来引申为专程前往问候和交流。此次基层走访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__精神的重要载体,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访”的形式,将非凡十年的闪光成就认真讲述为老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们听,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解读给基层群众和党员、干部们学习,在互相探讨、深入揣摩、共话未来中,进一步燃起他们对党的忠诚之心,真正发挥出基层走访的“政治功能”,用心写出“基层走访”的深刻意义。
用“真情实感”落笔,写暖“基层走访”的温度。基层走访的重要功能在于了解问题的同时,也带去真情实感的温度。在现实工作中,个别单位和领导干部在基层走访的过程中,过于重“形”而非重“实”,将米面油等慰问品“一送了之”,用“赶场式”“应景式”走访冷了基层群众和困难党员干部的心,也让基层走访变了味、失了真。广大基层干部当用“真情实感”落笔,时刻牢记访民意、贴民心、凝众力“急不得”也“浮不得”,只有丢掉“空话套话虚话”、放下“架子面子”,真正用心用情与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党员交流,使之心里舒畅、安适,才能写暖“基层走访”的温度。
用“实干作为”答卷,写深“基层走访”的回音。“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问而知之、知而思之、思而行之,才是“正向循环”,基层走访既要把关怀、温暖和政策“送下去”,更重要的是要把诉求、需要、期盼“带回来”,只有了解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党员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引,才能把实事办到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实干作为”答卷,在聊家常时嘘寒问暖、在品甘苦时知急难愁盼,学会把问题写进“责任清单”,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步步推进回应期待中,真正写深“基层走访”的回音。
调查研究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篇5)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不仅要学习继承好党的这一光荣传统,用好这一法宝,更要带头做好表率。
宜“深”忌“浅”,在深度上“一竿到底”。组织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对上需要吃透政策、领会意图、落实部署,对下需要正确指导、统筹协调、因地施策。如果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政策落实进度不掌握,对基层情况不熟悉,就会导致思维僵硬固化、干事创业底气不足、工作成效大打折扣的现象。因此,组工调研来不得“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旅游打卡”,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问题找原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调研软弱涣散党组织,不仅要看其运行不畅、干事不力的外在表现,找准“病症”;更要分析其“病灶”,摸清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是班子缺少战斗力,还是__矛盾集中,或是存在涉黑涉恶问题……并结合问题根源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思考,进而开出“治病良方”。
宜“实”忌“虚”,在作风上“一马当先”。求实、务实、扎实,是组织工作的一贯作风,也是组工调研的必然要求。如果精心选定调研路线,精心安排陪同人员,精心准备调研材料,这样的调研本身就是一场“作秀”。它的结果就是想看的看不见,想听的听不到,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没有实效,无法获得科学决策的真实依据。组工调研要听实话、办实事、出实效,紧扣与新时代背景下组织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紧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性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身入心至、躬身践行,直插田间地头、基层组织、农户家中,让组织工作沾泥土、接地气,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才能看到最直接的诉求。在此基础上,做好成果转化,让调查研究形成的科学决策真正源于人民又服务人民。
宜“活”忌“僵”,在方法上“一应俱全”。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党建、干部、人才等方方面面内容,点多、面广、线长。这一特性决定组工调研的范围广、对象多、内容杂。如果调研方法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便难以从海量原始素材中获取真凭实据、实用价值。要答好组工调研这道题,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调研方式,甚至要创新调查研究的新方法。既要熟练运用问卷调查、蹲点调研、案例分析、专家调查、信息比对等”老把式“,又要学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在守正创新的同时,因地制宜不断拓宽调查研究渠道、提高调查研究效率,实现调查研究时代性、精准性和科学性的多重提升。
调查研究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篇6)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调查研究是倾听民意、摸准实情、推动落实、评估成效的重要抓手,有的干部开展调研只走一马平川的“好路”,乐于去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不敢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影响了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效。党员干部开展调研要行之有向,多趟乡野泥路、多探险路梗阻、多解群众难处,在调研中访实情、求实解、出实招。
多在泥路“下马观花”,以“鸬鹚入水”之姿沉下去、访实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也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在一线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观察最真实的情况,决不能搞跟着剧本走的“盆景式”调研。党员干部要以“鸬鹚入水”的方式踏踏实实沉下去,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真心实意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换得基层一线真实情况,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时刻保持甘当小学生的姿态,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主动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需于民,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多在险阻“上下求索”,以“滚石上山”之力迎上去、求实解。
调研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当前,有的干部为调研而调研,甚至“图方便”,开展带着调研结论、再找地方例证的“逆向式”调研,这样的调研察不了实情、观不了全貌、也得不到解决办法。调研必须保持“滚石上山”的姿态,葆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多在险路中“上下求索”,敢于正视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将问题导向贯穿调查研究始终,不断追根溯源、一插到底,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清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关键问题研究思考,以此找准问题源和突破口。
多在难处“修桥补路”,以“近林知鸟音”之举钻进去、出实招。
解决问题的实效是检验调查研究的根本标准。调研不是一场放松身心的旅行,而是一场绞尽脑汁的考试,考卷上是一道道民生题,需要我们在不停探索中给出答案。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党员干部要以“近林知鸟音”的态度钻进去,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解剖麻雀”,在抽丝剥茧中挖掘问题成因、抓住问题本质、形成调研成果,并逐步转化为整改问题、化解矛盾、引领发展的“引路石”。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进行立体式分析,通过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稳扎稳打中解决难题,一丝不苟开好良方“治病”,推动问题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调查研究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精选篇7)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踏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嘱托,紧握调查研究“传家宝”,坚持“到群众中去”,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让调查研究“接地气”“沾土气”“冒热气”,确保真调研、找问题、解难题、促发展。
拜民为师,问计于民,让调查研究“接地气”。
“树高千丈总有根,河流万里总有源。”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调查研究要想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当家长里短的“贴心人”,倾听群众呼声,与群众同甘共苦,深入实地,采用主题座谈、实地察看、走访入户等方式,真诚倾听,真心交流,让调研成果反映民情、赢得民意。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时刻扪心自问,厚植为民情怀,常思常做为民之事,把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树立学徒思维,真诚地向群众请教、向实践学习,如此才能让调查研究“接地气”。
真察实访,找准问题,让调查研究“沾土气”。
调研的本质是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因此调查研究要紧紧抓住问题这个“牛鼻子”,以问题为“靶”,聚焦于民生的重点领域、重大问题、重要课题,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当基层战场的“解题人”,针对难点和盲点,解决突出的问题,从问题角度寻找调研方向。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拒绝做“表面功夫”“走马观花”,要广泛听取意见、查找病灶,真正摸清情况,不断研究新思路新办法,找到解决之策。当面对不确定、难预料的复杂形势时,广大党员干部当开展有的放矢的调研,研究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承认问题、认识问题、不回避问题,不逃避责任,以自身行动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让调查研究“沾土气”。
调而研之,研而用之,让调查研究“冒热气”。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用调研成果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必须注重“调”与“研”并重,对调查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判,及时反映问题,围绕民生痛点、堵点、难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工作难题,提高调研实效性。此外,要建立督查回访机制,定期回访调研对象,跟踪落实整改进度,实实切切地将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工作清单”和“成果清单”,真正做到“事事有回应”,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成果导向,当挺膺担当的“实干家”,把调查研究的成果落到实处,通过对基层问题的调查研究,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让调查研究成为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工具,真正让调查研究“冒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