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

| 新华

心得的意义在于总结个人经验、反思成长过程、提炼学习技巧、提升自我认知,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小编给大家分享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参考,方便大家参考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

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篇1

前几天我观看了《安全教育第一课》,透过观看这个视频,让我了解了当灾难发生时,我们就应怎样去应对、怎样避险、怎样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后,在灾难降临时我们就能有更多获救机会。

具体来说,透过观看影片,我学到了许多有关地震、游泳、火灾还有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比如在发生地震时我们就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跑出教室,或躲在课桌底下,也能够就近躲在狭小空间的墙角处;在遇到火灾时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口,尽量贴近地面沿着安全路线逃离火灾现场。逃生时要走楼梯,不能坐电梯;夏天游泳时务必和大人一齐去,要做到“四不好”,不好在游泳池里打闹,不好成群结队去河里游泳,当其它小朋友溺水时,不好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报警;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在上下楼梯时不好拥挤打闹。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要走斑马线,不好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玩耍,不好横跨护栏,横穿马路,更不能在马路上看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贪小便宜,不跟不熟悉的人走,与陌生人持续必须的距离,遇到坏人时不好被他或她的言语吓倒,要勇敢地大声呼救,做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防护。

透过观看这个影片让我明白了我们就应坦然的去应对那些无情的自然灾害;我懂得了在灾害发生时要先自救,有潜质的再去救其它的人这个道理。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学会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识,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减少受到的伤害,时刻把安全铭记在心,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篇2

随着秋天的到来,假期已经悄然结束。转眼间,是新的开学季节。在学校开学之前,开学第一课也如期到来。20__年秋天《开学第一课》将播出,今年学校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晚上8点,我很早就兴奋地看电视,生怕错过每一张动人的画面,随着熟悉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响起,除了无与伦比的兴奋之外,我心中还有更多的期待。

每年的第一课是所有中小学生每年都要看的常规节目,因此主题每年都不一样,通常都是根据这年时下的环境来确认个新的主题,同时也是个历史与实际相结合的公益节目,是通过历代往年的中励志的事情来进行改编而成,只不过是想通过电视的节目形式所呈现出来,目的想要让广大的中小学生们利用这次的机会来学习,激发个人的爱国,为祖国贡献的斗志。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内容都是振奋人心,看得我们热心澎湃,无论是爱国励志,抗震救灾,还是英雄事迹,每一个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或多或少给人们带来一种动力和激情。

通过这些节目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祖国的面貌,让我们在未来有一个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为未来的成长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每一位英雄事迹的背后,支撑他们一路走来不只是勇气与坚持,还有对于梦想,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作为新中国未来的花朵,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要求我们有非凡的知识和丰富的体力去实现。让我们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不断吸收新知识,发展好身体,在祖国怀抱中不断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跃进,实现自己的梦想!

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篇3

开学啦!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在9月1日开播。今年的课题是中华骄傲。

汉字记录着中国人独特的思考方式,是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源头。王老师讲每个汉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用到不同的用处。可以从小小的汉字窗口看到汉字的博大精深。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大学教授96岁的许渊冲老爷爷。他长期从事文学翻译类工作,以有六十多年。他翻译的语种有中、英、法等多种语种,他被誉为“诗译英法人,”他还荣获国际翻译奖项“北极光”奖杯。很多我们熟悉的中外著作,都是许渊冲爷爷翻译的。他说自己每天都至少翻译一页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有时也会半夜坐起,打着手电写下想到的内容,生怕第二天忘记。许渊冲老爷爷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翻译到一百岁。

我们做为年轻的学生,应该向许渊冲爷爷学习,为自己定个小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前进。

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篇4

“强国复兴有我,少年立志强国!”9月1日晚上八点,我和父母已经守在电视机旁,等待着今年《开学第一课》的播出。随着美妙的音乐响起,开学第一课映入我们的眼帘,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

在节目中,通过王博教授对《儒藏》的讲解,我了解到了《儒藏》这个宝藏级的儒家文献收藏,以及整理这些文献的艰巨任务。收藏儒家文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的思想。我被《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所介绍的汤一介先生深深感动。他为了完成《儒藏》的编纂工作,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坚持不懈地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中华文明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我们不能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理解和传承。正如汤一介先生所说:“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与职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这堂课也让我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卓越,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将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宝贵,也明白了我们每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怀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篇5

新学期的朝阳照耀着我们,伴随着我们走进久违的校园。今天,我们和老师一起在教室里观看《开学第一课》。2023年我们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一听主题我们就知道,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我们每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每个人都应该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

在节目中,让我对祖国颖以为傲的是在探寻宇宙的奥妙我们有了新的出现——“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向我们介绍了我国自主设计、独立建设的复合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前世今生,在宇宙观测领域,为在宇宙观测领域有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智慧和话语权而感到自豪。“现在我们的国力强大,有非常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想做什么东西一定能做出来”,这是当时科学家曹臻说的,是啊,只要有了信念,就能坚持走下去。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只要有了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终会有所成就。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是我们的时代,请保持梦想,保持对世界,对宇宙的未知的好奇,这些宇宙的未解之谜,将来一定会由我们来破解。我们青年一辈,当乘风接力,扶摇而上,把强国复兴作为我们新时代青年成长的方向标。立心天地,于时代华章再书一笔少年意气飞扬。

开学第一课总结的心得体会篇6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节目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等登上讲台,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生动有趣的“第一课”。

我仰望天空时,常常会想,在这云层之上,在浩瀚宇宙之中,中国的空间站是什么样的呢?我对宇宙一直是向往的,我想了解它,曾经也梦想过成为一名宇航员。因此,我很敬佩中国的航天事业。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这个故事: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去钻研。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了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而这,就是中国辉煌航天史的开始。

有位航天员正来自我们昆山,就是费俊龙。费俊龙是中国第二批登上太空的航天员。

1988年,费俊龙在一篇报道中读到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人类第一位向往飞向月球的人是谁?是中国一位美丽的姑娘。人类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美国宇航员充满自豪的浪漫联想在费俊龙听起来却特别刺耳。费俊龙的心中涌出一个想法:飞天,中国不能只有传说!因此,在第一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在空军飞行部展开,费俊龙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在2005年10月12日9时9分52秒,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凭借全面过硬的素质成为神舟六号飞行组成员。在他自己不断地努力下,终于到了那浩瀚宇宙。经过这一切后,费俊龙同杨利伟、聂海胜等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荣获“航天功勋奖章”和“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要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飞天梦,我每天都在踏踏实实训练、工作。”费俊龙曾说,“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步,才能真正地走好飞天之路。”他这一生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一心为事业,舍弃生活方式的多彩而选择单调,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平凡,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发自内心为他感到骄傲!

我敬佩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也本是平凡人,但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几代人的奋斗,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被“嫌弃”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国家了,不仅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并且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2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