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心得体会200字

| 新华

一、首先,巧妙安排课堂教学形式

轻松教与学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提高审美、创造美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思维创造力,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所以课堂教学形式的安排对一节的课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

二、其次,把其他学科内容带进美术教室

1、把音乐融进美术课堂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强烈的,能调动人的情绪。

2、与文学相结合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绘画的背景、和技能的学习、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看好书,多请学生表达心中所想的东西,时间长了,学生敢说、敢想了,对画家画作的欣赏也有东西可以说了。

3、与身边发生的事相结合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美术课不仅是教学生教

材本身的内容,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身边事物及做人的道理,这种观点已经为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可以根据本地方、本校的一些特殊或重要的事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比如:举行大型的“书画比赛”活动时,让学生为学校设计等,给学生产生一种参与的感觉,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三、再次,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

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单向地传递学生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为了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实习时,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让他们在画纸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总之,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领悟美术教学独特的不可代替的魅力。我希望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和人生的价值,教师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高素质的人才!

新课标心得体会200字篇2

20__年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__区教育局组织的化学新课标培训,__老师利用一天的时间把新课标的变化以及一些教学中具体的实例传授给大家,同时还纠正了大家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大家受益匪浅。那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贯穿到教学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结合培训和教学谈谈在学习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新型试题只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模式,关键还要靠我们的教学主阵地——课堂。新的理念成了我们课改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目前的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还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了。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因此,我们要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就要在平时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对学习基础不太好的一些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应用性的问题,而将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在不同学习层次上都有进步。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有积极作用。

三、在教学中提倡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内容。要将科学探究的学习同其他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将这一思想贯彻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从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来看,就是要鲜明、具体地按照科学探究的思想来叙述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与具体的实验内容有关的科学探究的要求,做到在探究中学、学探究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今天,对我们广大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继承昨天的优秀成果,补充新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新课标心得体会200字篇3

一、走进新课程,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展、探究学习;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渗透;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二、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有教育专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效地学习,注意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

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时代新人,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三、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1、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材教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阅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红色基因,进行依法治国、立德树人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学习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举办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所要达到的归宿点。

4、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切忌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纯政治理论课,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又用道德与法治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5、要用好优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视频资料、各类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四、不断拓展和开阔思维空间

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关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去解决,同时要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想象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解放了学生,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五、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期待、耐心等待学生转变、成功。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

2、平等待生。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改革创新。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新思想,要拓宽教学视野,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在新时代、新课标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把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新课标心得体会200字篇4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新课标心得体会200字篇5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这一部分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认识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育才会取得成功。

17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