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10篇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守住“根和魂”,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绽放出“盎然春意”,是当代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以“留史”,保护文化的源流根基。与文相会,与史为友。唐诗宋词的不同风韵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文房四宝的雅致意趣蕴含着文人匠心。可以说,文化是与过去的“对话框”,既刻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羽之轻无以飞,一足之力无以至,五千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妥帖地“收藏”好这些“家珍”,把文化的源流根基保护好。保护在心更在行,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保护传统文化成为自身的生命自觉,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惟其如此,才能让延展文化根系脉络的土壤更加坚实,让文所留史,永绽光芒。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足音接续着文化的民族基因,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是团结精神的构成部分,一脉相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硝烟远去,精神永存。中华文化里的民族基因是接力“火炬”,而中华儿女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手”。防控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民族凝聚力和“了不起的中国精神”,英雄故事不绝于耳,民族风采举世瞩目。我们的民族文化“可敬、可亲、可学、可用”,把民族精神的“活教材”学好,才能把文化的民族基因传承好,借文化之力铸精神之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文以“聚能”,发挥文化的资源优势。文化的多样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与能量。文化包括服饰、习俗、饮食等多个方面,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蒙古人擅长骑马射箭,新疆人擅长载歌载舞,福建人擅长饮茶之道,不同节日里更有迥然不同的纪念方式。利用好各地区鲜明的文化资源优势,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文化旅游业已然成为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风向标。将文化资源与当地旅游业深度融合,能够充分拓展旅游发展空间,让文化成为拉动地区发展的强动能,迸发出更大的辐射能量,发展更多“小木耳”“小黄花”等特色产业,成为挑起“金扁担”、满载“幸福粮”的重要力量。同时,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也是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方式,聚合的也是自身的发展之能。
文以“载道”,丰富文化的实践形式。实践形式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打造的是文化的亮丽“名片”。无论是展现中国美食文化的李子柒,还是《经典咏流传》里的歌咏诗篇,亦或是以唱演秀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国风美少年》,活泼有趣又多姿多彩的文化实践形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与听觉的声色交织,让传统文化更“火”的同时,也让其更“活”。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意蕴深远,要以兼收并蓄的丰富实践形式,把中国故事讲得生动、说得细致,“老生常谈”而新意常在,声动华夏、道传四海,老树抽新枝,枝上结新花,让中国的文化之“道”与时代活力并肩,走出“家门”,走得更远。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当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扬好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让文化的“盎然春意”舞动四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2】
构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充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强调,要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文化润泽“美”,用道德涵养“美”,用治理保障“美”。
以文化为纸,为家园画卷注入底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发挥国民教育基础性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结合起来,推动书法、诗词、曲艺进校园,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发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的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群众文化参与的热情。弘扬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在“水韵江苏”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的美丽城市与乡村。不断找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的契合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以道德为墨,为家园画卷浸入颜色。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时代楷模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我们应自觉向高标准看齐,广大党员干部更需率先垂范。要向身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学习面对疫情挺身而出、奋勇担当的精神,向抗洪救灾的官兵学习对祖国的深深挚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大义,向在平凡岗位上的人学习默默付出、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向和睦的邻里学习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相处之道……传扬先进事迹、学习时代楷模、弘扬优良家风,我们从举手之劳做起,崇德尚义、积小成大,涵养自身的高尚情怀和道德情操,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用实际行动为美丽家园增色添彩。
以治理为笔,为家园画卷勾勒蓝图。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大规模改造,市民的流动与搬迁使得邻里关系和社区文化正处于重新建立和融合的阶段。因此要更加重视基层社区的治理工作,推动网格化管理,增强党建引领作用,推广“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医生、小巷管家、党员义工等形式的基层自治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主人翁的意识,让基层党员、工作者和群众广泛参与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法治为百姓服务的效能,大力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进农村的活动,建设法治长廊、法治书屋、法律调解室,予民方便,为民解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让群众真正成为描绘井然有序、和谐美好家园的执笔人与观赏者。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3】
我泱泱大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更是五花八门,他们集古人之精华,三千多年来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晋中市教育局鹿局长《孔子和儒学》的讲座。
谈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说一说那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圣人——孔子。孔子,是中华民族导师,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与老子,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并称人类五大宗师。他删去了《诗》《书》,定《礼》《乐》,著《春秋》《易经》。“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宋人对他的赞美,可见他的功名之大。元成宗说:“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孔子提出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直影响后来。
这次大讲堂还提到五字真言:“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也。仁,就是要关爱别人,只有关爱别人,才能让世界充满爱,爱满天下。仁的本质是爱人,仁爱的根基是孝悌,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的人,才能做到仁爱,连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有什么资格提仁爱!“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先要自己有利益,先关心一下别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收获;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做。
义者,急人也,急人所急,帮人所困。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一把,这样,你的心灵会得到满足,别人的麻烦也迎刃而解。
礼者,恭人也,懂得伦理,知礼守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同学,老师,家长,长辈,我们要注意礼貌,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在与人辩论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能伤害他人,知礼守法。
智者,识人也,了解别人,识人善任。我们要了解别人的长处,懂得发现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
信者,诺人也,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答应了别人的事,必须去完成,不能食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我们要懂得羞恶,懂得礼让,懂得明辨是非。
听了这次讲堂,我颇有感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认识了两千多年前的伟大圣人——孔子,还分析了“五字真言“,了解了《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者四部经典。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4】
没有土地的滋养,就没有了参天大树,没有底层坚固的地基,就没有那高楼大厦,没有中华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有不少学生利用其寒假时间去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班,他们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俗话说人不能忘本,我们现在所学文化,其根源都来自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该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世界上的每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文化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中有优秀的也有其不好的,部分,我们应该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继承并发展下去,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只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文,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风采,学习历史,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伟大成就,古人们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它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发展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有其独特性区域性,21世纪的现在,倡导和平与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促进国与国之间进步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广阔,更长远,既要借鉴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争做中外友好关系的使者,中华文化有其固有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更加要不断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也是其中的变化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在其基础之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其顺应时代潮流,现在传统文化的气息还随处可见,春节贴春联,守岁等悉数已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在其基础上,人们也在不断的革新,让新年更加的热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如果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社会文化的繁荣,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魂,是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同学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吧!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5】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任务,要着眼于人民的“新期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啃下脱贫攻坚路上的“硬骨头”,催生美丽乡村蝶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产业发展,描绘富美乡村卷。“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推动产业振兴,要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各村特色,打造“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通过旧村复垦、土地流转等形式,整合盘活闲置土地,发展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多种产业,并试点发展林下经济,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引导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深化村企帮扶脱贫模式,引进“企业+农户”的扶贫车间,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依托本地生态人文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乡创文旅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创收,村民在家就业创业。
提升生态环境,描绘秀美乡村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宣传教育先行,通过印发卫生知识宣传单、发送短信、推送微信、广播等形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并成立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党员会议、党群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各种会议,进行自上而下的发动,号召全体村民自觉保护环境。紧紧围绕“路面干净、水沟畅通、边角清楚、门前整洁”的目标,精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强力开展厕所革命、裸房整治、“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涵养文明乡风,描绘和美乡村卷。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在优秀传统文化及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拥有厚实的“里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和践行者。要积极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保护和开发并重,保护古村落、古民居,从乡村记忆、家规家训中挖掘优秀文化,守住文化根基,让乡村依然保有浓浓的“乡韵”,让乡愁有归途。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简化红白喜事流程,牵头筹备设立基金,弘扬外出乡贤注重孝道、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6】
偶然看到央视一套播放的节目《经典咏流传》,很快便被其深深吸引,节目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现场观众深深陶醉于中华古诗词美韵之中。其中有一位叫鲍比达的经典传承人令人印象深刻,他是港台地区著名华语音乐人,作为从小成长在菲律宾家庭、在外飘零了半生的游子,他以一首改编的《游子吟》让全场观众泪目。他说:“68岁,一切还不算太晚!这次我会留在这儿......”
没有想到,古典诗词竟能穿越千年时空而历久弥新,放射出无与伦比、灿若星辰的夺目光芒,仿佛有股神奇的力量,将所有人的心紧紧牵连在一起,赋予后人以深刻启迪和恒久感动。
生活于物质充盈的现代社会,许多人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有大把的时间去刷屏、追剧、挥霍,却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些世代相传的经典作品,用心感受这些积淀已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牢记中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把文化的根脉留住。
领略文化之美。传统文化擘画了中华大地美轮美奂的壮阔风景。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有山的沉稳、水的秀美,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南的灵秀、漠北的辽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地的厚重、天空的旷远,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有“飞流直下三千尺”雄奇壮丽的庐山瀑布,亦有“落霞与孤鹜齐飞”声威古今的滕王高阁……祖国大好河山尽藏于文人墨客笔下,给予我们无限美的享受。
体悟文化之情。传统文化饱含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既有叙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怀才不遇的落寞,也有抒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建功立业的豪迈;既有“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之思,亦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时伤逝;既描绘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真挚爱情,也表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雅志趣。古人借助文学作品巧妙寄寓了自己的充沛情感,抒发了高洁志趣和情怀,令人回味无穷、遐想不已。
传承文化之魂。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有的倾注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的彰显了包容精神和集体意识,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的表达了谦恭仁爱思想,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的体现了自力更生、拼搏奋斗精神,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精辟诠释。品读起来,让人意味隽永,掩卷而思,赋予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是前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瑰宝。水有源,木有根,守望共同美好的家园,需要我们把文化之根留住。珍爱中华传统文化吧!将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或许,这一切还不算太迟!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7】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闲暇时间读《孙子兵法》后,由衷钦佩古人思想的精邃富赡,逻辑的缜密严谨。《孙子兵法》军争篇有言:“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风林火山”就出自于此,组工干部也应秉持“风林火山”的行军法则,做到开展工作果断干练、处理问题徐徐推进、创业干事积极进取、坚定信念__,努力争做“十四五”新征程上的精兵强将。
解决难题、办理实事要其疾如风。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就是要放下架子,带着问题到基层一线去调研学习。在老百姓家里、在企业车间里、在田间地头才能找到切合实际的做法和经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真实掌握了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倾听基层党员、干部的心声。“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利益无小事,组工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群众的意见诉求反映上来、基层遇到难题汇总上来,以“其疾如风”的行事方法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选拔干部、管理干部要徐徐如林。作为组工人要有“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本事。考察干部就是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真相的过程,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不只看上班时间内的表现,也要考察“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有效地识人用人,要从小事着眼,从日常着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预见干部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组工干部应秉持“其徐如林”的行事原则,选拔出让组织放心、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讲好规矩、守住底线要侵掠如火。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等诱惑,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要知道一旦越过雷池、抵御不住“糖衣炮弹”,很可能在铁窗内流泪。组工干部要恪守小节,筑牢思想防线,谨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坚决不碰国法党纪的“高压线”。我们的公权力来自人民,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者,我们手中这把权力的“双刃剑”,用好了可利党利国利民利己、用不好害党害国害民害己。组工干部要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以“侵掠如火”的态度严守为官底线、管住行动、守住清白。
__、坚定信念要不动如山。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组工干部需常抓不懈守好为民初心,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立身从政之魂;组工干部的信念就是要把对党的忠诚贯穿在工作和生活中,“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组工干部应坚定“不动如山”的信念,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8】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耀着爱国的精神光芒,厚植着鞠躬尽瘁的为民情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楚辞》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古籍中汲取古人智慧,感悟当下哲理。观史知今,对党员干部的成长大有裨益。
上下求索,在追求真理中筑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楚辞·离骚》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不遗余力、百折不挠。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之“根”,扎实的信念之“源”。有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诱惑,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最终误入歧途,追根究底是理想信念的缺失、精神防线的失守。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却“钙”,就会得“软骨病”。广大党员干部要引以为戒,时刻反省自查,经常性地开展理论教育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灵魂深处来一次“大考问”,叩问初心使命,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与世推移,在时代浪潮下激发创新活力。宁要不完美的改革家,也不要不作为的守摊人。《楚辞·离骚》有云:“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圣人不墨守成规,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是永恒的,只有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赢得机遇,让发展成为可能。从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到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再到1985年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由点到线到面,逐步推进和深化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这每一次的发展变化,都是共产党人紧跟时代潮流、大胆开拓创新的产物。党员干部要把勇于创新作为必备的本领技能,在工作岗位上识大势、谋大局,以全面的视角从宏观上紧跟日新月异的发展浪潮,审时度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与人民一道携手并进,擘画创新发展的新蓝图。
闭心自慎,在工作岗位上践行担当作为。时代呼唤担当,责任引领未来。《楚辞·九章·橘颂》有云:“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兢兢业业、谨慎修身,自始至终不犯过失而参立于天地之间。担当作为的关键在于实干精神,在于“撸起袖子加油干”。无论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还是“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谷文昌,亦或是“二十多年绿荒山”的杨善洲,他们都在用生命践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责任之心,始终保持敢做善成的勇气,勇于奋勇争先,敢于攻坚克难,始终走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路上,群众但有所需,服务必有所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勇挑重担,强化“想担当”的自觉,压实“真担当”的责任,营造“敢担当”的氛围。
余心所善,在抵制诱惑中诠释清正廉洁。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楚辞·离骚》有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坚守自身高洁的品行,纵死无悔。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抗得住诱惑,把好欲望关,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运用手中权力必须心有所畏,祛心魔、正己身,时刻绷紧“清正廉洁”之弦。要对党规党纪心存敬畏,切实增强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心中有“底线”,为政不“越线”。要坚持教育示警在前,防患未然,加强党员廉政教育,借助微视频、舞台话剧等创新教育形式,通过真实案例丰富教育内容,使廉政教育“入眼入心”。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9】
精神凝聚相连,民族龙飞九天。
——题记
我在凉山彝族奴隶博物馆兜兜转转了好久,吊顶橙黄的灯光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暖色调,终于,展柜中的一只黑色漆瓶将我的目光锁住。我满怀期待地快走上前去,顺着轻柔的光线,双目停驻在了展物前:这是一只绘有红色鸟羽、金黄凌目的黑木瓶,低调雅致中蕴含着火般的热情,细赏之中,那分明且有力的圆润线条,在暖夏之中,似龙鳞般遒劲的直冲天宇!
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这个木瓶来自于彝海,是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见证物,是彝汉团结抗日的标志。不经意间,我对这个展品有了异常浓厚的兴趣,我细细地注视着——它静置于黑色天鹅绒的精致座台上,与木瓶的主打色相得益彰,周围绕着立方体的玻璃罩子,也在温和柔美的氛围里,更好地衬托出木瓶上鸟羽的生动与凌目的雄浑。
翻过初春,越过隆冬,它在古朴的年轮里吟唱;冲向云霄,抵达天虹,它们蔓延至天的深处、心的远方。它历史的厚重感,它生命的鲜活度,它无论绘画、花纹的魅力之处,都让我想起与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青花瓷瓶:它的主打色也较为纯素,饰纹也别具特色,不过它主以白瓷打底,蓝纹配饰,所展现出的魅力也是别具一格的。它们同是民族的智慧结晶,一个豪放十足,热情似火;一个小家碧玉,温婉如玉;一个如火龙织云,雄浑不失柔情;一个如青龙击天,优雅不失贵气。思着冥冥之中的惊人默契,这大概是兄弟姊妹间的血浓于水的基因载体,这大概是历史河畔中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缘分际遇。我想所谓“亲情”,不是独霸一方,而是互帮互助,为国效力。此之谓不失民族情结,不失龙心本色!
亦或是对于民族融合的好奇,又或是来自于“歃血为盟”事迹的吸引,随着灯光的折射,思想的光晕也在空气的波动下,默然前进。看着木器前演员们重现的结盟情景,看着木瓶上血与血、情与情的深情交织,看着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山盟海誓。同是龙飞九天的傲气,同是意义非凡的底蕴,在无声或有声的展示之中,在历史或文化的交融之中,显示出来自于双龙合璧,来自于大国风范,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交融友好与智慧结晶!原来,从古至今,因为龙文化的兼容并蓄,因为龙精神的向上积极,使各个民族紧有力的凝聚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主流的民族精神。这也是为何__和台独不能成功的原因吧。想到这儿,一种彰显着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龙文化,开始在我好奇的心里扎根发芽,教我懂得:民族的融合不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蕴含龙文化的体现,更应该是龙文化作为国家统一,民族和平的重要象征!
当我回过神来继续参观时,顺着被拍了拍肩的方向,一个皮肤黝黑的彝族女孩——和我参加关工委所举办的夏令营的同学——阿杨来秀,站在我身后,她对我友好地说:“同学,你也喜欢这件作品吗?”我点了点头,她笑了笑说:“我也是。”于是我便和她并肩参观了下去。因为言语相投,我俩成了好朋友。旅行途中,我向她讲汉族的古典文化,她向我讲彝族的发展历程。从她口中,从现实生活中,我真正看到了龙文化的现实意义——
本还是记忆里凹凸不平的小道,忽而间却因党的振兴计划,成了坦途的柏油马路;本还是寒酸简陋的土坯房子,瞬时间却因扶贫工作的推动,成了美丽大方的洋气楼房;本还是不出名的苹果小县,转眼间却因电商的兴起,成了享誉全国的苹果之都……家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着实让我高兴,彝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也让我对和谐共进的龙文化有了更深的敬畏。与身边的“它”,结伴相行,自珍重,自愉悦。
走出展馆,眼前的人群不禁融合成一个整体,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团结友好,满足快乐。一言一行中,体现着身为龙的传人的自信骄傲;一举一动中,也彰显着龙文化的底蕴与力量,真可谓龙心本色。此刻,清风拂面,阳光正好,我满意地笑了笑,眼里尽是一片金色的辉煌……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心得【篇10】
我的故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龙台镇。我喜欢称它为“龙镇”。龙台镇地处德阳市中江县中部,正如这个地名,龙台镇的山水条件优越,更有着中华优秀传统的龙文化。镇中多处遗址颇具古香古色气息,它也是武术之乡,我每年都会去看镇上举办的武术节活动,看着一套套的“龙功法”——道家龙门七八缠丝九步连环(七八 九步拳法)、道家龙门四门拳、道家龙门青龙出洞······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首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会唱的一首歌《龙的传人》,“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首歌便回响在我的耳畔边,坚定有力,雄浑豪迈······,当然,“古龙镇”里面也有龙的传人。
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龙人”,我们经常叫他“锦顺”。在一次班会演讲上,锦顺他说:“在我小学的时候,我还是个圆墩墩的小胖子,不仅体育差,学习还不冒尖儿,因此在班级里备受别人的嘲讽,但我从来对自己不失望,我只是做最真实的自己。我在班上,只要是老师吩咐的事情,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认真地做,而且还要做得又好又快,从来没有欺骗过谁。我一直默默努力,尽管没有看见什么成效。直到六年级,我因为自己的努力,成绩终于有巨大的进步,在那一年,我开始接触篮球,也让我爱上了篮球,爱的很深,篮球给了我动力,给了我自信,自己的一身“肥肉”逐渐消失,我开始被别人尊重,一直到现在。现在,我回想起以前的自己,我很庆幸,庆幸当时没有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放弃。如今初三的我,学习和体育都不错,性格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很开心,只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谁都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在初中三年的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感受到他身上传承着龙的文化和精神。每次课间,我都会在操场看见锦顺在打篮球,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身影,他一如既往地挥汗如雨,每天练习打篮球,一打就是半个小时,有时他还自创花式篮球打法,他非常享受篮球带给他的快乐,看他纵身一跃似“飞龙”,身姿矫健,篮球在他手上变得有魔力一般,与他合为一体,篮球离开他的手,形成了一条完美的抛物线,篮球进筐了,这时,我感受到了他如“飞龙”般要向上进取的力量,看到了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上,锦顺也是大胆创新、勤奋努力,他经常为一道难题思考半天,最后那些难题都被锦顺迎刃而解了,一道题就算他做出来了,他也不局限于一种思维,他会思考那道题最简单、最合适的解题方法,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总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正在传承着龙文化,他就是龙的传人,我也看见了社会上许多人也都在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们是炎黄子孙,流传着祖辈的基因,更是新时代的青少年,我号召: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养成坚持、勤劳的品质,遇到挫折不气馁,有点进步不骄傲,不沉迷于一时的成功,大胆创新,积极进取,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龙镇里面有龙人,愿我们做一条真龙,继续光大龙的精神,永永远远做一个货真价实的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