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先进模范事迹
我们不仅要学习已经评上了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还要学习未评上道德模范的优秀人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先进模范事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先进模范事迹篇1
“10月7日下午,曲告纳乡岔吾果村,改厕4000元、因户施策9250元、入户分红1200元……”这是张小娟不幸遇难当天入村开展脱贫攻坚验收时的笔记,也是她人生最后的记录。11月5日上午,在舟曲县峰迭新区的家里,张小娟的丈夫刘忠明正在翻阅妻子生前的笔记,每看完一本,他都会轻轻地合上放回原处。
张小娟给家人、同事、亲戚朋友、村民们留下的印象永远是忙碌、下乡、加班,一年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奔赴各个贫困村,大部分节假日和周末也在加班。丈夫刘忠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0月6日清晨7时许,张小娟吃完早饭和丈夫道了个别,说要下乡入村进行脱贫验收,和往常一样匆匆出了门。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是永别。
“这是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找出来的,以前我没有看过她的工作笔记,这几天我阅读了这些笔记,才发现这上面记满了她每天的下乡扶贫情况,里面详细记录了她所去的村庄脱贫攻坚进程和具体举措等。总之,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因为胡须长时间未修理,刘忠明的面容显得更加憔悴。
出事之前,他俩本想请全家人吃饭,因为姐姐一家从合作来了,但是张小娟因为扶贫验收没结束,工作一直忙不得空。当时,刘忠明还替妻子打圆场,说等下次脱贫了一并补上。
10月7日晚,一个同事给刘忠明打电话说,张小娟所乘的车坠入白龙江。刘忠明听完腿都软了,他哭喊着说:“老天爷,我妻子那么好,求你放过她一次好不好!”哭声,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刘忠明家里的书桌和书架上除了一摞工作笔记外,还有张小娟生前荣获的许多荣誉证书。舟曲县“最美扶贫人”、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8年度“甘南州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你看,这是她下乡入户的时候别人用手机拍的,这几张合影是她参加培训时照的。”照片上,张小娟面带微笑、透着坚强和自信。张小娟曾在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过文章《舟曲苗木或能逢春》,文中说,舟曲将面临生态发展良好机遇,舟曲苗木产业应该能够在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中,迎来发展的春天。她还公布了7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和主任联系方式,向外界推介舟曲的苗木产业。
自从张小娟遇难后,刘忠明一家陷入巨大的悲痛当中,为了不让两个幼小的孩子过早承受失去母亲的伤痛,一家人强忍泪水,至今没给孩子说妈妈的事情。每当7岁的女儿问起妈妈怎么还不回来时,刘忠明就搪塞:国家又给妈妈派新任务了,妈妈去月亮上工作了。刘忠明还再三叮嘱女儿,这个秘密决不能告诉同学和其他人。
10月5日下午1时44分,张小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写道:“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还配发了一张蜿蜒险峻的山间公路的照片。评论区有朋友问这么陡峭的地方是哪?张小娟回复说:“曲瓦呢,山路十八弯呀。”但10月8日以后的评论,就再也没有回复了。10月8日12:09,一位微信好友留言说:“嫂子一路走好,那边没有扶贫路,再没有让你操劳的工作!”
现代先进模范事迹篇2
她是一个瘦弱且惨淡的女人,没有诗和远方的追求,只有咬紧牙关的坚持;她是一名普通且神奇的老师,拼尽全力改变了成千名女孩的命运;她是一名平凡又伟大的共产党员,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她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张桂梅。
三寸粉笔系深山,烛光千里耀云岭。为了坚守那个“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拖着已经患有20多种疾病的身体驻扎在深山执教20年载,已帮助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节衣缩食的帮助学生,在中国贫瘠的大山里建立了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高。
20多年来,张桂梅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用一言一行,用心血和汗水,坚定守护着自己的信仰,践行着自己忠心向党的誓言。张桂梅曾今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同志这样说,也这样做,从未动摇过,用实际行动践行忠党爱国、一心为民的崇高理想。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们身边,也有一群人,践行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也像张桂梅老师一样坚守初心,无私奉献。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我在文山州广南县的一个乡镇小学任教,在这里我认识了一师一校坚守“麻风村”35年,被称为麻风村的“启明星”,被叫为“老师大爹”的——农加贵老师,由于家庭贫困,读到高二时不得不辍学在家,在叔叔百般劝说下,农加贵承受着家人的反对、冒着失去恋人的风险,还担心着自己会被疾病传染,带着恐惧心理的来到了麻风村小学任教,这让当地的村民看到了希望。1986年9月“麻风村”小学正式开学上课他成为“麻风村”小学的第一任老师,为了那批12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读书上学、文化启蒙,喝医药酒精“预防”,手把手教他们写字;当看着曾经人们避而远之的“麻风村”孩子一个个走出大山,一个接一个步入多少人羡慕的大学,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意义。这样的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启发,是心灵的胶着,是灵魂的碰撞。
上学期我有幸能回到新文小学工作,在这里我遇见了挺着大肚子,站到孕晚期的老师;遇到了被病痛折磨着任仍然担任着数学教学的孔光荣老师,他虽然忍受着病魔的煎熬,却从不因身体不适而推脱工作;在这里我遇到的同事无论年龄多大,身体怎样,心情如何,只要站上讲台,他们永远眼里有光,充满力量!
一个人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这个民族的幸运,如果说华坪山区的那些孩子遇到张老师是他们的幸运,那么我想说我们的民族有这么多沿着张桂梅老师的足迹而前行的老师,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我们光荣的人民教师,愿意延续张桂梅教师的星火,将红梅精神内化为心外化为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谱写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无疆大爱!
现代先进模范事迹篇3
华坪女子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家庭贫困的阴影对孩子影响很大。张桂梅在家访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还经常救济学生家庭,甚至帮助全家人摆脱贫困。
船房乡华荣村的文丽丽、文萍萍(化名)两姐妹分别是华坪女子高中的高三和高一学生。两姐妹的家不仅贫困,而且她们的父亲眼睛患有严重疾病,在县医院无法医治,需要到邻近的攀枝花市医院医治,可因经济困难,一直未能出行。今年国庆到她们家家访时,张桂梅当场掏出500元给两姐妹的父亲,让他尽快去看病。
张桂梅看到两姐妹家有一间装杂物的危房,人员进出十分危险,当即提出应该尽快拆除。陪同家访的船房乡乡长李桂梅表示由乡里帮助拆房,并帮助其向民政部门申请低保保障。两姐妹和父母感动不已,全家搀扶着张桂梅送出村外。
12年来,张桂梅资助学生困难家庭的费用,都来自各级政府给她的奖励补贴,还有社会各界的捐助。她希望把这些关爱带到女子高中的孩子们身上。
“我获得的许多荣誉,是贫困山区老师集体的荣誉。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贫困山区的老师们,温暖了老师学生们的心,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做好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张桂梅诚恳地说。
现代先进模范事迹篇4
王波,女,汉族,1963年4月出生;1984年4月入党,大学学历;2000年12月起担任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20多年来,聚精会神专注社区建设,满腔热情奉献社区,从一片烂泥塘上建起社区开始,用党的建设推动社区建设,把百步亭社区建设成一个占地5平方公里、居住16万多人的大型宜居社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的一面旗帜。2013年,中组部向全国推广“百步亭社区党建工作法”。201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百佳优秀志愿者、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她是“社区小总理”,探索的百步亭社区模式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的社区建设
为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开发商“只建不管矛盾留给社会”“铁门铁窗邻里不相往来”等问题,王波带专班到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探索,向费孝通等专家请教咨询,决定房地产开发建“社区”,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服务好。创新的百步亭“社区”模式,为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为房地产业服务居民提供了一套样板。
王波承担着百步亭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重任,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她创新“党的领导、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百步亭社区运作机制,不设街道办事处,直接由江岸区委区政府领导。她用党建带动社区建设,重抓“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形成了文明新风扑面、人际关系亲密、管理服务完善、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居民们骄傲地说:“选择了百步亭,就是选择了幸福生活。”
她是社区居民的好书记,创新的百步亭社区党建工作法,中组部向全国推广
她在社区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将党小组建在每个楼栋,建在每支群众活动队伍上。成立了15个党支部,580个党小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通过党员带群众、妻子带丈夫、老人带子女、名人带粉丝,广泛发动居民。5000多名党员居民进楼栋担任“两长四员”,照片上墙,电话公开,24小时履职,成为服务居民的骨干力量。
她指导建立在社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1000多名物业人员成为兼职社区工作者,有效解决了社区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建立起党组织关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市场服务、居民志愿服务等“四项”服务的完整社区服务体系,做到了“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苦有人问、喜有人贺”,管理效能明显提高,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武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文,推广百步亭“三方联动”办法,并实现了全市“三方联动”服务机制的全覆盖。
她在社区常年开展文化教育、民俗节庆、群众文体、道德讲堂、低碳环保、亭台文化等“六类”活动。每月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年举办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和事迹展览。春节举办“万家宴”,一家一道菜,万家过大年。组建腰鼓队、太极拳队、篮球队等100余支群众健身活动队伍。以楼栋为载体,开办道德大讲堂、楼栋道德论坛、礼仪讲座、“婆媳对夸”等活动。以 200多个亭台为载体,开展诗友会、歌友会、书友会、棋友会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把广大居民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社区10多年来做到了没有大的邻里纠纷,没有越级上访,没有重大事件,没有邪教活动,没有未成年人犯罪等“十个没有”。
她是党和群众的好女儿,党组织对居民有求必应,居民对党组织一呼百应
她是党的儿女,把居民的事装在心中,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社区党组织做到“三个必到、五个必访”:居民有突发性事件,有不满情绪,有大的家庭纠纷必到;对困难居民,住院病人,下岗失业人员,孤寡老人,“两劳释解”人员必访。坚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10多年来带领社区党组织走访了社区所有家庭,解决各种矛盾问题20多万件,将温馨和谐的种子埋在了居民的心里。社区1000多户空巢老人都是她的关爱对象,空巢老人王德云、周仁光、吴琬华等20多位老人,把王波认作干女儿。她带领志愿者和所有空巢老人结上了关爱对子,老人们有事,叫得应、来得快、办得了、信得过。老人们说:“志愿者除了不知道我家存折密码,其他什么都知道,是我们贴心贴肝的依靠。”
王波在社区带头开展志愿服务,18年累计参加志愿服务2万多小时,被居民称为“常务”志愿者。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形成了“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文化,目前社区有4万多名注册志愿者,成立了170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走千家门,解万户难,暖众人心,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中央文明办将“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设在了百步亭,王波担任执行副总站长。开办了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牵头联络全国2万多家社区,吸引注册志愿者60多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多万场,惠及2000多万居民,促进了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她依托网站,牵头联络全国社区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2016年,参与社区由1000增加到2万多个,参演居民由1万增加到20多万人,点击收看总人数达3.3亿人次。“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成为全国社区群众文化的草根盛会和重要品牌,荣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品牌奖”。
现代先进模范事迹篇5
王乐,陕西铜川人,出生于1991年,退役军人。2021年3月入职铜川商务秘书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及运营工作。
2022年3月14日,铜川出现新一轮新冠疫情,瞬间全城停摆,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面对疫情,“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请战出征”的志愿者抗疫第一线,成为疫情防控中无畏坚险的英雄,汇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王乐同志作为园区运营部副部长,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坚守岗位,保障园区安全,守好企业财产。半个月以来始终坚守,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勇敢坚定,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骨干的风采。
当疫情蔓延以来,王乐的妻子身为医护人员只给留下一条信息“照顾好孩子”随后投身在防疫工作中。王乐在了解到公司存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坚决把孩子送到了父母那里照顾,孤身投入到园区疫情值守工作中。面临园区被定为中风险地区时,面临物资缺乏、生活不便的种种困难,他义无反顾,坚持每日做好核酸检测,坚守工作岗位,每日按时上报值班情况及园区消毒工作。为京东智联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的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在坚守岗位期间,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在了解到社区物资紧缺、医务工作者每次工作完饭菜都凉了的情况后,积极协调申请员工餐厅库存的蔬菜、鸡蛋等物资无偿提供给志愿者,每天坚持为医务工作、社区志愿者热饭、提供饭菜。王乐同志把初心写在行动中,把使命落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国企人的责任与担当,立足岗位、笃信前行,为抗击疫情默默奉献着个人绵薄却坚实的力量。
都说患难见真情,在“疫”临城下的日子里,有人挺身逆行、冲锋在前;有人日夜不眠、苦战到底;有人守望相助、倾情相帮;有人慷慨解囊、义伸援手;有人感怀于心,情寄于文、信、诗、歌、画……无数感人的瞬间,无数感动的故事,在这个春天里悄然绽放。王乐同志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坚守在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他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义无反顾向前走,义不容辞当尖兵,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危急关头豁得出、坚守岗位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这是国有企业凝聚奋进的力量、是年轻干部勇往直前的指引。
现代先进模范事迹篇6
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冰心老师的这一段话阐释关于一个教师爱与责任的真谛!这正是对张桂梅老师的写照,她这一生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奔波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教育是植根于爱与责任,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源泉。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是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持不懈?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体现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转眼间,七年的教学时光随着学生的成长从身边流逝。2014年,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很荣幸成为了一名教师。出于领导的信任与支持,让我承担了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至今,我都忘不了我上的第一节课。我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里出现。从此,一方神圣的讲台,把我引向多彩的教师生涯,引向无穷智慧的未来。我的第一声“上课”,学生的第一声“老师好”,便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记忆。在这七年多时间里,我自身也成长了许多。我渐渐意识到,我的成长是孩子们教会我的,是他们教会我,成长是需要爱的。孩子们也需要老师的爱,这份爱就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理解、关怀、尊重和责任。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每个人,她是我们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宏大出自平凡,我应当向张桂梅老师一样,始终保持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欣赏孩子、信任孩子、鼓舞孩子。
左手携爱,右手扛起责任,用最蓬勃的气势将我们的孩子高高举起,托起他们挺拔的脊梁,在人生的云梯上奋力攀爬,未来的路更高、更远、更强!
现代先进模范事迹篇7
许张氏,女,汉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关社区居民。
她没有坚实的臂膀,却四十年如一日为瘫痪儿子延续生命;她家庭贫困,却回绝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97岁老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书写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因为生在旧社会,17岁时嫁给了同村的许奎元,人们就叫她许张氏。40年前,小儿子许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连家人都不认识,全家倾其所有为其治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从那时起,许张氏就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许张氏只能独自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1994年,许全意病情恶化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时,许张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宽裕。体恤儿女的许张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坚持照顾许全意,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许张氏自己动手去做。有时许张氏累得不想动,但是一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起来。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虽然不能言语,但会用眼神与母亲交流,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
“二哥是我母亲的全部,她也不愿意拖累我们,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更别说把二哥接到家里照顾了。”女儿许长荣说。许张氏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议出资帮忙许奶奶的小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许张氏一口回绝了。老人认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虽然不错,但自己在家里亲自照顾儿子就应更好些,她不愿意儿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坚毅。
虽然家境贫困,许张氏却有自己的原则,好心人送来的钱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小儿子分别办理了低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让许奶奶每当和人聊天时,总是不忘念叨几句感谢的话:“给政府添负担了,共产党好啊!”
许张氏荣获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