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劳模事迹材料
医生劳模事迹材料篇1
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来,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
从医三十多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二、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三、工作严谨,责任心强。
从医多年来,自己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四、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到过王寨、界都、冶头、皋落、西寨等边远乡镇,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务。依靠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五、在工作中的态度。
自己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一,随叫随到,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更加努力,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争创一流,再攀高峰。
医生劳模事迹材料篇2
由于组织的信任和关心,我被调到刚刚成立的维扬区疾控中心工作。7年多来,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奋斗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线。以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为己任,以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创新精神,忠实履行一名疾控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在默默无私的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_年,我被单位评为优秀医生光荣称号。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一直以来,我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忠实履行工作职责,并得到了服务对象的称赞。作为传防科副科长,我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在科内起到网模范带头作用,尽心竭力带领和团结同事做好各项工作。
二、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学风
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把业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实践所学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得了江苏职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大专学历,并取得了疾病控制中级职称。作为一名疾控技术人员,我利用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来应对日新月异的疾控工作。通过自学、摸索,我掌握了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在领导的信任下,我兼任单位的网络管理员。单位的电脑、网络出了故障,我总是随叫随到,不辞辛苦,尽力帮助解决。
三、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始终奋斗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线
作为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骨干,我始终战斗在疾控工作的第一线。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疾控中心任务重,人员少,我所分管的工作项目多,要求高。把领导分配的所有工作当作对自己的信任,考验和锻炼,尽职尽责,加班加点,努力使各项工作争先创优。遇到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我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调查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把疫情扑灭在萌芽状态。,在那场抗击“非典”斗争中,我舍小家顾大家,把不满4岁的儿子送回了老家,以解决我工作的后顾之忧。作为疫情现场处置人员,我总是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深入现场,参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为我区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始终把关心艾滋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放在首位,以疾控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主动去贴近他们。面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疾病的担忧与惧怕,使患者从痛苦和沮丧中摆脱出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我主动承担责任,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扬州市卫生局授予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4月起,甲型流感疫情肆虐全球,我认真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参加多次的业务培训和演练。每当接到疫情命令时,我作为一线应急队员,首当其冲赶到现场开展工作。我想,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总之,在组织的关怀下,在领导的帮助下和同事的支持下,我在我热爱的疾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成绩面前,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无怨无悔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崇高而平凡的疾控事业中,做一个守护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
医生劳模事迹材料篇3
王玲同志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解放军第177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1951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玲同志从护士、医师到主任医师,她行医30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无私奉献的爱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血液病,人们往往谈之色变,得了血液病的患者,更是显得焦虑和不安,恐惧和无奈。王玲同志把病人当亲人,细心呵护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至精诚的真谛。
两年前,王玲主任膝关节半月板受伤,为不影响工作,她坚持等到春节前病人少了才做手术。按常规,手术后2-3星期才能下床走动,可是王玲主任心里惦记着她的病人,手术后第4天,就让护士用轮椅推着去血液科查看病人。有位患者说,他几天没看到王主任了,正觉心里有点不安,没想到王主任自己的身体还没好,就来看我们。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王主任,许多病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血液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曾让许多患者望之生畏。但在血液科,许多病人都在问医生同样一个问题,听说化疗会让人恶心、呕吐,痛苦得死去活来,我怎么没有感到不舒服?原来这里倾注了王玲主任的眷眷真情。不同的人对药物的敏感度有所不同,王玲主任对每一位病人,都做出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液体量的多少,各种液体之间的顺序,时间的安排,副作用的预防等等,关怀得无微不至。
王玲主任总是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医药费,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不用进口药,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化疗和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化疗药物大多数都十分昂贵,骨髓移植更是动则以十万计算。来血液科的许多病人都是被疾病折腾的一贫如洗,有的病人卖粮食、卖猪凑钱来治疗,但这些钱,有时还不够做一次治疗费用。医疗费,竟成了许多血液病患者求医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王玲主任为病人节省医药费可谓花尽心思,绞尽脑汁。
王玲主任经常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不同药物,为患者选择最省钱又能达到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有一个病人合并高血压,本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很多,考虑到病人经济条件,王主任几乎比较了所有的降压药物,还是不放心,当她在互联网上,查到另一种国产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时,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因为这种药物效果非常好,而且每天只花几毛钱!
感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王玲主任为患者倾注的热情,付出的心血,病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许多人都要找一个机会表达一下谢意。可是,他们送出的“红包”或礼物,都无一例外遭到王玲主任的谢绝。
的确,“红包”在王玲主任面前遇到的永远是“红灯”。王玲主任说,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也是应尽的义务。救治病人本来就应该全力以赴,送不送“红包”都理当如此。如果接受了病人的“红包”,似乎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他给的那点钱,难道自己的人格就值那几百元钱吗?
1997年3月的一天,江西革命老区的一位农民,带着他14岁患白血病的儿子,慕名找到王玲主任,王主任热情接待了这对父子。怀着希望得到王玲主任特别关照的心,这位农民见左右无人,便偷偷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塞到她的口袋。看着老人憨厚的样子和充满期待的目光,王玲主任实在不忍心当面将“红包”退回。安顿好病人后,她立即把那5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出院时还差800元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王玲主任知道后,主动掏出1000元塞在老人的手里。老人临走时含着热泪对她说:“王主任,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面对患者,王玲主任永远保持着那亲人般的笑脸,但面对那些药品和器械推销商,她的表情却总是非常严肃:“我们需要你的产品,会与你们联系的,请不要影响我们治疗病人的时间”,她先是婉言谢绝,后来她干脆在门上贴上“医药代表,谢绝入内”。
王玲主任从护理员、到主任医师,从初中文化,到医学博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艰辛,不懈地向医学科学高峰冲击,因为她坚持认为,医生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苦,就不是好医生。
王玲主任从医之始,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卫生员,30多年后的今天,王玲主任成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是什么力量让她一路这么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功?如果说病人的需要,是王玲主任爱上医疗事业的初衷的话,那么,患者的痛苦呻吟和无助的眼神,则是她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动力。
王玲主任1977年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85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从她上大学到获博士学位时隔20_年,这20_年间,她既要负责临床工作,又要为考硕、考博做准备,付出的努力与心血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1971年,王玲在广州军区第165医院的烧伤科做护士,在进行烧伤人造皮肤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试验不同中草药的镇痛效果,她先后在自己的腿上制造了十多个创面,亲自体验止痛效果。
取得博士学位后,王玲回到了当时的广州军区第177医院工作,作为医院第一位博士,她没有满足于自己的高学历,而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向医院的老主任、老专家请教,不断接受新知识,积极进行科研,至今已经在国内外血液病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在孜孜不倦学习的同时,王玲还非常重视科室医生和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她为全科医生和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经常利用晚上时间给科室的医生上课,把自己潜心总结出来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科里的医生。
在王玲主任的书架上,有一本发黄了的硬皮本,上面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名人名句。从上小学起,她最爱读的书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牛虻》和《欧阳海之歌》。
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玲30多年如一日,忠诚地维护群众的利益,这并非偶然的。
1951年12月,王玲出生于军人家庭,有4兄妹,王玲排行第二。王玲父亲是典型的军人性格,对子女就象对待战士一样严格。王玲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在烈士们子女中间,耳濡目染,很多烈士的英雄故事给王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王玲一说起小时候的故事就象发生在昨天。
入伍后,读书成了王玲军营生活的重要部分,至今她仍然保存着一个当年的读书笔记,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记满了一些名人名言和革命党人精彩的章节。这些读书笔记一直记到她上军校之后,因学习紧张而作罢。
王玲主任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医院有事,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她的时间表上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没有节假日。因忙于医疗工作,她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今年已54岁了,一直未成家,为了“大家”舍“小家”,她始终无怨无悔。一位和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她因为病人而错过了组建家庭的最佳年龄,事业就成了她的伴侣,科室就成了她的家,病人就是她的亲友。”
王玲主任用自己的真情,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良好形象。她所带领的血液科曾被广州军区后勤部评为“学雷锋式先进集体”,她本人曾被评为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个人,省、市“三八红旗手”,_年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被省委、省政府记二等功一次,_年3月被广东省卫生厅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_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_年7月被广东省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荣获白求恩奖章。
医生劳模事迹材料篇4
该同志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顾全大局,他坚信,医乃仁术,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我院地处革命老区,收治的病人大多是来自偏远山区,为了能让病人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及时的治疗,总是牺牲自己的时间,加班加点地为病人做手术,经常忙到凌晨二三点回家。有一次,做完手术已是凌晨4点过的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刚躺下,总住院医生打来电话说有一位疑难病人需要紧急处理,于是他赶紧穿上衣服赶到医院,一直忙到天亮,第二天又接着做了三台手术;女儿出生时早产,又是极低体重儿(1.4kg),病情很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和呼吸暂停,而妻子又是剖腹产,加之孩子病情危急,妻子处于极其伤心的状态,特别需要丈夫陪在身边,但当时担任总住院医生的他没有请假,他把妻子和女儿托付给年迈的老人照顾,自己则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几年前的一天,刚查完病房的他突感胸闷,气促,频繁咳嗽,同事们劝他休息一会儿去做一下相关检查,而他却说,把今天安排的手术做了再去。手术做完后经呼吸内科医生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且有胸水,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将胸腔内的胸水抽出后再抗痨治疗,并且要注意休息,而他根本不听医生的,抽完胸水后又继续站在手术台上。他说,我也是医生,我自己的病情我自己知道,没有那么娇气;因患阑尾炎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的他却一心想着他的病人,在伤口还没完全长好时,又回到病房投入到工作中;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有一次不小心脚趾摔骨折了,听说病房特别忙,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很多,人员又紧缺,拖着病脚,又站在了手术台上……
对于很多医生来说,上班时间很累,下班后最怕的是被病人打扰,但想法却不同,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每位病人,便于病人随时求助或咨询。一位来自遵义城郊、才30多岁的妇女不幸查出患了卵巢癌,于是到所在的科室接受手术治疗。因为手术顺利,而且在随后的2个多月里恢复得不错,这位妇女专程前往医院,感谢。临走时,这位妇女将一个装了1000元现金的信封塞到手中,拒绝了。他告诉患者说:“给病人治病是医生的职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他的举动,让这位病人很是感动。随后,这位病人因为生计问题,前往广州打工,因此无法按时到医院复查。于是,她便一直通过打电话,接受康复指导,每次接到这位病人的电话,总是耐心地解答,指导她在当地医院接受什么样的检查,提醒她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只要是他诊治过的病人,很多都像这位妇女一样,一旦病情有点什么变化、或想咨询什么问题,总是毫无顾忌地拨打电话,而面对每位打来电话的病人,总是耐心地回答,对病人胜似亲人。看到他把手机号码留给每位病人,便于病人咨询,有些人表现出不理解,对此他说:“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没理由不这样做。”
作为上级医生,非常重视对年轻医师的培养,经常结合自身经历,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给他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经常用社会上、医疗中的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无价的生命,要想成为治病救人的称职医生,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勤学苦练,严格要求,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并尽量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自己出资购买各种妇科手术录像光碟,供年轻医生学习之用。在科内积极采用多形式教学方法,提高青年医生及实习医生临床思维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鼓励大家借助互联网了解专业新动态,查阅文献积极撰写论文,提高医院妇科整体医疗水平。他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待人和气,从不摆主任架子,长期二线值班。科内年轻的医生深有感触,当他们值班时遇到处理不下的问题,杨主任总是随喊随到,周六、周日坚持查房,从不间断。
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善于总结,博采众家之长并积极创新,促进我院妇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_年,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经阴道途径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丰富了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手段并在《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及《现代妇产科进展》发表论文两篇。在攻读博士期间,首次发现pece水凝胶具有预防手术后腹腔粘连作用并对其防粘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在国际权威期刊杂志《bmcbiotechnology》及《journalof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b:appliedbiomaterials》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博士毕业后返院工作期间,开展了多项新手术,尤其是对传统女性盆底修复手术进行了大胆改良;遵义是革命老区,我院所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大多来自农村,生活艰苦,经济困难,她们无力承担需要购买进口网片经行修补手术所需的大笔资金,而传统手术方式效果不佳,通过采用他所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仅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好。博士毕业返院工作后,临危授命为妇科主任,没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他没有退缩,积极学习医院管理相关知识,并结合医院和科室实际情况,沿着上一任主任铺好的道路锐意进取,大胆改革,使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稳步前进,发展事态良好。在工作中,他特别尊重和关心老同志,妇科领域女同志多,精力不如男生,很多时候他都积极主动承担各种事务,对年轻同志关怀备至,时常告诫他们不仅要好好工作,更要好好的生活。
思想上严于律己,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业务上精益求精。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医生一心替病人着想的工作热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医德风尚和敬业精神,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医生劳模事迹材料篇5
李有忠,男,1955年生人,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学校,199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平度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兼任潍坊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中医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青岛分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兼任平度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李有忠个性憨厚,为人正直、诚实,与人相处真诚、热心、好帮助人,工作作风朴实,勤劳、严谨务实。四十年来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医疗技术,优秀的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及患者的称赞。连续多年荣获青岛市中医药先进工作者,青岛市终身中医药优秀人才。平度市、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平度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1996年始担任平度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以来,团结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自1998年始连续几届被评选为青岛市“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医示范门诊”;“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特色专科”;“山东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是青岛市县市级综合医院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连续多年被我院及青岛市卫生局评选为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一、刻苦努力钻业务,苦练医术为病人
李有忠出身于中医世家,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立志,长大后象前辈一样为病人解除疾苦。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至潍坊市益都卫校任教,校园环境虽然优雅,但心中总觉不能亲手为病人解除疾苦而少了点什么,于1980年毅然决然地调回平度市人民医院,跟随其父——平度市名老中医李从惠先生学习,深得其传。1980年冬参加潍坊市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班学习1年。1983年到潍坊市中医院跟随潍坊名医郝怀清主任医师学习1年。20_年又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跟随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路志正、薛伯寿、冯兴华等老师学习,得到其亲自教诲。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名医医案、各家著论,认真阅读有关医学杂志,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很多疑难病人解除了病痛的缠绕。如崔家集镇崔家庄村崔某,是一名16岁的在校女学生,上体育课时发现自己身体出的汗为红色,后连续2个月一直持续不断,且症状越来越严重,穿的白色衬衫染成了血色,四处求医问药,一筹莫展,最后找到了李有忠主任,他凭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明确诊断为“血汗症”,运用中药汤剂先后治疗20天而痊愈。东阁街道办事处东关村的张女士,持续高烧一周不退,周身关节酸楚疼痛,皮肤呈现皮疹,输液服药未见丝毫改善,慕名找到李主任,在详细询问病情,细致查体后,确诊为“成人斯蒂尔病”,运用中西两法治疗,12天后痊愈。同和街道办事处贝赫切特病患者宋某,突然右下腹剧烈疼痛、发烧,被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收住普外科准备手术治疗,李有忠会诊后确诊为血管炎血管栓塞所致,即刻转入中医病房,予以激素冲击和抗凝治疗,7天后痊愈,免去一刀之苦。中医药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他通过认真研讨和外出学习,率先在平度市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免疫病,于20_年在中医科的基础上,创建了风湿免疫科,使很多风湿免疫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很多患者深受其害,李有忠同志查阅了大量文献,从浩瀚的中医药堆里筛选出有效的中药,创立了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于1997年在青岛市中医管理局科研立项,至今使一千多名患者得到了治愈。运用自拟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农村,有很多中老年人因长期劳作,患上了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痛苦异常,活动受限,自1984年始,李有忠运用自创的透骨止痛消肿汤熏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至今使2万多名患者得到了很好治疗。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善于总结临床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误,分析其原因,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曾先后主持了《自拟宣敛平喘汤加减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补肾壮骨通脉汤加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补肾壮骨通络汤加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的研究,获平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院内科技成果十二项。86年发表的《我治酒后胃痛》获首届山东省齐鲁杯优秀论文奖、98年发表的《祛瘀止痛消肿汤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获青岛市中医学会优秀论文奖。先后在国家、省、市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二、仁爱之心,服务病人
李有忠同志经常说:医为仁术,必怀大爱之心。医生面对的病人,很多因病痛地折磨而情绪急躁、焦虑、抑郁。医生在详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心怀大爱,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安抚病人,消除其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李有忠同志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病人不论贫穷、脏乱与否,一律平等对待,态度始终和风细雨,体贴关心。遇到疑难病变,经常废寝忘食地查找资料,寻到办法,想法设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为方便病人早上班,晚下班。病房工作时,经常遇到门诊病人到了下班时间赶来求诊,他毫无怨言地重新穿上隔离衣为病人诊治。
家住平度市麻兰镇70多岁的农民张某,膝下无儿女,因肠梗阻住进了平度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一次常规会诊后,结识了李有忠,从此与李有忠结下了深深的医患情缘。老人出院后,需要定期复诊,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来回看病连公交汽车都舍不得坐,25公里的路程,都是由老伴骑自行车带着老人慢慢过来。几乎每次复诊都到了下班时间才能赶到。可李有忠从不推诿,不管多晚,总是细心地扶老人坐下,倒一杯热水,认真细致地给老人看病。九年内,坚持给病人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既节省了医疗费用,又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还有很多老年人活动不方便,尤其是在冬天,天寒地冻,出门容易感冒、摔伤,李有忠便利用休息时间,到病人家中为老人诊治,社区里的姜大娘、于大婶、张大爷等等,都是他上门服务的对象,老人们感激不已。有时病人来院看病,取药时发现钱不够,离家又远,李有忠经常拿出自己的钱为病人垫付药费,以免耽误病人的治疗,体现着一名医生的仁爱之心。
李有忠属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并不富裕,但在20_年崔召小学改建时,积极捐款一千元,后又到张舍镇看望养老院老人捐款400元,救助贫困学生捐款500元,带领中医儿科党支部全体党员为崔家集镇贫困学子荆某捐款……
三、廉洁行医,用实际行动诠释良好医德
“带着感情下病房,凭着良心开处方”是李有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了这些年来中医科医护人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他告诫科内年轻大夫们说:“医生只有热情为患者服务的义务,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的权利”。本着这种态度,李有忠在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总会左掂量右思考,中药?西药?还是中西医结合?怎样达到既保证疗效,又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于是在他的处方中为节省费用又达到良好的疗效,常常用便宜的三棱、莪术代替价格较高的炮山甲,用枇杷叶代替川贝……
许多病情严重的病人住进了中医科病房,经李有忠带领的团队精心治疗,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后,有些家属表示感激之余邀请其吃顿饭或塞一个红包之类的,都被婉言谢绝。他常说病人不容易,治病花费不少,回家康复还需调养,要多为病人着想啊!千万别为一些蝇头小利,丧失了自己的人格,丢弃了医生的医德!
李有忠从医40年来,情系患者,真情服务,无怨无悔,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事迹,把医者的温暖送到了广大患者的心中,得到了广大患者真心拥戴,20_年被评为平度市十佳服务明星,其事迹在平度日报和广播电台进行了大篇幅宣传和报道。
李有忠他是一位平凡的医生,他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的上班,秉承一颗仁爱之心,练就一双妙手,以仁心仁术,带来万众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