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铁人精神事迹
刘丽人物事迹
只有到了晚上12点,才是属于刘丽的个人时间。她终于可以闲下来,躺在床上看看书,或者猫着身子摆拼图。一张完整的拼图有1000块碎片,工程量巨大又琐碎,但“能完全放空自己,很享受”。
至于其他时间,刘丽的精力都花在了一件事上——“好好尽责,当一名好工人”。
“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
“你要当一名好工人”,1993年,刘丽进入大庆油田采油厂第六作业区48队时,身为新中国第一代采油工的父亲这样对她说。好工人要有好技术,刘丽勤练抡大锤、换抽油机皮带等基础技能,创造出15秒更换35公斤抽油机皮带的竞赛纪录。48队的口号是“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那时刘丽年轻,经常参加单位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就想着为48队争荣誉。
1997年,刘丽代表大庆油田参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获得第三名。颁奖台上,其他选手都在笑,刘丽却哭了。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的刘丽,骨子里很要强,“比赛时有一个小失误,不然成绩会更好,(当时)控制不住自己,就像放电影一样,一遍遍回放比赛场景,想着如果没失误就好了”。
这几年,刘丽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声名渐隆,领导语重心长地跟她说:“你要当一名好领军人。”但对于具体怎么做,刘丽也在摸索的路上。“大家把‘大国工匠刘丽’当成一个榜样,甚至是一个仰望目标在看,我真怕让大家失望,反而更不断向大家期望中的刘丽学习。”
同事邹继艳1996年进厂,形容刘丽“特别自律”“对什么事都很上心”。一次,她们到重庆参加一场技术交流活动,别人都是单纯参会交流,但刘丽不是,“她把自己搞得特别累,关注活动举办的方方面面,说这个环节不错,可以借鉴,那个环节怎么完善下会更好”。
“一开始是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我们48队是唯一一支七连冠的金牌采油队,所以我少了其他年轻人初入社会时的迷茫,一门心思扎到单位里。现在就算没有人推着我走,我也放松不下来了。”刘丽这样剖析自我。
“创新是被逼出来的”
“好好听话”这个词,刘丽概括的并不准确。23年来,刘丽个人累计研发成果达200多项,这与父辈们“用身体拌水泥、保石油”的做法大不相同。早些年,身边人看到刘丽琢磨这个、琢磨那个,第一反应都是:你一个一线女工,想那些干嘛?
但刘丽觉得,自己的创新初衷没有多么复杂,就是为了解决生产难题,“是被逼出来的”。
她回忆起自己的第一项创新成果。那是千禧年初,她常常要骑着自行车,驮着卡箍、水龙带、管钳、扳手、撬杠等一大堆工具去洗井。因为工具重达15公斤,加上洗井时要把卡箍上紧在井口,用卡箍接好水龙带,几十米长的水龙带吸足了洗井后返出来的水和油泥,抬都抬不动。所以,其他队里往往是两名男工搭配干活,大家都觉得“怎么能让女同志去洗井”,但刘丽性子倔,“我是队里的骨干,我主动要求承担这项任务”。
在一天天奋力骑车的过程中,刘丽有了想法:水龙带和卡箍没法改,其他工具是不是能组合一下?她写写画画,开发出一套组合工具,将总重量压缩至2.5公斤。队里的技术员看到后,将这项成果申报到厂里,当年刘丽就获得了一项革新奖。
“你看,我的初衷就是想让活好干点,没想获奖,没想得证书。”刘丽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就在采访当日,刘丽带领团队研发的压力变送器清洗仪刚刚应用到几个小队中。“以往是人工洗,压力变送器里有一个膜片,很脆弱,哪怕用棉签轻轻碰一下也容易坏,坏掉后整个压力变送器就完了。当时的损坏率超过50%,重新换一套又得上千块钱。”
研发清洗仪迫在眉睫。邹继艳回忆研发过程:“刘姐思路很清晰,是一个引导者。试验冲洗液流的频率与力度时,她说,能不能对冲洗范围也做控制,可以省电。这些做完了,她又说,是不是能加一个自动烘干功能?她就是这样,有了一个点子,还想着能不能再扩一扩、再扩一扩。”
外界看到的是又一项创新成果,刘丽想的则是延续父辈们“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作为一个开发了60多年的老油田,大庆油田到2021年仍然保持着4300万吨以上的油气稳产。“它能保持这么多年的高产能,实际上非常困难,需要用数字化设备替代一些基础性人力工作,需要我们攻克越来越多的难题。”刘丽说。
“不是管家婆,是领军人”
2011年,为了鼓励生产创新,厂里成立了“刘丽工作室”。成立伊始,工作室只有刘丽跟徒弟两人,但随着越来越多生产难题的解决,其他作业区的工人也请求加入工作室。现在,工作室已有35个工种、537名成员。
一天,领导问刘丽:“你觉得自己在工作室里是什么角色?”刘丽下意识地说:“那肯定是管家婆。大事小事,这个人那个人的事,事无巨细,都要操心。”
领导说:“你的定位错了,你是领军人,要成为让大家信服的人,用精神和行动去引领。引领大家凝聚到你身边,打心底里爱上工作。”
刘丽这才反应过来。“以前做事常常是为了让自己或父母开心,随着我的身份不断转变,责任越来越大,要开始想怎么把大家拢到一起。”
邹继艳说,别看刘丽身高超过一米七,是大高个,心思却很细,说话做事很有智慧,“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室都有很大收获,这跟刘姐的人格魅力有重要关系”。
早在工作室成立前,刘丽就显露出这样的人格魅力。2003年,邹继艳参加厂里竞赛,更换抽油机皮带的时间始终无法突破4分钟。刘丽让她做两遍看看,做到第二遍中间时,刘丽喊了“停”。
原来,别人扛皮带走到抽油机跟前都是先迈左脚,邹继艳却是先迈右脚,算下来比别人多迈一步,总时间多花了14秒。邹继艳注意到,自己的工作细节都被刘丽记录在了一张纸上,包括卸螺丝、扛皮带等各个步骤的耗时。
对于工作室的新人,刘丽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她请求厂里设立了创新成果攻关团队奖,5人一队,以老带新,不光看成果做得好不好,还要评价团队合作得好不好。
“如果个人在前面走得特别快,后面却拖着一个找不到方向的大尾巴,指定是不行的。”刘丽说。
一次,工作室征集生产难题,一名进厂不久的年轻人提出,注水井套压装置冬天易滋水结冰,很难更换,有必要创新。邹继艳知道刘丽搞这方面的创新快半年了,很快会有成果出来。邹继艳性子直,当时就想站起来对年轻人说“别做了”,旁边的刘丽却轻轻拍了拍她,示意让年轻人继续讲。
等年轻人讲完,刘丽启发说,如果只换装置外侧的橡皮圈,根本性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年轻人恍然大悟,兴奋地说要改变内部阀门结构。
“我们这个年龄段,对创新的认识很深了,年轻人不一样,他刚有兴趣,你就把它掐灭了,他以后还怎么热爱?”刘丽这样对邹继艳解释。那次会议最后,刘丽鼓励年轻人大胆去做,有问题随时找她交流。
而对于团队里的“老人”,刘丽又换了种管理思路。“能当上高级技师的人,技术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往往缺乏更高层面的认识。现在国家对于高技能工人有了新政策,我们想邀请大学教授来讲讲这些。”她反问记者,“如果资深工人都不理解高层政策,怎么带着下边的人走?”
工作室的讲座还包括压力疏导类内容。刘丽相信保持健康心理很重要,累或者烦的时候,她喜欢看励志语录,给自己加油鼓劲,还会把这些语录发到工作群里,每个工作日的清晨都发一段。
“有人否定心灵鸡汤,但它对我的积极暗示很强。”刘丽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当天发到群里的话念给记者听,“不管遇到什么,请始终记得,不要停止奔跑,继续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一代做给一代看,一代领着一代干”
几年前,刘丽受邀参加一档电视节目,编导希望节目呈现出反差效果,让她在镜头前说刚上班时并不热爱石油行业,因为在48队受到先锋引领才慢慢有了转变。
刘丽不愿意:“我绝不接受!虽然我小时候不太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但从小看到父母那么热爱工作,从小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氛围中长大,我不可能对这行没有特殊情感。”
双方僵持不下。3天后,节目组拗不过刘丽,同意她按照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表达。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根植在刘丽的记忆里。她祖籍河北,父亲刘文生上过军校,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后来部队整体改编为石油师,父亲也就到了大庆,和铁人王进喜是工友。
小时候,刘丽总是坐在家门口等父母下班。当时父亲是采油队队长,母亲是随军家属生产队队长,两人常常忙到顾不上做饭。每当这时,刘丽就到邻居老奶奶家蹭饭吃。
家里的大件儿——自行车,常年被父亲征用到厂里,驮砖、搞建设。采油队队员基本上都是外地人,节假日常到刘文生家里吃饭。刘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吵吵把火(东北话,吵吵嚷嚷)的,都是生产上的那些事儿。”
再长大一些,刘丽开始崇拜父亲。“他不光能干,还是个有思想的人。”父亲每天看多少页报纸、写多少字,都是固定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他去世。父亲还兼任厂里的文化教员,白天上班,晚上给工人们讲课。父亲上课时,刘丽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看着那么多人静静地记笔记,内心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他说什么我都认为是对的”。
1990年,刘丽初中毕业,父亲已经60多岁,从厂里退休了。刘丽的哥哥姐姐觉得刘丽成绩优异,应该继续读高中,即使以后父母不在了,他们也可以供养妹妹上大学。但父亲告诉刘丽“人要先自立”,她可以先上技校,学习3年就能参加工作,工作后照样考大学。
刘丽心里委屈,但还是无条件服从父亲的安排。1993年,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从技校毕业。1995年,工作两年后,她如愿考上了大庆职工大学。
那两年,她边工作边备考,身心俱疲,还被父亲督促入党。刘丽写了入党申请书,战战兢兢地交给父亲,父亲一看,说“写得不合格,认识不深刻”,要求她每天记录工作内容,把工作体会写进申请书里。父亲退休后空闲时间多,头天晚上,刘丽写了申请书,第二天就能收到父亲的修改意见。
但归根究底,父亲认为“写得不合格”与工作状态有关。那时刘丽刚毕业,工作上遇到问题,不好意思问别人,父亲就陪着她上井,一样一样教她,如何量油,如何擦拭、保养设备。一次,刘丽除油井口旁的草,手上磨出水泡,蹲在角落生闷气,父亲看到后慢悠悠地说了一句:“眼是懒汉,手是好汉,不怕慢,就怕站。”
在央视“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刘丽说自己“总想长成父亲希望看到的样子,但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2012年3月底,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刘丽整理遗物时,看到儿时记忆中父亲反复擦拭的宝贝——他的那些奖章,全被放在底层壁柜的角落里,落了灰,而刊登刘丽事迹的报纸杂志、她的各类证书被整整齐齐码在书桌前的抽屉里,父亲每天读书看报就能看到。刘丽才意识到,“我一直把父亲当作榜样,没想到我已经成了父亲的骄傲”。
父亲下葬那天,刘丽把他的笔、记事本、老花镜、手表放入墓地。那块表是她1997年参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的奖品,父亲一直戴到去世。刘丽想起她见父亲的最后一面,是那年“三八”妇女节,她抱着一束鲜花和刚领的证书去父母住处。父亲刚好在楼下遛弯,一看到她便迎上来,笑得很开心,说“姑娘回来了”。
“一代做给一代看,一代领着一代干。”刘丽说,“父亲没留下什么遗言,但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无论哪一次家长签字,父亲的批语总是8个字,‘巩固成绩,继续努力’。”
主要贡献
刘丽扎根采油一线27年,实现技术创新200余项,获市局级以上奖励68项、国家专利35项,其中“螺杆泵免压井维修封井器底座”为国内首创,填补这一技术空白。培训学员1.5万人次,培养技能专家6人,高级技师、技师65人,厂级以上技术能手135人。
2011年8月,以刘丽名字命名的“刘丽工作室”成立,最初只有两名成员,致力解难题、服务油田生产是工作室的初衷。在刘丽的带领下,工作室实施“研、产、用”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现已发展壮大到涵盖采油、集输等35个工种,拥有531名成员的集人才培养、难题攻关、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效联盟 。研制革新成果1048项,加工推广2344件,累计创效8600万元 。
2022年3月,大庆“油二代”采油班长刘丽:28年超千项创新成果创效1.5亿元。
所获荣誉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工匠”等荣誉称号。
1993年,刘丽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当上了石油工人。
2020年6月,入选2020年黑龙江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
2020年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
2020年11月24日,入选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开发布的2020年“最美职工”名单。
2020年12月,被中国石油集团授予“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2年3月2日,被评为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