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新鲜出炉,同学们对程开甲的认识有多少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1)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3]。1918年8月生于江苏吴江。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核实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正军职常委、顾问。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3月27日,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1960年夏,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说:“北京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明天就去报到。”按照纸条上写的地址,程开甲第二天就赶到了北京。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2)
20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领域。在他领导下,系统开展了核爆辐射环境、电子元器件与系统的抗辐射加固原理、方法和技术研究,利用核试验提供的辐射场进行辐射效应和加固方法的研究;指导建设先进的实验模拟条件,推动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辐射模拟设施,开展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促进了中国抗辐射加固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提升中国战略武器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程开甲组织了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下将该理论应用于金刚石触媒、纳米管生成、薄膜大电容等方面的研究,对发展人造金刚石的铁基催化剂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玻恩合写了一篇论文递交给大会,会议召开时,玻恩因故不能出席,于是由程开甲宣读论文。不料程开甲与师兄海森堡就学术观点展开了激烈争论,程开甲时而用英语,时而用德语,与这位193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展开舌战。担任裁判的大会主席泡利最后也只得风趣地说:“你们师兄弟吵架,为什么玻恩不来?这个裁判我当不了,还是让玻恩来裁定吧。”
玻恩听到此事很高兴,跟程开甲讲起自己与爱因斯坦长时间针锋相对的争论。玻恩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离经叛道”者,因而才能超越常规。这次谈话,让程开甲终身受益。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部署要在两年内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当时,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是一片空白。
程开甲受命与吕敏、陆祖荫、忻贤杰等同志一起,起草了首次核试验测试的总体方案,又与其他同志一起把核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成上百个课题,走遍全国各科研院所和各军兵种许多单位,召开了几百次协作会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国上下通力合作,很快研制出上千台测试、取样、控制等各类实验设备和仪器。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3)
1946年,在李约瑟博士推荐下,程开甲远赴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回忆到,当时的中国人在国外没有地位。1949年4月的一个晚上,正在苏格兰出差的程开甲,在电影新闻片上看到了播放的“紫石英号”事件,中国人敢于向英国军舰开炮,终于第一次有“出了口气”的感觉。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行李中除了给夫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和一堆珍贵的资料外,别无他物。同年8月,程开甲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直奔母校浙江大学,成为物理系的教授。之后,他又任教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59年,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物理学专著《固体物理学》。1960年3月,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的程开甲由钱三强“点将”,被任命为核试验研究所技术副所长,和朱光亚、郭永怀等科学家一起,开始了秘密研制原子弹的艰苦历程。
“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让我做什么都行。”程开甲一次次根据国家的需要,改变专业方向,投身报国之路。1960年,他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从此销声匿迹,隐姓埋名20多年,在核武器研究所,在“死亡之地”罗布泊,在核试验基地马兰,为核武器研究和试验倾注了全部才智和心血。
1962年,核试验正式提上日程,钱三强等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程开甲听从国家安排,放弃了自己最熟悉的理论研究,毫不犹豫地转入全新的领域:核试验!
在短短两年里,程开甲召开了近200次任务会,制定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总体方案,研制了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的1700多台仪器和设备。程开甲提出的“百米高塔爆炸方式”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说:“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这才是价值。”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4)
他是“美苏”两国眼中的“魔鬼”,是一人能当百万师的学者,是我国的“铸剑之人”,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核司令”程开甲院士。那么,在程开甲院士身上,到底又发生了那些传奇的故事呢?他又为何被“美苏”两国惧怕,被称为“一人能当百万师”呢?
程开甲院士,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程开甲,开甲之名是祖父程敬斋所取。当年,程敬斋想要自己的孙子“登科及第”,而程开甲的一生,也注定不会让他的祖父失望。1931年,程开甲从家乡的观音弄小学毕业,之后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在教育家顾惠人校长的座下求学。高中毕业时,程开甲凭借优异的成绩很快受到各大院校的“疯抢”但由于浙江大学给予程开甲的是对个别优秀考生的公费生奖励,于是程开甲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在浙江大学求学期间,程开甲在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学界一流的老师的教授下,逐渐成长的独当一面。
1937年,程开甲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科学之旅。然而,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日寇的铁蹄之下,程开甲不得不在流亡中完成学业。
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在日记中曾痛定思痛地写道:“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拯救中国的药方:科学救国。”从此,他坚定了“科学救国”的信念。
1941年,程开甲毕业留校,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并开始钻研相对论和基本粒子。当时的程开甲可能不知道,自己将会成为美苏两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当程开甲开始研究"用等价原理计算水星近日点移动"开始,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
1946年8月,在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的引荐下,程开甲获得了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并前往爱丁堡大学深造,有幸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誉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的玻恩教授的学生。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5)
震惊世界的一刻终于就要到了!程开甲心里的激动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1964年10月14日19时20分,原子弹平稳、安全地吊上塔顶,在密闭工作间就位,安详地等待着“零时”的到来。
10月14日和15日两天,程开甲是在度日如年的感觉中度过的。折磨他的是一种类似于分娩前的焦躁、紧张和兴奋。
此时,他多么想学一学张爱萍将军的洒脱和举重若轻的大将风范啊!
记得前不久,张爱萍将军为了让参试的领导和科学家松弛一下绷得过紧的神经,曾特地邀请他们去孔雀河边和古楼兰国居民废墟作了一次短途旅游。
孔雀河是一条湖泊补给河,它从博斯腾湖流出,向西南穿越焉耆盆地,依山傍谷,流经沟通天山南北的要隘铁门关,进入塔里木盆地,缓缓地注入罗布泊。美丽的孔雀河,以她清清的河水哺育过在罗布泊荒原中与严酷的大自然苦斗的古楼兰子孙,而现在更哺育着衔命来到这里栉风沐雨的中华儿女。这里是罗布泊最美的地方。大家在干涸多年的古河床上野餐,许多人争相捡拾鱼螺化石和泥陶碎片,在像月球一样孤寂的洪荒大漠上,追赶惊恐的小生命……见此情景,在军中享有儒将之称,擅长诗书的张爱萍将军顿生怀古之情,谈笑中创作了一首新诗。
10月15日晚上,程开甲彻夜未眠。作为核试验基地的最高技术负责人,从原子弹吊上塔顶开始,他就把心悬在半空中。因为核试验是不可逆的一次性试验,要求大部分测试仪器必须在自控状态下,在爆炸“零时”到来时,开机工作,捕捉瞬间,并准确无误地拿到所需数据。虽然全部调试以及和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的联试工作已经完成,仪器设备也已不知查了多少遍,但在“零时”没有实现之前,他还是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