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

| 徐球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新鲜出炉,最美科技工作者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必看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篇1】

陈中建,主任药师、教授、博导,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副院长,上海中药外用制剂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8月任职副院长,积极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医院于2020年3月正式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皮肤病榜排名从全国第15名(2015年度)跃升至全国第1名(2020年度);在上海三甲医院科技竞争力排行榜中,皮肤病学连续4年上海第一。

作为药学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申报获批上海中药外用制剂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取得一系列成果:(1)发现Paget病新型生物标志物Msi1和Msi1-mTOR信号通路,证实雷帕霉素的局部治疗能够治疗人乳房外Paget病相关症状。(2)开发了离子液体、微针、纳米载体等新型经皮递药技术,具有促进药物皮肤渗透、提升局部药物浓度并产生良好的缓释、控释性能,牵头完成全国首个离子液体药物制剂的临床试验。(3)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系列局部外用药物研发获得突破,晋级上海市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百强。(4)构建了特色中药精油皮肤功效体外评价平台,开发祛斑美白、防脱发、祛痘、抗皱、舒缓、控油、保湿、舒敏等功效评价细胞模型。(5)建设高水平皮肤专科临床试验基地,推动我国皮肤病专科创新药物和器械研发。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篇2】

范列英,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本部检验科主任。在临床医疗领域,范列英教授如航海家般勇往直前,不断优化检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使患者获得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自助取报告机、减少采血量等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

在科研方面,她深耕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实验室诊断新技术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她的研究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也为临床实验诊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面对新冠疫情,她更是迅速研发出新型检测试剂盒,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教育者,她倾心培养新一代的检验医学人才。她通过举办海上检验医师论坛和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等活动,推动学术交流与技术革新,激发了年轻医师对检验医学的热爱与追求。她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检验医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篇3】

自2020年启航以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2022年到2023年航次,“奋斗者”号完成了首个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下潜的地点包括克马德克海沟、蒂阿曼蒂那海沟、瓦莱比海沟。这个航次,总共下潜63次,也刷新了单个航次下潜次数的纪录。同时,该航次也开启了“奋斗者”号国际合作的新征程。“奋斗者”号不断刷新纪录的数字背后,是抗压、控制、通信、浮力等多个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的“奋斗者”号拥有的,是一颗实实在在的“中国芯”。

在赵洋看来,“奋斗者”号项目涉及的所有系统,总体、结构、液压、电控、声学、浮力材料、载人球壳都面临着各自的难题和挑战。每个团队都夜以继日地攻关,获得了自己的技术突破和成功,正是这些成功的系统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整个“奋斗者”号的巨大成功。

赵洋的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科研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连续两年荣获“辽宁省最美科技工作者”“2022年感动沈阳人物”等荣誉称号。赵洋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科研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如今,赵洋依然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带领团队继续深入研究深潜领域的前沿科技,探索未知的深海世界。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篇4】

裴琼不仅在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她还潜心科技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作为中国女性在工程技术领域的优秀代表,她潜心科技创新,在盐湖提锂、生物质可降解材料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锂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在新能源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电池级碳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在促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她勇担重任成功开发“低品位、高镁锂比盐湖卤水连续制取电池级碳酸锂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格尔木藏格锂业碳酸锂项目。该项目实现一年内建设投产,是盐湖提锂直接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首个大型工业化装置,是国内盐湖提锂的标杆,为东华科技在新能源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科技动能。该技术获得多项专利,其中核心发明专利“连续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系统及方法(ZL201910795612.7)”荣获2024年安徽省专利金奖。

她主导的“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2万吨/年碳酸锂项目一期工程”“高品质聚乳酸高效制备技术”“低热值可燃气体火炬系统设计规范”分别入选了第一批石油和化工工程绿色低碳设计案例、技术成果和标准规范目录。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篇5】

马丹,中共党员,获评B级专家人才(连续两年年审优秀),中国联通企业硕士导师、山东省电子信息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通信学会专家。她一直以一名党员的自我修养、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科技道德、一名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加班加点、刻苦钻研、砥砺前行,是爱岗敬业的职工典范。

她是5G网络建设的“铺路人”。从试点到商用、从NSA到SA、从2C到2B,从5G规模建设到5G-A技术攻关,她视5G网络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推动并见证了5G网络成长的全过程。5G伊始,各项规范、流程尚未完善,她亲自牵头制定了山东联通移动无线网5G工程建设规范、入网规范和验收规范;在共建共享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她又亲自带队完成了5G共建共享单锚点、双锚点、独立载波、共享载波等各种场景试点验证,在济南建成了省内首个基于200M带宽的电联共享5G基站;并与核心网、承载网专业密切衔接,完成了5G SA商用网络的端到端贯通。成功推动山东联通5G网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将5G网络铺展至远海、天空和每个村落,奋力夯实了高质量网络新基石。

她是5G技术发展的“领路人”。她秉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组织技术创新,参与课题研究、技术攻关试点,形成论文、白皮书、专利等多项技术成果。针对居民小区射灯天线结构不稳定、易损坏、安装维护难等问题,组织并全程参与新型射灯天线的研制工作,多次顶风冒寒在高层居民楼顶开展试点验证,最终形成专利,并完成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收益。同时,她善于总结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主动参与新员工培训、部门间及集团内技术交流等,以微薄之力带动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她是5G服务社会的“修桥人”。她积极推进百余项行业应用验证,总结不同行业的差异化网络解决方案,精准响应行业需求。在海洋覆盖领域,她深度分析用户需求,潜心技术研究,独创龙伯透镜天线+超级小区组网方案,突破5G覆盖“最远一海里”技术难关;栉风沐雨,足迹遍布沿海七地市,实地指导远海网络建设;亲自随船出海测试,持续完善覆盖方案;建成全国首个海洋5G超远覆盖网络,开创海上信息高速新时代,携手5G网络走向蔚蓝。另外,在5G+北斗高精定位、5G RedCap、5G泛低空网络通信等领域,也一直走在国内和国际前列,用5G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篇6】

2020年12月18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密封封装装置正式移交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地面应用系统,作为嫦娥五号任务的主任设计师,周琴全程参与样品交接仪式。为了确保采样过程顺利,月面采样尽量避开了石块较多的区域,但科学研究对较大石块有着更强烈兴趣,以便进行全面的深入分析。当封装装置被送入月球样品实验室,装置倒转安装解封工装时,周琴听到了似乎是石块碰撞金属壁的声音。这一声音让她兴奋不已,期待着在样品中发现石块。

随后在样品处理过程,陆续发现的一些小石块更是让她倍感激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返回时间恰好临近春节,为了尽快揭开月球样品的“神秘面纱”,周琴所在的科学研究分系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除夕下午仅放半天假,大年初一下午就投入了紧张的样品处理工作。整个研究团组更是放弃了此后所有的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每一天都在实验室与时间抢跑,直至2021年7月12日,我国科学家们终于获得第一批月球样品。

周琴同志对待工作始终保持着全力以赴、尽心尽责的态度。她不仅随叫随到,展现出极高的职业素养,而且在样品处理过程中更是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结果的关键细节;她极力减少样品损耗,即便是密封罐中的微量残余样品,也会进行细致的回收和编号工作。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正是她作为月球样品“守护者”所严格践行的职责和使命。经过一年不间断的持续工作,周琴所在研究团组终于完成了嫦娥五号所有样品的解封、分样、制备、描述、拍照等工作,并获取了全套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数据库的基础信息,这为国内外同行利用嫦娥五号样品开展后续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工作平台和丰富的数据资源。

“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样事迹材料【篇7】

解芸,女,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江苏联通的一名年轻的资深科技工作者,代表江苏公司与集团研究院、集团智网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进行科创研究,并获得多个集团级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质量成果奖项。连续参加两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参与多个集团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主持参与10多个省级科创项目,获得授权专利4项,软著2项。主要成绩如下:

通过积极申报,代表江苏公司与集团研究院、南京大学成立“新一代承载与客户接入标准创新实验室”,创新提出软件定义时延的解决方案,针对不同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时延保障,从网络架构、业务路径、设备处理三个方面入手,有效解决超低时延业务需求。通过理论分析和现网验证,实现同一带宽、不同价值专线端到端不一样时延的差异化感知,快慢结合,让光速“慢”下来,让高低价值客户感受不一样的品质专线,依托成果完成1项专利申报。创新提出新一代承载与客户接入技术,利用无源接入段ODN网络与OTN技术相结合,规划了商企客户一区一策的覆盖方案,顺利实现业务的端到端测试,为客户提供高安全、低时延专线业务奠定坚实基础。依托上述成果,获得第二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

同时,代表江苏与集团智网中心成立“智能网络专线客户服务与运营创新实验室”,重点打造面向客户的智网达小程序,实现流量可视、速率可调、告警可查、申告可诉。面向客户经理、智网工程师,打造云聚业务控制台,实现业务省内去O域,全流程自动开通。依托上述成果,获得2024年江苏联通管理创新二等奖。

26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