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

| 徐球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大家知道是怎样的吗?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什么样的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通用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精选篇1

公司发展壮大以后,王铁刚并未懈怠,反而在努力发展自我的同时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进步;2021年带领公司联合华北理工大学建立唐山市医用敷料技术创新中心;并担任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职务,平台现有试验用房523㎡、办公用房290㎡;配备了完善的实验、研发、检验检测设备及仪器,现有仪器设备63台(套),承担自主研发项目9项。中心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并注重人才培养,长期招聘技术研发人员,不断充实科研队伍,并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外派观摩学习,不断提升研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中心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等科技进步,致力于医用敷料行业的前端,为河北省的医用敷料上下游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王铁刚自退伍以后,一直努力学习、辛勤付出,胸怀赤诚之心,以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富强为目标。2020年1月份,新冠疫情全面爆发,随后逐渐蔓延到滦南县。王铁刚深知此次疫情带来的危害,不顾个人安危外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产口罩,填补了滦南县口罩行业的空白,并在新冠疫情期间多次向滦南县诸多部门捐献口罩,为防疫工作者保驾护航。

同时,王铁刚火速成立了抗菌抗病毒口罩项目组,带领研发团队针对此次疫情开展研发工作。2020年9月,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口罩并形成专利(专利号202021800349.0)。产品通过新型生产工艺,使口罩更加美观舒适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时间及成本。提高了疫情期间口罩的生产效率,极大程度的缓解了口罩供应不足的情况。其生产材料采用抗菌抗病毒无纺布,佩戴舒适的同时提升了灭菌杀毒的功能。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精选篇2

迄今为止,原晋江教授在经典主次指标排序、折衷排序、批处理机排序等研究课题上建立了系统有效的理论构架,研究了问题的精确计算复杂性、近似算法和在线算法,大力推进了排序理论的发展。对于若干图类的导出匹配可扩性、强正常连通性以及匹配覆盖数等问题也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复杂性分类。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将组合最优化问题计算复杂性理论方法和研究技巧在国内广泛推广。近年来,他先后在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推广交流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的教育国际化程度,推动国际交流水平,原晋江教授一直注重与境外联合进行人才培养。近年来共派出30余人次博士生、硕士生及青年教师赴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和学术访问与交流,联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同时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在“名师名家讲坛”和“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为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开设运筹学方向学术前沿及科普讲座,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原晋江教授早期求学不易。1986年,他考取郑州大学师从林诒勋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他又远赴新疆大学师从张福基教授(时任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攻读博士学位。后来,由于张福基教授的工作调动,他又跟随导师一起到厦门大学继续求学。在博士期间,原晋江教授学习刻苦,认真科研,表现非常优异,博士期间的工作有2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上。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得到林诒勋教授和张福基教授的鼓励和支持。2000年,他又到了香港理工大学跟随郑大昭(T.C.E. Cheng)教授做博士后,研究方向也从图论转到了排序与调度方向。在博士后期间,他成功解决了排序问题计算复杂性理论中历史遗留的多个未解问题。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精选篇3

为保证全民抗击疫情具备科学性指导,针对核酸检测实验室“测不了、测不准、测不全”的难题,他作为关键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验室关键设备计量技术应用》项目,保障了“精准防控”策略的成功实施,推动计量技术研究从实验室走向疫情防控一线,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计量保障,为疾控等核酸实验室减免经济负担累计1000余万元,获2022年度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为进一步夯实计量技术基础,提升技术能力和水平,付志勇团队与清华大学、北京林电伟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基于热板保护法测量材料热物性的相关研究,成功研制了一套稳态法导热系数测量装置。研究项目开展创新性理论研究,改善了国内外现有技术缺陷,提升研发成果国际竞争力;优化了实现主热板和护热板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减小功率误差及有效面积影响;采用非均匀间隙设计,减小漏热量和隔缝面积占比,显著提高测量精度,对标进口设备;改良装配方式,保证和试样接触良好,测量操作简捷,提高了设备实用性。

目前,该装置已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导热系数的精确测量,满足了对建筑节能材料导热率计量要求。材料导热系数检测设备的国产自主化为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解决仪器卡脖子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精选篇4

李正奇,男,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近年来积极投身设备工程设计、安装、升级改造工作,完成突破超纤合成革高仿真设备关键技术和超纤革生态化生产设备关键技术,依据本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建立4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创制了一套超纤合成革纯水性湿法生产设备,实现超纤合成革的全环保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生产成本,为企业完成炉鼓风节能改造、系统保温节能改造等节能改造项目数十个。个人获得市级奖励1项,获得专利8项,发表论文1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精选篇5

邱彦国,男,山东得和明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助理工程师。他主持的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突破了虾青素利用藻类培养提取和化学合成的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高产虾青素工业化生产研究”技术入选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研制、开发新产品30余个,帮助企业获批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等8项省市级科研平台及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集群现代海洋领域领军企业。

先后申请各级专利3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和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5项,出版教材1部,发表论文3篇,荣获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经理、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精选篇6

火山喷发,往往让很多人觉得惊险恐怖,但去年热播的纪录片《火山挚恋》,让公众看到了火山的另一面。影片中,火山喷发和炙热岩浆流淌的画面瑰丽壮观、惊艳绝伦,迷人又危险。纪录片结尾,热爱探险的法国科学家夫妇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将生命永远留在了那里。火山喷发现场,刘嘉麒也去过五六次。

“比焰火壮观得多”的景象,让他难以忘记。亮红的岩浆像海洋一样滚滚流淌,热浪袭人,他现场测量,岩浆超过了1000摄氏度。“我们搞地质的,如果一辈子看不到火山喷发,是挺遗憾的一件事儿。”火山喷发的类型和规模不同,危险程度也不尽相同,火山学家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但意外仍如影随形。即便躲过了铺天盖地的岩石碎屑和火山灰,喷涌而出的有毒气体也足以使人毙命。但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科学家明知危险,也要义无反顾地亲临现场。

“做这行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刘嘉麒认识的三位同行,都埋在了火山里,他本人也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危急时刻。2000年,他前往印尼喀拉喀托火山考察。这座著名的火山曾在1883年喷发,造成3万多人死亡,100多年来始终处于活动期。当时,他们本想攀登到喷气冒烟的山顶近距离查看火山口状态,然而在离山顶不足200米时,地震突发。地震和火山喷发经常伴生,此时已年过六旬的刘嘉麒和同行赶紧往山下跑,最终躲过了一劫。“我到处跑从来没想过怕死的事儿,也没有什么心理阴影,科学探险本身就带有冒险的成分,全按部就班也不行。”除了危险,火山科考也格外艰辛。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精选篇7

薛丽,女,诸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果树科科长。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14年,遇到技术难题,潜心钻研探索。近5年来,共获得国家专利23项,其中首位发明专利2项;项目成果奖8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专业论文12篇,参与制定技术规程4项。先后获得“山东省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诸城市龙城工匠”“诸城市创新能手”“潍坊市植保植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探索创新,构建产业新模式。为推动诸城果树产业发展,在局领导带领下,深入调研,创造性地提出“三园引领”发展新模式,并引入省农担“苹果飘香强村贷”,制定并印发《诸城市推动果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村贷-诸城市苹果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让种植户真正实现“零投入,共致富”,带动村民致富,集体增收、产业增效。去年以来,指导建设高标准示范果树园区5000亩以上。科技合作,跻身果业国家队。

为了给诸城果业融入国家力量,积极开展招院引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工作组的一员,跟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反复洽谈,在2021年签订合同,共建了“中国农科院果树所诸城果树产业研究院”,这是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在山东建的首个分院机构。项目投资1.62亿元,总占地面积957亩,联结了国内育种专家20多名。持续推进项目顺利开展,为实现新品种、新技术在诸城转化落地架起了桥梁。

“最美科技工作者”个人事迹发布精选篇8

刘涛,1962年2月生,安康市平利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全国茶叶科普专家、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4年,他从安康农校毕业后,到平利工作,从原八仙区林特站,到平利县茶叶工作指导站、平利县茶业局,再到平利县农业农村局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一干就是40年。

刘涛说:“回首走过的路,能取得点滴成绩,得益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998年,针对平利县普遍种植的茶树品种混杂,发芽迟、品质差、产量低、效益差问题,刘涛将“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建园试验示范”列入研发课题,带头并动员单位同事一起凑几个月工资,同时用自己的工资做担保借来育苗设备,支援长安镇高峰村洪善存开展茶树良种繁育试验。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独立主持研究试验,“失败”是最大考验,对他心里、体力上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酷暑八月,在近40度烈日暴晒下,他带领一帮技术人员在地里剪穗和扞插茶苗,身上皮晒裂了,忍着剧疼撕掉脱皮继续干。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其研发在省内率先取得了成功。

1999年11月在平利县长安镇召开“安康地区优质高效茶园建设现场会”,获全市进行推广,2000年9月,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亲赴平利县长安镇视察指导良种茶园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迎来了省内主产市、县观摩和推广高潮,截止2020年在省内推广达110万亩以上;仅我县推广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7亿元以上,通过创新研发,破解瓶颈,实现了新时期平利茶叶产业的高速发展。

26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