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

| 徐球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是怎样的?陈能宽是怎么获得两弹一星荣誉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1】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陈能宽慷慨赋词《清平乐·记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这首词记述了1964年那次惊心动魄的核爆场面,词调高亢,句句彰显新中国自立自强、傲然于东方的气概,是陈能宽等老一辈核武器科学家壮志雄心终为国效力、饱经折辱必扬眉吐气的内心呐喊。在美留学期间,工作的便利和物质的丰足从未动摇过陈能宽归国的决心,他将祖国的需要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历经波折终于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参与到新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伟大事业中,为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学毕业后,一心希望在矿冶领域作出成就的陈能宽参加了留学考试,并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1947年秋,他携妻子裴明丽远赴美国求学。3年后,陈能宽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耶鲁大学物理冶金学博士学位,历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物理冶金副研究员、助理教授。这段时间里,陈能宽在金属物理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他与合作者开创性的发现打消了材料学界对位错理论的质疑,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1948年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在美的留学生们也时刻关注国内局势。1949年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发表了题为《我们的信念和行动》的宣言,号召留学生尽早回国效力。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郑重邀请在海外的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陈能宽与同门师兄颜鸣皋组织材料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留美科协金属小组”,一边组织学术活动,一边参与到协助留学生回国的工作中。

此时的世界正笼罩在冷战阴云之下,“麦卡锡主义”甚嚣尘上,美国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自然科学、工程学、医科等学科的中国留学生返回大陆,并通过“硬软”两手政策操控:一方面向有意愿回国的留学生出示禁归令,另一方面,调整相关政策使一部分留学生可以长期在美国居留、工作。这期间,参与过留美科协活动的学生相继被传讯、搜查、羁押,1950年9月留美科协被迫解散。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2】

在陈能宽和王淦昌等人的组织领导下,大型爆轰试验节节突破,为原子弹、氢弹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随后,空投核航弹和导弹核武器先后试验成功,原子弹实现武器化,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在我国核武器加紧攻关的时候,超级大国为保持核优势,以其达到的技术水平设置门槛和限制,于1963年签署了“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妄图把中国核武器扼杀在摇篮里。如何尽快掌握地下核试验测试技术,成为摆在攻关人员面前的新挑战。

陈能宽和朱光亚、王淦昌一起提早筹谋,并亲自参与大部分核试验的方案制定和组织领导,带领团队攻克了面临的测试技术难题,使试验方式实现了从空爆、地爆向地下平洞和竖井试验的转变,试验的效费比也大大提高。

之后,又成功完成了从全当量到减当量的试验,打破了“限当量核试验条约”的限制,再一次粉碎了超级大国的图谋。

对于中国核武器人而言,“争气弹”的成功只是辉煌的起步。此后数十年间,以陈能宽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转战草原、戈壁、大漠、深山,默默无闻、艰苦卓绝地探索世界尖端科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道路。

1996年全面禁核试验以后,核武器及其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由于布置、掌握了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我们具备了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进行较量的基础。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3】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研制中国人自己的核武器。钱三强等人梳理出原子弹研制中最重要的五个环节,分别是理论设计、爆轰物理试验、点火中子源、金属铀-235、扩散分离膜。

其中爆轰物理试验就是为了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律,验证理论设计是否正确,解决纯理论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1960年6月,在钱三强的推荐下,陈能宽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担任爆轰物理研究室主任,他面对的是一个几乎全新的专业领域。

陈能宽带领团队驻扎北京远郊,从零起步开始爆轰物理试验。他面临的是专业知识的空白、试验设备的简陋、科研条件的不足。他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做实验的要求,没有真空炉,就用铝锅来熬炸药,用土办法浇铸出上千枚实验炸药部件。

炸药部件制作出来,还要进行试验测试,为了抢时间,往往是上一个实验部件的硝烟未散,就要收集数据、紧接着打出下一个。陈能宽带着刚毕业的大学生,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来分析处理数据。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进行了几千次试验。

1962年9月,“内爆法”的关键技术环节获得验证,化工、聚合爆轰设计、增压、实验测试等多方面的关键技术,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核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状态方程方面,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和实验问题。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4】

1960年6月,经中央批准,陈能宽与一批科技骨干奉命参与原子弹、氢弹的攻关大业。他主攻爆轰物理等方面的难关,这在我国还是空白。他率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攻关队伍,钻研化工技术、聚合爆轰设计技术、“增压”技术、材料状态方程和相应实验测试技术,逐步开拓了中国的爆轰物理专业,并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963年,陈能宽相继取得了为进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试验所必不可少的成果。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陈能宽又为主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原子弹、氢弹相继研制成功后,陈能宽把注意力集中在核武器的进一步安全、可靠、小型、轻量等方向上。他力主开展中国新一代起爆方式,支持不同相态特种材料的充分利用。

冷态核爆就是不用真正的核爆炸,但又能严格考核核装置在飞行环境下的各项性能。在设计原子弹初期,王淦昌、陈能宽等人就有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的物理成果。他作为研究院主管武器研制的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与龙文光、俞大光等带领一批工程师和电子学家,历经十余春秋,完成了研制工作。中国核导弹从近程、中程一直到洲际,都改用这种新方法来获取定型数据。陈能宽带领下摸索出的一整套冷试验的物理思想、方法、技术途径直至工作制度,都行之有效。

80年代初,陈能宽开始了“863”高科技研究的前期论证,之后担任了国家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他从零起步,制定并实施强激光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全国相关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为中国强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础。

1964年起,陈能宽先后任第3、4届全国人大代表,第5、6、7、8届全国____委员。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82 年,陈能宽领导进行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得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并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5年,他获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 年,陈能宽同邓稼先一起,作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领奖代表登上主席台,接受了国家的最高奖励。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事迹【篇5】

1956年,陈能宽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引用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多种金属单晶体形变、再结晶以及和材料在高温高压下行为方面的研究,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新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60年5月,李觉将军找陈能宽谈话,称“国家要研制一种‘新产品’”想让陈能宽负责“爆轰物理方面的研究”。陈能宽理解了这个“新产品”是原子弹,问道:“我是搞金属物理的,搞过单晶体,可是从来没有搞过原子弹。是不是调错人了?”在场的朱光亚、钱三强等人说,中国人谁也没有研制过原子弹。“以战止战,以核抑核”,新中国发展核武器势在必行。陈能宽接受了这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国防事业,他决定从头学起,全力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科学领域。从此开启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奋斗历程。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陈能宽慷慨赋词《清平乐·记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这首词记述了1964年那次惊心动魄的核爆场面,句句彰显新中国自立自强、傲然于东方的气概,是陈能宽等老一辈核武器科学家壮志雄心终为国效力、饱经折辱必扬眉吐气的内心呐喊。

很快,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这标志着中国获悉核聚变武器的密码。陈能宽用这样的诗句怀念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不辞沉默铸金甲,甘献年华逐紫烟。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

26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