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钱学森元勋事迹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钱学森同学们熟悉吗?钱学森为什么能获得两弹一星的荣誉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两弹一星”钱学森元勋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钱学森元勋事迹(精选篇1)
“我回国近三年来受到党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党的伟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伟大。我愿为这一目标奋,并忠诚于党的事业。”最近公开的一份钱学森的入党志愿书一夜之间成了网红。有媒体就此评论指出:寥寥数句,却字字铿锵。这份简短却令人震撼的入党志愿书如同它的主人钱学森一样,令人景仰钦佩。字里行间折射的是一位人民科学家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以及他为党和人民的____的铮铮誓言。
钱学森与交通大学的渊源可追溯至他求学的早期。1934年,钱学森考入交通大学,开启了他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学术征程。正是在交大,他深受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精神的影响,打下了扎实的科学基础,并在航空动力学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交大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为他日后走向国际学术舞台提供了初步的动力和知识储备。
在钱学森留学美国期间,交大始终是他心中难以割舍的家园。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他也未曾忘记母校对他学术启蒙的深刻影响。钱学森回国后,立即与交大保持紧密联系,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航天科研工作中。交大也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并与钱学森一同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钱学森始终认为,交大的学术根基和技术创新是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成就非凡的关键因素之一。
“两弹一星”钱学森元勋事迹(精选篇2)
在美国,储蓄保险是大多数人步入职场后的常规选择,为晚年生活未雨绸缪。然而,钱学森的情况却与众不同。他的美国岁月中,既有求学探索的几年,也有被不公待遇、遭受软禁的五年,剩余时间则投身于工作之中。当同事们纷纷为退休生活未雨绸缪,投保各式保险时,钱学森却选择了另一条路。面对询问,他总是以微笑回应,心中却藏着坚定的信念:“作为中国人,我从未打算在这片异国土地上终老。”
在美国期间,钱学森的职业生涯璀璨夺目。1942年,他成为美国航空喷气公司的技术顾问,面对公司创始人的入股邀请和诱人的分红前景,他毅然拒绝。随后的几年里,他不仅在国防部科学咨询团留下足迹,还荣获“国家服务优等勋章”,并在海军军械研究所担任顾问,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式教授,乃至加州理工学院的“戈达德教授”,领导着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
尽管地位显赫,钱学森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他没有在美国购置房产,也未投身任何投资,他说:“我不图谋外国的财富。”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的心被深深触动,他立刻向妻子蒋英表达了归国的愿望。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包括妻子的孕期和手头未竟的工作,他仍坚定不移。
1950年,小女儿钱永真的诞生更加坚定了他的回国决心。然而,接下来的五年,钱学森一家遭遇了软禁,直到1955年,通过复杂的国际交涉,他才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国后,钱学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我国的国防科研和航天事业中,被誉为“火箭之王”,其贡献等同于五个师的战斗力。在他的引领下,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枚导弹,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两弹一星”钱学森元勋事迹(精选篇3)
钱学森,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
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
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在讲座现场,很多带孩子前来的家长对于钱老如何教育子女十分感兴趣。
钱永刚的回答却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教育秘诀的话,那就是‘不教育’。我们家要说‘言传’,几乎没有,主要靠‘身教’”。
钱永刚说:回想我从小到大,我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他们从来不会跟我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而是用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我们。
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
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父亲的治学态度对钱永刚的影响很大。
钱永刚回忆说:“有一年夏天,我路过钱老的书房,发现他正满头大汗地看书,认真程度让我自愧不如。”“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什么是永不停步,什么叫学到老活到老”。
“两弹一星”钱学森元勋事迹(精选篇4)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在应用力学、航天技术、系统工程学等多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主持、参与和领导了我国多项运载火箭、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获198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两弹一星”钱学森元勋事迹(精选篇5)
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科研条件十分落后、人才极为匮乏,甚至第一辆汽车都没有造出来,除他之外更没有人见过导弹长什么样的现实,他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带领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勇于攀登,使“两弹一星”事业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行的发展规划……
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点上,无不体现着他敢于担当的胆识和气魄。1960年,当“东风一号”导弹研制工作进行到最后阶段时,苏联撤走全部专家,研制工作陷入了困境。聂荣臻元帅急切地问钱学森:“你觉得我们的事业还能继续下去吗?”钱学森坚定地说:“能,当然能。”在苏联专家撤走仅仅83天后,在他领导下的“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
钱学森多次说过:“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他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
他姓钱却不爱钱,钱学森把一生获得的几乎所有奖金和大笔收入都捐了出去,或者是交了党费。1958年他在中国科技大学给学生上课时,发现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好,连计算尺都没有。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在美国所著《工程控制论》翻译成中文出版的稿费,加上购买的公债共计11500元,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给学生买计算尺和其他教学设备。1994年钱学森获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00万港元,支票还没有拿到手,委托书都已经写好,把钱捐给了中国科协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造福西部人民。在他的一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