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事迹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事迹是什么样的呢?钱学森在两弹一星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事迹篇1
在电影《钱学森》中有这样一幕:中国在研发原子弹的时候,需要一名顶级的力学家。钱学森找到罗友来,没想到却遭到罗友来的拒绝。
罗友来认为在当时国际形势下,全世界都在拒绝研制核武器,有良心的科学家,都在抵制这种具有强大毁灭力的武器。
所以他表示,自己不会去造这么巨大的毁灭性武器,甚至劝钱学森也不要搞。
但钱学森却坚定地说:“如果某一天,原子弹落在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导弹和原子弹,哪怕它的存在会引来争议和质疑。”
钱学森觉得,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要想不被人欺负,就得手上有剑,手里有剑,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负你。
虽然这段电影情节,和真实的历史背景是有一定背离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钱学森在我国的国防事业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他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一生经历过3次转行,职业规划上也做过5次重大的抉择,正是他的这3次转行和5次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事迹篇2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在他漫长的科学人生中,钱学森为中国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卓越功勋,为____建设事业不懈探索、殚精竭虑,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著民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钱学森于1929-1934年就读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4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兼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1957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6年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5年,24岁的钱学森赴美留学,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远赴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被誉为“航空鬼才”的大科学家西奥多·冯·卡门,学习航空理论。1939年获得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校任教。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和导弹等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后来还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由于受美国麦卡锡____浪潮的影响,被美国政府无理拘押并限制回国。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事迹篇3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博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能享受到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1955年经过辗转周折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
1956年,他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实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事迹篇4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著名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
钱学森于1929-1934年就读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4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兼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1957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钱学森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并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实现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勋。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林业乃至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10月,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事迹篇5
1935年9月,钱学森怀着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的远大抱负赴美求学。那个年代中国内忧外患,中国人在国际上很难得到应有的民族尊严。钱学森下定决心奋发学习,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用自己的才智在外国同学面前证明中国人不可小觑。他曾说:我到美国去,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而且要证明我们中国人是可以赛过美国人,达到科学技术的高峰。
正是因为有这种坚定的家国情怀做支撑,钱学森潜心研攻、心系祖国,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后,对于国外优厚生活待遇和优越工作条件,他不为所动;当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即先后辞去各种要职,毅然决定回国。赤子深情,溢于言表。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钱学森归心似箭, 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在回国邮轮上,钱学森难掩无比激动的心情,他说: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是对他在美国所受屈辱的洗雪,也是对其报国之情的陈说。
钱学森回国后,自觉服从国家需要,勇敢承担起创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任,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殚精竭虑。他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超凡智慧、开拓意识和战略眼光,带领中国航天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攻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