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事迹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事迹是什么样的呢?黄纬禄的科研故事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事迹(精选篇1)
中国航天事业伟大成就的背后,有一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人。“两弹一星”元勋、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黄纬禄就是其中一员。
2011年11月23日,95岁的黄纬禄永远离开了我们。
近日,记者到黄纬禄院士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寻访这位世纪老人为中国导弹事业不懈奋斗的足迹。
“毕生奋斗在中国导弹事业的黄纬禄并不为社会所熟知,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是他开创了我国固体导弹事业的发展道路。他忠诚报国的赤子情怀、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大力协同的优良作风、默默奉献的高贵品格是航天精神的集中展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许达哲说。
黄纬禄1916年生于安徽芜湖。青年时代,看到祖国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风雨飘摇,他立志“科学救国”。在英国伦敦大学取得无线电专业硕士学位后,黄纬禄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国。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个迎春花初绽的时节,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报告。“我们中国人不能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搞出来!”钱学森的讲话使聆听报告的黄纬禄深受鼓舞,他决心要为建设新中国竭尽全力。 1957年,黄纬禄来到刚刚成立1年的中国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开始了他的“导弹人生”。
面对当年西方经济技术封锁和苏联撤走专家的重重困难,黄纬禄和战友们脚踏实地、刻苦攻坚,努力创新,不断探索,突破了一项项关键技术,攻克了一道道复杂难题,成功铸就了“蛟龙”出水、“巨浪”冲天的历史丰碑,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共利国导弹事业的壮美画卷。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事迹(精选篇2)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黄纬禄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1年11月2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事迹(精选篇3)
黄纬禄(1916年—2011年),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1916年12月,黄纬禄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童年的黄纬禄就读于芜湖市芜关小学,后入芜关中学读初中。
1933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省立扬州中学高中部。
1936年8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随校搬迁至重庆。
1940年8月,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件厂重庆分厂,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43年5月,在英国标准电话及电缆公司和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实习。
1944年,在英国实习期间,参观过V-2型弹道导弹。
1945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
1947年9月,以《双路无线电通信》的论文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
1949年5月至1952年9月,在上海华东工业部电信工业局电工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2年10月,调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事迹(精选篇4)
1957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导弹人生”。50年代末期,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他和战友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争气弹”。三个月后,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丢掉拐棍,大步前行。
1982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枚水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在导弹试射成功前的两个多月里,过度操劳的他体重一下子骤减了11公斤。身边的人心疼地说,他是剜下了自己的肉补在了导弹上!
“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四共同”如今已被奉为中国航天人的“金科玉律”,正是他在潜地导弹研制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
“与党同行——知识分子的红色记忆”第九期,共同走进“火箭老总”黄纬禄的红色记忆。
黄纬禄是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43年,怀揣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理想的黄纬禄历经6个月的辗转漂泊,终于到达英国利物浦码头,踏上了留学之路。
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异国他乡的生活殊为不易。那时,德国不断用V-1导弹袭击轰炸伦敦。直到有一次,黄纬禄实习的办公室被炸,自己也险些丧生,黄纬禄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导弹的威力。战争结束后,黄纬禄走进伦敦博物馆,一枚被拆解后的V-2导弹吸引了他的注意。他久久地盯着导弹的剖面,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要是祖国也能造出这样的导弹就好了!
导弹人生的种子,就此萌发。
1957年,回国后的黄纬禄加入刚刚成立一年的国防部五院,担任中国第一枚仿制型号东风一号控制系统设计组组长,圆满完成了型号的设计与研制任务。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事迹(精选篇5)
黄纬禄(1916.12.18—2011.11.23.),自动控制、火箭技术专家。生于安徽芜湖,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曾任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设计部主任、七机部第一、二研究院副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兼)、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研究员等。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奠基人。1957年后主持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试制及改型设计,解决了远程多级火箭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主持研制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获得成功,突破了水下发射、三轴稳定平台在运动基座上的调平及瞄准、导弹射击诸元的适时计算和装订、陆上机动车的研制发射等系列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我国战略导弹事业的每个里程碑上,都镌刻着一个名字——黄纬禄。他开创了我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为我国导弹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用生命写就了“导弹人生”。而我国第一代潜艇水下发射的固体弹道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成功,集中地反映了黄纬禄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