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

| 徐球

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大家清楚有哪些吗?陈能宽是什么样的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必看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

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1)

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从中国科学院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物院前身),历任实验部主任、副院长、院科技委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陈能宽是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多次在技术上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国家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功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参与领导、制订和实施国家“863”计划,任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首任首席科学家,为推动中国激光技术领域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直到今天,他深邃的战略眼光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直鞭策激励着后来者在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不懈奋斗。

陈能宽先后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并于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2)

陈能宽1950年—1955年在美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屋电器公司研究员。1955年底,陈能宽夫妇返回中国,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回国后与合作者周邦新院士、刘长禄教授、王维敏等研究人员进行矽钢片的加工织构与再结晶织构的研究,并在铁硅合金中获得立方织构的形成。

1960年6月6日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担任爆轰物理研究室主任,投入了原子弹爆轰领域。1963年被任命为实验部主任和“冷试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负责爆轰物理、高压物理、中子物理、炸药部件和核材料部件研制等任务。1964年2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6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2月到1986年4月的11年间,陈能宽同志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他组织完成中国首次原子弹空投核试验后,很快又参与到组织氢弹研制攻关中。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由陈能宽领导进行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因多次成功领导核武器重大试验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参与的“原子弹突破与武器化”和“氢弹突破与武器化”两项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7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1987年2月,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专家作了大量跟踪、调研、动态分析、评估等工作。1988年6月任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随后的12月被聘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职副主任。

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3)

1923 年 5 月 13 日,陈能宽出生在离湘西张家界森林公园不到六十公里的慈利县江垭镇。这里澧水最大的支流溇水清澈流过,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灵秀之气。陈能宽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士绅家庭,父亲陈秉一从家道败落的逆境中走出,经商有成后致力公益事业,母亲吴寿年是勤俭慈善的土家族女子。

小能宽是家中的四儿,出生时家境已有起色。自幼,陈能宽便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过人的聪慧。刚满五岁时,他就问妈妈:“我是您亲生的,爸爸是爷爷奶奶亲生的,那以前最早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上小学时,遇到打雷下雨闪电,他也会问老师:“天为什么下雨?天上真的有雷公爷爷吗?月亮为什么有时是圆的,有时又是弯的呢?”这些充满好奇的提问,展现了他对世界的探索精神。在父亲和私塾老师的影响下,他爱好书法和古典诗词,为日后的文化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0 年,陈能宽在江垭小学读书,成绩优秀。1936 年,他因考试大意,未能考上省立中学,而是入读了私立隽新中学(现常德鼎城区第一中学)。

在这所学校里,他对几何学特别着迷,各门功课成绩优异,每年都能考第一,还拿到了奖学金。然而,当时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初中时,学校位于常德,距江垭镇 270 多华里,高中时就读的长沙雅礼,也因抗日战争原因搬迁到了沅陵。每个学期开学,陈能宽都要跋山涉水步行近三百里路前往学校,小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行李书包,怀揣着母亲准备的干粮,脚走起了水泡就用针挑破,第二天继续前行。这一路,他不仅要面对艰苦的行程,还要躲避日本兵和土匪的威胁。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放弃求学的信念,凭借着坚定的毅力,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4)

陈能宽出生于湖南慈利,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与勤奋。青年时期的他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毕业后,毅然踏上了赴美深造之路。在耶鲁大学的时光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凭借着卓越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获得了物理冶金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学术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然而,在大洋彼岸取得的成就并没有让他忘记祖国的召唤。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祖国的国防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陈能宽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原子弹爆轰物理研究这一艰苦而又伟大的事业中。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十分简陋,各种资源匮乏,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陈能宽前进的步伐。他带领着研究团队在荒芜的试验场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在爆轰物理研究室,陈能宽如同一位坚毅的舵手,引领着团队朝着目标破浪前行。他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每一个数据都需要反复试验、精确测量。陈能宽凭借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思路。他和团队成员们无数次地进行模拟试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总结经验。在验证“内爆法”的关键技术环节时,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无论是复杂的化工技术,还是高难度的聚合爆轰设计,陈能宽都亲力亲为,与团队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声巨响,陈能宽的名字永远地铭刻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但他并未就此止步,在后续的氢弹研制等工作中,他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领导,他不仅在科研技术上指导团队,还在组织协调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保障了各项研究和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陈能宽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事迹(篇5)

纵观时间长河,一代代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功勋人物,始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前赴后继,身体力行地向我们诠释出了“科学家”这三个字真正的含义。

济宁科技馆在线上平台推出弘扬科学家精神,聆听科学家故事主题活动,一起了解科学家们背后的故事,一同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

他,是“两弹一星”功勋册上的“奇人”。放弃美国优渥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受命参与原子弹研制,隐姓埋名25年。率领着一支年轻的队伍,向世界尖端技术发起挑战。

他,是科学家中难得的“诗人”,曾在自述中写道,“我个人有幸和国家需要的这份工作联系在一起,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也聊以自慰。”

他就是我国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

陈能宽于1923年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祖父是清末举人,父亲经商有成,回乡办学,开设了镇上第一所邮局,不仅服务乡梓,还为中共地下党传递情报。1939年,他以优异成绩被雅礼高中录取,并获得奖学金。高中成绩第一的陈能宽于1942年被保送进入位于贵州平越县的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治工程系(现西南交通大学)。

26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