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1
__,女,土家族,42岁,大专文化,__县地方税务局一名普通干部。在工作中,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局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在生活中,__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颗孝顺之心
小x本姓x,三岁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姨父姨母因膝下无子,家住__乡的亲生父母把她过寄给姨父姨母抚养,后来她也就随姨父姓了“x”。看着__从上小学、到参加工作,再到出嫁成家,两位老人倾注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尽了老一辈人应尽的义务。
参加工作后的__,回到家就帮姨母洗菜做饭,收拾房间,休息日陪着两位老人聊聊天,散散步。刚参加工作那时工资低,__舍不得给自己买时髦的服装,总惦记着先给两位老人买点布料添件新衣服,或是买点水果、副食之类的东西让老人们尝尝,这一习惯一直到__成家后都还坚持着。20__年3月,姨父因病去世,办完姨父的丧事后,她把年迈多病的姨母接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生活。姨母年青时就患上了冠心病和糖尿病,为了护理好姨母的身体和饮食生活,她专门跑到医院去咨询医生,家里有这种病状的老年人怎样从生活保养到药物调理方面进行照顾。饮食方面,患糖尿病的人应多吃菜少吃饭,__就照着烹饪书试着给姨母做些可口的菜吃,刚开始不是缺盐就是淡味,时间一长,菜也就做得越来越好吃。姨母体胖怕热,行走不方便,却又喜欢出门散散步,每次从散步到回家是走一走停一停,上楼梯也要歇上一会儿,看着姨母大汗淋淋地回到家,__很是心疼,几天之后,家里便安装了空调。为了照顾好姨母,同学之间的小聚、单位组织的三·八旅游活动,__也都放弃了。实在是推不掉的应酬,__也是提前为老人准备好饭菜再参加。__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一颗体贴之心
__的丈夫__在县人民银行工作,是一位农家子弟,凭着农家子弟的勤奋与好学,从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领导岗位。丈夫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上较忙,一年四季出差、开会、学习的时间多,照顾老人和家务活儿大多都落在了__一个人的肩上。一次,姨母生病住院需要人服待,丈夫又出差在省里开会,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情况下,__到医院陪伴姨母,病床前端水送饭,为老人梳头洗脚,多少个日日夜夜,那个中滋味,怎一个累字了得!自己的'亲生父母常年呆在乡下,有时老年人打个电话上来想看看外孙,__只好利用“双休日”带着儿子买些营养品去乡下看望两位老人,第二天下午又要匆匆忙忙地赶回宣恩上班。“百善孝为先”,男人在忙着经营自己事业的时候,也往往记不起父母的生日,前几年公公婆婆住在中间河,有一年,__提醒丈夫,今年婆婆过生时,咱们一家三口一定下去看看,结果婆婆过生那天,丈夫单位上级领导临时来检查工作,她只好默默地带着儿子去为婆婆做生。
一颗关爱之心
儿子__现在__民族学院读书,在儿子的培养教育上,__没少操心过。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体弱多病,时常感冒发烧,__不是送儿子去打点滴,就是上门诊去拿药,晚上还得监督儿子完成作业、背英语单词。在儿子的成长方面,她更注重对儿子品德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儿子上初一的时候,与一位叫__的同学玩得特别好,只要家里做了好吃的菜,他都会把这位同学叫到家里来。
有一次在学校,儿子与__因为口角之争,一时气愤的宗坤居然拿起板凳打了平日里玩得最好同学。老师通知__赶到学校后,问清了原因,原来,儿子的同学因随口带了一句骂人母亲的脏话,宗坤一时冲动用板凳砸了同学。回到家后,__对儿子说:“他是你玩得最好同学,你要学会谦让,不能因为一句话出口没注意,你就动手打人。”后来,对方的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应该,专门到__家道歉。儿子在家里的时候,__不宠儿子,对儿子本来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劳动,放手让儿子自己去做,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书桌、书包,晚自习回家自己煮面等等;对儿子在外交友方面,也不是给太多的零花钱,防止儿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儿子高中是在外县住读的,一向坐车就晕坐的__还是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开学那天把儿子送到了学校,作了简单的安排后,第二天就回到了__。对儿子的爱和教育,__说:“要爱得适当,爱中有合理而严格的要求;要照顾得适当,一定要给儿子一些靠他自己的出力而获得成果的机会;要关心得适当,得放手时且放手,该放心处且放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2
吴伏连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大爱践行生活的意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上慈下孝”的生动内涵。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真实故事,故事的结局有些凄凉,有点沉重,不会像电影剧本里的那般峰回路转,有的也许只是我们对事实的惋惜,对生活的叹息。三年前的一天,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24岁的孙子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患有尿毒症,需要高额的费用做透析,还需要换肾,而这时,孙子的父亲早年患有糖尿病,母亲有高血压,而父母两人都不能为自己的儿子捐肾,这让做父母的只能为孩子干着急,而这时,吴老太却毫不犹豫的决定捐肾给孙子做手术,吴老太自己也不知道,这手术是什么,会有什么危险,但她更知道,孙子还很年轻,快要当爸爸了,还有大好的青春等着他,而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了。
配型的结果非常的乐观,手术也很顺利,手术过后没多久,孙子和女友结婚了,随后,孙子也当爸爸了,吴老太也做太奶奶了,这本该是让全家人都万分开心的事,可惜好景不长,20__年的3月,为了赶车,孙子跑了一段路,就是跑了这几步,使得缝合的地方裂开了,让本该可以慢慢恢复起来的孙子病情突然恶化,谁都不会想到,手术完后才半年多的时间里,孙子就这么离开了人世。吴老太经历了人世间最惨痛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孙之痛。
即便如此,吴老太也从没有抱怨,悲观,依然乐观、平淡的生活在这块属于的她的土地上,很平凡,很普通,每天陪着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伴下地种菜,生火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顾着老伴的日常生活。或许我们的`主人公在外人看来会是多么的无助和悲伤,而当她在70岁高龄时,还能开心,惬意的生活着,无论身边发生了任何事还能坦率,诚然的去面对,不禁的让我们对这位老太太产生了由衷的佩服与敬意。
吴老太的伟大在于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对生活的认知态度与人生追求,或许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只是缺少一双发现它的眼睛,又或许对于这些人,他们要的不是回报,这只是他们对人生的感悟。这里,我们衷心祝福老太太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3
田义华,女,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__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生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田义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田义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义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田义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4
__,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凭,现任__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__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__的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__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__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__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__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__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__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__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__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__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__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__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5
小全,男,现年56周岁,系红塔区研和镇贾井小学的一名教师。
1975年7月小全从玉溪师校毕业分配到研和宋官小学任教。1976年父亲去逝,家中失去主要的劳动力,从此他和母亲以及还在上小学的妹妹三人相依为命,生活一度陷入困境。__年为方便照顾家庭,申请调到贾井小学。
小全1978年结婚,妻子是农民,一家人的生活一直还算过得去,到1986年里添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还没有满月就住了3次院,医生诊断是先天性脑溢血,后来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右手无力,伴有中风病,每天三次药从未间断过,田地里的农活一点也不会做,二十二年来,他一直没有嫌弃他,都在为他求医治病,只盼能有奇迹出现。
小全母亲现年78岁,自从1976年父亲去逝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操劳过度,患上哮喘病,1988年到城里看病,在街上被车撞伤,脚已骨折,开车人逃逸了。那段时间,他每天上完课就去守护。母亲病好以后,从此就丧失了做农活的能力,在家勉强做一点家务活。近十多年母亲的哮喘病越来越重了,几米外就能听到她喘气的声音,口痰渐多,小全为他求医问药,端屎端尿,冬天为她买了电热毯、热水袋、电热器。为不让老母亲沾一点冷水,多年坚持给她洗衣物,毫无怨言地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20__年5月的一天,小全的妻子在秧田里干活时突然晕倒,是村中的人把她送回家,后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是脑积水,非做手术不可,要在头上打孔安一根引流管,把脑腔里的积水引流到体外,手术风险大,手术的费用很高。小全一时之间想不出办法,只能把病危的妻子忍痛先拉回家,为此,全家人焦急万分。当夜小全彻夜未眠,想着这些年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儿子,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几天几夜急得吃不下饭。这些年自己好不容易挺过来,如今生活刚有点起色,可是天不如人愿,妻子又得了重病。巨额的手术费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忙完工作后,小全不得不骑上自行车四处奔波到处筹钱,有时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那天,他刚回到村头,便隐约听到一阵哭声,像是从家里传出来的,便加快脚步来到家里。只见母亲与妻子抱在一起痛哭。妻子见到他便呜咽着说:“孩子他爸,我能与你成为夫妻,就已知足了。这些年辛苦你了,为了孩子,家中已无积蓄,我的病你就不用再操心了,生死由命。手术我不做了,若我先走,你好好照顾母亲、孩子,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谢你的。”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妻子,他含着眼泪对妻子说:“钱借不够,卖房子我也要给你治病,你要想开一点。我一定会和你携手走下去的。”在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手术顺利做了,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妻子的一条命。
在一个月左右的住院期间,小全忙完工作就往医院赶,为的是盼望妻子早日康复。出院后,每个月都陪她到医院复查,经过两年多的恢复,也许是感化了上苍,妻子终于能做一些较轻的农活,但天天都要吃药,维持治疗。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妻儿老小病的病残的残,心中充满了苦与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小全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与挚爱,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朝夕相伴,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庭,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小全说:“他们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妻子的挚诚与坚强,母亲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使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的责任,是我义不容辞的!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命运既然这样安排,他也只能坦然面对,每每听到老母亲急促的喘息,他心如刀绞,恨不得能为她分担病痛;当看到残疾儿子颤微的身影,他只能把快乐和幸福变为奢望,他坚信,他的始终不舍不弃,一定会感动苍天,一定能走出这些困境。尽管我无时不得不为孩子、妻子、母亲的衣、食、住、行操劳,但他想,健康的人不也是衣食住行一日三餐过来的吗?想到这些,他真的坦然了。何况,病妻与他结缘,二十余载共患难,他又怎能不与她同生死?
工作时,小全珍惜分秒,全力做好,下午和星期天,抽时间帮助家中管好责任田,有时到山上挑点柴。村中的人都说像他这样的工人在村里没有。小全到学校是教师,回家是农民。
这些年,小全尽好儿子的孝道,尽到丈夫和父亲的义务。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却做了这些感天动地的事。小全坚守自己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重重困难和打击,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亮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6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__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__和__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__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7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__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__一人身上。尤其是__年__,__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__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__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__和__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 __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__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__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__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__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__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__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__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__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__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__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__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__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__和__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当听说__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__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__和__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__年,女儿从__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__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__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7
__,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__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事迹在__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说:“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8
__,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__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__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2019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__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__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__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9
小华,1979年出生,于20__年嫁到孙村乡新建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与韦培琦结为夫妻。婆婆老实淳朴、厚道正直,丈夫韦培琦是一名手艺工,勤劳爱家。孙三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从嫁过来起,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__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在孙三华的鼓励劝导下,韦培琦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20__年5月,孙三华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后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__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孙三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孙三华心疼极了。她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婆婆服用。
四年多来,孙三华很少在外过夜,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结婚,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韦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为事情忙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孙三华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孙三华同志用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孙三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开心,虽然生过大病半身不遂,口齿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她经常用别人几乎听不懂的话说:儿媳妇好啊,儿媳妇好啊!
现在整个村的人都知道,都说没有孙三华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孙三华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亲。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孙三华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孙三华的事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平常家务不平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10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__,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__,__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__一家四口人,她本人__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__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__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__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__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__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__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__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__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__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__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__年__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__,表情很痛苦,听__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__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__,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__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__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__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__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__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__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篇11
__,女,__年七月出生,大专学历,现任教于__市文化小学。她亲力亲为,无微不至,无怨无悔,悉心照料着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10刘淑琴,今年86岁,因患严重的小脑萎缩,记忆力丧失,事理难以明白,行为怪异,在她的细心呵护下,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十几年前,她的母亲与儿子生活于兴安盟的一个偏僻的农村,除了血压稍高,心脏有点问题外,身体还算健康。可进入古稀之后,身体却每况愈下。血压渐高,心脏病也时有发作。而更糟糕的是,老人又患上了脑血栓。幸亏那时正值寒假,她及时赶回老家,及时将老人送往医院住院治疗,这才不仅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而且除了从此留下了小脑萎缩的后遗症外,并无留下肢体上的残疾,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自那以后,她便几次把母亲接到家中侍奉,虚寒问暖,端茶送饭,求医问药,关怀备至。但因老人传统观念过重,总认为女儿家是外人家,儿子家才是自己家,每次来到女儿家都是在女儿哭眼抹泪苦苦慰留下,少则住上两三个月,多则五六个月,便匆匆回老家。母亲回老家后,她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千里迢迢去探望母亲,而且一去就是整个假期,为此,儿子颇有微词,曾几次责怪她:你心里只有姥姥,没有儿子!面对自己心爱儿子的责怪,他只能说:“你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心理怎么会没有你?一个是生妈妈的,一个是妈妈生的,都是我最亲的人,只是啊,你姥姥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又不好,妈妈内心想得是,现在多尽一份孝心,将来就少一些遗憾和自责啊!并安慰儿子在家好好学习,爸爸工作很忙,要听爸爸的话”。话虽这样说但她何尝忍心舍夫别子,却饱受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辛酸和无奈?她又何尝愿意一个幸福的家庭缺乏妻爱和母爱,使丈夫和儿子蒙受牵挂和思念之痛?但世事终难两全。
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了__年,老母亲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由于小脑萎缩缘故,常常弄得儿子家鸡犬不宁,乌烟瘴气,哥嫂每天都给她打电话诉苦。他常常为了挂念母亲而彻夜不眠,最后她终于与丈夫商量,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当她向五个兄长提起此事时,大家却一致反对说:“咱老妈五个儿子,到老了却让姑娘养活,你让我们的脸往哪放?”她反驳道:“都啥年代了,还有这种观念?妈是儿子的妈,也是姑娘的妈。不管是儿子养活,还是姑娘养活,只要老妈幸福,才能体现儿女的真孝!”众兄哑然,只好同意。
抚养孩子是与时俱进与生俱来的快乐、希望和欣慰。侍奉老人却是与日俱增的忐忑、失落和焦虑。她把母亲接到身边后,母亲与她寸步不离,有时还跟她叫妈,不让她上班只好雇保姆。由于母亲小脑萎缩,完全无法自控,主要表现是一句话反反复复问无数遍,时而想爹想妈的嚎哭,时而哼唱哀歌,时而把别人东西收藏起来不让动,时而拐杖怒戳地板巨响,时而对保姆大喊大骂,每天晚上睡觉都不脱衣服,只有女儿耐心商量才能完成,如厕坐便内外都是粪尿......这一切的一切,保姆实在忍受不了,五年间一个又一个先后换了近二十个保姆!是的.,别人忍受不了可以一走了之,而作为女儿的她,除了忙于上班,回到家就千方百计地哄老人开心陪老人玩纸牌,尽量让老人多享一些女儿纯真挚诚的关爱。
无论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五年如一日,她每天早晨耐心哄老人起床、洗脸刷牙等,早餐一定让老人吃一个鸡蛋,喝一袋牛奶,一日三餐尽量做老人可口的饭菜,每天按时按量喂降压药、心脏药,平日老人有12点不舒服,马上请医问诊、吊针,每年春秋两季按时为老人吊针扩张血管的保健药,每周为老人洗一次澡,老人的内衣内裤更是勤洗勤换,把老人侍奉的干干净净。从她家走出的保姆逢人就夸,这样的孝女还真没见过,太让人佩服了,真是孝呀!
__年__,八十五岁高龄的老母突发急性阑尾炎,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全面检查后,认为这么大年纪,又有多种重病在身,如果做手术,难下手术台,如果不做手术,生命难保,这让医生也很纠结,不愿接手这个手术,建议转外地医院,她听后,失声痛哭,跪地求医生为老母亲进行手术,他相信医生一定会救活老母亲。在她的再三恳求下,医生决定为母亲进行手术。苍天不负孝女之心,手术非常成功。手术这一关过了,而在二十一天的住院治疗中,由于老母亲年纪大,对药物的反应出现了心衰、肺积水等多种病,辗转了三个科室,在这期间,他她承受各种压力,一边精心护理母亲,配合医生的治疗,一边还要抽时间到校为学生上课,余下的时间全部献给了病中的母亲。二十一天的望眼欲穿,提心吊胆,默默地祈祷,二十一天的喂饭擦洗,端屎送尿,二十一天昼夜和衣而卧,寝食难安!到了老母亲出院时她的体重降了十来斤,同事们见她日渐消瘦无精打采的样子都很心疼。尽管如此,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因为她的精心护理、付出,换来了老母亲的重生。
如今老母虽然大病一场,八十六岁高龄,在她的细心呵护下,依然如故地生活在女儿家,她倍加珍惜这余下的时光,把孝敬老人的事会坚持做的更好。同时,她决心不辜负曾经所得到的校级、市级、盟级的13各种荣誉,孝道、事业两不误,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