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

| 徐球

“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有哪些?对于黄纬禄大家想了解什么样的信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

“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精选篇1

20 世纪中叶,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黄纬禄毅然投身于导弹研制事业。那时,国内技术基础薄弱,资料匮乏,一切几乎从零开始。但黄纬禄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启了中国导弹的征程。

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从导弹的总体设计到关键技术的突破,黄纬禄都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只为了让中国的导弹能够早日翱翔蓝天。

在研制过程中,黄纬禄不仅展现出卓越的技术才能,更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品质。他尊重每一位团队成员,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始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

黄纬禄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成功研制出了先进的导弹,更在于他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天人才。他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拼搏奋斗。他是国之脊梁,是中国导弹事业的不朽传奇。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航天史的丰碑上,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精选篇2

中国航天事业伟大成就的背后,有一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人。“两弹一星”元勋、火箭与导弹技术专家黄纬禄就是其中一员。

2011年11月23日,95岁的黄纬禄永远离开了我们。

近日,记者到黄纬禄院士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寻访这位世纪老人为中国导弹事业不懈奋斗的足迹。

“毕生奋斗在中国导弹事业的黄纬禄并不为社会所熟知,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是他开创了我国固体导弹事业的发展道路。他忠诚报国的赤子情怀、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大力协同的优良作风、默默奉献的高贵品格是航天精神的集中展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许达哲说。

黄纬禄1916年生于安徽芜湖。青年时代,看到祖国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风雨飘摇,他立志“科学救国”。在英国伦敦大学取得无线电专业硕士学位后,黄纬禄怀着满腔报国热情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国。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个迎春花初绽的时节,从美国回来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报告。“我们中国人不能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搞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搞出来!”钱学森的讲话使聆听报告的黄纬禄深受鼓舞,他决心要为建设新中国竭尽全力。 1957年,黄纬禄来到刚刚成立1年的中国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开始了他的“导弹人生”。

“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精选篇3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先河,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黄纬禄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011年11月2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

“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精选篇4

1933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省立扬州中学高中部。

1936年8月,考取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无线电专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随校搬迁至重庆。

1940年8月,毕业获工学士学位。后被分配到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件厂重庆分厂,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43年5月,在英国标准电话及电缆公司和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实习。

1944年,在英国实习期间,险遭德国发明的世界第一代V-1型导弹轰炸,幸免一劫,还参观过V-2型弹道导弹。

1945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系,攻读研究生。

1947年9月,以《双路无线电通信》的论文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在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公司上海研究所任研究员。

1949年5月至1952年9月,在上海华东工业部电信工业局电工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2年10月,调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

1956年春,应邀在中南海怀仁堂和军队高级将领一起聆听导弹专家钱学森关于火箭技术的报告。

1957年12月,转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时期,曾任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副主任、主任,并担任几种液体弹道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兼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控制分系统的研制工作。

“两弹一星”荣誉获得者黄纬禄事迹精选篇5

东风一号“研制时期,黄纬禄担当起了导弹的“中枢神经”控制系我负责人的重任。当时我国导弹的基础一穷二白,一切从零开始。面对困难,黄纬禄没有望而生畏。他从基础学起,把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技能想方设法转化过来,同时吸纳新的知识和技能。他鼓励大家:“干工作,只要去干、去学,总是可以学到手的。就像爬山一样,在山下,看着山顶那么高,不要被吓住了。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爬,上一个台阶并不困难,上一个台阶就离山顶更近一步。只要坚持不懈地往上爬,总是可以爬到山顶的。”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黄纬禄运用互帮互助教学法,大家不分昼夜共同学习,很快掌握了大量知识。首枚导弹运往基地前,黄纬禄和战友们在生产车间里连续奋战几个昼夜,把每一个环节重新仔细检查了一遍;在冬季滴水成冰的试验厂房里,他们对每一个电路单元进行反复调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要向世人证明,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也能造出导弹来。

1960年11月,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军事装备史上导弹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1964年6月,“东风二号”取得圆满成功,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

上自主研制的新一页!

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在核验预定地点成功爆炸,中国导弹研制试验成果震惊了世界!

研制我国第一代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时,黄纬禄担任该型号的总设计师。他带领年轻的团队克服了研制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等许多困难,终于取得了固体导弹技术和潜射技术的重大突破。1982年10月12日,渤海的海面上,一条喷火的蛟龙跃出水面,以极快的速度直飞蓝天……第一代潜地固体导弹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具有自行研制潜地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从此有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256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