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

| 徐球

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新鲜出炉,黄大年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

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篇1】

1958年,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父母和老师影响,他从小对科学就有着强烈的渴望,尤其是“三钱”的事迹,科学家、祖国、忠诚这些关键词,更是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

24岁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现吉林大学)本科毕业时,黄大年在同学的纪念册上写下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下方的黑白证件照上,目光如炬,一脸朝气。

1992年,黄大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被选送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30个公派出国留学生中的一员。临别时,他坚定地对着大学同学说,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高薪工作和优渥生活,通过回到祖国,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开启他的教育事业。同时,作为国家“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设备研发与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黄大年带领团队,攻坚新技术,研发新仪器,奋战在祖国的科研战线上。

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篇2】

向地球深部进军已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2008年,我国历史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启动,专项设置8大项目49个课题,集中了国内118个机构、1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被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形象地称为中国地学界的“集结号”。

作为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知道,我们的探测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越”的机遇。

黄大年作为“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设备研发与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以吉林大学为中心,组建校内外优秀科研人员300多人,开启了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他的项目下设有6个课题,包括移动平台探测大型软件系统、无人机探测系统、地面电磁探测系统、无缆地震勘探系统、万米超深科学钻探装备和仪器装备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实施中的一千多个日夜里,他成了同事和学生口中的“拼命黄郎”。一方面,他作为首席科学家,要参与战略部署,同时要跟进6个课题的项目进度。经常是全国各地出差,一个月平均飞行超过5000公里。回国6年,5个生日他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篇3】

2009年,51岁的黄大年离开英国剑桥,回到了培养他的吉林大学,赴一个与祖国的约定。

1958年8月28日,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小随父母辗转在桂东南偏僻艰苦的小山村,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有阻碍他对知识的渴求。

1977年,黄大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20世纪80年代,国际交流逐渐频繁,给黄大年提供了了解地球物理勘探前沿成果的机会。

在学校,他认真聆听滕吉文等学者的每一场学术报告,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穆石敏教授和申宁华教授、孙运生教授组成的学术团队,对重磁数据处理技术国际前沿的跟踪研究,也深刻影响了黄大年,他下决心要为我国相关技术跟上西方竭尽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黄大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被选送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毕业后,黄大年返回选送单位(原长春地质学院)工作,其后经过校方同意,再次前往英国,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篇4】

有这样一位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全职回国,带领团队,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为了党和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的黄大年。2024年9月,他被追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1982年黄大年本科毕业时,在同学纪念册上写下的宏大志向。怀揣强国理想,2009年,当得知祖国需要时,已在国际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成就斐然的他,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全职回国。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黄大年先后担任国家深地计划装备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首席科学家,重点攻关我国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这种装备就像一只移动的“千里眼”,可以给地球做CT,对国土安全有重大价值。

在国家的支持下,黄大年快速组建科研团队,但他没有将目光只放在自己的单位吉林大学,而是放眼全国,挑选最合适的人,组建新型交叉学部。在他眼里,科研没有亲疏远近,只有国家利益。

为了尽快追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黄大年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一年最多有160多天在出差,为了不耽误白天工作,他出差经常赶夜里最晚的航班。2016年,他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评审验收,这意味着中国进入深地时代。他带领团队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

黄大年教育家事迹材料【篇5】

2009年的冬天,当时已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的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吉林大学。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归国后,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二十多年走过的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回国第三年,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横空出世,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万米钻探技术的国家;回国第五年,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技术支持;回国第六年,航空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样机研发完成,在深地探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即使因胆管癌躺在病床上时,还执意坚持一边打着吊瓶,一边给学生们答疑解惑。

2017年1月8日,科学的星空中,这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年仅58岁。“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用一片赤诚之心,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25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