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张晋藩事迹
2024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张晋藩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张晋藩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张晋藩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张晋藩事迹(篇1)
“铸就厚德品格,淬砺明法锋芒”“行致公以追求社会和谐,勤格物以探索真理之光”……每当重大庆典,校歌《情怀法大》深沉的旋律便会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中响起,学子们起身直立,深情高歌,唱响内心的情怀和追求。
校歌字里行间诉说着词作者、我校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对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沉淀与解读,饱含着先生对法大学子“明朝国之栋梁”的殷殷期待,对矗立在军都山下小月河边的“政法教育殿堂”的深厚情感。
今年9月13日,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晋藩先生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现场响起对张晋藩先生的隆重表彰辞:
张晋藩,人民教育家,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他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结构范式,为我国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张晋藩事迹(篇2)
1982年,一封邀请开启了张晋藩先生与法大40余年的深厚缘分。
当时,中国政法大学即将建立全国第一个法学研究生院,邀请他来主持研究生院工作、编写研究生教材。张晋藩先生欣然应允,于1983年7月,正式调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首届决定招收17个专业、共计125名硕士生,并建立了相对独立的、高效的管理机构——几乎算“校中之校”的研究生院就这么红火地办起来了。
然而,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残酷的现实条件却出了个大难题。当时的法大刚复办不久,本就狭小的校园内有四个文艺团体混住,英语诵读声和吊嗓子练花腔的声音交织,可谓是“热闹非凡”。硬件条件不行,师资也极为缺乏,教授、副教授加起来不到25人,只够入学人数的一个零头。
“得英才”后如何“育英才”?
张晋藩先生想到了蔡元培先生主张的“兼容并包”思想:请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
从那天开始,他便往返于各个高校和全国人大、最高法等实务部门,联系各路学者、专家担任校外导师,组成各个学科的导师组指导教学。
著名学者王铁崖、韩德培、孙国华、佟柔、高铭暄、张国华、蒲坚、蔡美彪、王家福、端木正等纷纷加入,还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政策研究室主任张懋、人大常委会负责环保工作的曲格平……就这样,法大成了当时国内一流专家的“聚集地”、学术与思想的“聚宝盆”,在还没有“大楼”的校园中,学生们享受着“大师”们带来的学术盛宴。
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张晋藩事迹(篇3)
“1930年我出生在沈阳。我的童年是在伪满洲国殖民统治下度过的,那时历史课不教中国的历史。”
张晋藩回忆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侵略者就是要让中国人忘记自己的根。”
“祖父因饥荒过世。战乱频仍,想买一口棺材都没地方买。幼年时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激励着我要为国家富强好好读书。”
1949年7月,张晋藩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此后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中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
他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国古代法律的内容精彩纷呈,传承中华法制文明,可以弘扬中华民族在法制上所体现的坚韧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内在的潜能。”
1952年研究生毕业后,张晋藩留校任教,从此在中国法制史研究和教学之路上辛勤耕耘,不断开风气之先。
张晋藩牵头历时23年编辑出版《中华大典·法律典》,耗时16年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发表新中国涉及古代民法第一篇论文,撰写《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史》等享誉学界的著作60余部,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史》《中国民法史》等30余部专著和20余部教材,发表专业论文430余篇,其部分专著和文章已被译成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出版。
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张晋藩事迹(篇4)
钱要花在刀刃上,张晋藩先生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这对他们思想的教育,视野的开阔,刺激他们以后的努力好处太多了。”
法大的同学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新中国第一批法学硕士、第一批法学博士都从法大走出,法学专业的第一个外国留学博士生也出自这里。
1986年,第一届硕士生毕业,其中有80余人留校任教;
1987年,第二届硕士生80余人毕业,一半留校任教。他们不仅在法学研究和法学实务的第一线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更是成为法学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桃李芬芳。
1994年,因年龄关系,张晋藩先生卸任副校长和研究生院长职务。为期11年的行政工作中,他为后续的法大研究生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作中注意发挥的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三自”精神,也逐渐演化为法大研究生院刻苦治学的学风和传统。
如今,法大研究生院共有研究生8800余人,导师队伍总计900余人,法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规模居全国第一,累计培养各类研究生万余名,为国家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法大“忠诚担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奉法图强”的办学传统。
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张晋藩事迹(篇5)
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后,张晋藩主张建立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培养制度。在他任职期间,每个研究生每年都有经费保障其参加至少一次学术会议。
“对年轻博士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提供有益的、科学的、历史的借鉴。这是学法制史的目的,史学的作用是观照当下。”张晋藩说。
他这样要求学生,也这样身体力行。“学校要我做首席专家,我所能做的就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今天全面依法治国挖掘历史资源。”
近年来,张晋藩从全面依法治国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撰写20余篇学术文章。“要让数千年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法治动力。”张晋藩说。
“不自满,不偷懒”,是张晋藩的治学名言。“只要身体能顶住,我还是要多读一点东西、多做一些研究。”张晋藩总是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