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先进事迹
2024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先进事迹是什么样的大家清楚吗?黄大年的教育成果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先进事迹(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先进事迹精选篇1
为了尽快追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黄大年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一年最多有160多天在出差,为了不耽误白天工作,他出差经常赶夜里最晚的航班。2016年,他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评审验收,这意味着中国进入深地时代。他带领团队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
黄大年是战略科学家,也是学生们敬爱的“大先生”。在担任2009级本科生“李四光”班班主任期间,他为全班24名学生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支持他们做科学研究。他购买国际期刊设立图书角、邀请国际同行前来授课,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培养科研兴趣、拓宽国际视野、锻炼科研能力,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黄大年说,“我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
2017年,黄大年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振兴中华”的铮铮誓言,也激励着更多的人继续从事他未竟的事业。2022年,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标志我国成为独立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是黄大年留给后人的精神写照。如今,全国已经有401个教师团队被命名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先进事迹精选篇2
作为教师,黄大年主要给研究生上课,集中专题,每个学期上40学时左右。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他始终心系国家战略科学的学科能力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
侯振隆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研二直博时,黄大年发现小侯对编程感兴趣,人也坐得住,就对他的学习生涯作出规划,通过与计算机学院跨学科联合培养,让他尽快成长为掌握地球科学大数据计算、软件研发技能的复合型新兴人才。不仅如此,黄大年还买书送资料,通过多种途径训练,提高侯振隆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在黄大年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
黄大年总是激励和教导学生,为梦想而行动的人不会被埋没。年轻人要走出去,多交流,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做学问,眼界宽,心才能宽。现今的地质地球物理科学,不单单局限于方法本身,而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
“地球物理关系着国防、军事、民生,地球物理学家责任重大。”李丽丽是黄大年回国后带的第一批博士中的一员,黄老师的一番话让她醍醐灌顶,仿佛处于迷雾的人看到了信号塔。李丽丽按捺不住激动,她找到了科研的领路人,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找到了从事地球物理学习研究的意义。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先进事迹精选篇3
黄大年成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之后不久,科技部一个航空重力梯度仪的项目就找上门来。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高难度大项目,黄大年二话不说挑起重担,没日没夜地带团队、赶进度、指导技术。
几个月的时间,黄大年跑遍了十几个与航空重力梯度仪研究相关的科研院所。摸清“家底”后,他就把自己关进办公室,通宵达旦设计科研思路。
入夏时节,窗外大雨瓢泼、屋内小雨不停。黄大年却专注地在电脑前工作。中午,同事去食堂,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个面包。午夜,他乘航班出差,飞行中还在工作……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拼。“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这样说。
满腔赤子心,身怀报国志。2010年开始,黄大年先后担任国家深地计划中“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和863计划“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项目科研重任,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铺路锻造利器。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先进事迹精选篇4
2016年6月底,北京青龙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经过了项目成果汇报、专家质疑、专家讨论评估等程序,通过了评审验收。最终,国土资源部、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表明,中国重型探测装备技术研发获重大突破,实现了跨代研发的设计目标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7年时间里,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战略科学家、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首席科学家、教授……在这一系列身份中,黄大年最看重的,是教师。他认为,人才培养是不亚于科技攻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学生们能够志存高远,把个人的发展目标建立在国家、行业的需求上面。
刚回国,黄大年还担任过吉林大学“李四光实验班”班主任,主要对学生的专业方向、科研能力进行启蒙和训练。为此,他自费为班里近30名学生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他在学生身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感情,不仅在科研学习中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积极促进学生成才,在生活上也十分关心学生。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荣誉称号先进事迹精选篇5
吉林大学地学部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70年前,李四光在“今天人民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理念下,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地质专科学校,数十年来培养了一批批地质学子,为国家建设和中国地质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1977年,19岁的黄大年走进了决定他人生命运的庄严考场。那时,为祖国寻找矿产和能源,已经成为黄大年崇高的职业理想,优异的成绩也让他顺利圆梦地质宫。4年的学习时光,黄大年惜时如金,路灯下、走廊里,经常会看到黄大年读书的身影。
毕业分别时,他在一位同学的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践行一生的誓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如今,黄大年的学生已站在讲台上,像他一样教书育人。尽管过去了7年时光,吉林大学地探学院教授马国庆依然记得在黄老师办公室针对一个小问题讨论了一下午,以及带学生实习、南湖畔散步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记得老师的要求,以国家需求、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做行业需要的真学问,培养更多有情怀、有能力、有追求的人,把黄老师的精神持续传承弘扬下去。”马国庆说。
刘财教授团队接过黄大年的接力棒,坚持不懈钻研攻关,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垄断,联合跨行业和部门的10多家单位共同研发了航空重力梯度仪及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电磁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和海洋电磁数据处理与三维反演解释系统;研发了重载荷无人机航磁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解决了大量资源勘查、地质工程项目技术难题。
如今,黄大年的故事和他的科技报国精神,已经从东北大地传向天南海北,点亮了无数学子、师生们的科技报国之心,也激励着全国各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书育人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