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

| 徐球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同学们了解过吗?张卓元的研究贡献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篇1

第一是“稳中求进”的改革和发展思路。先从《中国改革大思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司编,沈阳出版社,1988年)这本书说起。1987年,国家体改委组织了8个中央部和地方成立的课题组,这本书收集了8个课题组的成果,是1988年出版的,印了很多,关键是这本书集中了各方智慧,为此后三年、五年、八年如何推进经济改革献计献策,而由刘国光和我负责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改革发展思路。

“稳中求进”的思路这几年中央也在提,是从 2011 年开始提出的工作总基调。我们当时提稳中求进,针对性主要有三条:一是有的课题组提出了快速转轨思路,希望两三年内就要基本实现转轨,当时我们觉得做不到,中国那么大,经济那么落后,为避免在改革开放中出现大的社会震荡,只能搞渐进式改革,稳步前进,当时有的经济学家也提出一次放开价格、一步到位,我们不太赞成,认为还是比较稳健好些;二是不赞成用通货膨胀的政策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即使适度用通货膨胀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快一些也不行,因为也许短时间能刺激经济增长快一点,但是后患无穷,对推进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很不利,总之不能使用通货膨胀政策;三是我们所主张的“稳中求进”的改革和发展思路,还包含认为,无论改革、发展,都要在经济和社会比较稳定即稍微宽松环境下推进比较容易,比较顺利,阻力小一点。

1987年的时候经济形势比较紧张,物价上涨比较厉害(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7.3%),物资供应,特别是生产资料供应比较紧张,努力促进和保持经济稳定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都主张“稳中求进”。我们这批人包括刘国光、戴园晨、沈立人、陈东琪和我五个人,后来被有些经济学家称为“稳健改革派”。这就是1987 年提出来比较重要的,应该说现在还在起点作用的观点和思路。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篇2

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多次参与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谈到张卓元,人们难以避开这些夺目的“光环”。

但当记者问张卓元,是什么促使他投身经济学研究时,他只简单回答了两个字:“兴趣”。

1933年,张卓元出生于广东梅县。195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正在紧张备考的高三学生读到了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尽管对书中的基本原理一知半解,但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使张卓元入了迷,让他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1950年高考,17岁的张卓元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同时录取,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开启了与经济学长达70余年的不解之缘。  

张卓元笔耕不辍,先后出版著作近30部,发表论文5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和《新中国经济学史纲》等重要文献,为中国经济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做学问难,难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信念。张卓元,正是那个坐得住“冷板凳”的人。

2009年,张卓元在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讲出了他心中的“学术观”——“对于做学问来讲,最重要的应该是兴趣,其次才是天赋。仅有天赋,没有兴趣,对知识没有渴求和好奇,很难静下心来钻研。兴趣恰恰是‘坐下来’并且‘坐住’的关键。”探寻“价值规律”:“研究应与国家所需相结合”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篇3

张卓元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哪些具体的观点和建议?

张卓元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多项具体的观点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集中:张卓元认为,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2)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他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并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3)混合所有制改革:张卓元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从改变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角度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他还指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分歧,需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4)大力发展股份制:他建议今后要大力发展股份制,除极少数特殊企业外,都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央企业在这方面要加快步伐。

5)优胜劣汰:张卓元强调,国有企业也要优胜劣汰,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

6)建立退出机制:他认为需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退出机制,主要解决债务管理和职工安置两大问题。

7)去行政化:张卓元指出,国有企业必须逐步去行政化,以减少既得利益者的阻扰和反对。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篇4

1950年9月—1953年7月在 广州市 中山大学经济系学习,

1953年9月—1954年7月在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学习,

1954年7月大学毕业,获 学士学位。

1954年9月—198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任。

1983年7月起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93年12月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5年9月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主编。

张卓元,195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1979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历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贸经济所所长兼 《财贸经济》主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价格学会第二届副会长,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届副会长,《 经济学文摘》主编。著有《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 生产价格》、《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价格、成本与利润》、《论 孙冶方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等。

张卓元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称号事迹材料篇5

谈到自己几十年来的治学心得,张卓元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赶上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大变革的好时代。  大学毕业后,张卓元进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随后参加了由时任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冶方主持的《社会主义经济论》的编写整理工作,开始了对“价值规律”的不懈探求。

1962年,张卓元发表了《对“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初步探讨》一文,对商品社会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能够实现的前提进行了探讨,在学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张卓元从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出发,逐渐产生以市场化推进价格改革的观点,与后来坚持稳定地推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张逻辑一致、思想一脉相承。

70余年研究生涯,张卓元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和国家发展所需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的创新扎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参加了诸多中央文件的起草和决策咨询工作,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研究改革开放问题,是中国经济学家的天职,也是我们施展才能、报效祖国的绝好机会。”2013年,在荣获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时,张卓元在致辞中这样说道:“这个时代为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和极为丰富的素材,也为经济学家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最广阔的舞台。”

25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