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人民教育家事迹简介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事迹是什么样的呢?黄大年的杰出贡献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黄大年人民教育家事迹简介(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事迹简介精选篇1
2009年,51岁的黄大年离开英国剑桥,回到了培养他的吉林大学,赴一个与祖国的约定。
1958年8月28日,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小随父母辗转在桂东南偏僻艰苦的小山村,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有阻碍他对知识的渴求。
1977年,黄大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20世纪80年代,国际交流逐渐频繁,给黄大年提供了了解地球物理勘探前沿成果的机会。
在学校,他认真聆听滕吉文等学者的每一场学术报告,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穆石敏教授和申宁华教授、孙运生教授组成的学术团队,对重磁数据处理技术国际前沿的跟踪研究,也深刻影响了黄大年,他下决心要为我国相关技术跟上西方竭尽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黄大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被选送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毕业后,黄大年返回选送单位(原长春地质学院)工作,其后经过校方同意,再次前往英国,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但是远在异国他乡的黄大年始终没有忘记,1982年本科毕业时,在同学纪念册上写下的宏大志向——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黄大年回家了。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事迹简介精选篇2
活动中,青少年们通过观看吉林大学任波教授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为题的讲座视频,深情地回顾了黄大年同志的卓越贡献和非凡人生,了解了黄大年教授被誉为“科研疯子”的事迹,以及他短暂却绚烂、平凡却伟大的生命轨迹。在场的师生们仿佛亲眼目睹了黄大年同志怀揣着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与责任,倾尽毕生所学,像燃烧的蜡烛般无私奉献给祖国的壮丽场景,使大家对黄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产生了更深刻的感悟。
此次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聆听科学家事迹,领略科学家风采,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也在校园内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浓厚的氛围,激发了更多青少年对科学的向往和追求,为培养未来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贡献力量。下一步,武清区科协将持续对接更多的优质科普资源,推动家校社科学教育融合发展,面向广大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助力青少年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事迹简介精选篇3
黄大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8月生,2017年1月去世,广西南宁人,曾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归国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他热爱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社会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传承优秀的农村文化,弘扬乡土风情,加强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2009年的冬天,当时已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的黄大年,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吉林大学。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归国后,黄大年带着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二十多年走过的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回国第三年,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横空出世,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万米钻探技术的国家;回国第五年,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技术支持;回国第六年,航空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样机研发完成,在深地探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事迹简介精选篇4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西籍科学家黄大年被追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黄大年离我们而去的7年多里,他的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2018年以来,教育部共公布3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广西有7所高校8个团队入选;2023年起,自治区教育厅开展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为推动广西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撑。黄大年曾就读的南宁市园湖路小学、贵港市港北高中等学校,也纷纷建起黄大年先进事迹教育基地、黄大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让新时代的少年们,在黄大年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八桂大地上,教育工作者们以黄大年为榜样,用行动诠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践行教育家精神,敢为人先、教书育人……黄大年始终不曾离去,他一直在这里。
他们躬耕教坛、潜心育人,他们严谨治学、不断创新,他们启智润心、甘于奉献……在黄大年的故乡,有一群人默默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
他们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成长。”今年暑假期间,在给广西“乡村优秀教师素质提升研训营”学员授课时,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王彦教授这样说道。王彦是广西师范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教师团队”的一员,在她看来,乡村教师和教育家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每位普通教师身上,都有着教育家精神的闪光点。
黄大年人民教育家事迹简介精选篇5
黄大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
如今已是吉林大学教授的马国庆,忘不了黄大年第一次来听他讲课的情景。课后,黄大年直言不讳地提出他授课的不足,还耐心传授自己的经验。“黄老师讲课,那才叫真正好……”马国庆说。
不仅是科学家,黄大年更是“大先生”。他始终心系国家战略科学的学科能力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
他琢磨,能不能把跨学科人才汇聚在一起,让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出增量”。对,就在吉林大学设立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学部”!
在黄大年的推动下,2016年9月,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等专业的交叉学科学部成立了,大家欢欣鼓舞、斗志昂扬,准备干一番事业。
谁也没想到,3个月后,黄大年突然病倒了。胆管癌的体检结果惊呆了所有人。2017年元旦过后,黄大年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甚至陷入昏迷;1月8日,经抢救无效,时年58岁的黄大年离开了他热爱一生的事业。
在生命的最后7年,黄大年带领400多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还在同事和学生们的心中,点亮了永不熄灭的灯火;接过他未竟的事业,让生命为祖国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