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人民艺术家”典型事迹材料

| 徐球

田华身为“人民艺术家”,她的事迹材料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田华“人民艺术家”典型事迹材料(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田华“人民艺术家”典型事迹材料

田华“人民艺术家”典型事迹材料【篇1】

在这一系列看似无尽的苦难中,田华展现出惊人的韧性。尽管家庭陷入重重困境,她依然坚持参加公益活动和文艺演出,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曾在某档节目中担任评委,尽管那天她的小儿子去世,但她依然选择完成工作承诺。

这一决定引发了外界的诸多质疑。有的人指责她过于冷血,认为为了工作而忽视儿子的后事。然而,只有田华自己知道,这份工作对维持家庭经济的重要性。在这充满压力的时刻,她选择了沉默。

田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奋斗,更折射出许多老年艺术家所面临的困境。他们曾为国家的文艺事业奉献了青春,但在晚年却可能面临经济与健康的双重打击。面对这样的现实,田华用她的经历诠释了坚韧与爱的真正含义。

尽管命运多舛,田华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她的一言一行都在激励着无数人,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希望与光明。田华的故事不仅是艺术的传奇,更是人性光辉的赞歌。

田华“人民艺术家”典型事迹材料【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____、____、中央军委主席____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在颁授仪式上,两次敬礼,她说:“祖国改变了我一生,党改变了我一生,解放军改变了我一生,人民更改变了我一生。我这个人就是属于国家的。”

田华,女,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8月生,河北唐县人,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一级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成功塑造《白毛女》中喜儿、《党的女儿》中李玉梅、《法庭内外》中尚勤等经典银幕形象,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有民族品质的新东方女性形象,离休后积极参加慈善公益活动,是广为人民群众熟知和喜爱的老一辈艺术家,为我国文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田华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金鸡百花奖表演“终身成就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田华“人民艺术家”典型事迹材料【篇3】

田华原名刘天花,12岁参加八路军,成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的一名小演员。时任剧社副社长的____给她取了一个艺名:田华,从此开启了她的革命文艺生涯。

16岁时,田华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她默默许下了“一辈子对党忠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田华随同剧社辗转演出,部队打到哪儿,就跟随剧社演到哪儿,以多种演出形式激励民众,秧歌剧《兄妹开荒》、河北梆子《血泪仇》、话剧《战斗里成长》等大大增强了人民抗战决心。

田华说:“艺术是我们的枪,舞台是我们的战场!”坚守为战士服务、为抗战服务的初心,她逐渐成长为一名富有舞台表演经验的成熟话剧演员。

东北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电影《白毛女》,田华接到剧组来团里挑选演员的通知,满怀憧憬地报名参选。经过多轮选拔,凭借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她脱颖而出。

田华“人民艺术家”典型事迹材料【篇4】

《白毛女》是田华电影演员生涯的起点。此后,她又成功塑造了电影《党的女儿》女主角——李玉梅。

在影片中,李玉梅重返八角坳,目睹了敌人的残暴行径给根据地带来的满目疮痍、给民众造成的深重苦难。田华在演绎这场戏时,没有选择用泪水来宣泄情感,而是以冷峻而坚定的眼神,表达对敌人刻骨铭心的仇恨与蔑视,她的眼神中既蕴藏着无尽的悲痛、不屈的隐忍,也蕴藏着继续斗争的坚定信念。这一幕,不仅是眼神技巧的展现,更是田华内心深处对革命大家庭深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党无限忠诚的生动写照。

《党的女儿》公演后反响热烈,作家茅盾撰写评论,盛赞田华塑造的李玉梅卓越非凡——“没有她的表演,这部影片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李玉梅角色深入人心,也让田华成为“党的女儿”的形象代言人。

田华“人民艺术家”典型事迹材料【篇5】

她12岁参加八路军,80多年后依然坚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奋斗是贯穿她一生的主旋律。热血青春里,部队打到哪儿,她就演到哪儿,她是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文艺战士。她曾在银幕上成功塑造《白毛女》中的喜儿、《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法庭内外》中的尚勤等一批有民族品质的新东方女性形象,她是中国电影史上永远的丰碑。

她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老师。

金秋九月,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96岁高龄的田华老师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收获——9月13日,她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在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背后,是一段跨越96载的传奇人生,更是一串激励人心的精神密码。

1928年8月,田华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个农民家庭。4岁时,她便没了母亲,是父亲含辛茹苦把她和其他兄弟姐妹拉扯长大的。12岁时,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加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成为抗敌剧社儿童舞蹈队的一员,从此走上了革命文艺的道路。

这一时期,抗敌剧社副社长____帮她把原来的名字“刘天花”改成了“田华”,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她一生。

25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