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先进事迹

| 徐球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荣获人民卫士的称号,这位人民卫士的事迹大家了解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先进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先进事迹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先进事迹篇1

一次边境巡逻,总共大约140公里的路程,全部走下来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40多年的巡逻过程中,对巴依卡挑战很大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一次巡逻,我走着走着发现要下大雪了,非常危险,营长说应当停止巡逻,我说国家下了命令,应当按时完成巡边,我们就继续前进。在雪中走着走着,山上掉下来一块大石头,砸伤了我的后脑勺,我的肋骨也断了几根,有一个士兵的腿也骨折了,我立刻把他绑到牦牛身上,和营长一起,将他第一时间送下了山,其他解放军继续巡逻,按时完成了巡边任务。

第二件事是在我巡逻的时候,国家那时还没有测量边境线的仪器,国家就从日本进口了先进仪器,需要我将仪器从这边送到另一个军区,中间的路很长很长。我就将仪器绑在我最心爱的牦牛的身上,在巡逻过程中,牦牛不小心从山上掉到了山崖下的河边,当时实在没办法,另一边的军区十分需要这台仪器,所以我和一个士兵,就绑上绳子从山上吊下来到河边,拿到了仪器,我们两人在河边住了一晚上,全身都湿透了,第二天把仪器安安全全地送到了司令部。

最后一件事是,我的父亲给解放军带路20多年,在他生病病倒后,解放军需要带路,我的父亲就让我接替他去带路,我在照顾我父亲和给解放军带路的两难之中选择了接替父亲为解放军带路,然而,就在我去带路的一个月中,我的父亲去世了,我因为没有尽孝感到很伤心,心里很过意不去。

这三件事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先进事迹篇2

巴依卡说,从小父亲便教育自己,正是边防官兵们夜以继日地守护祖国边关,各族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1972年,父亲把这份责任传给了巴依卡:“你要继续走我的路,为祖国的边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巍巍昆仑,茫茫雪原。

巴依卡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他被当地军民称为边防线上的“活地图”,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为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一次,巴依卡带着边防战士骑着牦牛经过开拉阿甫河。走在最前面的他被一个大浪冲到一块石头上,腿部骨折,痛得几乎晕过去。当时,另一名战士也被冲入汹涌的河水中,千钧一发之际,巴依卡不顾伤痛跳入水中,硬是把战士拉了回来。但很快他就不省人事,经过数小时的抢救才挽回了生命。

像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事,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先进事迹篇3

巡逻路上,拉齐尼也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一次又一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一直以来,他都是父亲的骄傲。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与巴依卡一家三代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然而,2021年1月4日,却成了巴依卡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

那天,雪花落得纷纷扬扬。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在经过学校人工湖时,看到一名儿童落入冰窟。拉齐尼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他拼尽全力把孩子托出水面,并用最后的力气将孩子往冰面推了一把,随后坠入冰冷的湖中,生命定格在41岁。

噩耗传来,巴依卡心痛欲裂。但当获救小孩的母亲在他家门口迟迟不敢进门时,老人出门将对方迎了进来。

“拉齐尼救人我并不意外,失去儿子我心里特别难过,但他是为了救孩子牺牲的,我为他感到骄傲。”他告诉这位母亲,“虽然他离开了我,但是56个民族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尽管年事已高,巴依卡无法再奋战在边防一线,但他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屹立”于高原上。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先进事迹篇4

37个春秋,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遇到的急难险情数不胜数。1997年,提孜那甫河水暴涨,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大浪从牦牛背上打落,摔在一块大石头上,身体受了伤,3个月后才痊愈;1999年,遇到罕见的暴风雪,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腿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风中冻伤,军医费了好大劲才保住他的双腿……但他一直坚持巡边护边:“巡逻是国家的事情,也是牧民的责任。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1998年6月,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坚定地说:“我愿意永远与边防官兵一起,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

2004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儿子拉齐尼·巴依卡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父子俩一起走上了去吾甫浪沟巡逻的路。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详细地为儿子介绍路过的每一个路标、每一座险峰、每一处急流,他叮嘱最多的就是要守护好官兵的安全、守护好边境的安全。5年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把接力棒交到了儿子手中。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先进事迹篇5

在巴依卡家的陈列室里,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赠送的《高原雄鹰 三代护边》的海报被摆在拉齐尼照片的旁边。海报中是巴依卡家的三代护边员:中间是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上方是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下方是儿子拉齐尼·巴依卡。

这72年的护边故事,不久前,巴依卡也讲给了“深圳兄弟”听。

今年8月,包括巴依卡在内的150多位喀什群众,在“深圳关爱行动·姚晓明喀什光明行”公益活动中,通过手术治好了白内障。

9月初,光明行活动再次来到塔县。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的巴依卡,邀请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占恒、理事长助理陈梅、基金会特派宣传员杜澎等一行到家里做客。在院子的篝火旁,讲起了一家三代72年的护边故事。

“我的爸爸,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就给解放军做了向导。”巴依卡的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是当地第一位“牦牛向导”。巴依卡记得自己小时候,父亲骑着牦牛带领着边防战士,去红其拉甫边防线巡边,一去就是三个月。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的意思是“血染的山谷”。这里海拔51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边境检查站。当地人形容这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边防战士在冰山上巡逻,环境非常凶险,往往需要当地的护边员,骑着牦牛来当向导带路。

25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