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

| 徐球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是什么样的呢?赵忠贤的杰出贡献大家有了解过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篇1)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很难,但他做到了!从1976年起,他带领团队加入全球科学界数十年的“超导竞赛”,瞄准科学前沿潜心攻关,两次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赵忠贤——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赵忠贤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超导,全称超导电性,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被称为超导体,在信息通讯、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潜力。

超导体要实现超导态,必须要有极低温环境。寻找较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一直是全世界物理学家的研究热点。赵忠贤从1976年开始在这条路上探索。

那时,我国的科研条件异常艰苦。“以前的经费和设备是现在条件的1%,实验条件更是落后发达国家30年。”赵忠贤回忆说。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篇2)

赵忠贤于1941年1月出生在辽宁省新民县。上小学时,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自然课上,老师做了一个老鼠生理活动与氧气浓度关系的实验。当增加氧气时,老鼠表现得很活跃,当减少氧气时,老鼠则变得越来越怠惰。这个现象触动了他,“使我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中学后,赵忠贤更好学了。例如,在学____面几何课程时,他常常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几何习题,“结果搞得床上、地上到处画得都是各种几何题的证明”。他回忆道,这种对新鲜事物的激情以及思考问题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后来的科研生涯。

1959年的一天,赵忠贤在高中班主任的桌子上发现一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招生简章。当了解到赵忠尧、钱学森和华罗庚等众多著名科学家在此校执教时,他便决定报考中科大。同年9月,赵忠贤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科大。

中科大创办于1958年。为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该校采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模式——各个研究所的一线科学家亲自登台讲授基础课。例如,吴有训、严济慈等人讲授普通物理,华罗庚、吴文俊等人讲授高等数学。大学期间,赵忠贤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同时,中科大还强调宽口径培养人才,在学生掌握深厚数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大学一年级,赵忠贤就曾与同学到实验室开展实验设计。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篇3)

赵忠贤,1941年1月30日出生于辽宁新民,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他的科研生涯始于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同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赵忠贤院士长期从事低温物理与超导研究,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赵忠贤院士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他的科研生涯为中国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工作始于1976年,长期致力于低温物理与超导研究。在1987年,赵忠贤院士领导的团队独立发现了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其元素组成,这一发现颠覆了当时国际学界对超导临界温度的认识,为后续的高温超导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在198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赵忠贤院士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他的团队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了两次重大突破,包括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和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创造了55K的转变温度纪录。这些成果不仅在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使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跻身国际前列。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篇4)

高中时代,受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影响,少年赵忠贤心潮澎湃,年轻的科学梦为命运埋下伏笔。高考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忠贤被中国科大的招生简章所吸引,了解到钱学森、华罗庚等众多著名科学家在此执教,便毅然决定报考中国科大。

1959年,赵忠贤如愿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录取。钱三强、张宗燧、严济慈等诸多物理界巨擘悉心的传道授业不仅为他打下坚牢的科研知识基础,更是以身作则以胸怀祖国、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深深滋养着他的品格。“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治学、修身,永远值得我去学习”,他曾说,科大的教育,使他从对科学单纯的喜爱升华为把科学作为一种责任和使命,影响了自己一生。

在中国科大求学期间,师生们对学问的朴素追求和高涨热情很是令赵忠贤难忘。他回忆到,当年学校老校区的主楼刚建好,没有暖气,寒冷的冬天几百人挤在一个大教室,老师在台上讲得热烈,学生在台下听得更是激动,大家火热的气氛让棉外套都显得多余,纷纷脱了去,以薄汗对寒窗。

1964年,赵忠贤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74年至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时接触到了世界超导研究的最前沿,次年回国后,他确定了此后半生的研究方向:“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满怀着对祖国科学未来的美好憧憬,赵忠贤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赵忠贤人民科学家事迹故事(篇5)

________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根据主席令,授予4人“共和国勋章”、1人“友谊勋章”和10人国家荣誉称号。其中,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3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赵忠贤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从 1911 年荷兰物理学家首次发现超导现象,到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以铌钛(NbTi)超导合金为代表的实用超导体材料被人们找到,自此,科学家们开启对低温超导技术的研究热潮。

以 40 开尔文(Kelvins,K)为界,超导材料可以被划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前者的临界温度小于 40K,后者则大于等于 40K。

找到临界温度更高的超导体材料,特别是在液氮温度范围内实现超导的材料,是该领域科学家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1964 年,赵忠贤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以后,就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始研究超导材料。经过十年研究积累,他和研究团队认识到结构不稳定性和高温超导及超导临界温度之间存在关联。

25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