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事迹

| 徐球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的事迹是什么样的呢?赵忠贤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事迹(集合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事迹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事迹【篇1】

根据评选颁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区各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4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10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有关人选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24年8月12日起,至8月16日止。

赵忠贤,,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1月生,辽宁新民人,195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十、十一届全国____委员。他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致研,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突出贡献,在国际超导界享有盛誉。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事迹【篇2】

赵忠贤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科学研究环境相对艰苦,资源匮乏,科研条件有限。然而,赵忠贤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科学的热爱,始终坚持在高温超导的研究上探索。他深知,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将对电力传输、磁悬浮列车、医学成像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这一领域。

在1986年,赵忠贤与他的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高温超导材料YBa2Cu3O7-x,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材料的临界温度高达93K,打破了当时的高温超导记录,标志着高温超导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赵忠贤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赢得了声誉,也为世界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忠贤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科研成果上,他还积极推动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他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致力于将高温超导材料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他的努力使得高温超导技术在电力传输、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事迹【篇3】

“超导”是超导材料或超导体的简称,因具有零电阻的特性而得名。“高温超导”是指具有较高超导临界转变温度(以下简称“Tc”)的超导体。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但真正快速发展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以后。赵忠贤从1976年初即开始在国内推动和开展高温超导研究。

在1986-1987年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的国际竞争中,他带领团队较早地在世界上发现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并率先公布新超导体的成分,其团队获得1989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铜氧化物超导体研究热潮过后,赵忠贤继续坚守高温超导领域,不断深耕,并于2008年3月,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再次斩获佳绩。2014年,他又一次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赵忠贤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不断取得重要突破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成为中国高温超导领域的领航人?本文基于对赵忠贤学习和科研经历的考察,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以期对中国的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事迹【篇4】

在探索高温超导体方面,赵忠贤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和团队先后合成了一系列 50K 以上铁基超导体,包括氟掺杂镨氧铁砷化合物、氟掺杂钕氧铁砷化合物等,最终创下 55K 的铁基超导体转变温度纪录。

综上,基于该课题组在铜氧化物方面发现第一个液氮温区的超导材料,以及在铁基超导体方面创造并保持了在块状材料中超导转变温度的记录,赵忠贤也于近日获得 2023 未来科学大奖的物质科学奖项,表彰其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与他共同获得本次奖项。

那么,提高超导体临界温度究竟有何意义?赵忠贤表示:“有一个应用就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磁场,让被加工的金属在其中运动并产生涡流加热,理论上这要比传统的电磁感应加热方法节能 30%,实际应用中甚至能达到 50%。我认为这是液氮温度超导体出现之后,带来的一个非常新的技术和应用。”

目前,赵忠贤还在带领团队探索新的超导体,并在努力地寻找新的高温超导物理机制,以推动临界温度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其还致力于推动高温超导在电子学方面的应用。

“人民科学家”赵忠贤荣誉称号事迹【篇5】

2018年,中国科大60周年校庆之际,赵忠贤在“科教报国60年”科大精神系列报告会作题为“在科大读书的美好回忆”的报告。他与在场师生深情分享了自己在母校的求学经历,在他眼中,科大是一所充满朝气、希望和激情的大学,科大师生情谊深厚、教学相长,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给他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读书时,我们讨论最多的是‘红专’问题。”赵忠贤回忆,“红”在于内心深处的信念,“专”则要全身心地投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把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完成好。克服条件艰苦极端落后的工作环境,用自制的二手“土炮”实现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赵忠贤甘坐“冷板凳”几十载的坚守,正是中国科大“红专并进”校训的内涵在他人生实践中的深刻体现。

赵忠贤始终心系母校发展,关心后辈成长。他认为,科教融合作为中国科大的特质,是使学校能够迅速发展并形成自己传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科大一直坚持基于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办学,坚持名师授课,不仅传播知识,更有助学生开阔思路、开拓视野,传递求真、质疑和创新的科学精神。1991年,赵忠贤曾回校,为青年大学生作题为《超导技术研究和我们的使命》的学术报告,激励青年科研人才用科技报效祖国。

25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