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

| 徐球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已经发布,张晋藩有着什么样的贡献大家知道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1】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开头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梳理了历史资料,还原了历史,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提供历史借鉴,它的生命力也在于能给当前的国家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1986年,我在给中央书记处讲授法制课时,便以《谈谈中国法制历史经验的借鉴问题》作为讲课题目。1995年和1998年,我两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讲授法制课也以此为主线。

我们国家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其中也包括法治文化。如果浅薄一点可能认为法制史学与现实无关,因为它确实不像刑诉、民诉等学科一样可以办案,但它能给办案提供很多文化依据。我们现在经常谈马锡五审判方式,其实类似的方式在周初召公时代就实行了。据史书记载,召公巡行乡邑,到一个小村子,在甘棠树下面搭个草棚子就地问案、判决公允,各得其所。召公逝世后,百姓为了怀念他的恩德,还专门作了一首《甘棠》诗来歌咏他、纪念他,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大意是说,请不要砍伐甘棠树,因为召公曾在这里休息过,还曾在这里办过案。召公实行的这种巡行乡邑、就地审判、便利民众的审判方式,与周初周公提倡“重民”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是密切联系的。现在有些研究民法的人常说中国古代没有民法。

这实际上是用西方的法律概念剪裁中国古代的法律实践。民法的对象是财产关系,古代人难道不重视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吗?事实是古书上甚至青铜铭文上都记载有民事案件,而且自唐律起,每一部刑法典中都含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法条款。此外,从唐朝起,有些民事立法已经独立于刑法典之外,如唐令中的《户令》《田令》《仓库令》《赋役令》《户婚令》等。至宋朝,单行的民法多见于民事的司法审判中,《名公书判清明集》判决中的“准法”“按法”就有单行的民事法律。特别是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租佃制度和典卖借贷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婚姻、家庭、继承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如妇女享有广泛的继承权等。至清代,《户部则例》是对《大清律例》中民事立法的重要补充。晚清修律时将《大清现行刑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不列入刑科,而作为独立的民法一直适用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民法典公布之后才宣告终止。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行,其第一条就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其中,各编都贯彻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许多条款还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反映出新的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2】

“铸就厚德品格,淬砺明法锋芒”“行致公以追求社会和谐,勤格物以探索真理之光”……每当重大庆典,校歌《情怀法大》深沉的旋律便会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中响起,学子们起身直立,深情高歌,唱响内心的情怀和追求。

校歌字里行间诉说着词作者、我校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对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沉淀与解读,饱含着先生对法大学子“明朝国之栋梁”的殷殷期待,对矗立在军都山下小月河边的“政法教育殿堂”的深厚情感。

今年9月13日,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晋藩先生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________为“人民教育家”张晋藩先生颁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这是我校教师所荣获的最高国家荣誉。

张晋藩,人民教育家,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他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结构范式,为我国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3】

张晋藩,1930年生,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新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国务院第二届(1985-1991年)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制史学的带头人。

2024年1月,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布,张晋藩先生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十二讲》荣获特等奖。此前,张晋藩先生已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著作等身”。如今,他仍在中国法制史的研究道路上载欣载奔。

访谈中,张晋藩先生反复强调,“研究法制史没有终结,只有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敢说一句狂话。”

张晋藩在七十二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三个时期接触到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研究。第一个时期,是从1952年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开始,因为每一个王朝在立法时都要提出立法的任务、内容及特点等,其间就包含着法文化的内容,但当时的了解比较肤浅,也缺乏系统性。第二个时期,是从1984年北京大学发起成立了中国文化书院,我被邀请讲授中国法文化史。我的第一次讲课内容,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由此我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国法律文化。第三个时期,是“____”以后,________提出重视历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强调要总结中国优秀的法文化以使其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法文化对接。从那时起我便发表了一系列为现实提供历史借鉴的论文。毕生的研究经验使我认识到,法文化史是制度史的灵魂,没有法文化的制度史,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所以,研究法文化史也就把握住了制度史的发展脉络。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张晋藩参加颁授仪式。此前,________9月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惊喜之余又感觉自己很难承担,党对我太优厚、太器重了。获得这次国家最高的荣誉,我真是诚惶诚恐,无以为报,只有奋斗。”

在得知消息后,张晋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来做,拿出样子来,才能够配得上这样的荣誉,才无愧于____和党中央的厚爱。

于张晋藩而言,这不是事业的终点,而是奋斗一直在路上。70多年里,张晋藩把时间、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法律史学,贡献给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不偷懒、不自满”是他为学的座右铭。94岁高龄的张晋藩笑称,他是永不退休的教授。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事迹【篇5】

他深耕法史,著书立说,让中国在世界法制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了自己的声音。

他严谨治学,开风气之先,为发展中国法制史载欣载奔。

他兼容并包,立德育人,推动中国法制史学科桃李满天下。

70多年里,他把时间、精力和心血都贡献给了中国法律史学,他就是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晋藩。

他是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出版60余部专著、主编20余部中国法制史教材,培养了我国第一届法制史专业博士生,培育出百余名博士毕业生。

在70余年治学育人生涯中,94岁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始终秉持“不偷懒、不自满”严谨态度,多年来甘愿坐“冷板凳”,“从不敢说一句狂话”。

为国家富强而读书,是张晋藩从小立下的志向。

“1930年我出生在沈阳。我的童年是在伪满洲国殖民统治下度过的,那时历史课不教中国的历史。”张晋藩回忆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侵略者就是要让中国人忘记自己的根。”

“祖父因饥荒过世。战乱频仍,想买一口棺材都没地方买。幼年时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激励着我要为国家富强好好读书。”张晋藩说。

2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