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

| 徐球

2024“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新鲜出炉,黄宗德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

“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篇1

1953年7月14日,注字洞南山5号阵地——上九井西山,天亮了。

此时,距离志愿军第24军74师220团2营5连6班班长黄宗德和兄弟班两名战友攻上主峰,已过去几个小时。

将阵地交给两名战友把守,黄宗德去清理战场,顺路去找战友刘吉昌。前一天攻山头时,部队伤亡严重,黄宗德临时将6班所剩的5人编为两个战斗小组,分左右两路向主峰发起进攻。黄宗德和刘吉昌在左路,冲锋时一颗手榴弹在他们附近爆炸,刘吉昌身负重伤。

奄奄一息的刘吉昌躺在一个小地堡里,看见班长,艰难地要水喝。

水,只能去先前敌人宿营的地堡里找。黄宗德摸到第三个地堡时,突然听见附近坑道里有动静。继续靠近,坑道中的残敌突然朝他射击,一颗子弹擦着他的头飞过去,打掉了帽子;另一颗子弹击穿他的冲锋枪弹夹,打中他的右前胸。黄宗德顾不得疼,想还击,但枪坏了,也没有手榴弹。他决定先后撤,喊山头上的两名战友共同对敌。

撤出不远,黄宗德猛然看见,一位牺牲的战友身上,绑着6枚手榴弹和1个大炸药包。一瞬间,他心中腾起无穷的勇气,向自己发出无声的战斗命令——

“我把3枚手榴弹捆在一起扔向坑道。‘轰’的一声,坑道口掀起烟尘。趁敌人慌乱,我又拉开炸药包引线塞进去,尘土、砂石、弹片四处飞溅,坑道口被炸塌了。”

“心里那个痛快!”趁着烟雾,黄宗德向坑道逼近,只听见里面咳嗽声不断。

“投降!优待俘虏!缴枪不杀!”黄宗德用早已烂熟于心的朝鲜语一遍遍喊道。“再不投降,就炸死你们!”他持枪守在洞口,下达“最后通牒”,命令敌人出来站队。

“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篇2

拜访黄老之前,我们首先采访了干休所的同志。因为黄老离休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干休所里,所以他们与黄老朝夕相处,一提起黄老就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最先把我们带入那段历史岁月的,是所长庞金喜的讲述。

庞金喜调到干休所才一年多光景,对黄老却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告诉我们,黄老和他的战友们是像邱少云一样的英雄。

庞金喜上任后不久,因为上级要统计所里老同志的立功情况,他第一次到黄老家里家访。那天,黄老从箱子里拿出军功章和立功证书整齐地摆在桌子上,然后拉着他的手叮嘱说:“咱们干任何事都要按规章制度,遵守纪律……”这番话让庞金喜有些摸不着头脑。正说话的工夫,黄老的老伴王锦华从厨房伸出头来说:“你都离休多少年了,还教育人。”

庞金喜忙对王阿姨说,他早就听说黄老是战斗英雄,想请黄老讲一讲过去的战斗故事。

庞金喜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黄老深情地注视着封存多年的军功章,仿佛陷入了回忆。过了许久,他讲述起抗美援朝时在注字洞南山挖屯兵坑的故事,记忆之门如同被一把钥匙缓缓打开……

当时,黄宗德是志愿军第24军74师220团2营5连6班班长,带领全班潜伏在距敌70余米的山脚下一个小土包后,进行近迫作业,任务是拔除5号阵地敌前哨。

那几天夜里,天空镶满了小星斗。借着这点点星光,他们轻轻地把铁锹掘进泥土里,生怕铁锹磕到石头发出一丁点响声。遇到大片的沙石,战士们干脆用手挖,手出血了,指甲被坚硬的石块掀掉了,血渗进了泥土,他们仍坚持着。

白天,大家就潜伏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当时正值夏季,潮湿闷热,每一寸肌肤都像被一层无形的湿布包裹着,呼吸间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黏腻感。战士们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蚊虫叮咬也不敢乱动,想咳嗽就紧咬舌头,闷哼几下不出声。

全身的衣服终日被汗水和雨水浸透着,战士们身上很快就捂出了脓疮。大家饿了舔一口背包里被雨水泡得酸臭的炒面,渴了就低头嘬一口泥坑里的积水,不久全班都拉起了肚子,体力大大下降。但战士们全都自觉严守纪律,无一人叫苦。整整7天7夜,他们才挖成20多个小屯兵坑,可供一个排作冲击出发地域……

“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篇3

1931年8月,黄宗德出生在山东荣成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

黄宗德的姐夫和姐姐都是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黄宗德加入了青年抗日先锋队,为组织传递消息,站岗放哨。

1948年12月,17岁的黄宗德参军入伍,成为山东省荣成县海防大队的一名战士。

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黄宗德被编入解放军第25军74师221团,第一次参加了战斗。黄宗德回忆说:“我不会水,但有一个信念,我绝不能牺牲在这,我们要解放全中国。”

渡过长江后,因为天降大雨,黄宗德和战友们分散在老乡家避雨。“几个国民党散兵也来敲门,我俘虏了3个敌人,立了三等功。”黄宗德说。

回忆起自己的革命历程,最让黄宗德骄傲的是,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共和国同岁。75年过去了,入党时的细节老人记忆犹新:“1949年6月,在江苏镇江的一处破庙里,我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黄宗德一路随军作战,多次立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黄宗德回忆说,当时正在福建前线,消息传来,他和战友们一起欢呼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是党把我从贫苦少年培养成革命战士。”黄宗德说。

“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篇4

1952年8月,21岁的黄宗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抗敌前线。

1953年初,黄宗德所在的部队坚守朝鲜中线平康阵地,对面的敌人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敌方依仗优势的装备,把志愿军战士封锁在地堡和交通沟里。

当时,黄宗德带领的6班驻守在两个小土堡里,防敌设施非常薄弱。他回忆:“没有大米,吃的高粱米,咸豇豆,咸萝卜干,没有水吃,就吃炸弹坑的雪水。一共在那里守了152天。”

在对敌前沿阵地,黄宗德参加小规模行动32次,参加战斗17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提起战场的惨烈,他回忆:“在战争期间腿上有一个布条,上面写着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我们副连长曹树林,一个炸弹下来炸飞了,最后就找到一只腿。”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金城反击战。黄宗德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上九井西山。他们面对的是南朝鲜军用雷区、铁丝网和火力点交织构筑起的防线。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黄宗德率领全班突破7道铁丝网,攻下敌前哨阵地。之后,他独自一人遭遇了躲在坑道内的残敌。在冲锋枪被打坏,右前胸负伤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而是用手榴弹和炸药包将敌方藏身的坑道口炸塌。

“共和国勋章”黄宗德战斗英雄事迹篇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宗德所在部队于1953年初,坚守平康正面阵地,当面之敌是美3 师15 团,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地堡、交通壕、铁丝网、探照灯应有尽有,飞机大炮不间断地向我阵地轰击扫射。由于激烈频繁的战斗,我军还没有来得及修筑起坚固的工事,防御设施非常薄弱。

为了改变整个前沿阵地的被动局面,除积极构筑坑道工事外,上级决定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分别深入敌阵地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2 月27 日夜,黄宗德率领全班机智地突入敌阵地,迅即解决了敌哨兵,同时将手榴弹、炸药包投向敌人各个地堡里,炸得敌人晕头转向,鬼哭狼嚎,仅十几分钟,就消灭了敌人一个加强排。

1953年7 月,志愿军组织金城反击战役,黄宗德所在连队要攻占注字洞南山5 号阵地(上九井西山)。守卫之敌是被吹嘘为“韩国之柱”的伪首都师部队,筑有永备工事。作为尖刀班班长的黄宗德,要带领全班在敌阵地前构建屯兵坑,为大部队进攻作准备。他们潜伏在距敌70 多米的山脚下一小土包后进行作业。当时正值夏天和雨季,不是日晒就是雨淋。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既不能乱动,也不能有响声,蚊虫叮咬得忍着,想咳嗽得憋着,衣服始终被汗水或雨水浸透,捂出了一身脓疮。饿了只能吃被雨水泡得酸臭的炒面,渴了就喝点雨水,不久大家全拉肚子,体力下降。但全班没人叫苦,连续7 天7 夜悄悄地锹挖手扒,挖成21 个屯兵坑,可供一个排作冲击出发地域。

25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