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

| 徐球

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有哪些呢?王振义大家认识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

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篇1】

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

人生百岁之际,这位集大成于一身的医学泰斗却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

王振义说,从穿上白大褂第一天起,他就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喜欢为病人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1948年,王振义自震旦大学医学系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留任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52年,王振义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

1959年,王振义第一次以医生的身份“遭遇”白血病。然而,曾立志“攻克白血病”的他,败了。

但王振义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除了问诊、查房,他就泡在图书馆、档案室翻阅资料。面对试验一次次失败,他只轻描淡写地说:“失败了就再继续。”

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篇2】

王振义院士从椅子上站起来切蛋糕时,笑得像个孩子,他的左右,分别是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陈国强院士,身后还有众多从四面八方赶到现场送上祝福的人们。

2023年11月30日,“王振义院士从医执教75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举行。座谈会选择在王振义院士99岁生日这天举行,满满仪式感的蛋糕和鲜花,让座谈会充满了温馨的气氛。

王振义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关于王振义院士的故事,人们最为熟悉的是他在上世纪70年代摸索出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为世界医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王振义院士还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一门四院士”享誉中外。

还有一个故事起始于王振义院士的晚年,他坚持每周参与科室讨论,让学生们给他“开卷考试”,他针对临床问题去做研究,下一次给大家交上答卷。

王振义院士本意是考自己,但他的“开卷考试”却激励和鞭策着更多的年轻人为攻克医学难题而努力。

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篇3】

听闻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要颁发给自己时,著名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笑着问:“我只不过看了一个病而已,怎么好意思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或许要从王振义为共和国医学事业奋力开拓、为救治患者无私奉献、为奖掖后学甘当人梯的漫长人生轨迹中寻找。

1924年,王振义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康家庭。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让王振义决心以学报国;祖母因伤寒去世,更坚定了他学医救人的信念。18岁,他以优异的成绩免试升入震旦大学医学院,并在1948年以总成绩第一的名次毕业,入职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内科。

不久,上海迎来解放。看到解放军入城后冒雨睡在马路上而不打扰市民,王振义为这支礼仪之师赞叹,更燃起了爱国奋斗的热情。1950年,他参加为军服务医疗队,出色地完成防治血吸虫病任务并荣立三等功。1953年,他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医疗队,因解决了大量志愿军战士咯血的诊断问题被授予二等功。

抗美援朝的经历给了王振义莫大的鼓舞,回到瑞金医院,他矢志于血液病诊疗研究,开始了艰辛不懈的钻研。

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篇4】

在中国,有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攻克了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被患者誉为“药神”。他叫王振义,他创立了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的“上海方案”;他手握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药方却放弃申请专利,只为让更多病人吃得起药;他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建设了血友病中国诊疗体系,将中国相关血液学研究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9 月 13 日,________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13 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 15 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王振义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王振义发现有些病人拔牙后血流不止,用一般的止血疗法没有效果,而且病人血液指标都是正常的。

王振义开始大量查阅文献,后来他发现这种病在英国有过报道,诊断这种病需要经过凝血活酶检测,还需要用到一种新型材料——硅胶。

当时国内并没有硅胶,而王振义经过无数次实验,成功找到了硅胶的替代品,就是国内常见的石蜡。

1954年王振义成功在国内首先确立了凝血活酶检测的国产方法,同时,王振义还找到了这种病的治疗方法。

王振义“共和国勋章”事迹材料【篇5】

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血疑》风靡全国,大家也因此记住了一个新的医学名词:白血病。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让大家闻风丧胆,许多人因此又称白血病为“血癌”。

王振义攻克的,就是白血病中最凶险的一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之所以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是因为它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极快,往往不超过一个星期甚至两三天就会丧命。

其实王振义1959年就开始向白血病发起进攻,可惜当时对白血病的基础原因了解不够,没能取得有效进展,只得暂时搁置。王振义说:“作为一名医生,最痛苦的就是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却没有办法。”

直到1978年,王振义从一篇文献中得知,国外有相关专家在小白鼠实验中证明,白血病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逆转,分化成熟为正常细胞,由此提出了对癌细胞“诱导分化”的设想。

王振义了解后大受鼓舞,他立即向医院申请了一间四五平米的房间,当作培养室、操作室和办公室,带领团队开始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研究。

25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