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的事迹
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的王永志事迹大家了解吗?王永志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的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的事迹精选篇1
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11月生,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____委员。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荣获“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王永志院士直接从事导弹火箭研制30年、载人航天工程24年,退休后也没有离开科研战线,仍在为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等出谋划策。他曾说,他一生干了三件大事——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三件事他一干就是一辈子。
王永志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最美奋斗者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前夕,________签署主席令,授予王永志“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的事迹精选篇2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在那片孕育着无数梦想与希望的土地上,1932 年 11 月 17 日,王永志诞生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老房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的出生,仿佛是一颗即将照亮华夏航天征程的璀璨星辰。
王永志自幼便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勤奋与聪慧。1949 年,他初中毕业,以全校第一的傲人成绩,被保送至沈阳的东北实验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前身)读高中。同年 11 月,他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以学生的身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高中的时光里,他心怀壮志,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渴望通过改良物种、提高粮食产量,让天下人都能吃饱穿暖。然而,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改变了他的理想轨迹。他毅然将目光从“地上”转向“空中”,决心报考航空院校,为祖国的蓝天事业贡献力量。1952 年,凭借着卓越的才华,王永志被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制造专业录取(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此后,他的求学之路愈发精彩,1955 年,他奔赴莫斯科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系飞机设计专业深造,三年级时改学火箭导弹设计。1960 年夏,在苏联米申院士的悉心指导下,王永志的毕业论文聚焦于洲际导弹设计。1961 年,他以杰出的表现通过答辩,不仅获得优秀生毕业文凭,还荣获工程师称号。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的事迹精选篇3
961年,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立即投身于我国第一代火箭的设计和研制工作。
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发射在即,却遭遇技术难题——西北戈壁的高温天气导致推进剂膨胀,储箱内无法灌入足量推进剂,从而影响到导弹射程。
在场专家十分焦急,想尽办法添加推进剂,王永志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该导弹以液氧为氧化剂、酒精为燃烧剂,酒精遇热会膨胀,不仅影响燃料加注,还会在消耗过程中改变燃料配比,因此加入的酒精越多,导弹上的无效重量就越大。经过严密计算,他得出“应泄出600公斤酒精”的结论。
话没说完,会场一片哗然。没人接受这位陌生年轻中尉“离经叛道”的观点。
问题解决不了,发射试验就无法进行。情急之下,王永志硬着头皮敲响了发射场技术最高决策人钱学森的房门。钱学森认真听完王永志的分析后,喊来导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说得对,按他的办法实施。”第二天,钱学森当众肯定了王永志的逆向思维。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事业走上了自主研制的道路。此后,王永志在不断历练中,成长为我国新一代远程战略导弹技术的领军人,先后参与或主持了6型导弹、4型火箭的研制。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的事迹精选篇4
王永志是我国“两弹一星”工程重要技术骨干、第二代远程战略导弹技术带头人、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参加或主持了6个导弹型号、4个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设计研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11月生,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____委员。1964年,他参加“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发射任务,提出独特方案解决导弹发射难题,受到钱学森的肯定,此后他在不断历练中成为我国新一代远程战略导弹技术领军人。1986年,他积极倡导研制长二捆火箭,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研制总指挥,他顶住压力,在18个月内研制并首飞成功,将运载能力从2.5吨提升至9.2吨,为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1991年,他提出在飞船和空间站间增加空间实验室阶段,形成“三步走”设想。1992年,他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带领团队默默奋战,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2007年,75岁高龄的他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编制组组长,主持制定实施方案。王永志直接从事导弹火箭研制30年、载人航天工程24年,退休后也没有离开科研战线,仍在为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等出谋划策。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的事迹精选篇5
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院系调整进入北京航空学院)。
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后回国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
199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C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
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可谓惊天动地,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
溘然长逝3个月后,2024年9月13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就是王永志,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或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