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事迹范文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事迹是什么样的呢?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大家了解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事迹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事迹范文精选篇1
“我太激动了,感谢____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感到自己肩上责任更重了!”9月13日,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家中接到提孜那甫村村干部报喜的电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________9月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获“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
巴依卡今年72岁,在帕米尔高原上,他与其父亲、儿子一家三代守卫边境,在红其拉甫为官兵指向带路的故事被口口相传。
红其拉甫国门海拔5100米,四季风沙,六月飞雪,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年平均气温-9℃,最低气温-42℃,水的沸点不足70℃,含氧量为平原的48%,素有“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之说,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
巴依卡的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主动报名成为护边员,23年后,他自己走不动了,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巴依卡,嘱咐他:“不要让界碑挪动一毫米。”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事迹范文精选篇2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52年5月生,新疆塔什库尔干人,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在帕米尔高原上,巴依卡一家三代70年守卫边境,在生命禁区为官兵指向带路。
上世纪50年代初,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成为当地第一位“牦牛向导”,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1972年,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再也走不动了,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不要让界碑挪动一毫米。”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自1972年为边防官兵当向导开始,37年间,他巡逻700余次,行程3万多公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图”。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事迹范文精选篇3
2023年9月4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在整理儿子拉齐尼生前的照片后摘下眼镜擦拭眼泪。图源新华社
38年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也老了,他把这根海拔最高的“接力棒”交到刚刚服役归来的儿子——时年25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手中。拉齐尼·巴依卡从此开始16年护边时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21年1月4日,拉齐尼·巴依卡纵身跳下冰窟解救落水儿童,孩子得救了,他不幸牺牲,用生命托举生命的帕米尔雄鹰,永远留在了41岁……
7月21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中迎来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带领的“道中华”边疆行2024特别活动——“曼行国道·219”团队。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与蒙曼教授交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摄
如今,70多岁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和家人仍旧坚守在高原,传承着“帕米尔雄鹰”的精神。今年以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已经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次。据提孜那甫乡乡长艾力艾孜孜·希拉瓦尔介绍,这处安静的院落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的家,英雄牺牲后,老父亲和家人仍旧住在这个小院里,一家人依然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如当年模样。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事迹范文精选篇4
“不是什么牦牛都能去巡边,得脾气好、够强壮才行。”9月17日,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原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说。
亘古屹立的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复杂,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耐高寒、善识途、能负重的牦牛不仅是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牧民的生活好帮手,也是戍边战士的好伙伴。
在巴依卡20多岁时,他的父亲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就骑着自家的牦牛给红其拉甫边防连巡边的官兵带路。
“巡边路上有很多冰河、石头滩,尤其是吾甫浪沟,很凶险。”巴依卡说,牦牛不仅能驮物资,必要时也可以让战士骑,减少他们受伤。
危险重重的巡边路,意外在所难免。
巴依卡刚开始跟着父亲巡边的时候,他家的牦牛就掉下悬崖摔死了。那时候,卖牦牛几乎是牧民家唯一的收入来源,损失一头牦牛,对巴依卡家影响很大,但在凯力迪别克心里,牦牛在前面探路,就是为了不让战士们涉险。
凯力迪别克那一句“如果没有解放军战士守边,就没有我们的家,哪里会有我们的牛羊!”让巴依卡一直记到现在。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民卫士”事迹范文精选篇5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接力守卫边境。作为家中的第二代护边员,巴依卡在近40年的戍边生涯里,为边防官兵指向带路、巡边护边,行程超过3万公里。近日,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授予“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家中陈列的照片、奖状、证书,记录着一家三代70多年的戍边故事,他对每张照片都印象深刻。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在边关建立哨所,但山路崎岖复杂,从祖国各地来的官兵不熟悉路,巴依卡的父亲凯力迪别克主动为巡边的解放军带路,并且坚持了20多年。
1972年,20岁的巴依卡接了父亲的班。红其拉甫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巡边路上要翻雪山、过冰河,往返一趟少则半月,多则一个多月。一开始巴依卡不太理解这样的做法,但父亲一再向他嘱咐巡边的重要性,嘱托他一定要守好祖国的边防线。在随后的近40年里,巴依卡敬业护边,与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