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

| 徐球

202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大家知道有哪些吗?王振义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篇1)

有这样一位医者,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主动放弃了专利申请,被患者誉为“药神”。

他悉心为国育才,数十年传道授业、擎灯引航、言传身教,造就了一批医学研究学的俊才;他作为内科血液学专家,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共和国勋章”称号获得者王振义。

再过两个多月,王振义院士将迎来100岁的生日。记者来到王院士家中,他精神矍铄,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医学的进步。“不钻研,不学习,就不知道新的东西。陈竺、陈赛娟,他们得到的转化医学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就是一个进步。”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于上海,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便被分派到广慈医院工作,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从那时起,他便与血液疾病打上了交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篇2)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为传承弘扬马海德“大医大爱”精神,提高的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医学院团委推出“崇德故事会”专栏,讲述大医大爱事迹,追寻精彩医者人生,用前辈的故事鞭策医学生苦练技术、锤炼品格,循着前辈的足迹积极投身祖国的医疗健康事业。

王振义(1924.11.30-),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致力于血液内科学的医、教、研工作70余年,为肿瘤治疗找到全新的理念与方法——诱导分化疗法,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使中国占领血液肿瘤治疗制高点,为世界肿瘤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

1986年,上海儿童医院的病房里,5岁女孩小百灵正躺在病床上,与死神作着最后的较量,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她,病情凶险,虽经化疗,可依旧被医生诊断为“活不过七天”。

1986年的王振义教授,已经是一位年届62岁的老人。她的夫人谢竞雄——小百灵的主治医生将女孩的病情告诉了王振义教授,王教授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诱导癌细胞“改邪归正”,使之成为好细胞。事实上,这种方法当时在国际上也是个独创的全新概念,从未在临床上应用过。“我有勇气,我尊重科学。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为了救人,值得冒这个险!”。就这样,王振义教授在反对和质疑声中,完成了他对小百灵的救治,创造了奇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篇3)

据新华社9月13日报道,________9月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根据主席令,授予4人“共和国勋章”、1人“友谊勋章”和10人国家荣誉称号。

其中,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资料显示,王振义,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24年11月生,江苏兴化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来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篇4)

他安坐在沙发上,黑色的皮面磨得很旧了。背后是那幅他最爱的油画《清贫的牡丹》。他喊阿姨给我泡杯咖啡,说他也要。阿姨咕哝,今天喝的第二杯了。我一看是速溶的,说,年轻人都喝手冲,至少是胶囊的,您喝一辈子咖啡,这么不讲究?他笑:有得喝,不错了。

茶几上,放着一张明信片,就是那帧画。我读出上面的话:我愿做一株清贫的牡丹——王振义。他淡淡地说:我想我做到了。画家曾问他,您的牡丹想要什么颜色?粉红、朱紫?他毫不犹豫:白色。唯有牡丹真国色。配得上一个有香气的灵魂。

一场秋雨一阵凉,热浪从申城退场了。2024年9月25日,一年中第12次去拜望王振义院士。拿了一束花送他:王老师,再过两个月,您一百周岁了。他笑,现在,我是99.9岁。我说,您“封神”了!他笑,哪里神了?倒是国家把这样重要的奖,给我这个普通医生,很神。这个月,王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根据主席令,全国仅四人获此殊荣。他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但放弃了大部分奖金——那足够买几套上海的好房子,他也放弃了血液学著作稿费,放弃了“神药”专利,只为了奖励后学,为了让同行买得起书,为了让白血病人吃得起药。所以,在生活了100年的上海,他上无片瓦——这间房,不是他的:“瑞金医院为我租的,以后要还。”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篇5)

________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王振义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王振义,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24年11月生,江苏兴化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来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拍摄制作了“人民的医生——我从医这70年”大型视频访谈节目。让我们通过纪录片,了解拯救无数白血病患者生命的王振义院士。

25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