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

| 徐球

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大家了解吗?张燮林事迹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

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篇1】

张燮林退役后成为国家队教练,继续为中国乒乓球事业耕耘。1975年,他临危受命,出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在他执教期间,中国女队夺得十届世乒赛团体冠军、三枚奥运金牌,并多次蝉联世乒赛单、双打冠军。

张燮林总结道:“国家队教练员首先是‘采购员’,要眼光独到,把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吸收进来;然后是‘指导员’,既发现问题,弥补不足,又发扬长处,优势为先;最后是‘推销员’,把爱徒推举到世界大赛中去,为国家争光!”

在他的执教理念中,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多变的打法是队伍长盛不衰的关键。

“基本功是任何体育项目最基础的东西,一定不能丢!要练好,练得扎实!”同时,他也鼓励运动员在比赛中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以多变的打法应对不同的对手。

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篇2】

张燮林根据当时“凶狠”的世界乒坛主流打法,创新提出了“狠快准灵”的四字指导思想。“‘狠’是一种敢拼、敢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意思是只要一出机会,就一板把球打死。要狠,又要快,还得准才能够赢球,同时技战术要灵活多变。”那时候张燮林写了两条大标语贴在乒乓球馆里——“没有杀不死的球”“没有救不起的球”。“没有救不起的球是提高打削球队员的自信心,而打攻球的队员心中要想没有杀不死的球,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同时,张燮林也十分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一定不能丢,要练好、要练扎实。”

当金牌教练的秘诀是什么?张燮林给出的答案是:“勤学苦练。”他说自己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不少。张燮林曾经从四个喇叭的进口录音机得到了启发。其中一个国家的录音机质量欠佳,总要送修,而另一个国家的质量非常好,使用寿命很长。后来他了解到是两个国家使用了不同质量的零件。“这一点启发了我。打球的每一个环节就等于一个零件。接发球、发球、攻球、落点、弧线都要高质量,每个技术都重要。每一个零件都要把它做到最好,不出差错,打球同样不能有短板,要精益求精。”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张燮林有几个让他倍感自豪的瞬间——在乒乓球入奥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同时升起三面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打表演赛,受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在春晚上打表演赛等。

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篇3】

退出教练队伍后,张燮林到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担任副主任,继续为乒乓球事业贡献力量,直至退休后,他仍长期关心乒乓球队的发展和建设。此外,他积极致力于乒乓球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多次到基层和一线推广乒乓球运动。

张燮林于1973年12月入党,今年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曾当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____委员,并聘为全国监察部特约监察员。

张燮林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称号。1989年张燮林被评为“建国40年以来杰出教练员”,并曾13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6年,国际乒联将“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授予张燮林,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人。2008年在广州第49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张燮林荣获“国际乒联杰出贡献奖”。

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篇4】

张燮林生于1940年,祖籍镇江东郊谏壁焦湾村。上世纪50年代初,自小在上海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张燮林就迷上了银球,成了涵德小学“红旗乒乓球队”的队长。因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买不起当时只有1元2角5分的“顺风牌”球拍,他就自己做。翻出几个旧镜框,卸下背面的三合板,用牛皮胶将两块板子粘在一起,干后用钢锯拉出拍形,带上买的最便宜的胶皮,到邮局用贴信的浆糊粘好。这就是如今年轻选手难以置信的、张指导最早的”武器”。

小学五年级之前,张燮林一直打攻球。并认为只有比对方攻得快、攻得准、攻得狠,才是真本领。每当他以此为小球队外出比赛拿分时,更加认定这一“准则”。但有一次他在“华东乒乓球房”观看一场攻削球手精彩对阵的比赛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为一位削球手贴着地面把对手狠狠抽杀过来的球兜起来、球飘忽忽落到对方台面、打得对方满头大汗败阵的击球姿势所吸引。从此,张燮林便苦练那“海底捞月”的动作,并逐步有了长进。

练球人了迷,学习便应付。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长辈们终于干预了。祖父母原希望长孙好好读书,长大了能当一名救死扶伤的神医妙手。祖母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经常念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因此,看到长孙心思不放在读书练字上很恼火。终于有一天,祖父铁青着脸,把长孙视作宝贝的自制球拍找了出来,用柴刀一劈两半!于是,张燮林一方面认真念书习字,提高成绩,不给家长有“借口”;一方面又悄悄再做了一块球拍,放在要好同学那里,用时去拿。

张燮林体育工作事迹故事【篇5】

张燮林对上海电气的感情很深,他曾在《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里深情讲述,自己是上海汽轮机厂的工人,是从汽轮机厂出来的,也可以回到汽轮机厂去。那里的干部、工人都对他很好。由此可见,上海电气是他的底气,也是他最深的眷恋。

“体育精神和上海电气精神一样,都离不开拼搏和超越。”在去年举行的庆祝上海汽轮机厂命名70周年主题报告会上,张燮林以一名老职工的身份作了主题报告,他希望新一代电气人继承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为大国重器走向世界不懈奋斗。

张燮林的故事,不仅仅是乒乓球的传奇,更是一则关于坚持和热爱的美好寓言。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就要勇敢去追;只要热爱不息,就能创造奇迹。

25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