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

| 徐球

202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是什么样的呢?王振义大家熟悉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1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4级新生集体观看了话剧《清贫的牡丹》,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学第一课”的传统项目。话剧的主角原型,正是即将迎来百岁华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崇高称号。

王振义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培养出一支血液学精英队伍,还造就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但当被问起这些功绩时,这位医学泰斗总是谦逊地回答:“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2

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

人生百岁之际,这位集大成于一身的医学泰斗却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

王振义说,从穿上白大褂第一天起,他就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喜欢为病人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1948年,王振义自震旦大学医学系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留任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52年,王振义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  1959年,王振义第一次以医生的身份“遭遇”白血病。然而,曾立志“攻克白血病”的他,败了。

“作为一名医生,最痛苦的就是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却没有办法。”王振义坦言,自己曾多次被这种无助感淹没。

但王振义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3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的治疗方案逐渐得到各国医学界的验证,这位来自东方的医者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 

然而,此时的王振义一心只顾着一件事:如何让全世界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用上这种药。“钱或者名誉的问题,我不会去想,我只想病人能好。”他说。 

王振义的书桌上,珍藏着一份“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生的宣誓词”,一张普通A4纸上,有两句话被他手动加黑:“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群”“余于正当诊金之外,绝不接受不义之财”。

王振义的医者大爱也不仅局限于病人,多年来,他善行的步履从不停歇。

托学生捐款给汶川大地震伤员、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定期捐款、取出积蓄设立青年医师奖励基金……2020年,王振义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百万元奖金全数捐赠给瑞金医院“广聚善爱”(慈善)基金项目,至今已有65位受助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于利无求,于名,王振义也甘为人梯。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4

电影中的药品“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其作用原理是通过融合基因使BCR-ABL蛋白得不到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态势‌。这一情节反映了电影对白血病治疗药物及其对患者生活影响的关注。

在中国,有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攻克了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被患者誉为“药神”。他叫王振义,他创立了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作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的“上海方案”;他手握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药方却放弃申请专利,只为让更多病人吃得起药;他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建设了血友病中国诊疗体系,将中国相关血液学研究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9 月 13 日,________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13 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 15 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材料精选篇5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于上海。

王振义家中兄弟姐妹八人,他的父亲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所以从小就给他们立下长大后要为祖国作贡献的人生目标。

在王振义读小学的时候,他的祖母患了伤寒,病情比较严重,可惜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王振义的祖母最终没能得到有效救治,在病痛中去世,那年王振义7岁。

经过祖母的事情,王振义萌生了长大后学医的想法,对此他父亲非常支持,希望王振义以后可以实现这个理想。

王振义立下学医的目标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学习非常勤奋刻苦,书上所有不懂的问题他都刨根问底,“为什么”成了他的口头禅。

1942年,王振义以优异的成绩从震旦大学附属中学(现向明中学)毕业,免试直升震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

1948年,王振义以总成绩第一的名次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优秀,王振义被留在了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内科工作,担任住院医师,从那时起,他便与血液疾病打上了交道。

25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