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 徐球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新鲜出炉,王永志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精选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1】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火箭、德尔塔火箭等相继发射失利,国际发射市场出现了运载能力短缺。

王永志敏锐观察到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同事黄作义等马上提出研制长二捆火箭,和院领导班子下定决心,承揽国际发射业务,打开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门。1988年11月,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签署了澳星发射服务合同。

这是中国与国外签订的第一份商业发射合同。然而,合同内容复杂而苛刻。美方要求,中方需在1990年6月30日前完成一次成功发射试验,否则罚款100万美元。

当时,王永志直面的考验,不仅仅是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仅存在于图纸之上,还有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的时间限制。

决策的关键时刻,王永志代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立下军令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箭竖立在发射台上。

一些外国同行都认为他“疯”了,在他们看来,“没有三四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王永志带领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18个月,24小时不停工,全箭24套44万多张设计图样、120多个工艺攻关项目、5000多套特殊工装、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300多项大型地面试验、20项技术难题,都被顽强攻克了。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2】

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2013年至2017年的4年间,建成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官。

2021年4月至2022年底,短短20个月内,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11次发射,如期建成空间站。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来,王永志收获了无数荣誉。每一次,他都会谦虚地说,荣誉属于整个中国航天人。

退休后,王永志并没有离开载人航天事业,仍在为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等出谋划策。他的妻子王丹阳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他的身体已经不能自由行动,眼睛也已近失明,可他仍不停地念叨着天上的事、登月的事。”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3】

1991 年,王永志调任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先后担任副主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1992 年 1 月,他肩负起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组组长的重任,主持拟制了该工程七大系统的技术途径和主要技术方案。1992 年 11 月 15 日,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这一任命,开启了他在载人航天领域的辉煌篇章。1994 年,他当之无愧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志深知可靠性对于航天工程的极端重要性,他将可靠性量化指标纳入火箭的研制技术指标。他亲自撰写了 24 条《设计守则》,并从全国诚邀 40 多个厂家的代表,精心筛选高性能、高质量的各类电子原器件,编制了《电子元器件选用目录》,规范了选用范围;随后又编制了《原材料选用手册》和《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要求》,明确“谁外协谁负责,谁采购谁负责”的职责划分,为航天工程的质量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4】

王永志,1932年11月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任火箭院第六任院长,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战术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等职,被称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

1949年,王永志初中毕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位于沈阳的东北实验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前身)读高中。东北实验学校是当时全东北最好的中学之一,学校环境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王永志徜徉其间,被生物课上所讲的农业科学深深吸引。他从小生长在农村,目睹过中国农村民不聊生的景象,农民辛苦耕作却无法果腹,于是他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改良物种、提高粮食产量,让天下人吃饱穿暖。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5】

1932年11月,王永志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八面城镇老房村一个贫农家庭。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他从小就下地干活,6岁时还一个字都不认识。7岁那年,他的大哥不甘于因一家人没有文化受人欺辱,背着父亲把他送到八面城的南街小学报了名。这样,王永志哭着闹着要上学读书认字的愿望总算实现了。几年后,正愁无力升学之际,昌北县(今属辽宁省昌图县)解放了,贫苦家庭的孩子不用交学费就能去学习。家庭贫穷、生活艰难,让聪明勤奋的王永志对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倍加珍惜。初中三年,他年年考第一。

1949年,王永志初中毕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保送至位于沈阳的东北实验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前身)读高中。东北实验学校是当时全东北最好的中学之一,学校环境优越,师资力量雄厚。王永志徜徉其间,被生物课上所讲的农业科学深深吸引。他从小生长在农村,目睹过中国农村民不聊生的景象,农民辛苦耕作却无法果腹,于是他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改良物种、提高粮食产量,让天下人吃饱穿暖。

但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他的理想。学校离机场不远,当看到划过机场上空的苏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看见志愿军空军起飞迎敌、搏击长空的飒爽英姿,王永志感到十分兴奋,将自己的理想志向从“地上”转到了“空中”,打算报考航空院校。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6】

王永志是幸运的,在那个自我选择还是奢望的年代,他最初的选择,就一步踏上了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在清华大学学习一年,正赶上我国派人留苏学习,成绩优异的王永志有幸被选上,1955年他到莫斯科航空学院继续学飞机设计。

对于在这个航天大国学习的时光,王永志说最难忘的是1957年。不必翻看历史的日历,王永志记忆犹新,他一字一顿地说: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向世人展示了先进的洲际导弹,而同年的11月1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

“1957年是火箭年,也就是在这一年我成为火箭人。”王永志说。1957年是他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他正上大学三年级,恰好赶上苏联政府同意部分中国留学生学习火箭导弹设计,根据国家需要11月他正式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专业,从此,他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航天之路。

如饥似渴地在国外汲取知识的王永志,1961年一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回国,来到刚刚起步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1964年他第一次参加发射的是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火箭的试射,于是出现文章开头描述的那一幕。王永志初出茅庐,崭露头角。自此,他在多种火箭的研制中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逐渐成为技术骨干。

王永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篇7】

载人航天与卫星发射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载人航天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王永志说,我们的飞船是可靠的,但可靠并不等于安全,因此,载人航天工程在千方百计提高可靠性的基础上还采取了许多安全性措施。“最好是备而不用,但一定要有备无患”,王永志始终贯彻

“可靠第一,安全至上”的总体设计理念,许多可能影响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操作都增加了航天员手动控制措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自救,这就好像为航天员的安全上了“保险”。

“我们设计了更先进、更完善的逃逸和救生系统。”王永志自豪地说。有了安全保障这颗“定心丸”,无怪乎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全国人民屏气凝神地注目中,泰然自若地造访天宫。

大思路形成了,并非可以高枕无忧。载人航天工程有工程总体和七大系统,协调面广、项目多、难度大。在研制过程中总是不断冒问题,出现“拦路虎”,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问题处理、协调各大系统仍离不开王永志。用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宏的话“一线经常闪现着他的身影”。仅从1999年以来,他就主持制定了好几百份总体技术文件,协调了更多的技术问题。“就算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他都要考虑周全,确保载人航天工程万无一失。”杨宏说王总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24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