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材料
杨根思连的传奇与传承,不仅仅是一段英雄事迹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是对荣誉和责任的坚守,是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敢面对。
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材料(篇1)
杨根思,男,汉族,中共党员,1922年出生,1944年入伍,江苏泰兴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连长小高岭战斗中,他率部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最后只剩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7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该连时任连长杨根思带领官兵叫响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51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杨根思同志追记特等功,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
1951年12月11日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杨根思--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连--是我军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杨根思牺牲后,彭德怀亲笔为他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四军继续奋勇南征北战,抗日烽火如烈火般蔓延。杨根思一直站在最前线,他的爆破技术成为部队战斗的利器,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关键任务。他的名字在战场上传颂开来,成为士兵们心中的战斗英雄。
有一次,新四军在一片险峻的山区遭遇了敌人的埋伏。弹尽粮绝,被围困的部队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敌人看准时机,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形势对新四军异常不利。
杨根思此刻脸色冷静,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要求执行危险的爆破任务,为战友们开辟一条生路。战友们面面相觑,劝说他放弃这个冒险的计划,但他坚定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没有人比他更适合这个任务。
于是,在黑夜的掩护下,杨根思带着炸药和工具悄悄接近敌人阵地。他小心翼翼地布置炸药,丝毫不敢有丝毫差错。尽管身处敌人重围,但他的手却异常稳定,仿佛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山林中只有他和炸药的存在。
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他准确地计算着时间,等待着最佳时机。当敌人的瞄准点离他最近时,他果断按下了引爆装置。随着一声巨响,爆炸产生的烟尘和火光掩盖了整片战场,敌人在瞬间陷入混乱。趁着敌军混乱的时机,新四军迅速展开反击,成功突围,化险为夷。
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材料(篇2)
“为了胜利一无所惜,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杨根思连”,先后经历战役战斗300余次,淬炼了对“打赢”的不懈追求。硝烟散去,精神永存。进入新时代,“杨根思连”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传承英雄精神、锤炼胜战本领,出色完成国际军事比赛、实兵演习、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
“如今,‘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早已深深铭刻在连队每名官兵的心里,成为连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大家在强军之路上勇往直前。”连队干部王玉恒介绍。
谋战研战,才能不断掌握胜战之道。“老连长杨根思曾经是个放牛娃,靠着一股钻研劲,一步步成长为闻名全军的爆破大王、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我们一直在向他学习,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连队干部仇安说。
“为了胜利一无所惜,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杨根思连”,先后经历战役战斗300余次,淬炼了对“打赢”的不懈追求。硝烟散去,精神永存。进入新时代,“杨根思连”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传承英雄精神、锤炼胜战本领,出色完成国际军事比赛、实兵演习、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
“如今,‘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早已深深铭刻在连队每名官兵的心里,成为连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大家在强军之路上勇往直前。”连队干部王玉恒介绍。
谋战研战,才能不断掌握胜战之道。“老连长杨根思曾经是个放牛娃,靠着一股钻研劲,一步步成长为闻名全军的爆破大王、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我们一直在向他学习,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连队干部仇安说。
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材料(篇3)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战役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们因为其深远的影响,因为那些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厚的含义。
长津湖战役,就是其中一场震撼人心的战役,而在这场战役中,有一位志愿军战士杨根思的名字,以他无比坚毅、英勇的精神,镌刻在历史长卷之中。
她一个人,孤身一人在战场上,面对着眼前无情的敌军。他没有后退,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抱起了炸药包,投入了敌群,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杨根思,他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就像一面燃烧的旗帜,照亮了黑暗中的战场,激励着每一个人去坚守信念,去勇往直前。
但这不仅是一个英勇的故事,这是一个深入灵魂的觉醒,一种无声的颠覆。杨根思的壮举,让原本自以为无敌的美军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
血与泪的洗礼:杨根思,新四军的爆破大王和华东一级战斗英雄
从前的上海,是一个繁忙而又苦苦挣扎的城市。年轻的杨根思生活在这里,他的家境贫寒,不得不在一个钢铁厂当童工来维持家计。每天,他与其他小孩们一起在嘈杂的车间里辛勤劳作,青春的笑容早已被生活的压力磨灭殆尽。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往往悄无声息。有一天,杨根思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了一群老人在谈论着新四军的抗日英雄故事。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英勇战斗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的心,犹如点燃了内心深处的火焰。从那一刻起,他决定加入这支令人敬佩的队伍。
杨根思连事迹
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连长杨根思叫响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1950年11月29日,在长津湖畔小高岭,杨根思面对强敌,用生命践行了这一战斗宣言。次年,志愿军总部追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命名杨根思所在连队为“杨根思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连队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让“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不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杨根思连”先后经历战斗300余次,一路过关斩将,源于连队敢打硬仗、不怕牺牲的血性传承。2016年,“杨根思连”远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当地时间7月10日,连队105号步战车在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遭遇火箭弹袭击,维和官兵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两个小时后,战事再次升级。生死关头,“杨根思连”奉命派出8人,在第一道防线担负阻击任务。
向死而生的血性胆气,源于淬火成钢的胜战底气。从传统步兵到装甲步兵,从单一兵种作战到融入体系联合,“杨根思连”官兵面对新岗位、新装备、新任务,始终把“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作为连队迎难而上的力量源泉,不断推动战斗力转型升级。去年夏天,连队参加跨域演习,面对陌生环境,他们打破以往一线平推的作战模式,多个作战小组立体突击,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杨根思连事迹
杨根思生前所在班班长付东旭,这个皮肤黝黑、双目有神的年轻人,5年前紧握“杨根思连”的战旗走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提起这段往事,他的眼睛里充满了自豪和坚毅。“在选拔期间,如果自己被淘汰了,就无法面对老连长用鲜血染红的战旗,每当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三个不相信’,就会充满无穷的力量。”
在连队,“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就是有这种“魔力”:它能让平凡之躯化为钢铁战士,让看似不可能成为可能。
一次上级临机拉动,连队先摩托化行军,又连夜空中转运,连续十余小时,官兵只啃了几口干粮、几乎没有合眼。飞机刚一落地,他们又连贯组织向25公里外的作战地域奔袭。到了后半程,水喝干了、脚磨破了、衣服湿透了,15公斤重的弹药箱将肩窝和胸口勒出了两道血印子,很多官兵体力消耗都到了极限,有的累倒了又爬起来。这时,队伍里不知谁喊起了“三个不相信”的口号,一声、两声、三声,到最后口号响彻振天,大家胸口的那团火又燃烧了起来,一鼓作气攻上了蓝军阵地。
“从入连到退伍,老连长杨根思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每名官兵的血脉。”仇安说。出征动员时青筋暴起喊出的呼号、操枪弄炮磨破又长起来的老茧、比武场上拼到虚脱也要胜利的坚持、为了完成任务奋不顾身留下的伤疤,都让人感到每名官兵都是铁打的。
2019年3月,时任排长的仇安带队备战陆军“铁甲奇兵-2019”比武。“出征前,我在营区走了一圈又一圈,不觉间就走到了老连长雕像前,看着老连长坚毅的目光,我的情绪更加高涨。第二天,我与队员们定下了‘誓拿第一’的目标。”仇安说。
在距离正式比赛只剩20天时的一次模拟训练中,仇安不慎将鼻子撞伤。医生要求他手术,否则会有后遗症。“想当年,老连长敢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自己这点伤算什么?”仇安请医生现场给他做了处理,药劲还没过就重返训练场。班组成员的斗志瞬间被点燃,最终夺得“优胜战斗车组”荣誉。
“杨根思连”中士孟筱垚是全旅有名的“单杠小王子”。“入伍前,我就对单杠充满兴趣,经常观看体操比赛。看了《士兵突击》后,感觉许三多完成333个腹部绕杠肯定是艺术效果,现实中一定没人能做到。”
入伍后,全旅组织创破纪录比武,孟筱垚报名参加了单杠二练习课目。“81!82……”比赛开始后,当他做到80多个的时候就已经听不清楚周围战友们的呐喊声了,只感觉体力已经达到极限。当他挂在杠上调整时,班长走上前,为他暖暖手,并小声说:“你现在代表的是‘杨根思连’,加油,再做几个。”听到班长的话,想想“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一股莫名的力量充满孟筱垚的全身。他不停拉单杠,仿佛只能听到耳边风吹过的声音,潜意识中一直提醒自己不能放弃,不知道最后突破了多少次身体极限。最终,孟筱垚以单杠二练习340个的成绩,创造全旅纪录。
2017年8月1日,是“杨根思连”官兵最为自豪和难忘的一天。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饱含深情地讲:“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今天,“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场上、维和战场、抢险救灾一线,连队官兵始终赓续“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向实现强军目标发起新的冲锋。
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材料(篇4)
“杨根思连”都是铁打的战士。
合成旅教导队举行集训,第一次摸底考试,战士赵亮在100多人中拿了第十名。这个看似“不错”的成绩,他却难以接受。
为提高短板“爬低姿”项目成绩,赵亮拖着轮胎爬、拴着弹力带爬,胳膊血痂一次次磨破。体能上来了,又练技巧,最终,他拿下“爬低姿”单项全旅第三名、课目总成绩全旅第一名。
2019年,合成旅组织狙击手集训,战士陆肖肖和全旅侦察兵同台竞技。野外据枪训练时,一只毒虫咬伤了他的右脸,化成脓包。军医建议他休息一周,他说啥都不肯,枪托又磨破脓包,脓血流得满脸都是。
“老连长死都不怕,这点伤算什么!”靠着这股拼劲儿,他结业考核全旅第二名,成为全旅唯一入选集团军侦察尖子集训队的步兵连队战士。
无论面对强大对手还是重大灾难,“杨根思连”都永不屈服和退缩,他们把任务和困难当作“磨刀石”,只为“刀刃更锋利”。
“就是爬,也要爬到需要救援的群众面前!”2008年,汶川大地震,道路通信断绝,“杨根思连”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仅9个小时就赶到灾区展开救援。
连队奉命抢修一座铁索桥,这是村子通往镇上的唯一通道,地震震坏了桥面,只剩下几根铁索,桥下就是湍急的河水。这时,一群小学生正准备过河回家。“一定让孩子们安全过河。”战士们就一个挨着一个趴在铁索上,搭起一座“人桥”,让孩子们踏着自己的后背走过去。
2021年夏,河南洪水肆虐。“杨根思连”两天转战三地抗洪救灾,有的休假中主动请战,几经辗转赶到任务区;有的身上有老伤,仍扛着沙袋往前冲;有的累得几近虚脱,补充点盐水接着干……战士们脚泡肿了、肩磨破了,无一人喊累、无一人叫苦,连续奋战十余个昼夜,圆满完成抗洪抢险救灾任务。网友纷纷点赞留言:“真不愧是英雄部队的兵,个个都是铁打的汉子!”
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材料(篇5)
1922年,杨根思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失去双亲,10岁当了放牛娃,12岁随哥哥到上海当童工。1944年,杨根思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
1950年10月,杨根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同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
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杨根思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
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振聋发聩的战斗誓言。半个多世纪以来,数百万名参祭者来到杨根思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从英雄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