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突击手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拟事迹材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年突击手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年突击手事迹材料1
共青团市政建设维护管理处委员会是战斗在我市市政设施管理与养护战线上的一支年轻力量。在市建委团委、市政维护管理处党委的领导下,近年来,处团委一班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科学管理,扎实工作,在全市的市政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多次受到上级团委、上级领导的褒奖。
共青团安阳市市政建设维护管理处委员会现在拥有五个团支部,他们在城市道路、路灯、城市排水、市政监察、城市防汛等多个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特点,带领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工作建功立业。处团委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集体,全处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明显成效。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处团委特别注意把志愿者行动与我处的市政管理与养护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处团员青年中组织成立了防汛抢险突击队,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市政管养岗位,防大汛、排大涝,为我市安全度汛建功立业,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处党委及上级团委的充分肯定。自2000年突击队组建以来,六年中,他们在“青年志愿者”旗帜指引下,在每年汛期防汛抢险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写着闪光的青春。
一、比贡献、讲奉献,塑造志愿者形象。
安阳处于豫北地区,雨量充沛,雨季集中,且我市防汛工程体系比较薄弱,大部分排水设施防汛标准低、质量差,防御较大内涝非常困难。因此,城市防汛工作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但防汛工作的辛苦程度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工作起来脏、苦、累、险,没白天没黑夜,处团委非常重视这一青年志愿者行动,明确要求突击队树立志愿者的形象,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全体突击队成员团结拼搏,争创一流,决心发挥青年突击队的生力军作用,以优质服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2年7月,一场骤雨使铁西路本就脆弱的排水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整条道路均被从排水管道中倒流出来的雨水所浸泡,文峰大道——安钢大道段更是水深过膝,很多汽车被淹熄火,只能推着在水里走,沿线居民更是无法出门。突击队的同志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团委书记、队长符祥同志立即按支部分配工作,迅速组织突击队进行排水抢险。他们一方面抽调人员在各路口疏导交通,帮助汽车行人过路,一方面组织力量对枯树落叶进行清理,对积水进行抽提,以尽快恢复交通。抢险中,队员们站在黑臭的水中,一不小心,污水弄得满身都是。但是他们没有一个犹豫、没有一个退缩,大家相互鼓励,共同奋战,直到洪水退去,道路恢复。一场雨下来,很多队员不习惯下水道出来的呛人怪味,几天食不甘味,高强度的劳动,使他们夜不安寝。但是第二天,他们照样战斗在抢险的最前线。
二、比风格、讲管理,充实志愿行动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挥抢险突击队的作用,圆满完成抢险救急任务,处团委对全市城区各个道路进行防汛抢险分工,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激励制度,建立了“中雨为令,20分钟到岗”的应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团组织的指导下,突击队弘扬着“比奉献、比贡献”的正气歌。文明服务、无私奉献的典型不断涌现。在冷风的抽打和冷雨的淋浴下,全体突击队员不顾寒冷,能毫不犹豫地投入工作,有时甚至脱掉鞋赤脚淌水开始清掏。由于水位较高,看不清排水井的位置,他们就弯下腰用手去摸,井盖被杂物塞住了,他们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掏,手划破了,衣服弄脏了,他们全然不顾。吴桂云、韩永峰、王新芳、杨吉霆等同志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志,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志,赵勇同志在一次抢险移动井盖泄水时,由于用力过猛,脚被揿开的井盖砸得鲜血直流,但在简单包扎后,继续进行抢险工作。刘伟娟孕期中,面对防汛抢险工作,她谢绝了姐妹们让她休息的好意,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涝大堤。
为了适应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的现状和广大市民对抢险工作的新要求,突击队每年在汛期前总要组织学习抢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扰民程度,最大限度地解决污染道路问题,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
三、比吃苦、讲考验,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为了保证城区不发生内涝,突击队规定无论白天、黑夜,遇有中雨,必须按时到达指定责任路段,清除路面枯枝落叶,掀开窨井井盖泄水。“下大雨,起大风,人家屋里躲,我们往外冲”,这就是突击队的真实写照。一次降雨就是一次考验,有时为了保障行人安全,队员们就守候在揭开的井盖旁,一站就是几个钟头,他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不知道是雨淋的还是汗水,但是所有队员没有退却,没有叫苦,在平均每月达60个小时的防汛抢险任务面前,一直坚守着,工作着,奉献着。
急、难、险、重的关键时期是体现团员青年的风采的最佳时机,处团委紧贴重点工作的开展,在每年三个月的城市防汛中,组织120人的青年突击队展示团员青年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困难时候、原创:危急时刻总是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全处干部职工中树立了团员的形象。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通过辛勤的劳动,六年来,我市城区防汛抢险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由于广大团员青年的出色表现,他们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赵海涛、李东晓等同志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处团委,先后被团市委命名为“先进团委”、“五四红旗团委”。
青年突击手事迹材料2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然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教育、国防观念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场所,成为大中小学学生参观、党员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主题活动的重要场馆,其教育功能的育人功效不言而喻。然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免费开放也使其面临参观者低收入群体增多、参观目的性降低、场馆拥挤、维护费用增加、环境损害等问题。因此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教育机构的德育功能,就需要加强基地的自身建设,发挥社会效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基地的利用率,坚持理念创新,提高服务水平,走出一条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一、明确德育功能定位,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金投入和规划方面应做到自身建设和社会效应兼顾,其德育功能主要定位在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上,青少年无论是在理解力,还是成长阶段,都是接受事物最快、吸收知识能力强、最富有活力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必然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产生效力,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定位于青少年学生,对于较早地树立国防意识,加强国防观念,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十分正确的。明确了德育功能受众对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要在现有陈列品和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新鲜元素,突出教育功能,而不是简单的展示,例如增加陈列品的视听结合功能,还有模具显示的感应功能,满足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旺盛,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增加体验式、感官式信息传递,用丰富的表达形式,突出展品的教育功能。对传统的“玻璃十展柜”,“一张图板、一张挂板”的陈列形式要在保留文物的基础上,改变单一、呆板的展示方式,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辅之以视频资料、雕塑等元素,通过展品设置、实物陈列、美学设计、灯光布设等,赋予展品时代感和新鲜感,使其历久弥新,既能给参观者讲述那些峥嵘岁月的历史故事,又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鲜活的记忆,发挥其历史教科书、实践教育基地的功能。同时,其文物史料的陈设也应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时代的特色,如走访革命前辈、烈士家属、相关领域学者,不断挖掘相关史料,充实现有的内容,使馆藏资料更加丰富、详实,藏品数量不断增加,突出其真实感和生动性,充分体现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
二、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内因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承担着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崇高理想、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即使先天条件好、经费投入充足,也会制约其德育功能的发挥。要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先要具备完善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为了使观众明确参观线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在参观路线中设施明显的引导牌和醒目的指示标志。为了达到良好的参观效果,参观路线还应设计的科学合理,使观众由易到难,由平常到精彩,顺应人们的认知过程,克服参观者的心理疲劳期,同时,参观线路还应坚持单一、不杂乱的特点,使观众不走来时路,保持轻松愉快的参观体验。在参观过程中设置休息中心,桌椅板凳,使参观者能够适时地休息。参观设施中最好还具备演示厅、物品寄存处、代表基地特色的纪念品展卖处等,干净整洁的厕所更是必不可少的设置。提升讲解员的业务水平,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讲解避免单板和过于简单,增加基地的感染力,同时,还应注重基地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制度建设。其次,基地建设还应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国籍的参观者的文化需求。在展品形式上采用多种展示手段、在展品介绍上可以多标注几个国家的语言,在展示角度上讲求表现力和艺术手段,突出中华文化的历史魅力,使参观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物,而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最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建立公众权利维护机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投诉中心的布设会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自然环境,保障参观者的人身安全。
三、充分利用教育和技术手段,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代表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其本身具有强大的革命历史教育价值。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其办馆的宗旨和德育功能就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因此,充分结合现代教育和科技手段,扩大基地对青少年观众的覆盖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有效手段。建立基地与学校的青少年实习考核制度和参观实习机制,可以扩大基地的教育受众,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学生通过名人事迹的教育,自觉将祖国利益与自身利益重新认识,形成一种奉献精神,内化为一种稳定的、自觉地爱国行为,激励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决心和献身国防的勇气。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积极组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快速、便捷、广泛的特点,形成网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通过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界面的开发与维护,增加了参观者的体验感,可以更加便捷地发挥基地的德育功能。基地成为观众喜闻乐见、感染力强、互动性高、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网络课堂,有助于促进基地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人之间的交流,缩短了场馆与参观者的时间与空间距离,提升了基地资源整合的效力。
四、开展实践教学,丰富展览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深刻历史内涵可以极大地鼓舞参观者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基地,真实地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实现教学目的,促进教学总结。知识竞赛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加全面的知识。著名学者、专家、老红军进行的史料研究和经历报告可以更加鲜活地提供现实教材。文艺活动、影视作品、话剧快板、文艺汇演的艺术形式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和大众化,真正做到“寓教于趣”。革命传统纪念节日如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时期,可以举办一些临时展演活动和有纪念意义的主题活动,是参观这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重温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五、结束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赋予参观者归属感,培养爱国情感和崇高理想的重要阵地,是青少年一代的鲜活教材,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媒介。通过管理者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水平,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德育功能,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青年突击手事迹材料3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 (事迹材料 ) 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与敌人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为了缩小目标,杨靖宇又将队伍化为小组分散突围,他只留下十几个战士。由于他指挥作战机动灵活,使敌人始终无法掌握他的行踪和去向。后来叛徒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和去向,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枪落在地
青年突击手事迹材料4
然而,我还是喜欢那个讲奉献的年代,怀念曾经参加青年突击队的岁月。那是一个单纯的年代,一群单纯的年轻人,怀着对汽车工业腾飞的梦想,不计报酬,忘我、无私地工作着。
我一进厂就加入了青年突击队,那时的我们朝气蓬勃,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到哪里,哪里就有我们快乐的歌声。我们这支队伍,无论是周六还是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组织一声令下,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奔向车间、工场,全力以赴、兴高采烈地完成工作。从来没有谁叫苦叫累,更没有人讲价钱。大家一心只想为二汽建设多作贡献。因为当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东风汽车公司,一直有一个故事感动着大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那是一个与老厂长饶斌有关的突击队的故事——
就在第一辆EQ140民用载重车在一汽试制出来后,十堰的二汽建设现场,从9月开始已进行大规模施工。除北京建设三公司外,在内蒙的中建八局,在大庆的建筑五团,都奉命前来援建二汽。光建筑、安装队伍,就编了十个建筑工程团。
因为当时施工任务十分紧张,许多建筑材料都堆在邓湾码头,因交通运输困难,无法运进十堰。而工地停工待料的报告,却接连不断地送到总指挥部。一切迫在眉睫。老厂长饶斌想,二汽人能创造“飞架丹东线”的奇迹,难道就不能把材料从邓湾运回来吗?于是他向军代表建议,号召机关干部和施工队伍,组成突击队,用板车到邓湾码头抢运钢材。
出人意料,这一号召得到了机关干部和工人们的热烈响应。不到两个小时,拉着成百部板车的队伍就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六堰通往邓湾的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领导革命的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饶斌身先士卒,带着两个儿子和大家一道,陶醉在群情激奋、歌声高扬的人流中。路边也挤满了人,家属和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地欢送拉钢材的队伍,就像当年人民群众送子弟兵上前线。
从张湾到邓湾码头往返120里路程,运输队伍下午5时出发,午夜12点左右从邓湾返回。20xx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摆长龙似的,长达两里多地,场景十分壮观。
去时是空车,人们走得很轻快,半夜返回时,拉的是五六百公斤重的钢材,加上又累又饿,前进的速度缓慢了下来。指挥部的四辆板车组成一个战斗组,五六个人拉一辆板车,每辆板车装载500公斤钢材。因平时很少干体力活,个个拉得满头大汗,十分吃力。
老厂长饶斌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又患有胃病,但他忍着腰酸背痛,一直带着儿子和大家战斗在一起。有些人肩膀被绳索磨破了,汗一浸,火辣辣的疼。有的脚上打起了血泡,踩在地上像针扎般难受。休息时,饶斌就给大家讲故事,为大家解乏鼓劲。一路上谁都没叫苦,并且喊着高亢的劳动号子。
山区道路崎岖,一会儿下坡,一会儿拐弯,一不小心,人和板车就会一起翻到山下,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前后相互照应着,小心翼翼地前进,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钟才返回到东风轮胎厂。
这支突击队这次突击抢运回钢材50多吨,及时缓解了施工现场浇灌混凝土的燃眉之急,使二汽建设幸免了因待料而停工。而这个故事,从此也成为突击队的经典。
东风老一代突击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为建设二汽,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累的事迹,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年轻人心里有了楷模,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只要厂里号召义务劳动,我们共青团员都争先恐后,踊跃参加。再苦再累,没有人打退堂鼓。
一次厂里组织义务劳动,是去花果挖电缆沟。在机关工作的我们,干体力活可不是强项。没挖几下子,我们几个女孩手上都起了血泡,但看到男青年的积极劲头,我们也不甘落后,悄悄用手绢包起伤口又继续挖。挖到中午,大家累得筋疲力尽,肚子也饿得咕咕叫。记得那天食堂送来的午餐是大肉包子,有几个男青年饿急了,一下子就吃了七八个。我们几个女孩子不好意思,想等大家吃得差不多再去拿,结果挨了一顿饿。
过后说起此事,我们突击队的队员个个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那几个吃了七八个包子的男青年还俏皮地说,你们怎么那么傻啊?让我们都快撑死了,你们还挨饿,多不公平啊?我们几个女孩好气又好笑,笑骂他们“讨了便宜还卖乖”,从此管他们几个叫“猪八戒”。
还有一次,也是抢运钢材。供应处的钢材仓库倒库,要在一周内完成这项工作。我们处青年突击队接受了这个任务。那时我才学会开叉车,为了保证安全,钢材科的张诚科长,一直都站在我的车门上指挥。为了保证完成任务,我们白天黑夜连轴转,吃完饭一放下碗筷,就跑到仓库接着干,没有想别的,只想早点完成任务。提前完成了任务,就感觉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