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 刘阳

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是维护健康的使者,医生的行为不仅关系生死,也体现着社会的道德基点,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的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篇1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取了这个职业务必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自高中毕业,就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透过不断学习,充实自我的政治头脑。85年至87年自学中文函大至毕业,87年至88年在吴堡卫生院临床进修各科,刻苦钻研业务,用心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认真复习做作业,经考核获得全科合格证书。用当兵时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业务上提高,技术精益网求精,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有高度的职责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服务站是由原三个行政村合并组建的,在组建这个服务站上花了超多心血,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苗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在防洪排涝,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峰在前,为群众一户户的送上洪涝后防大疫的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饮用安全卫生水等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社区服务站,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服务站被扬州市命名为示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本人在部队服兵役四年,连续四年受大军区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防控非碘被评为先进共产党员,曾二次参加过镇党代会和江都市残联代表大会。

能团结站内人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公正廉洁,任劳任怨,服从主管部门及村委领导,配合镇防保所,顶住了来自站内站外的压力,统一站内人员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乡村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率先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使服务站工作人员走上正规,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所在服务站是一家真正的群众单位。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筛选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肢残疾、精神残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推荐治疗和康复方案。在门开展35岁以上测血制度,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还有不足之处,还要不断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使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篇2

古语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凡人皆知小儿疾病诊疗不易,戏称儿科为“哑科”。小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任何一点不舒服都会引起孩子哭闹,长辈的骄纵,父母的疼爱伴随着孩子们的哭声,所有承载给儿科医生身上都是压力。小孩子身体适应性低,体质敏感娇弱,容易生病,所以医院里儿科门诊一直人满为患;所以,做儿科医生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还需要强健的体质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说起中医院儿科医生朱培林,他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为很多人所称道。有很多家长小时候吃着朱医生中药长大的,如今自己的孩子生病了还是找他看。他作为一名中医儿科门诊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门诊病人,遇到有季节性流行病时,门诊量更大。孩子们来看病了,只要挂了号就必须看完,有时候一个上午坐诊下来,连喝茶的功夫都没有,即使这样他也能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无论孩子有多闹,他都不厌其烦。给小孩子看病不同于大人,没有明晰的说明,更多的需要医生多询问细观察。儿科门诊有一个奇怪现象,医生一搭脉,家长就不说话,总觉得医生摸摸听听就能知道原因了,这时候就需要医生耐心地问诊了,可是这一问不要紧,家里来的人少还好,一问一答之间思路也很明晰,就怕家里来的人多,医生一问,家长抢着答,单选题立马变成多选题。还有的家长更奇怪,怕医生用药重了,刻意将病情说轻点,有的家长怕医生不重视,又刻意说重点,这时候就要考验医生的诊断水平了。朱医生总是能通过细致入微的望闻问切,给予准确的辩证施治,他开的中药一般被家长称作为“香茶”。

对滥用抗生素副作用的担忧也让家属带孩子看病的同时依从性很差。有时候孩子的病看过了,药也拿来了,朱医生也交代清楚了:中药如何服,配合的西药如何吃。结果家属还是问个不停:中药苦不苦?西药有没有副作用?喂不下去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在家药喂不下去,将孩子带到医院喂。生病总得有个过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作为家长一旦遇到孩子生病了,就会有些不理性,总希望可以药到病除。经常有的孩子回家才吃一两次药,家长就打电话询问朱医生,烧为什么还没退完?咳嗽为什么还不停?这样的电话几乎每天都接到,可无论白天晚上,他都是耐心给予解答。他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为人父母,能理解家长的心情。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除了有过硬的医术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一次,有位家长半夜里打电话给他,说发现孩子用药后面色通红,一直睡觉不醒。在电话里看不到患儿情况,他让家长立即将孩子带到医院,亲自查体再加上仔细询问之下才发现,原来家长给孩子一天药量当成一次喂进去了。虚惊之后家长也很不好竟思,毕竟大半夜里还惊动医生。他却安慰家长,能理解家长的心情。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除了看病还要面对一些医学之外的问题。曾经在门诊亲眼见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子生病了,家里来了父母还有老人,朱医生在看病问诊的时候就听那小夫妻抱怨带孩子的老人,一定是给孩子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衣服也穿少了。眼看着两代人在为孩子生病引发的争吵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了。小小的诊室里孩子的哭声,家长的吵架声,沸腾着至少有80分贝的噪音,再加上一些孩子排泄物的气味,让人不堪忍受。没想到他倒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样子,一边看病一边劝架。既要安抚老人委曲,还要指导年轻父母负起责任。真是打心底里佩服他,换作旁人估计吵就被吵晕了,还谈什么看病!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1.46位。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儿科医生每天都是超负荷运转,而朱医生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无私的境界。正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篇3

____,1956年出生,__X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于1978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____市汉留镇京汉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三十年如一日,____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4次被____市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连续多年被____市汉留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该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1978年底,由群众一致推荐,应村党支部的召唤,在____水利局当通讯员网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京汉村当了一名赤脚医生,负责合作医疗(村卫生室)筹建工作。毫无医学基础的他,工作热情虽高,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他也以前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取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一边在乡卫生院学习中医传统医学并参加临床实践,他购买了超多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光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他顺利透过市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1986年参加江苏省乡村医生统一考试,取得“江苏省乡村保健医生证书”。____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京汉村是____市汉留镇最大的行政村,村民分散,居住在32个自然村庄,全村村民近3000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3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京汉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村民朱留党因患慢性胆囊炎、胃病多年,每次病情发作,都请____出诊,他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虽然是多次出诊服务,但从未收过出诊费和注射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家禽和鸡蛋,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近30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病痛是____最挂心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他立即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站救治,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我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忙病人转到镇医院。腊月的一个夜晚,村民袁梅红因剧烈腹痛,到卫生站急诊,恰逢____值班,病人刚到就出现了休克症状,根据多年行医经验,他决定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内出血。时光就是生命,他当机立断,立即安排病人转镇卫生院治疗,他一边联系镇卫生院做好准备工作,一边联系车辆,并陪护病人一同前往。经上级医生诊断,病人因黄体破裂,出血量达__ml,如不及时手术,极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转危为安,他悬着的一颗心安然放下,默默地离开卫生院,回到家已是凌晨2点多。在医疗工作中,____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京汉村孙吴组两位五保老人,朱扬开患老慢支、肺心病,老伴张俭英患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____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5年之久,从无怨言;村民张素珍,多年前因结扎留下了后遗症,身体一向不好,“屋漏偏逢连阴雨”,家境本来就不好的她,82年丈夫又患胃癌不幸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年子女,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____明白状况后,多次登门劝说、开导,并给孩子和她带去了营养品,鼓励她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并为她垫付了几千元医药费。说起这样的事情干部群众如数家珍,不胜枚举。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群众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军属家庭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就应的。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____还用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用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但____知难而进,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改变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困难户,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次,他走访蒋庆同家庭,动员孩子接种疫苗却被家长一口回绝,“又来要钱,没钱”,甚至要把____撵出家门,并且说我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经过____苦口婆心,耐心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____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毫不犹豫地从自我口袋掏出了钱为其垫付,孩子家长感激不已,最终理解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到达了100%。在计划免疫工作中,____还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本,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他日夜为百姓求医问药解除病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又把他推到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负责疫情排查和宣教工作,为了能够在第一时光掌握外出返乡人员状况,他走村入户,跟群众沟通了解,宣传非典防治知识,在防治非典的数十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知疲倦地奋斗在一线,____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他无怨无悔。他经常与当地群众谈心,用心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此刻京汉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近几年,他每年都能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人2至3例,全程督导结核病人1—2例。在督导病人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他尽自我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超多心血。

三、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德艺双馨。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年来参加培训学习达30多次,并利用业余时光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医学书籍,并记了超多笔记,遇到难题更是从不放过。他坚持向镇卫生院资深医师、大医院专家虚心请教,在业务上力求精益求精。1992年他还参加了____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知识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中医结业证书。透过自学和理论联系实践,他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得心应手,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在他那里都能得到解决,业务水平和诊疗潜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医生。

德艺双馨是____的一贯品德。____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为金钱所动,为钱丧德,从医30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理解吃请,不拿病人“红包”,进药也严格把关,几十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他还用心参与献血等公益活动,几年来,先后无偿献血6次,仅一年就献血2次,能够说,他将自我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____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应对新的形势,有创新精神,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用心投身于卫生改革中,献计献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他率先主动出资5000元给卫生院,帮忙卫生站建设,他的所为,一时让人难以理解,甚至遭到了少数人的反对,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一体化后还会影响个人利益,而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耐心说服其他乡村医生,“乡村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是为了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不但群众受益,我们的事业也会越来越有发展啊!”。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乡村医生也用心筹资,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目前,汉留镇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乡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____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篇4

杨学仁同志,男,1953年7月出生,是甘肃省酒泉市金佛寺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1年任酒泉市金佛寺镇西坪村医生所医生至今,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1个春秋。在他的努力下不断的改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从一开始租借的8平方米的破旧房屋,到现在200多平米的业务用房,从当时的"缺医少药"到现在的"小病不出村",为患者创造了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他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坚持为群众服务、诊治,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一、政治思想方面

70年代初,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蓬勃兴起,杨学仁同志由大队群众推荐,经村党支部、村委会批准。被选送到酒泉市医院培训赤脚医生,参加北京来酒泉医疗队学习班,师于北京市第二传染病医院名老中医杨森学习,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并立下了"人民送我学医术,我学医术为人民"的豪迈誓言。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回村后走上了卫生工作岗位,当时的乡村是一个地处偏僻、条件艰苦、交通闭塞的贫困村,村民生活贫困,(范_文_先_生_网)医疗条件极差,由于缺医少药,群众有病难得治疗,特别是一些季节多发病、传染病等流行时,难以治愈。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群书,求教四方名医高师,积累了一套临床经验,为了群众的健康和幸福,他采取了一整套传染病防治措施,并常常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番拼搏,杨学仁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师资格证书和国家认可的专业合格学历证书。

二、医德医风方面

杨学仁同志自行医以来,坚持认真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医学业务知识,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工作中平易近人,光明磊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热情接待群众,热心为患者服务。前来他所就诊者,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穷家富户,他都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精心治疗。他被群众称为"贴心人"。他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医术不是祖传的,而是党和人民培养造就的"。几十年来,积极履行着一个乡村医生的职责,热情为群众诊治疾病,不管阴晴雨雪,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从来没有拖延过一位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的一致称赞。曾经有人多次以高薪聘请他到外地行医,某些医院也以优厚的条件和待遇聘请他前去座诊,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家乡的老百姓更需要我!"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前景光明的优秀医生,为了基层的卫生事业,奔走在家乡的田野上,默默无闻地整整干了39年。也有人问他:"你在这里,亏不亏?"他坦然一笑说:"治病救人,这是我的职责,当地的群众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这可是积德扬善的好事啊!"

三、工作业绩方面

几十年来,他一边行医,一边认真钻研业务技术,积极参加省、市、乡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班,并坚持在职进修,自学了中等卫校全部教材,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1993年取得了乡村医生函授毕业证书,同年又获得了甘肃省卫生厅颁布的乡村医师证书。他刻苦自学、务实创新、博览群书、学以致用,积累了一整套中医临床经验。行医多年来,对每个患者一视同仁、热情接待、精心诊治,以崇高的医德和精良的医术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不但擅长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妇科、儿科的中医治疗,而且在内、外危重病人救治,慢性病救治防治,疑难杂症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上门就诊者,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年门诊量达7000多人次,先后从死亡线上夺回了400多条人命,没有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

在39年的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坚持文明行医,以患者的健康和社会信誉为第一,脚踏实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病人需要,都能及时出诊,对于一些经济有困难的病人,实行免费治疗,为远道而来的患者,在家安排食宿;为五保户、孤寡老人减免医疗费用,多年来出诊不收出诊费,经常给危重病人借钱并护送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长期坚持送医送药,打针服务到农户;门诊治疗中为危重患者解决生活方便,从不收取护理和出诊、包扎、换药等费用,常年累计为救助病人减免各类费用不计其数。对弱势群体,行走困难的病人,更是无微不至的关爱,主动上门诊治。他心系群众,真诚而不虚伪,真情而不炫耀,在村民的心目中,他是病魔的克星,是生命的救星。他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个乡村医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以奉献、朴实、仁爱、善良,铸就了高尚的人格魅力,谱写着一个共产党员和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壮丽人生,用一腔真情关爱着村民的生命和健康。

他始终坚持以宣传预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为主,定期为婴幼儿进行预防保健,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在卫生所自我管理方面,制度健全,技术操作规范,各类资料、卡片表册齐全、准确,达到了甘肃省甲级卫生所要求,在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爱国卫生、地方病、突发病防治等各项工作中成绩突出,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糖丸投服率达100%,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100%。2001年全市开展儿童疫苗接种工作,本村有2名小孩跟随父母亲在外,考虑疫苗不能久放过期,杨学仁不厌其烦,多次电话联系,几次登门将其劝回接种。为了确保防疫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他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牺牲不少个人利益,对那些外地打工的民工的孩子也全部进行接种建卡,既保证了接种率,又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在杨学仁同志的努力下,村卫生防疫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经考核验收,村防保工作各项指标完成居全乡之首,被市卫生局评为"甲级卫生所""先进卫生所"。现在每天门诊中医接诊人次达30多次,主要以针灸、理疗、中医内敷、使疑难杂症用土方减腹的方法,使病人得到康复,达到既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有祛除病人的疾病,大量运用民间单方单药和地方药材,是中医中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带动地方中医药的发展,他首先以精通中医、以德为先,造福一方没精益求精为准则,使得中医中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由于他工作突出,多年获得当地各级政府、地市卫生局及国家卫生部的嘉奖达28次之多,连续8次评为市、区级优秀党员,多次被评为地、市先进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1993年受到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健康报社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表彰奖励。2006年受到了甘肃省卫生厅授予的"甘肃省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9年被甘肃省卫生厅评为"甘肃省名中医",多次受到了乡、镇政府的表彰奖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赞誉。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篇5

宋__到__村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他扎根乡村,多年如一日,凭着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得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宋__医生深知在乡村行医,务必医疗技术全面。他明白,单凭自我在学校学的那些西医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看病的需求。因此,在繁忙之余,他除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我的医疗水平外,还常刻苦自学中医.针灸推拿等,很快就成了多面手的乡村医生。

__村八组的饶忠香和余立锦先后因腰椎和颈椎骨折而致高位截瘫,在市内大医院手术后,专家说他们能站起来的期望十分渺茫,回家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宋__医生不辞劳苦,每一天上门去为他们治疗。他查阅超多针灸书刊.古典医籍,运用中西医结合,内服中药,头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配合推拿综合治疗。几个月后两伤者都奇迹般的下地走路,还能象从前一样劳动。他们感激的逢人便说:“如果不是宋医生,我可能这一辈子就要瘫痪了”。

五保老人钟立德八十多岁了,前年因咳嗽.咳血,宋医生为其检查后怀疑“肺癌”,联系队长带其到市内医院进一步检查,经CT检查果然是“肺癌”,而且还是晚期。队长把他交给宋__为其安慰性治疗,宋__用心地给予对症治疗,并不断的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有时钟立德不能到卫生室来,宋__就去他家中为其输液送中药。在宋医生的悉心治疗和鼓励下,钟立德顽强的和癌魔做斗争。如今钟立德仍坚强的活着,而和他同时诊断为“肺癌”的另一患者已经死去快一年了。

治疗活着的生命是医生的职责,给临终病人以人性的关爱也同样是医生的使命,这是宋__医生的职业信仰。因此有不少濒死患者还要其家属找宋医生为其瞧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尽快赶到。老病号刘隆根肝癌晚期,临终前由于疼痛而痛苦挣扎,已经休息了的宋__医生接到电话,立即跑到刘隆根家,当他赶到时,刘隆根还在悸动.抽搐。宋__医生轻轻的抚摩他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合上他半闭的双眼,就象催眠一个幼小的婴儿,刘隆根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他的仪容是那么祥和,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就象熟睡了似的。很多人说医生是不送终的,宋__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医生既然被尊为白衣天使,就有迎生送死的使命。

宋__所在的__村卫生室不仅仅要为辖区的村民们治病,还要承担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尽管工作量很大,宋__都尽责尽职的完成。2009年夏天H1N1流感全世界流行,各地方都认真的开展H1N1流感防治工作。一天下午,宋__知悉余家湾有一小孩和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后突发高热,便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迅速赶到那小孩家去诊视,可当他赶到时,那小孩及家人都不知去向,晚上他又连续去寻找三次都一无所获,在此期间他不断地和区卫生局领导以及疾控中心联系,并互通查找结果。深夜快十二点时,宋__医生又第四次和开发区卫生局翁局长.曹局长等一道再次去查找发热儿童,村子里恶狗乱窜狂吠,宋__勇敢的走在前面开路,斥退厉犬。可这次他们仍无功而返,宋__只好回卫生室值班候命,局长们之后去挨个医院查找,最后在太和医院找到那发热小孩。第二天一早宋__又去那小孩家,最后见到了那小孩,宋__仔细的询问病情.检查身体,并为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热,经治疗已好转,宋__及时的把状况汇报给区卫生局,大家才始放下心来。因为他认真务实的工作,第二天在全区防控H1NI流感会议上,得到管委会叶主任和卫生局局长的赞扬。

不论何时.何地,宋__都不忘自我做医生的神圣使命。这不,宋__于2009年7月4日下午在艳湖公园游泳时,遇到一青年在禁泳区游泳不幸溺水沉入湖底,数百人围观,就宋__一人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三次潜入湖底,最后救出了溺水者。此事在2009年7月12日的《十堰晚报》上报道后,秦楚网.东风论坛等新闻媒体纷纷转载,一时光,见义勇为的好医生成了很多市民和网上议论的焦点。许多亲友看到新闻后询问宋__,他淡淡的回答:“遇到这种事,救人是就应的,何况我还是医生呢。”

宋__就这样用他的仁人之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谱写着平凡而灿烂的人生诗篇,他的业绩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1999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4年他所在的__村卫生室被评为开发区“十堰市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