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功勋模范人物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通常也是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2)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
在国际上,袁隆平贡献也非常大。2018年5月,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袁隆平的贡献非常大,中国解决温饱问题,离不开他的功劳。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3)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4)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
1969年1月开始,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
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5)
屠呦呦淡泊名利,喜欢清静。获得诺贝尔奖后,屠呦呦火了,认识她的人都跑来祝贺,与她之前平淡的生活相比,似乎也平添了几分吵闹;记者也纷纷慕名而来,不过,屠呦呦拒绝了绝大多数的采访;因为如果赞誉来了,质疑就会跟着来,太多了,老人只是觉得累,不如在实验室里清净。 她不关心那些成就,她觉得自己已经是个老人,不争取也不去在乎那些荣誉名利,她所做的只是身为一个医学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屠呦呦的一生就是这句话最美好的诠释。虽然已经取得了成绩,但屠呦呦及其团队仍旧觉得可以继续努力,从青蒿素领域发掘更多的可能性。2019年,已经89岁高龄的屠呦呦又与团队就世界某些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展开了研究实验,为此难题提出了创造性的方案,获得了国内外权威专家的一致认可。2019年9月,屠呦呦获得“共和国勋章”,这是对屠呦呦成就的一个认可,更是对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的一个褒奖与激励。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6)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也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疟疾是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7)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屠呦呦,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华人科学家。是她,带领她的团队,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中国古老文化的精华,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帮人类渡过一劫。
她的专注与忘我,她的无私与奉献,她的家国情怀……感染和激励了无数为梦想而奋斗的人,华中师大新闻专业刘若宇同学便是其中的一位。有感于屠呦呦的动人事迹,她立志以“做科研”的态度“做新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8)
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9)
一个不幸的消息在今天下午13时发布,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土,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日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中国人民能有现在吃好,吃饱都要感谢袁隆平爷爷的无私奉献,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他以农民的姿态走向广阔的田野,他用每一滴汗水培养出了每一粒饱满的谷物,他把饭碗交到了中国人的手里,就这样安心的走了。
火热的骄阳照在金灿灿的田野上,他从未害怕过夏季的太阳是多么毒辣,不论有多么炎热,他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就是下田,火炉般的中午,大多的人都选择在家吹着空调,不去外面工作,而他却是三,四次的下田工作。
“袁隆平精神!是有的一种挑战自我,执着追求,挑战自我,和谐发展,乐观豁达,健康向上,即便最近几年,老先生可能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却从来不会忘记他心中那份杂交水稻种植的“地图”。
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实现了大面积于范每公顷10.5吨,12吨,15吨的目标,“发展杂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是他造福了人民,是他改突了中国的命运,是他用一生执着,换来了中国人民的一碗饭,这就是他——袁隆平爷爷,祖国的栋梁。感谢您,因为有您,我国人民才能像今天这样吃好饭,吃饱饭,愿您一路走好!
国庆功勋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篇10)
袁隆平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平爷爷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袁隆平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平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平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