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15篇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1
贝__,男,197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仙回瑶族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站长。
7月1日晚,仙回瑶族乡普降暴雨,降雨量超过200毫米,一夜之间,洪水暴涨,昔日的魅力遥乡一片汪泽,接到汛情后,乡党委、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仙回瑶族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仙回瑶族乡国安站站长贝__是第一批赶至现场的抢险人员之一。
由于降雨量较大,在赶赴现场的途中,塌方不断,洪水上涨迅速,交通中断,贝__等抢险队员只能步行涉水至现场。
到达现场后,按照乡抢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要求对灌渠大坝河流两侧低洼地段的居民及时转移,对危旧房住户受灾情况进行排查并动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贝__接到任务后没有片刻休息立即投入到抢险救灾及转移受灾群众工作中,因为在他心中群众的生命财产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贝__在受灾严重的茶山村、大中村、新中村和乡村干部、村民一道奋战在前线,排除险情、转移群众,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贝__与乡村干部在灾情较为严重的茶山村排查险情、转移群众时发现茶山村古良组周作俊危房户仍未转移,周作俊家为靠近河边的土坯房,家中2人残疾,见此情况,贝__立即对周作俊及其家人进行转移动员,组织人员对行动不便的周作俊转移至其儿子居住的房子安置,并为老人送上两床新被子。安置好周作俊一家后,又接到新中村紧急情况,有三户五保户家中发现险情,贝__又马不停蹄地赶至新中村中洞组,发现险情的三户房子均为土坯房,其中一户家中厨房已经崩塌,另外两户因为连降暴雨,家中墙体出现严重渗水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坍塌。由于年纪较大,老人们不愿搬离,见此情况,贝__耐心跟老人们沟通,和老人分析险情,经过动员三户五保户同意转移至五保村安置。
7月3日晚,贝__等救灾抢险工作组刚刚吃完饭,又接到紧急电话,茶山村老虎头小组山脚下的四户居民家中存在险情。虽然外面仍是风雨交加,但贝__等同志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立即连夜赶往现场,不顾危险,贝__爬到存在险情的村民家中屋背的茶叶地查看,经查看,屋背的茶叶地开裂已经有将近20公分,情况十分危急,涉及到4户1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情况紧急,贝__立即向上级国土部门汇报险情,同时敲响4户人家的房门,告知其险情,并动员其立即转移撤离。其中李荣清户为2位老人及一个小孩在家,此时已经熟睡,经多次敲门,老人家才闻声开门,贝__等同志把险情告诉老人家,起初老人家仍未相信情况有如此危险,不愿撤离,经过1个多小时的动员,老人家才同意撤离。经事后测量此次老虎头茶叶地塌方近7000立方,李荣清一家看见塌方如此严重,对贝__等同志通知其及时转移,避免更严重的事情发生感激不尽。
安置转移好4户人家,此时已是将近凌晨12点,抢险队员已经全身淋湿,但仍继续赶往茶山村仁和组。仁和组吴泽刚户在半山上,白天由村干部通知其转移,但晚上有人发现其家中仍出现灯光,怀疑其没有搬离,贝__等人赶到后发现其果然没有转移,见此情况贝__对其耐心动员,分析险情并安排好转移住处,最终吴泽刚一家才同意转移,此时已是凌晨2点了。
洪水消退后,贝__又立即投入到抢修道路、桥梁等灾后恢复工作当中去,给群众发放地质灾害地险明白卡、地质灾害明白卡,让群众知晓地质灾害自救方法以及如何求救,在危险区域加固设置警示牌、拉警戒线,时刻不停地奔跑在抗洪救灾的前列,人们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的兄弟还在奋战,我要和他们一起”。
贝__在此次抢险救灾中始终以“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工作在抢险救灾的前列,在抗洪抢险工作时,其所在单位仙回瑶族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也被洪水淹没,但他仍斩钉截铁地对国安站全体人员说“办公室被淹了已经是事实,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最重要,等安顿好了群众再来清理办公室,我们国安站全体人员要听从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立即下村开展工作”。贝__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心中始终是人民最重,在此次抢险救灾中,他和全乡领导干部及村民一道英勇奋战,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诠释“抗洪救灾我先行”的庄严诺言,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2
灾难可以将人打到,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王__,渠北乡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每一个和她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她所折服,每一个认识她的村民,无不对她亲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18特大洪灾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2010年7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渠北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凝结着严肃,百年一遇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王__接到的任务是在天亮前通知云峰村沿河两岸村民紧急转移,负责云峰村5个社的抗洪抢险工作。没有任何疑问,她一脚踏进雨中。从 社到 社,五十六户人家,在手电筒暗弱的光线指引下,她用了仅仅两个小时就跑了个遍。当她走到最后一处三峡移民 家时, 一家人还在睡梦中,她三言两语说清楚了来意, 一家顿时惊慌起来: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洪水会威胁到自己家,一点准备也没有。王__和同事们赶紧协助他们把楼下的物品往外搬。
走到猪圈前面,王__看见一头肥滚滚的架子猪在四处乱窜,来不及多想,她找了根绳子,跳进猪圈,把绳子套在猪脖子上就往外拉。架子猪拼命挣扎,无数次把她绊倒在地。雨伞折断了,手电筒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猪拖到对面的高坡上,她才发现自己披头散发,全身湿透,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19日晨7点,洪峰抵达渠城,云峰村沿河低洼处民房全部进水。王__站在 家屋檐下心急如焚,还有没有村民没有转移出来?翻开电话本,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当她听说村民魏礼书还在往楼上挑谷子的时候,再也站不住了。叫上一位同事,趟着淹到大腿的水往魏礼书家走。
魏礼书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在平时的工作中,王__对他家的情况相当熟悉,她知道这场大水对魏礼书家意味着什么。迎着湍急的河水,她跌跌撞撞走进魏礼书家里,魏礼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七手八脚将剩下的几袋谷子抬到楼上,魏礼书才发现王__还光着脚,鲜血从她磨破的脚趾处流到了地上,眼泪淌下了他的脸庞。他拉着王__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__笑着说:“这是我的任务,只要你们没有损失,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村民受灾情况,是第一次洪峰后,王__最迫切要掌握的。不顾魏礼书的劝阻,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坐上找来的渔船,一户一户艰难划动。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她都做了详细的记载。等回到乡政府,她已经明确了那些早就储备着的物资应该怎样分发。她指挥几个年轻的同事把一件件大米、矿泉水、方便面分类,贴上标签。催着村社负责人前来领取。
哪家没有储备水,要多发点矿泉水,哪家柴禾被浇透了,要多领两包火腿肠,她都一一地向负责人叮嘱。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资都分发到位,她才记起自己一天都还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额头烫得厉害。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要尽快恢复体力。
到卫生院测体温,医生吓了一跳,高烧38.5度!要求她呆在医院治病。可她哪里坐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涨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几户地势最低的村民。吃了几片退烧药,她又出发了。这一遍转下来,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当了,她才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卫生院输液。整整三天,她都是这样,夜里输盐水,白天走在抢险第一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肿得老高,两只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脚,连平时穿惯的鞋都穿不上了。
在人们的眼里,王__是一个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人,她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她又体贴入微,耐心周到。洪水淹没了高岩头大桥,望石公路交通中断,许多车辆被困在渠北乡街道上,司机和乘客,无助地看着泛滥的洪水,又饥又渴。王__看到这一情况,赶紧去招呼他们到乡政府避雨,买了方便面,烧水给他们泡上。她四处打电话联系渔船、快艇,送那些急着赶路的乘客过河。他们不知道王__的名字,都亲切地称她“大姐”。
7月20日,洪水逐渐退去。王__独自来到魏礼书家,帮着他打扫卫生,清除淤泥。污浊的泥浆溅到了头上、脸上,裹住了她的裤腿,她没有丝毫的厌恶。笨重的柜子、桌子,压在她瘦弱的肩头,她没有叫一声苦。她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鼓舞着魏礼书一家人战胜洪灾的信心。
洪水给渠北乡的 户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他们看到了王__她们始终走在他们前面。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王__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她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3
7月19日以来,安阳这座古城遭遇百年一遇暴雨,暴雨持续多日,造成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被迫泄洪。全县都在洪水的威胁之中,险情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19日20日21日马现国校长在接到中心校的紧急通知后,立即到学校布置安排,安排教师24小时待命,把学校作为群众的临时安置点,将学校的教室、办公室整理到位,备好饮用水,随时准备接收需要安置的群众。特别是21日晚上,由于险情的加剧,这一夜他彻夜未眠,将学校的大门、教室门、办公室门打开,灯火通明,为的就是迎接需要安置的群众。
7月22日,北郭乡险情告急,他赶赴中心校,在中心校琚玉强校长的带领下成立后勤保障小组,清理房间、安排救灾物资,11点钟接到上级紧急命令马上准备150人的伙食,马校长协助琚主任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前来支援的民兵、特警及乡政府的同志们备好餐、送餐到灾区。虽然累的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但看着大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
7月23日,接到通知要去参加工作,马校长虽然心系家乡人民但要服从组织安排,在值班中马校长仍然不忘灾区,时刻打听灾区情况,准备奔赴前线。
7月26日,工作结束,马校长没有休息马上投入到灾区救灾,看到严重的受灾情况时,心里更是憋足了劲,要为灾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高村帮助受灾救助对象时,马现国校长一马当先,清淤泥、抬家具、设立警示牌,水坑消毒,虽累筋疲力尽、汗流浃背,但一刻也不停歇,受到了支助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志愿服务者马校长连续救助多日,丝毫没有一句怨言。他这种无私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每个人。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4
“7.19”特大暴雨袭击了整个内丘之后,内丘人迅速展开了生产自救。官庄镇大都城村也受到了暴雨的侵袭,村主任刘__第一时间和支书一起冒着大雨挨家挨户查看乡亲们是否安全,将村里的危房户进行了转移。安置好本村的危房户、受灾群众以后,他临危受命,迅速又奔赴山区,对口支援侯家庄,为救援开出一条条生命线。
得知侯家庄道路交通受阻,灾情严重,急需救援,刘__主动联系官庄镇政府,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资源,为兄弟乡镇搭一把力,并表示自己的工程队可以随时待命,铲车等工具已经就绪,即刻出发。7月26日,作为救援队小组组长,他代表官庄镇火速赶赴侯家庄。他带着弟兄们用铲车、钩机疏通着一个个的通村路,为了加快救援效率,日夜兼工,吃住在救援一线,奋战了七天七夜,终于成功疏通羊峪、鹿峪、西台、盘家庄、胡树滩、张北凹、唐家村七个村的进村路,确保了群众安全转移安置,救灾车辆、物资等顺利进入。
看到山区的生命线打开了,他也疏了口气,在面对侯家庄群众的感谢时,他说这是他该做的,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每一支救援队伍都像一缕阳光照耀在灾民心中,为他们送去温暖,并鼓舞着他们奋起自救。刘__不仅做好了本村的救援工作,更将爱心传递到了受灾严重的侯家庄,为他们疏通了至关重要的.救援生命线!他在大灾面前主动分享资源,并带领自己的工程队志愿去救援,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灾后重建行动如火如荼,千千万万个刘__一样的都在为重建家园而奋战着,人心齐泰山移,通过这样生产救援以及自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恢复甚至超过灾前水平。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个团结的民族雄起,而在大灾面前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团结的民族,一个坚韧的民族,内丘加油!邢台加油!中国加油!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5
20__年6月6日,我镇全境连降罕见特大暴雨,全镇遭受巨大损失,出现断电、断路、断水、断通讯,面对这突然其来的天灾,镇党委政府把全镇的中心工作放在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工作上,作为负责本镇“文湖三村”的包村片区长的我带领驻村工作队深入挂钩村了解灾情,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并妥善处置抢险救灾事宜,尽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无发生人员伤亡。
一、树立防汛意识,思想认识到位。
在挂村区领导去洪口(灾情更严重的地方)没能到我们这的情况下,我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本次暴雨袭击,果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启动片区防洪预案,及时转移群众。根据防洪预案,我果断下令从6月5起我片区进入重要防御状态,6月6日早晨进入紧急防御状态;要求各村根据本村的防洪预案,及时做好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和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地带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并妥善安置群众,共转移群众3100多人次,确保无发生一例人员伤亡。
二、准确察看险情,指挥到位。
灾情发生后,我及时组织村干部分片巡查,并对发现的.险情及时处置。新田村干部在巡查时,发现村对面低洼地带的纸厂有十几位工人还未转移,我得知情况后立即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并赶赴现场察看实际情况,果断决策,立即组织干部临时制做竹排把十几名工人转移到安全地带,一直忙到下半夜避免险情发生。
三、紧急抢险,科学调度到位。
为获得第一手雨情、水情,我及时与镇里联系获得宁德市水利信息网和省市气象局网站的相关信息,密切关注雨情和霍童溪面的水位情况,综合分析后,及时下达转移命令;提前通知下游群众做好泄洪准备,转移人员和财产,手摇报警人员在岗在位,及时报警。
四、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位。
灾情发生后,我启动了片区防洪预案:一是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按镇里通知和上级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根据汛情实际,适时召开4次防汛抗洪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工作,全面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实行包片包村包干责任制。二是驻村包干,加强指导。在防汛过程中,我要求各驻村干部立即组织干部群众防汛抗洪,加强对危险地带的安全巡查,同时指导群众做好灾后重建生产自救工作。三是强化值班,在岗在位。村全体值班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上传下达的渠道畅通,保证整个防汛救灾网络正常运行。
此次灾情虽然非常严重,但我片区干部群众在区委、区府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我的实时指挥下,全片区上下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没有发生一例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并使群众及时恢复了生产,取得了抗洪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6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一场无情的洪水袭卷了淮河流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上窑镇党委、政府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洪,并在灾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赢得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在这场与天的搏斗中,上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作最高原则,把抗洪救灾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发生伊始,上窑镇防汛指挥部就紧急召开会议,传达通报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各项工作,全面启动上窑镇防汛应急预案三级响应。
随着灾情的日益严峻,田家庵水位达到21.5米,水情就是命令,镇防汛指挥部把办公室迁至防洪堤坝上,镇领导干部全部到抗洪一线指挥防汛,机关一律在单位待命,随时准备上堤。镇防汛指挥部采取集中到会议室开会、在堤坝开庵棚碰头会、电话通知等形式,一直坚持每天至少开一次调度会,及时传达贯彻区会议精神,布置落实防范措施。
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镇领导班子每人做了细致的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坚持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每人。
镇党委、政府本着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在防汛指挥中坚持“四个宁可”,即:宁可把防汛问题估计得更重些;宁可把物资储备得更充足些;宁可把应急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宁可把应对防范工作组织安排得更细致些。为取得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确保洛河洼幸福堤上窑段安全渡汛,镇政府按要求备置防浪布4000米,土工布200余米,编织带60000条,草袋5000条,木桩3000根,铁丝200公斤,碎石400余吨及锤、钳、锹、铲等各类工具。
组织机关干部奔赴堤坝和各村防汛群众一起运送防汛物资,搭设防汛庵棚。提前组织群众2000余人上堤,全线铺设防浪布,加高加固堤坝。仅用一天时间就铺设防浪布4000余米,加高加固堤坝2000多米,为高水位下安全渡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实行了领导带班和24小时拉网式巡查,对于险情,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7月12日,巡堤人员发现幸福湾排涝站有两处管涌。
镇主要领导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抽调100余人,实施紧急抢险,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奋战,终于排除了隐患。7月13日凌晨,巡堤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处细小管涌,管涌口仅一指来宽,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巡堤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这一险情被迅速扑灭。
7月12日,田家庵水位达到23.68米,超行洪水位1.18米,创造了上窑镇防段23.68不破坝的历史新纪录。
大汛当前,团结协作是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镇领导班子成员始终站在抗洪一线的最前沿,一些党政领导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6天6夜,从未回家一次,为广大干群做好表率作用。机关4名带病上堤,轻伤不下火线,24小时坚守在大坝上。镇党委书记__带头扛起了土袋,和广大群众一起穿梭在筑坝的大堤上。
在广大党员干部在鼓舞带动下,群众的抗洪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几千人的护堤大军中,有年逾70的.老者,有数十名妇女,还有无数自发赶来的群众。原本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的铺设防浪布、加高加固工作,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完成。
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受严重内涝的影响,我镇受灾人口已达5800多人,受灾面积达到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90万元。针对此情况,党委政府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成立了镇救灾办公室,由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组成,密切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保证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镇民政部门每天都要下村查访灾情,做到灾情每天一上报,保持信息畅通无阻。我镇云南岗村内涝灾害最为严重,全村共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目前已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被水围困,村民进出云南岗村的两条路已被洪水淹没。
镇政府及时准备了两艘小船和两个竹排帮助转移群众,抢救粮食和群众财产。同时在云王小学设置了灾民安置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安排专人帮助群众搬迁,现仅云王小学已转移安置群众50户170多人,镇民政部门及时送去了群众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药品,并联系区卫生防疫组深入灾区开展防疫工作,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思想稳定工作,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灾区社会治安稳定。
受严重内涝的影响,截止7月底,我镇受灾人口已达2.3万人,受灾面积达到2.7万亩,全镇11个村,1个社区均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00万元。镇党委政府把救灾工作摆到了当前工作的第一位,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设置灾民安置点4个,转移受灾群众两千余人,安置群众近500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援助。
为了保证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我们为灾民安置点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发放米、面、粮、油。重新打深井,建水池,保证灾民饮用水安全。在安置房安装了吊扇,向灾民免费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对环境卫生和饮用水进行消毒,注重做好灾后防疫工作。在受灾最为严重的云南岗村,全村共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被水围困,村民进出云南岗村的两条路已被洪水淹没。
镇政府及时准备了两艘小船和两个竹排帮助转移群众,抢救粮食和群众财产。由于救灾工作安排的细致,采取的措施得当,灾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群众的情绪平稳,灾区社会治安稳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灾后生产自救工作,一但洪水退去,立即组织进行农作物补种,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7
灾难可以将人打到,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王群英,渠北乡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每一个和她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她所折服,每一个认识她的村民,无不对她亲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18特大洪灾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2010年7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渠北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凝结着严肃,百年一遇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王群英接到的任务是在天亮前通知云峰村沿河两岸村民紧急转移,负责云峰村5个社的抗洪抢险工作。没有任何疑问,她一脚踏进雨中。从 社到 社,五十六户人家,在手电筒暗弱的光线指引下,她用了仅仅两个小时就跑了个遍。当她走到最后一处三峡移民 家时, 一家人还在睡梦中,她三言两语说清楚了来意, 一家顿时惊慌起来: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洪水会威胁到自己家,一点准备也没有。王群英和同事们赶紧协助他们把楼下的物品往外搬。
走到猪圈前面,王群英看见一头肥滚滚的架子猪在四处乱窜,来不及多想,她找了根绳子,跳进猪圈,把绳子套在猪脖子上就往外拉。架子猪拼命挣扎,无数次把她绊倒在地。雨伞折断了,手电筒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猪拖到对面的高坡上,她才发现自己披头散发,全身湿透,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19日晨7点,洪峰抵达渠城,云峰村沿河低洼处民房全部进水。王群英站在 家屋檐下心急如焚,还有没有村民没有转移出来?翻开电话本,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当她听说村民魏礼书还在往楼上挑谷子的时候,再也站不住了。叫上一位同事,趟着淹到大腿的水往魏礼书家走。
魏礼书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在平时的工作中,王群英对他家的情况相当熟悉,她知道这场大水对魏礼书家意味着什么。迎着湍急的河水,她跌跌撞撞走进魏礼书家里,魏礼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七手八脚将剩下的几袋谷子抬到楼上,魏礼书才发现王群英还光着脚,鲜血从她磨破的脚趾处流到了地上,眼泪淌下了他的脸庞。他拉着王群英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群英笑着说:“这是我的任务,只要你们没有损失,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村民受灾情况,是第一次洪峰后,王群英最迫切要掌握的。不顾魏礼书的劝阻,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坐上找来的渔船,一户一户艰难划动。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她都做了详细的记载。等回到乡政府,她已经明确了那些早就储备着的物资应该怎样分发。她指挥几个年轻的同事把一件件大米、矿泉水、方便面分类,贴上标签。催着村社负责人前来领取。
哪家没有储备水,要多发点矿泉水,哪家柴禾被浇透了,要多领两包火腿肠,她都一一地向负责人叮嘱。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资都分发到位,她才记起自己一天都还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额头烫得厉害。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要尽快恢复体力。
到卫生院测体温,医生吓了一跳,高烧38.5摄氏度!要求她呆在医院治病。可她哪里坐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涨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几户地势最低的村民。吃了几片退烧药,她又出发了。这一遍转下来,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当了,她才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卫生院输液。整整三天,她都是这样,夜里输盐水,白天走在抢险第一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肿得老高,两只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脚,连平时穿惯的鞋都穿不上了。
在人们的眼里,王群英是一个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人,她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她又体贴入微,耐心周到。洪水淹没了高岩头大桥,望石公路交通中断,许多车辆被困在渠北乡街道上,司机和乘客,无助地看着泛滥的洪水,又饥又渴。王群英看到这一情况,赶紧去招呼他们到乡政府避雨,买了方便面,烧水给他们泡上。她四处打电话联系渔船、快艇,送那些急着赶路的乘客过河。他们不知道王群英的名字,都亲切地称她“大姐”。
7月20日,洪水逐渐退去。王群英独自来到魏礼书家,帮着他打扫卫生,清除淤泥。污浊的泥浆溅到了头上、脸上,裹住了她的裤腿,她没有丝毫的厌恶。笨重的柜子、桌子,压在她瘦弱的肩头,她没有叫一声苦。她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鼓舞着魏礼书一家人战胜洪灾的信心。
洪水给渠北乡的 户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他们看到了王群英她们始终走在他们前面。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王群英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她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8
崇义县5·15暴雨灾情发生后,县财政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能,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及时筹集救灾资金,为抢险救灾提供财力保障。
灾情发生后,我局在履行部门职能方面重点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开辟财政资金应急绿色通道。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迅速筹集和拨付240万元应急救灾资金到民政和乡镇政府,用于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后重建。二是多次到省、市财政汇报灾情和申请救灾应急资金,并邀请省财政厅社保处领导到我县了解灾情,为争取救灾支持和灾后重建所需资金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为加快灾后重建,提高救灾应急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到受灾村组进行了灾情核实。
二、结对帮扶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财政局承担了乡四个村民小组的抢险救灾。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起,我局就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带队的“三送”工作灾后重建服务队,抽调8名财政干部组成两个工作组入驻结对帮扶村组,与乡村和财政所干部一道全力开展工作,主要抓好了两件事:
一是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入驻黄金村后,工作组实行严格排查和详细登记制度,迅速对四个村民小组的每个受灾点和每户受灾户进行走访,认真了解群众的受灾情况和实际困难,按“轻重缓急”原则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由于包干的四个村民小组相当分散,且水浸危房和地质灾害危房较多,点多面广,加之当前正是主汛期,大雨时有降临,受灾房屋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局把转移安置群众列为首要任务。工作队员每天坚守工作岗位,吃住在村组,不管下大雨还是夜半三更,都不敢有一丝懈怠,及时走村入户,耐心地与群众做思想工作,宣传县委、县政府抢险救灾政策,直到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箬坑、梨木桩两个村小组路途远,交通不便,境内多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危旧土坯房,给转移安置群众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梨木桩小组要翻山越岭徒步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而这个村民小组的房屋又是这次洪灾中受损最严重的,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到抢险救灾的每个角落,尽快转移安置好受灾群众,工作组踏着泥泞的羊肠山路,常常一天几个来回地走,回来一身汗、一身泥浆是常有的事,有的工作组队员鞋走烂了,脚肿了、手臂晒脱皮了,也不喊苦,不叫累。
为确保转移安置的群众能正常生活,工作组积极协调解决安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如安置点的选定、用水、用电等问题,水毁田、土恢复问题等等,有的全倒户因为事发突然,所有家当来不及转移,工作组积极帮助他转移到安置点,还拿出钱为他们购买了被褥、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梨木桩组85岁的村民张福香一直居住在一座百年老屋内,房屋因浸水随时可能倒塌,情况十分危险,工作组不厌其烦,先后多次到她家作思想工作,并协调其在外居住的亲属接洽居住问题,打消她的顾虑,老人年迈,腿脚不便转移有困难,工作组还专程安排车辆陪同送达。通过努力,工作组通过帐篷安置、搬迁临时安置点、借住等方式,妥善安置了危险点群众,确保了灾情发生前后没有出现伤亡事件。
二是排除安全隐患。群众得到初步安置后,工作组把工作重点放在拆除水浸危房和地质灾害危房。有的群众因为对受灾的居住房有感情,不舍得拆,有的因为房屋多个亲属有份,或因安置房未落实等问题,需要多方沟通,工作组尽量把工作做实做细,把努力把矛盾最小化,在取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基础上进行拆除;有的群众家具、物品没地方堆放,工作组就买来彩条布送给他们,对搬迁人手不足的,工作组就亲自上阵,协助搬迁。为加快进度,尽快排除安全隐患,我局还主动出资请来挖机帮助群众拆除危房。
“三送”工作献真情,结对帮扶暖民心。一个多月来,“三送”工作组以高度责任感和诚挚的心,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险精神,与灾区群众心联心、共患难,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财政干部“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精神风貌。据统计,工作队共通过人工和挖机拆除除水浸危房和地质灾害房26户5100平方米,发放彩条布2400多平方米,通过帐篷安置和异地安置群众16户、协助借住10户,妥善安置群众83人,取得了抢险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9
当前,我国南北方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抗洪已到关键阶段。在防汛抗洪中,创新科技成为利器。从气象和水情预报预警到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科技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智慧。
今年6月,我国华南和江南一带迎来入汛以来首轮强降水。就在强降水来临一周前,这片区域已被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员提前“锁定”。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发展的同时,国家气象局已提醒相关地区做好防汛准备。
气象服务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的气象预报预测技术不断跨越升级,预报预测的准确率也大幅提升。2019年,我国暴雨预警准确率已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在江苏省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一款名为“智水苏州”的防汛“科技大脑”把辖区内的水情信息、易涝点位、物资储备等防汛重点信息尽收眼底。精细化降雨预报、城市内涝预报预警、防汛综合指挥、智能物资管理……“智水苏州”打破了传统行业管理局限,实现城市、河道、环境管理等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形成“视频输入——算法识别——取证录入——工单派发——处理反馈”的事件全流程闭环操作。
为保证汛期旅客列车安全、准点到达,南方多地铁路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大量工作人员上线巡查检修。值得关注的是,“扫码”助力防洪,使得防洪减灾变得高效率、智能化。
“滴,扫码成功!”合福高铁北武夷隧道山脚下,南昌高铁维修段上饶合福路桥工区工长梁文浩正手持一台GPS防洪巡线手机,对准隧道防洪检查牌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几秒钟内,手机收到了一条关于隧道名称、里程和山体概况的文字短信,同时,梁文浩所在的定位信息也被传输到了千里之外的防洪系统终端。
在排查险情时,工作人员利用扫码技术,实现防洪地点“身份识别”和巡查人员GPS定位功能。为防止汛期高铁沿线山体发生落石溜坍、路基下沉等地质灾害影响行车安全,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对管内线路巡查到位。巡山巡河前“扫码打卡”,巡查结束后在山顶“扫码确认”,就能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隐患点。
抢险:“雷达卫星”精准分析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江河水位迅速上涨,境内多条河流及鄱阳湖先后多次发生编号洪水和超警戒洪水。江西省工信厅方面表示,持续降雨导致云层加厚,严重影响气象卫星监测精准度。受持续降雨影响,江西省鄱阳县问桂道圩段发生漫顶决堤险情。江西省国防科技信息和卫星应用中心及时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全天候捕捉鄱阳湖区洪涝灾害最新数据分析、监测,极大提升了该省抗洪救灾能力。
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最大特点是不受云雨天气影响,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成像。根据影像分析结果,受溃堤影响,鄱阳县周边地区,包括鄱阳镇、昌洲乡及周边4至5个乡镇受灾严重,其中昌洲乡整体被洪水淹没,鄱阳镇、四十里街镇、古县渡镇、游城乡等地区受灾也较为严重。
经过5天多的日夜奋战,随着最后一车石料的倒入,鄱阳县问桂道圩堤127米长的决口成功合龙,周边四座村落的交通被重新连接起来,为将来的排洪打下基础。
救援:“无人技术”大显身手
自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汛期。“智慧黄河”工程的推进,为黄河防汛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无人机成为抗洪救援的“标配”。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无人机具有先天优势。它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把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回指挥中心。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还可利用其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和救援工作。如果搭载夜视功能,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救援,还可以向被困人员进行物资精准投送。
在抗疫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器人,在抗洪一线也有用武之地。近日,水上救援机器人在多地亮相。救援机器人外形像小艇,可通过平板电脑或控制器操控,一次可以救助3到4个人。当救援对象在河道比较湍急的地方且距离岸边较远时,救援人员可操作机器人朝着落水者的方向全速前进,落水者抓稳机器人就可获得救助。
目前,无人机、救援机器人等装备已“入列”各地的救援队伍。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特种灾害救援处工程师熊伟说,各省级支队级救援队伍都配备了无人机、水上救援机器人、水下声呐等高新装备,关键岗位的救援队员全部通过了专业机构的培训考核,实现了持证上岗。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10
7月22日晚,顶着每小时五、六十毫米的降雨,一辆应急抢险车在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前停下,一双沾满淤泥的雨鞋踏入车身下的积水中,只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大踏步地向前,突然一个不留神跌坐在地上。随后他迅速起身走入门厅,但紧接着又是一个趔趄,这次他没有迅速起身,表情有些痛苦地缓慢站了起来。两分钟后,他站在了全区防汛应急指挥会议室内,介绍起城区积水和抢险情况。他就是__,自任区水务局城镇水务所所长以来,就兢兢业业奉献在城市排水第一线,在无数个雨夜,他都是这样与雨为伴、奔波不眠。
7月20日,在接到暴雨预警后,__迅速带领干部职工进行了思想动员、汛前物资准备和汛前巡查等工作。7月21日下午14时左右,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通州城区平均降雨达到152毫米,由于瞬时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城区内的运河大街、玉带路、新华大街、新华南北路、通惠南北路、朝阳北路等主干道积水深达50厘米,道路上积水点31处,立交桥下顷刻间水位暴涨,平均水位达到3米深,路面交通已经中断,眼看大雨就要冲进城区低洼处的平房屋内,形势十分严峻。
此时,__突发急性肠胃炎,正忍受着闹肚子的`折磨,浑身毫无力气,几名所领导均劝他留在所里坐镇指挥,防止淋雨加重病情,但他动情而坚决地说:“下雨就是命令,同志们都在一线抢险,我作为所长怎么能躲在房子里休息!”顾不上好好养病,__就带领抢险队兵分三路,一路奔赴立交桥下护送行人过桥,并着手排除桥下积水;一路奔赴街道主干线,实施人工助排;一路为低洼地区的居民送去沙袋,阻挡洪水冲击,并帮助居民排除积水。就在抢险紧张有序进行时,南小园地区突然断电,造成玉桥中路立交桥下水位快速上涨。
__得知情况后,立即冒雨奔赴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迅速启用备用发电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排水。由于有的路面积水很深,汽车无法通行,在一次次的道路巡查和抢险过程中,抢险队员全靠两脚趟水前行。在前往一个又一个抢险点时,好几次__都因疲乏劳累体力不支,摔倒在雨水里,但他爬起来之后,又咬着牙坚持前进。同事们纷纷劝他休息一下,他坚定地说:“灾情这么严重,抢险救灾就得拼着命上!”
22日凌晨3时左右,一名醉酒行人趁抢险队员不注意,正要从潞河中学立交桥下过桥,当时桥下积水已深达3米,情况十分危急。__顾不上身体劳累,带领抢险队员立即赶往现场解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成功救下了那名醉酒行人。经过__和全体抢险队员两天一夜的连续奋战,立交桥下的积水和道路积水在22日中午12时前全部排除,城区交通得到了全面恢复。
“大雨无情人有情”,在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城区的危急时刻,__用一名水务干部的职业担当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付出,一直战斗在救灾最前线,用最实际、最具体、最感人的表现,捍卫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谱写了一曲浓墨重彩的奉献之歌!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11
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李霞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21”特大自然灾害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职责。
7月21日晚,夜黑如墨,大雨如注。宋庄镇人民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在接到特大暴雨可能带来强降雨的预警信号后,李霞第一时间召集全镇47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在镇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抗洪抢险工作紧急部署会,迅速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并要求有关部门密切留意暴雨动态,及早掌握灾害信息。应对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此时的宋庄镇严阵以待。
深夜,宋庄镇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达180毫米,204间房屋损毁严重,濒临倒塌,3300多亩粮田被淹。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李霞科学调度,沉着应对,指挥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特大暴雨带来的重大灾害,安全转移群众207人,创造了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无一人员伤亡的奇迹,确保了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为打赢抢险救灾这场硬仗,李霞彻夜未眠,在视频会议室的她表情凝重,在她面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几样东西:退烧药、咽炎片以及一叠厚厚的应急抢险预案。其实,早在暴雨来临的前几天,她就因为冒雨实地踏勘防汛设施安置状况而感冒发烧了。此时的她,手中的电话一向响个不停,既有救灾前线源源不断的灾情汇报,也有受灾群众心急如焚的求助电话。应对复杂的局面,李霞沉着冷静,一方面安抚受灾群众,另一方面多方整合资源,除动员本镇机关单位、镇村干部支援重灾区外,用心争取区直单位安排人力、物力加入抢险救灾行动,并协调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系统派出200多人次深入到汛情最严重的地方,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在做好前线救灾的同时,李霞还不忘争取各方支持,以确保救灾工作平衡推进。她会同部门组织警力维持好全镇的社会秩序;协调电信、供电部门组织人力保障灾区通讯畅通和电力供应;协助交通公路部门组织人力、物力抢修公路,确保应急抢险物资安全运抵灾区群众手中。在她的带领下,宋庄镇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灾民得到妥善安置,所需生活物资发放到位,各受灾村电力、通讯、交通全面恢复,生活用水正常,全镇社会治安稳定,灾后复产、重建家园工作有序推进。
灾难能够将人打倒,也能够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无穷的战斗力。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李霞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只是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职责,从履行职责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身上。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12
7月8日,湘西吉首市红旗门大市场发生内涝。黄建辉和他的队伍驻扎在保靖,接到前方指挥部调度后,他第一时间带领2车13人携带防汛装备赶赴现场处置。
12时40分到达现场。水深已过大腿,水质混浊,大量金属、玻璃碎片、塑料制品混杂其中,市场内物资由于长时间浸泡,已发出阵阵恶臭,环境十分恶劣。
黄建辉立即组织队员分批次下水,进行人员疏散和外围物资转移。协助后方排涝车铺设水带,徒手清理吸水泵周边杂物,确保吸水泵正常高效运转。
黄建辉毫不顾忌污水中的.恶臭、病菌,尽管泥巴污水浸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仍然多次下水疏通吸水泵,与吉首、芦溪前置点的队友们协同奋战2个多小时,成功疏散市场内全部人员,转移物资数百余件。
7月8日17时许,黄建辉带领队员回到保靖防汛救灾前置点,又接到出警任务:保靖县一建筑工地内涝严重。顾不上休息,黄建辉带着队员再次出战。
经过10小时连续奋战,开辟两处排水通道,并连接3条排水管进行排涝。黄建辉身先士卒轮换至通宵,7月9日凌晨6时许完成任务。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13
__X,男,出生日期1963年8月4日,中共党员,__市__区禁毒大队。
8月18日凌晨,__X主动请缨参与__镇__村1000余名村民转移,凌晨四点,__X得知在转移过程中有两家年老多病瘫痪在床的老人不愿离开,就立即赶到其居住地,耐心宣传党的关怀和政策,温暖与真诚感动了老人,最终__X分别将老人背到安置点。当日凌晨6时30分,回到分局待令。
8月18日下午5时29分,__X在分局值班巡逻时,听到有群众大声呼喊:有人落水了,赶紧救人,__X闻声立刻向呼喊声的方向跑了过去,看到分局值班室外近50米处,有两个群众被激流冲到洪水中,正拼命抓住在洪水中摇晃晃的树梢,情况万分紧急,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群众生命安全第一,__X什么也没想就扑向湍急的水流中救人。
在解救过程中,第一次带过去的救生绳在为群众穿救生衣时,因洪水太猛、太急绳子被洪水冲走了,__X再次游回岸边将救身绳又带至群众身边。
当得知2人不会游泳时,__X一边给落水群众穿救生衣,一边说:不怕,放心!不会有事”,为确保落水群众百分之百的安全,__X将自己身上的救生衣脱下穿在了群众身上,让落水群众身着两件救生衣,并用绳索将落水群众围在身上,__X用右手紧托着群众的肩部,左手划水,双脚拼命蹬水游向十米外的岸边,在同志们的协助下,终于游了两个来回分别将爷孙2人平安游至安全地带。
当落水群众分别被救起时,围观的二、三十名群众纷纷道出感谢的语言和敬重的目光,随后,__X又拖着疲倦的身体继续值守了。
他58岁了,他可以选择,但在危难群众面前,他毫不犹豫……这就是我们身边平凡的战友,他说他只做了他应该做的……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14
“排成一排,注意脚底下”,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脚下草丛雾蒙蒙,江堤“防汛哨兵”正打着电筒、拄着竹棍,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沿江大堤背水坡上,他们是__社区“防汛抗洪突击队”的队员们。
“红色引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突击队中社区书记__X以身作则,甘当排头兵,每天忙于处理社区事物还要到哨棚值夜班;年轻干部柳鑫白天忙着分管的事,夜晚在江堤值守;默默无闻坚守的综合党支部书记__X总是最早来接班;老党员__X、__X、__X抗疫值守打头阵,防汛救灾上一线;下沉党员__X、__X主动上堤助力量,哪里缺人哪里上。
克难攻坚,护堤值守义无反顾。猫头鹰志愿服务队的__X、__X、__X秉承甘愿奉献的精神,始终坚守在防汛一线,不叫一声苦、一声累。“抗洪老兵”__X是一名退役军人,得知爱人社区防汛力量不够,毅然参与江堤防汛值守,他原所在单位正位于青砖湖哨棚点的江堤外,正是因为他曾经工作、居住的地方每年汛期遭受洪水,他也因此每年都成了单位的防汛员,特别是1998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让他亲眼目睹自己的家成了“海”,自此1999年落实省、市精神江堤外全部拆迁,他成了黄州第一批移民搬迁户。尽管有着多年的防汛经验,但他在寻堤时丝毫不放松警惕,时时提醒大家多留意。
外面的雨依然下个不停,堤坝哨棚上飘扬的旗帜分外鲜艳,防汛一线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相信干群同心一定会筑牢抗洪防线,保卫好我们美好的家园。
抗洪救灾先进人物事迹精选篇15
8月11日7时40分许,__州__县发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接总队指挥中心调集命令,支队第一时间集结队伍,出动5车20人紧急前往灾区增援。__支队安定大队新城中队四级消防士__X主动向中队指挥员请缨,参加救援行动。在前往灾区的途中,石块不时滚落到道路中间,__X与其他战友们冒着被碎石击中的危险,迅速清理落石。由于山路颠簸,他除了完成清障任务之外,心里还一直操心着灶具及食品安全,一路上在队员下车休息间隙,他反复检查灶具器材设施运输情况,排除隐患确保灶具完好无损。
“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负使命,必须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__X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自救援队伍到达集结地开始,他就想着大家连续奔波,一定又累又饿,便不顾自己的疲惫,第一时间搭灶、生火、烧水,先让其他指战员喝上一口热水、用热水洗洗脸缓解疲惫,自己却来不及休息片刻,“马不停蹄”的开始准备晚餐,让所有人员休息片刻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在长达170余个小时的奋战中,他始终坚守岗位,全程做好后勤保障,努力克服了炊事工具简易、食品保鲜困难,救援行动时间长、炊事保障任务重且其他勤务多样等多重困难,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独自完成共计25名指战员、连续7天的饮食生活保障。在高质量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的同时,作为一名消防员,他与其他战友一样,先后多次携带装备器材在滑坡体一线执勤值守共计20余个小时,帮助灾区指挥部搬运床铺、方便面、矿泉水、被褥、米面油、简易炉等救灾物资共计400余件,既当好了三尺灶台的“掌勺人”,也成为了救援前线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