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500字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虽逆风而行,却向阳而生、绽放光彩。下面小编整理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2020疫情的感人事迹,欢迎大家阅读。
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1
【警徽的光芒,始终为人民而绽放】
“警察就是战士,我愿到疫情防控一线去!”朴素的话语诠释着人民警察的责任和担当。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他们主动请缨投入战“疫”一线,面对无形的残酷对手,他们坚定勇敢的身影筑起守护人民群众安全的牢固屏障。
今天,多名民警已经永远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岗位,而他们的故事在人们中间传颂开来。2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签署命令,追授何建华、李弦、程建阳、尹祖川、刘大庆等5名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民警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肯定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公安民警牢记使命、忠诚履职的崇高精神。
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刘大庆,沈阳铁路公安局吉林公安处吉林北车站派出所三级警长,本来还有两年就该退休了。
春节前,新冠疫情突然严重起来,刘大庆毅然放弃春节休息,报名要求上战“疫”一线。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有2003年防控非典的工作经验!”2003年,刘大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嘉奖。
这位“老黄牛”再次出征,他在吉舒线5公里163米道口负责防疫卡控,对往来的车辆进行测温卡控。道口位于吉化运输核心枢纽,之前的高峰时期,1小时内就有近千辆车通过,任务繁重。刘大庆还主动承担起派出所后勤保障工作。每天的道口执勤结束后,他会返回派出所参加备勤值班,给年轻民警们做饭做菜。
1月27日,吉林市气温骤降、大雾弥漫。刘大庆提前上岗,疏导交通秩序、开展法治宣传,抽时间为当天值班民警准备晚餐。晚上,检查完防疫前线货物列车后,他回到派出所值班。晚11时,刘大庆感觉身体不适,值班副所长李月立即带他去医院检查,虽然没有大碍,但是医生建议他休息几天。
派出所领导了解情况后让他立即回家。“都这么晚了,再找人来替我值班啊?坚持一晚上吧,检查结果不是挺好吗?”他从不愿意给人添麻烦。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我好像不行了。”1月28日凌晨3时,李月接到刘大庆电话。电话里,刘大庆声音虚弱。李月赶紧跑到隔壁值班室,看到刘大庆脸色煞白,气息微弱,立即拨打了120。在送医途中,他还不忘叮嘱:“明天帮我把没检查到的地方走完!”
1月28日20时,虽经全力抢救,但刘大庆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幸告别了他始终牵挂的战友和家人。
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2
谭青苗:疫情不退 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青苗正忙得团团转。
谭青苗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青苗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青苗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疫情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青苗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青苗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青苗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疫情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青苗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青苗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青苗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3
丰威:医者仁心 勇于担当
3月1日上午,丰威结束了隔离点医学观察回家了。
44岁的丰威是黄冈市黄州区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主任。在医院主要从事临床与康复工作,从业已经20多年了。
1月29日下午得知参加新冠疫情救治志愿报名的信息,他毫不犹豫报了名,“作为一名医生,在这么重大的疫情面前,应该有一种担当,坚守医生的职责。”丰威说。
1月31日,丰威进驻黄州龙王山老年公寓治疗点,丰威主要是收治疑似新冠疫情病人及抢救危重病人。当时医院里有70多个病人,走廊里也加塞住满了病人。
第二天,有两名老年病人医治无效,不幸离世,这个病的传染强度和传染速度让病人们一度恐慌,医护人员倍感压力,丰威也不例外。
26岁的关心(化名)是丰威接管的病人,刚入院的时候病情比较严重,双侧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持续高热,咳嗽,精神差,食欲差,每次查房的时候,关心情绪低落,人也非常紧张,害怕自己是新冠疫情,他的父母也很担心,每天都打几遍电话问关心情况。“你这么年轻,积极配合治疗,完全没问题。”每天他无数次在关心面前轻松地说,以期缓解关心紧张恐惧的情绪。
经过核酸检测和CT影像检查,关心排除了新冠疫情。经过几天的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不发热了,咳嗽也好多了,关心的心情也随之好起来了,有什么事也主动发信息给丰威。
“丰医生,是您救了我的命,感谢您对我的救助和帮助!我今天要出院了”2月28日上午,关心在出院前夕,给丰威发来短信表达感激之情。
“回家之后要避免感冒,记得量体温,保持好心情” 丰威不忘嘱咐关心。丰威说,善待每一位患者,这是医生应该做的。
2月17日,黄州龙王山老年公寓治疗点部分病人转入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救治点,丰威从老年公寓治疗点下来隔离观察14天。
丰威已经结束隔离观察回家,他再次向医院提出申请到战疫前线去增援,批准后就可以出征了。等疫情结束后,丰威表示想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4
岳明江:别样“男护” 尽显担当
测体温、留取咽拭子标本、抽血、输液、喂药、喂饭、大小便护理、翻身。
新冠疫情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根据防护时效性,执行4小时倒班模式,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浑身都是汗。
这是抗疫一线ICU护士的上班日常。
2月27日15:09,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黄冈市中心医院组建的ICU病区里,90后男护士岳明江脱下严严实实的防护服,脸上留下的口罩压痕清晰可见,双手也被汗水浸出褶皱。
岳明江是河南人,大学学习护理专业的他,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男护士,在黄冈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工作。
1月22日,黄冈市中心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紧急改造完成黄冈市传染病医院,作为城区第一处集中隔离治疗点,当晚开始转运新冠疫情患者。原准备1月24日回河南老家过春节的岳明江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退了车票,主动请战。
“作为医院为数不多的一名男护士,只要能为这次疫情作一点点贡献,我就一定要站出来。” 当天,岳明江就进驻黄冈市传染病医院,一头扎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确诊新冠疫情,必须由护士采集病人咽喉部的分泌物,送检验科进行核酸检测。岳明江说,这是一项高风险操作,与患者几乎是零距离接触,而且经常遇到呛咳情况。每一次的采集,护士都极有可能被感染。除此之外,在有限的救治条件下,医务人员搬设备、扛氧气瓶、拖物资,成了家常便饭。“我是男的,让我来吧,我比你们有力气!”他总是灿烂地笑着,冲在最前面。
岳明江说,有位谢爹爹的病情比较重,为了给他做治疗,经常在床边一站就是个把钟头。有一次,操作使用的密闭式吸痰管被痰液堵住了,病人的痰却还是没吸干净,随时面临窒息的危险。岳明江想都没多想,赶紧替换上一根普通吸痰管。操作成功了,病人慢慢稳定下来,岳明江这才发现手套上沾满了痰液。
“戴上口罩,病人根本认不出我们,但只要病人康复出院,什么都值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岳明江用默默无闻的付出,扛起了抗击疫情的别样担当。
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5
周敏:职责所在 累也坚持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只要工作需要,我还会继续干下去。”2月28日晚,刚回到驻地休息的黄冈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周敏表示,疲惫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为了集中收治新冠疫情确诊和疑似病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自2月18日投入使用,急需大量医务人员值守,周敏第一时间请战。而当时,他刚刚结束19天的县市疫情防控督导工作。
从2月22日开始,周敏和同事两人承担起新院区4——11楼的医疗废物转运工作。每天早上7点多准时上岗,9点进入各楼层,对电梯通道前的医疗废物进行整理、搬运,送到楼下污物出口,再转运到暂存间……因为医疗废物大多是患者的治疗和生活垃圾,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必须及时进行清运,最多时,仅一层医疗废物就达20多桶。尽管接触医疗废物很危险,需要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修整,但他和同事在工作时几乎没有时间概念,只想着全力加快进度,连续工作6、7个小时是常事。有时等同事招呼吃晚饭时,才发现自己的中饭都忘了吃。
“前几天天气闷热,不到半个小时,口罩和身上的防护衣就全部湿透了。”周敏告诉记者,防护衣穿脱不便,加上密闭的防护镜和口罩,本就行动困难,呼吸不畅,每次搬运一桶桶重达几十公斤的医疗废物时,他们更会面临体力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稍有不慎还会受伤。“好几次,我坐着就睡着了。”周敏每天完成工作任务回到驻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休息,好积蓄力量迎接第二天的高强度工作。
周敏的妻子余灿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护士长,每天早出晚归,一直在老院区负责产科病人的收治及护理工作。两岁的儿子年前被送回浠水外婆家看护,夫妻俩已有一个多月没看到儿子。
“我们都不敢和儿子视频,怕他哭,也怕自己难受。”周敏低声说,自己很想儿子,也知道妻子的辛苦,但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站在抗疫一线,这是职责也是使命,他愿意付出,选择坚守。
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感人事迹6
抗“疫”英雄刘智明
在抗“疫”的路上,他已经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璀璨而明亮。
2月20日的上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的门口,又一名治愈出院的新冠疫情患者乘车远去。护士注视良久,喃喃说道:“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了,但是我们的院长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就是我国自疫情以来第一位倒在疫情魔爪下的院长,抗“疫”英雄刘智明。
刘智明的身上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这和他的容貌有莫大的关系。一张方正的脸显出男子汉的英气,阔大的额头暗含着机智与聪颖,眼眸闪闪发亮,投射出坚毅的光,嘴角常常散发着温和的微笑,亲切感油然而生。
他担心医护人员的营养跟不上,要求食堂伙食多加一些鸡蛋和水果,不难想象医院中的医护人员听到这句话,内心的波涛汹涌,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们伙食质量的提高,竟然也渗透进了院长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待人很宽厚,工作却很较真。特别是武汉武昌医院被指定为第二批发热患者定点诊治医院之时,刘智明接到任务,要在两个小时内将门诊部改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并在两天内转出原有的499名,在院病人腾出500张床位。他不眠不休,经过两天的转运病人和紧急改造病房,完成是这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就在大规模收治病人的当天,刘智明自己也躺在了病床上。他的肺部严重感染,被确诊为新冠疫情阳性,随即住进了重症病房,即使躺在病床上,心里也想着医院和病人。
但是上天似乎真的没有窥视到他的一切,便草率地夺走了他的生命。2020年2月18日,他走了,那么突然。当灵车开出医院时,许多人惊愕不已。不敢相信,那便是那个健康强壮,阳光开朗的他。灵车后,一个女子从医院大门冲出来,在旁边的人拉扯中挣扎着追赶着灵车,女子的脸上罩着白口罩,从护目镜中映出一双通红的眼睛,抑制不住悲痛,情绪失控。她是妻子蔡丽萍,她又怎么会想到手机上的短信竟是他们的永诀。
人不会就此消失,他总会活在某些人的心中,而刘院长则略微有些不同,他活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成为永恒。
她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我们永恒的骄傲。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让我们铭记他,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刘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