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秘 > 感人事迹 > 巴金的感人事迹900字

巴金的感人事迹900字

| 郑诗2

巴金是觉慧吗?高家的悲剧源于李公馆经历的悲剧;鸣凤、瑞珏、梅表姐这些悲剧人物的诞生,是巴金从李家悲剧生活的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这是因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剧。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经受了大量的心灵折磨以后,最后才演化成了小说《家》中觉慧的决心和眼泪。他比觉慧看到的更广,也更深。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巴金的感人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巴金的感人事迹1

他,穿越了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着激情,点亮人灵魂的灯塔;

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人紧掩的心门……

他说:“寒冷的、寂寞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他,真的做到了!

他是谁?

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他,是那朵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的奇葩――不曾凋谢!

难忘,难忘呵!他,曾亲笔在一本书的扉页写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可是渐渐的,他终于明白,人,为何要来到世上,为何要如此痛苦的生活?为何生活?为的是来征服它!征服所有的不幸与痛苦,征服生活,征服命运!

他释然一笑,转身告诉还在他身后摸索着的我们。那是怎样的景象啊,刹那间,那些迷惘的、徘徊的、疲惫的、颓废的我们,抬起头,挺起胸,一步一步,跟着他的脚印,踏实而有力的,前进,前进!有他在,我们就不会停下,不会停下我们探索生命的脚步……

他说,他不知道灯在哪里,但是它牵引着他的心,就仿佛有人在前面指路。于他如此,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他是否知道,在我们心中,他就是我们的灯,我们的指路人!

或许,我们曾迷失过方向,犹如在黑夜中行驶的孤船,不知何处是港湾;或许,我们曾失去过信念,犹如在浩瀚沙漠中步履维艰的探险者,怀疑是否存在绿洲;亦或许,我们曾抛弃过责任,犹如任性地逃离土地的落叶,自私地贪一己之利……

但他,始终以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身份,谆谆善诱,带领我们走出歧途,步入正轨,迎接新的朝阳或是雨后的彩虹!

他说,他要让每个人都住得着春天,他要让他的生命开花结果。是的,他做到了,他的确做到了,有他和他的文字相伴,我们的生命中就不会有烈夏、寒秋、严冬,他,将他的生命意义发挥到了极致……

他说,在白天里他忙碌,他奔波,他笑,他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他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他卸下了他的假面具,他看见了世界的真面目,他躺下来,他哭,为了他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

他太谦虚了,不是吗?其实,他一起都在为人民工作,不论白天黑夜,不论严寒酷暑,他,始终如一,不变那份真诚与执着,还有,他的爱……

他,巴金,曾在历史的长河边漫步沉思,如今,他已离我们远去,可他,却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巴今,走好……

巴金的感人事迹2

时光匆匆,岁月翩翩。在时光的激流中,我逆向而行。我知道这很难,但每一个生命的旅程不都这样吗?我不知道要跋涉多久,更不知道梦在何方,我只能清楚的感觉到,巴金,这位伟大的中国作家,在不停地用激昂的文字鼓励着我。

漫漫长夜 ,是巴金的一首飞蛾永扑火,鼓励我勇往直前。

亮得刺眼的灯下,一支孤独的笔不停地在书桌上挥舞着,与一张洁白的素笺窃窃私语。那支笔头上的钢片在灯光下轻轻的闪动着,像催动入眠的柔音。其他的室友都已经在梦乡中肆意的遨游,他们的梦一定很美吧!我想,从他们嘴角残余的笑意中。而巴金呢,望着他们脸上绽放的笑颜,他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可能他的心中早已经升起了一团淡淡的愁云。

梦,终究还是梦啊!大多是无法成真的。我们的巴金,他不愿被梦主宰,他更愿走自己的路,冲破时代的牢笼与蚕茧。所以他只有成为梦主,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又继续高速转动,越发痛、发胀的大脑,手中的笔依旧不停的挥舞着。墨汁吸了又干,干了又吸,纸一张张的翻过,睡意越来越朦胧……

唯有一只小巧的可怜的蛾围着煤油灯飞来飞去,最终化作一撮灰,化作一声沉重而有力的嘶吼,余音未了……我们的巴金,深有感触,他誓成为像飞蛾那样心胸坦荡,无怨无悔。最终他提笔一挥,豪迈地纸在纸上留下了一首墨迹未干的词,饱蘸满腔热血,历久弥新的《日》。穿越时空的几年、几十年,又出现了这一幕幕的场景。那,便是无数个莘莘学子!是的,无论终点距我有多么远,我也要勇往直前!

幽幽黑暗,是巴金的《家》,为我点燃一番豪情。

一个灯光微暗的楼梯转街道上,我因腿伤缝了针,无法独自上楼补课,父亲紧握我的手,搀着我慢慢上台阶。我忍着紧绷的丝线,在肉体中一张一弛,那种难以言语的小幅度的痛苦。仿佛整个身体都麻木不堪,唯有那条腿才会有触感,然,竟是木头触着冰面的寒冷,麻木不堪,毫无暖意……

慢慢的,这一股股痛感削减了我的速度,也将生命的活力一点点的抽离出我的躯体,一滴滴浑浊的汗液夹杂着我的不安与焦虑,更多的是痛苦,顺着我惨白的脸缓缓滑下,我不禁抬起头,看看那黯淡而又永无止境的台阶,心中不禁掠过阵阵寒意。或许,李觉慧和李觉新在巴金的笔下,也是黑暗社会中的一只蝼蚁吧。多么无助,多么茫然,面对这个黑暗的,却又未知的世界!然,我要做李觉慧那样的人,哪怕黑暗离我多么近!

呵!巴金,我们伟大的中国作家,用多么曼妙的辞藻,多么婉转的音色,总能轻易的将我们从无边的黑暗中解救出来,点燃心中的一片死灰。因为是死灰总能有复燃的一天!

巴金的感人事迹3

对于巴金我并非十分了解,所喜爱莫过于他那脍炙人口的《激流三步曲》,他的著作浩如烟海,影响着一代人乃至一个一个世纪的人。

要说真正了解他也是到了前一段时间的三人行活动,所以对于这样一位人民作家我至多只可说走近他,而无法走进他。近也只是停留在对这样一位经历沧海桑田的百岁老人的初步了解,和对于他部分作品的共鸣。

我没有经历过文_革时代的洗礼,但是我的长辈们茶余饭后最健谈而从不厌倦的话题莫过于文_革的种种,文_革让一些人失去了原本的自我,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个,虽然在那时侯他也有过彷徨和踌躇,但是在《随想录》里都自我校正过了。这种个人的“忏悔”不是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心灵反省吗?跟着,他用博物馆的方式终结“文_革”,就象把魔鬼装进瓶子,塞上塞子;把严冬关在昨日,锁紧了锁——这都是在呼唤春天和安宁永驻人间。

在巴金百岁华诞的今天,人们对于这位老人有太多的眷恋。武康路上的公寓大概已是繁花锦簇,华东医院的休养室里也许也洋溢这人们的祝福。巴金,一位跨越百年的作家。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他作品的浩然之气,更为重要的是他那种精神——不向恶势力低头。

1982年的秋天,巴金从在法国举办的国际笔会归来,于北京短暂停留。丛维熙到他和女儿小林下榻的饭店去看望他。记得,巴老因长途飞行,那天的精神显得十分疲惫,但他还是靠在沙发上表达了如下的心语:“我们这一代人都老了,读过你们这一代倾吐真情的文字,我常常为之感慨。你平反回来以后迈出的步子不错,一定要坚持下去。”那时丛维熙正值在描写劳改生活的悲情中篇小说《远去的白帆》,但是由于种种被封杀。那天,巴老不顾长途飞行的疲劳,连夜审读了小说,并表示了高度的赞叹:“小说展示了历史的严酷,在严格的主题中,展示了生活最底层的人性之美,不管别的刊物什么态度,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回去我们发表它。”因而,这部遭到封杀的中篇小说,不久就在《收获》上面世了——事实证明了巴老预言的准确,在1984年全国第二届小说评奖中,一度成为死胎的《远去的白帆》,以接近全票的票数,获得了该届优秀中篇小说文学奖。

一个人活在人世间,在历史新时期之初,巴老从道义上为写真实的作品鸣锣开道,力挽狂澜,抒写出历史新时期的人文华章;到了黄昏晚年,又以铁肩担道义的无畏精神,居安思危写出一篇篇醒世箴言,其心何若美哉!

其志又何其壮哉!

其文字的经纬之中,蕴藏着的是一颗民族的忠魂。

巴金的感人事迹4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这是巴金在读完了小说《复活》之后的一声感慨,而我觉得这恰是觉新一生的写照。

整部小说以“五四”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过程。这个家庭拥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门大家世代书香,其实在这层光鲜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那些所谓的“卫道”“护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追随时代的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竭力维护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这一类的旧话。有这样一个封建的大家庭,这对于期望新生活却身为长孙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的觉新来说无疑是道枷锁,将他的身体心灵牢牢禁锢着,在矛盾,挣扎,痛苦,懊悔中艰难过活。

书中这样写道:“‘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对他的确有很大用处,就是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所以,他坦然地以便读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边继续地过旧式的生活。

觉新自己也曾说过:“我的一生就这样完结了。我不反抗,因为我不愿意反抗,我自己做一个牺牲者……我跟你们一样都做过美妙的梦。可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希望没有一个实现过,我的幸福早就被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别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

连他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牺牲者了,又何来反抗一说》所以,在祖父母亲的安排下,他放弃了青梅竹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个少女瑞钰;所以,他放弃自己喜爱的化学,开始了上班生涯;所以,在他的妻难产而死时却不能见她最后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头来他又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却是失去了两个他爱的女人。

他心里不是不痛,只是从来都没有在人前流过泪。他是令人惋惜的,因为他的身份——长房长子,让它失掉了反抗的资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对觉新,觉慧多次批评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因为觉慧能了解哥哥作为一个被牺牲者的无奈心情,觉慧能毫不犹豫地选择逃离这个家庭,但觉新可以么?

属于那个时代阴霾下的青年,都拥着一颗劈开黑暗见日明的心。他们在反抗和斗争中,有的是一段段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因为心中仍有梦,所以他就能忍住痛,只因为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着幸福,所以,他能坚强地活下去,而不轻易轻贱性命。

觉新觉新,你最终还是,觉醒了吧。

巴金的感人事迹5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某,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