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感人事迹八百字左右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写张海迪的感人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写张海迪的感人事迹的作文1
20世纪80年代的神州大地上,还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张海迪。张海迪的事迹到处传颂,海迪精神到处弘扬。人们在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勇士面前,在这位以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的欢乐、以缩短自己的生命来延续他人生命的时代楷模面前,深深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同志挥毫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张海迪以顽强意志与病魔斗争,自学成才,成为20世纪80年代自强不息、追求人生价值的典范。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
现在的张海迪依然繁忙,一个多月前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她,不久就要应邀去德国巴伐利亚访问和工作一年。这些天,张海迪又重新拿起了放弃多年的德语课本,一课课地学习。翻开那些被磨损的书,张海迪的思绪又不禁回到了年轻时代,回到了那些自学外语的日子里。“那时候学习德语,我只是出于热情,我就是喜欢学习,至于学了德语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多学习一些知识总会有益。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曾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知识就是力量。我每天有时间就学习,从不让自己虚度时光,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今天。我在学习中获得了力量和快乐,也学会了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伟大的时代呼唤英才,宏伟的事业造就英才。面向新世纪的一代青年的追求更加清晰: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伟大的时代,美好的前程。当代青年生逢其时。
写张海迪的感人事迹的作文2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妈妈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妈妈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现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起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
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么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么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起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一天,玲玲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
尽管玲玲非常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喜欢学习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她很喜欢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除了语文,玲玲对别的功课也非常用心,一点儿也不肯浪费时间。在整个童年,她以顽强的意志,认真学习,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实现了轮椅上的梦。用玲玲自己的话说,她没有愧对自己的童年,也没有愧对那些美好的光阴。
在那里,张海迪度过了15年的时光,爸爸妈妈的爱,小伙伴及朋友的爱,也使张海迪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知识是一笔财富。忍着病痛,刻苦学习的张海迪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财富。凭着这笔财富,她终于自学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3年2月,张海迪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还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在这些荣誉面前,张海迪并没有停止追求。虽然在轮椅上生活了漫长的44年,但在这44年来,她从未被病痛所,始终艰难地向上着,绝不放弃每一分钟的努力,也没有白白度过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奋。对张海迪来说,知识是一种财富,但自强却是更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爱心洒遍人间。
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写张海迪的感人事迹的作文3
“活着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要有思想,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一个人拥有这些,他便不是无用之人。一个人拥有这些,他便不是无用之人。一个人拥有这些,便是拥有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我看了张海迪写的《轮椅上的梦》,读了之后非常感动,在心灵震颤之后。我还深思了许久。我大脑海里一直在品味这段文字: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我觉得残疾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他们面对了不是平常人能够面对的生活中的困境,他们仍有坚定的信心战胜困境。虽然上天赐予他们的比平常人少了许多,但通过了他们顽强的拼搏,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依然是光芒四射的。就像张海迪一样,她自己就是一个在生活逆境中成长的例子,也是一个很好的教材,这本书里的女主人公,实际上是写她自己在人生路上怎样成长的经历。海迪是平凡的,平凡得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需要衣食住行,有着七情六欲;海迪又是不平凡的,她用被病魔夺去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曲曲最动人的乐章—她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中国的史蒂芬·威廉·霍金。她宛如一颗在天空一闪一闪的星星,从没有那刺眼的炫耀,却带给人们温和的光亮。从小,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张海迪不能和平常的孩子一样随意玩耍,少了许多童年中天真无暇的快乐。虽然她身在生活的逆境中,但是通过了她自己不懈的攀登自己人生的最高峰,她到最后走向了成功,并且还写了这本书来激励和她一样身体有残疾的人要身残志不残,希望他们能和她一样,正视自己的命运,并不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却觉得自己还拥有许多.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承受了比常人多几倍的痛苦和磨难,同时也得到了比平常人更多的锻炼和成就,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上。自古有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相信残疾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也会向张海迪一样自己的人生路光芒四射。
正如书中说 “路是自己选择的,谁也不可能代替别人走完人生的旅程”,正如我们既然选择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就要勇敢的向前迈进第一步,或者在后面的路上会有很多的艰难险阻,或许会不断的失败,但只要信心在,不断奋斗的精神在,你离目标也就越近!上帝只会把爱的种子赐予那些准备好了人。生活也不是麻木的。我们要正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告戒自己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仅只为自己,不仅只为今天,因为还会有更好的明天的,不要被眼前的种种困难吓倒,准备好的心情去面对明天,去面对困难;不企望明天的一切会很顺利很美好,只有不放弃的心,相信明天会更好,因为今天我努力了!“过去生活改变了我们,现在是我们改变生活的时候了……”
写张海迪的感人事迹的作文4
1981年,张海迪的事迹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当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张海迪身残志坚、勇斗病魔的事迹,她那坚韧的斗志像火一样迅速点燃了人们的激情。随后,当地共青团组织、妇联、党报都纷纷报道她的事迹,各级单位也力邀她去座谈。
1983年2月28日,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亲自主持召开“首都新闻单位听取张海迪同志事迹介绍会”;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一文,再次重点报道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张海迪学习”的旋风。
在鲜花、掌声和赞誉的包围中,张海迪面临人生道路上新的抉择。经过深深的思考,她认为:生命的最终意义是要努力实现在精神上的追求。
1985年,张海迪拿起笔来义无反顾地投入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之中,这一写就是五年。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长时间用胳膊支撑身体,她的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肘关节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右胳膊也因长时间支撑身体导致血管变粗而残疾。
夏天的济南,有“火炉”之称,没有知觉的下身排汗本来就困难,小电扇吹出的又都是热风。为了降温,每隔一会儿,她就将头发用自来水浸湿,再坐到电扇前猛吹;一到冬天,房间里又冷得像冰窖一般,就是穿上厚棉衣,每年也要冻感冒几次,而她一感冒就要发烧好几天,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张海迪从不后悔,反而认为,寒冷能让人头脑更清醒,增加更多的人生感悟。
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后全国发行。紧接着,张海迪又进行了第二部书《生命的追问》的文学创作。为了满足读者的购书欲望,这本书连续印刷了十次。张海迪感慨道,“作为一名作家,还有什么比读者喜爱你的作品更能让你幸福的呢?”于是,她又笔耕不辍,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同时翻译了多部国外优秀文学作品。
写张海迪的感人事迹的作文5
当代的中国,有一个人的名字增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她不到六岁就不幸患上了脊髓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可她不怕困难,勇敢地同病魔斗争,实现了轮椅上的梦想,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人生她的名字就是张海迪。
《张海迪》这本书中记述了张海迪的种种感人的真实故事,可以说,张海迪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张海迪在得病之前是一只快乐的百灵鸟,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命运却在捉弄这纯洁的小天使,在一次文艺表演的排练中张海迪整个舞蹈一般,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他想挣扎着站起来,却用尽了全身力气也抬不起腿,她大声地哭着,叫着,老师和她的父母立即将她送入医院,经过大夫、专家们的反复诊断,最后得出了结论:张海迪患了脊髓血管瘤。医生的宣判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年轻的爸爸妈妈吓呆了,但他们不忍心让女儿就这样倒下,于是便下了最大的决心,一定要给孩子治好病,要找遍天下名医大夫为张海迪治病,就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有一段时间张海迪一直被很多苦恼所缠绕,但是不久之,后张海迪终于又振作了起来,她,要向命运挑战!从此,张海迪把家当做课堂,在家学完了小学和中学的全部课程,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海迪在病魔的折磨下,热爱上了书籍,写下了《我是船,书是帆》的短文读到这,我已有很深的感触,张海迪的这种乐观好学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换一个逆向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是张海迪,在疼痛难忍的病魔的折磨下,我们绝不可能和张海迪一样,可以顽强乐观地生活,在疼痛中奋苦学习,在痛苦中以书代药来缓解病魔所带来的痛苦,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自暴自弃其实,张海迪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书,是药,比医药更好的药!要多读书,读好书,向张海迪学习,我们不一定能像她一样成功,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就能有像她一样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