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人们感人事迹材料800字以上

| 郑诗2

随着两岸人民的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往来的不断增加,使台湾与内地更加密切相连,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只要两岸人民同心协力,中华民族将进一步迈向复兴之路!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两岸人们的感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两岸人们的感人事迹范文一

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金刚不坏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中华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研讨,我们可以把这根纽带扭得更紧。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的伟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为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精神遗产;保存并弘扬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是包括两岸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子孙的天职。

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现在哪些地方?就体现和渗透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天的关系、现实和未来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身与心的关系方面。贯穿在这四大关系中的是中华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是“阴阳和合”,是“和而不同”。中华文化最早树立了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因为我们的先民从历史中,从大自然中,从现实生活中,正确地总结了人类社会应有的正常关系,即:无数个体是社会和国家的基础,个人的道德修养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于是形成了由己以达天下的“修―齐―治―平”道德之路。

在中华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基础上,在治国和平天下方面又形成了“王道”思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中国五千年来为“超稳定”的社会,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造成稳定的众多原因中的这一条。当今世界的形势颇为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群雄并争,吞噬资源,毁坏环境,弱肉强食。“霸道”充斥世界:人对人霸,国对国霸,人类对自然霸。究其霸之因由,归根结蒂是极力高悬一个“利”字,无限容忍一个“贪”字。这种霸道的世界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解决之道,除了对于霸道给予必要的抗争、阻遏,还需从长远、从根本处寻求出路,要在整个社会对利的贪求和对道德良知的珍惜二者之间求得相对的平衡。正是在这点上,中华民族可以做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与魂、己与他的关系。这智慧和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对德的崇尚和终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国家和天下来说,就是“王道”。“王道”的提法,首先见于《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此时“王道”所指,还是具体的周先王治理天下之道。到了《孟子》说“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时的王道,则指的是为王之道。至于把“王道”作为一种理想政治的专称,与“霸道”相对,恐怕还是汉儒的功劳。“王道”所指虽然有此变迁,但是其共同点则都是强调对内以德(仁、义)治国,对外则“修文德以来之”,视四海为一家。

“王道”,即意味着包容、平等、友爱、融合,意味着以人类共同的幸福为终极目标,这正是当今世界和许多国家所欠缺的。我们愿意和台湾朋友一道,开展这一论题的研究,并努力把“王道”思想的精华介绍给全世界。

两岸人们的感人事迹范文二

“看来这次在劫难逃,也罢,可以提着脑袋去见那些先烈们了!唉,人不是应该生而自由的吗?自由思想,自由信仰,畅所欲言,无需恐惧,自由的爱人与被爱。有时候我不禁想着,想着有一天我们可以平凡度日,拥有凡人该有的幸福。可结局终究是痴人说梦啊!我也是一身雪白,可以孤芳自赏,不见得容于这个世界呢。”台湾戒严时期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大陆的亲人,等待着海峡两岸隔绝的样子消除。也许有些时代,总会有人在寻找答案,在谈判中遭到放逐。

假如,钢铁都燃起火,烈火都燃烧我,到了那时,人间的尘埃也便会悄然落地。烟火里的尘埃,静静地仰望着希望,在人们不经意间飘舞,坠落,然后重蹈覆辙……所以,后来也有人曾逞强过,不论是解放,还是革命,总会在鲜血和理想中遨游,我们曾经也为之而崛起过,我们的人生也无非是这个样子,无可奈何,生而为人,不得不为之。

直到1979年1月1日,有人为我们送来了答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该日所出版的《人民日报》以及全国各地党报头版头条之通栏大标题形式所予以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关于停止自1958年以来对大金门岛、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等岛屿所进行的炮击的声明。其内容是向台湾提出,必须尽快结束国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海峡两岸,诀别了这么多年,这样久违的声音回来了……过往解放战争的声音依旧在回响从未停止……“我们的部队势如破竹!总有一天,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将会建立一个新的政府!这个政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丧权辱国,每个人,都可以有尊严的活着!”这份答卷,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永垂不朽。

“我们已经沉默了四十年!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刷30万份传单,压迫台湾政府。解放的声音步步逼近,人心所向,人间光芒四射,烈火奋激而出!

假如,人间没点起火,信仰没燃起光,我们的命运,又会导向何处?也许故事真的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那一刻发生,也许会更为久远。我们的故事,世人见证了。

这个世界依然美丽,却没有我们想要去守护的东西。这个人间依旧黯然,却没有我们想要去温暖的信仰。我们的羁绊,在释然的那一刻起,便不复存在。这个百孔千疮的民族,滋润它成长的,到底是人们的泪水,还是腥风血雨?是人们的培养,还是枪火的焚烧?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总有一天,冰会化成水,尘埃会落地,海峡两岸不再悲伤。正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所言:“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望而不可即的,似乎不是自由,而是我们追求理想的信念。世人不会看错,这个民族也不会放弃,我们不会绠短汲深,所有人亦是如此。

1987年7月15日,在蒋经国主持下台湾当局宣布:从即日起台湾本岛和澎湖地区解除“戒严”,废除30种相关的“法规”以及“条例”。在台湾地区施行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就此解除。

台湾的人们返回大陆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泪如雨下,热泪盈眶,拥抱的时候,似乎挽回了太多太多,三十八年的光年距离,三十八年的尘与土,三十八年的日思夜盼……释怀,高兴,无比的高兴,万分的高兴……

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些人奋斗一生的价值所在吧。纵使我们的躯干长埋地下,但是我们的努力从未消亡,我们会被世人记得,我们的精神,必将,流传千古……

为了理想而牺牲,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的故事不一定会被别人所见证,但是我们的人生,没有白费。在哲学的人生价值观中强调,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生命其实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在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懂得借力而行,通晓运力而动,在跳高之前,先让心跳过,就必然走向成功!革命先烈的牺牲从未白费,他们的精神,流传千古,永不凋零。在我们这个百孔千疮的民族中,他们的精神,是支撑我们这个国家砥砺前行永不退缩的力量!对此,我们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会拥有征服天堂的力量。我们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人世间的绝唱!同学们,人间正道是沧桑,谨以本文,向革命先烈,致以最为崇高的敬意!

两岸人们的感人事迹范文三

每次看到中国地图,我就想到了台湾。台湾,是我们祖国当年被强行割舍的七块土地之一。看着那中国地图,矫健的雄鸡旁边有一只迷途的小鸡,它也是祖国母亲的骨肉,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像一个离家至久未归的游子,牵动着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心。

我们两岸亲人,血浓于水,却饱受着思念的煎熬,台湾的人无法认祖归宗、落叶归根,而我们大陆的人也无法见到远在台湾的亲人。两岸的通道被强行封锁着,我们不能去台湾看望家人,台湾人也不能回来看我们,两岸无法交流。走过了浙江,走过了福建,却走不过一道浅浅的台湾海峡。记得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炮声隆隆,他站在高峰种下了一株最挺拔的青松。然而,远去了古角铮鸣,远去了峥嵘岁月,远去了历史的沧海桑田,台湾却又一次离开了祖国。这一切都是因为以前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而酿造成这一个个悲剧。虽然我们两岸人民仍然无法相聚,但我们的心,始终都是在一起的。

有一次,我看见因为大陆小伙子在台湾献血车上,给一个台湾人献血,抽完血后,他问医生:“我会不会死?"医生回答:“当然不会,你还会更健康。”慢慢的他们自己有了交谈。要是没有两岸人民长期以来的相互沟通,哪会有三通的忽断忽连,哪会有连战、宋楚瑜的脚印,哪会有大熊猫的憨态可掬映衬台湾的春天,这都是海峡两岸人民相互沟通的结果啊!我们两岸人民共同交流,一起进步!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得心潮总是难以平静。在这里,我衷心地希望台湾这个迷途的游子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让我们携手共建两岸和平的彩虹桥,愿海峡两面达成共识,两岸人们一起唱响同一首歌曲。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朝着美好的未来出发!

两岸人们的感人事迹范文四

美丽又富饶的中国大陆,与四季如春的台湾岛,隔着一条长若蜿蜒的水龙,清得能见到海底沙石的台湾海峡。

有一天,一只来自台湾的小鱼,身着金光闪闪的漂亮的衣服,几经波折,靠着小小的身躯,跃过了无数汹涌澎的大潮、跃过了白浪翻滚的大海,终于游到了这里。

它扭扭沾满泥土的身子,东瞧瞧、西看看,似乎是在寻找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的同伴。

它向东边望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它向西看——啊,有一只可爱的小鱼,正在欢快地嬉戏。它的尾巴摇来摇去,荡起了阵阵涟漪。台湾的小鱼游了过去,它轻声细语的说道:“小鱼,请问你是来自大陆的吗?”

那只可爱的小鱼停止了嬉戏,亲切地回答“哦,是的!你看样子不像是‘本地鱼’嘛!”

“是的,我来自台湾!”说完,两只小鱼伸出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本地鱼”和颜悦色地说:“你知道吗,每当人们从沙滩上走过时,总会抬头眺望海峡彼岸,似乎在祈盼祖国统一,描绘蓝图。”

“是吗?其实,当大陆同胞到台湾时,乡民们都会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台湾小鱼也说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呢?”

本地鱼说:“我叫友友,你呢?”

“我是好好。”

“真希望两岸同胞能友好、和平共处。就拿不久在厦门中山路举行的‘两岸洽谈会’来说吧,那时,两岸人们一起分享各地风俗、特产,一同交谈,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两岸人民更亲近了!“友友回忆道

好好也说:“嗯,我们台湾同胞也经常献爱心,帮助你们。那种大爱,使世人感动,能让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再次绽放。”

“我们回去,同人们分享吧!”友友说。

“好,再见!”

两位同伴回到家乡,与人们分享。不久后,两岸人民真的实现了和平统一的心愿,如愿以偿。

“叮叮叮,叮叮叮”我被闹钟声惊醒,原来,一切都是梦啊。不过,我希望能美梦成真,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一脉相承,早日实现“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的心愿。

两岸人们的感人事迹范文五

当喧闹的城市疲惫时,狂乱声终于停止了。最后一缕夕阳逝去,天空舞台上的主角即将出现。 随着夜幕的降临,城市变得安静无声。纯情少女般的圆月刹那间落在枝头上,啊!她是那么的婀娜多姿,她是那么的美妙绝伦。 在一层薄云的遮掩下,圆月变成了琥珀色。当光晕渐渐扩大,又变成浅红色。一会儿,又变成了清白的、晶莹剔透的碧玉盘。

我看得痴迷,看得陶醉。仿佛一颗硕大的、价值连城的明珠悬挂在夜空。 我来到阳台上,细细地观赏着这一轮明月。嫦娥身着长裙飘荡在月宫中,她俯首看着欢乐的人间。她眼神略带忧伤,眼眸里放射出无限的深情,是思念自己的丈夫后羿了吧?只因偷吃了仙丹才升到月宫,从此天天面对着枯山野岭,和一只月兔为伴,她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啊?

就在此时,我心里闪烁出一个孤傲的身影。他形单影只,历经过千辛万苦。他就是才华横溢、震古烁今的苏东坡。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山川文物,尽情讴歌自然风光。 观赏着明月,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首词《水调歌头》。其中开头句让我刻骨铭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仅写出了诗人豪爽奔放的性格,同时为后面写中秋之夜不能同胞弟团聚做了铺垫。

我又想起了后半生客居台湾的张学良将军。从离开东北老家沈阳后,再也没能回故乡。张将军曾经表示过: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月是故乡的明”,对于101岁故去的张将军来说,有多少思念,有多少凄楚,只有张将军自己知道。和苏东坡相比,和张将军相比,现在的人们,每到中秋佳节,家人都团聚在一起,酒香笑语,吃团圆饭,尽显其乐融融。

中秋的夜晚是美好的夜晚,中秋节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节日。

5517